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简析晚清爱国外交家吕海寰的成长历程

  作者:刘超

  论文关键词:晚清;吕海寰;成长历程

  论文摘要:吕海寰不仅是晚清一位爱国外交家,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却一直未予重视。根据国家图书馆馆藏《吕镜字自叙年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档案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吕海寰杂抄奏稿》等珍贵史料,对吕海寰的成长历程略作考察,以作补充。

  吕海寰(1842——1927 ),字镜宇,又字镜如,号敬舆,又号又伯,晚年自号惺斋,山东莱州府掖县(今烟台莱州市)人。他不仅是中国一位爱国外交家,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

  1幼年家道中衰。历经生活磨砺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五日(1842年7月12日)早晨,吕海寰出生在莱州府掖县(今烟台莱州市)西关粮食市一个没落的低级幕僚家庭,家道中衰。其祖父吕书城书虽然勤苦,但屡试不第,中年以后外出游幕。喜好扶危济贫,故“作幕一世,毫无积蓄”。吕书诚有4个儿子,长子、次子早逝,三子不务正业,小子即吕海寰的父亲吕晋险。吕晋险(1813——1869年,字荆西,号筱卿),长期在外谋生,先后游幕江西、浙江、广西、陕西等省,以教读为业。他为人忠厚,“凡贫苦朋友来告贷者,往往典衣节食以济之”。长期在外,“足迹几偏天下而不名一钱”。吕晋险育有两子,长子吕曦寰(1840——1894年,后改名该寰,字仙舫),次子即吕海寰。1844年吕晋险外出游幕时,吕海寰只有3岁,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历尽艰辛。

  吕海寰自幼聪慧异常,但时常患“气厥”之症,每年至少出现一二次,故7岁时尚未人学,8岁才开始读书。最初与其兄同在街北刘焕章宅内从当地塾师罗文溶学习,同窗共7人。1851年其母延师在家书房内授业,读至《诗经》。是年农历8月间,72岁的吕书诚自外游幕回到故乡。吕书诚继承了世代书吏的家学传统,每日能用蝇头蚕尾小楷写万余字。他将自己游幕各处的文件等抄写成峡,取名《衙斋巢赏》,共10册。他还抄有《东华录》、《西域闻风录》、《唐诗》等书。从这年冬天开始,吕海寰兄弟即在其祖父的指导下读书。吕书诚望孙成龙,对两个孙子“期望甚深,故督责亦甚切”。他每天“随讲随读,同桌吃饭,不准偷闲游玩”,夏天还要增加夜课。课读之暇,经常选摘《大清一统志》内诗文另用别本录出教授,以扩大视野。他看到吕海寰资质尚聪颖,每天另外增添4页(每页20行)生书。在吕书诚的严格要求下,吕海寰读书“工夫颇见进境”。1853年,吕海寰与其兄同时开笔作论。几个月后,他就开始攻读八股文,作六韵诗。1854年,12岁的吕海寰刚读完《五经》就“发辫红头绳,曳绣花履”,参加童子试,结果被“邑侯拔置前列,府试亦在20名前”。虽然在当年的院试中落选,但“见者无不以大器许之”。

  就在吕海寰准备科举考试的关键时刻,其祖父却病倒了。加上在外谋生的父亲已不能“按时寄银养赡”,“家道益窘”。吕海寰虽年幼,亦颇知度日之艰,看到母亲“挖肉补疮,备尝艰苦,心实伤之”,已不能专心攻读。1856年,兄弟二人被迫辍学,不得不谋升斗之需。吕流寰在家为蒙童师。14岁的吕海寰则在青龙观替其族舅李化南先生教义学,每月可得糊口之资。李氏担心他们学业半途而废,就与当地名士宋星搓(讳汉)先生联系,吕海寰得以跟从看课。在宋先生加意训导下,吕海寰开始用力于大家制艺,参加“考书院,亦往往得高列,所得奖赏悉心奉母”。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其祖父去世后不久,李氏也因操劳过度而患上“不寐之症,备夜头汗不止,而颈以下无汗”。这使他们本来就十分贫寒的生活更加艰辛了。母子三人只能依靠兄弟二人微薄的教读收人来维持生计,而二人每年所得束修之资,仅有制钱30串。其生活之艰辛程度即可想而知。1860年,风传英法联军要进攻莱州,警报不断,人心惶惶。李氏的病情急剧恶化,于1861年1月31日去世。不久,捻军势力发展到邻县潍县,掖县又一次人心大惶,谣言四起,一日数警。掖县知县许乃恩联合当地绅商兴办团练,吕海寰兄弟即参加团练,司笔墨事。后来,由于掖县实行坚壁清野,凡居关厢者均移居于城内,兄弟二人只得连夜匆匆将其母亲掩埋。吕海寰与其兄嫂一起到城内大舅父家磨坊暂时借居。兄弟二人昼夜巡城,每‘旧只得百数十文,赖以生活”,苦不堪言。在捻军退出潍县后,其家内什物已被洗劫一空。兵荒马乱之后,上学的人很少,吕滚寰在家书房内招蒙童数人教读,“每日不过制钱两吊文而已”。吕海寰则因昼夜焦劳,右腿生出恶疮,接着又接连病瘟,竟卧床一月有余,后在其嫂侯氏的精心护持下方得以痊愈。

  早在海寰5岁那年,李氏为其聘定其次舅李同熙之女乃心为妻,后因家贫迄未成礼。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为度岁祭祀,海寰向其族叔吕十爷借“五供”(铜或锡制的蜡台、香炉等)一份,用后因一时手边窘迫,将五供质于当店,转年上元节筹措得钱赴当店赎取,当店诬指该物为盗赃,送交县署究办。实际是李同熙嫌吕氏家贫,意图悔婚而勾结吕氏及当店主等合谋诬陷,构成罪状以为悔婚之借口。后经县学生员具保始释。年已20的吕海寰决意离家赴京谋生。临行前,其未婚妻李乃心送来首饰一包,助其资斧,并誓言从一之志、决不悔婚。

  1842——1860年是吕海寰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艰苦生活,使吕海寰养成了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求真务实、正直诚信等优良品质。

  2晋身清末政界

  1862年初吕海寰到北京,在东四牌楼四条胡同一齐姓人家设帐授徒,学生三人。由于齐家本不富裕,“每月供撰亦只家常便饭”,“束修当十钱拾婚”。秋冬时齐家又代为延致学生数人,每月收人增加到20余绪。吕海寰将束修所得全部交给父添补用度,自己仅以所补底子钱零用。他一面教读,一面“重理旧业,发愤读书,朝夕不逞”。

  翌年2月,吕海寰以童生资格取得了顺天府大兴县县籍。从此,他读书更为勤奋,“致力于制艺试贴,昼夜不敢稍懈”。自3月起至6月,每日早晨,作文一篇,诗一首。白天授徒。晚上用功读书。当时,齐家只有一盏灯,即使装满油也只能用到半夜。他便每晚10点钟以前不点灯,默诵制艺40篇后再点上灯火,读文看书,直至鸡鸣时分油尽灯灭为止。黎明以前即起身,作文一篇后天始亮。开始时因用力太猛,往往见太阳即觉昏晕,后徐徐用力才稍有好转。吕海寰学习勤苦,日起有功。当年夏参加府试,名列第一。顺天府府承卞宝第(字诵臣,扬州人,后官至闽浙总督)对其大加褒奖。后因当地士人的反对,降为第三。于是,吕海寰文名大起。同年冬,参加院试,学台汪啸落在阅卷时评价“出语出凡,定是大器”。结果,吕海寰以第五名的成绩取得大兴县学资格。但例有学规(即学费),后经再三磋磨,降为银钱10两。即便如此,吕海寰还是付不起,最终仍是友人帮助垫付才得人学。吕海寰人学之后,与庆营、陈钱、禧增、邵海航等人交往密切,时常在一起切磋文学,进步很快。1864年,吕海寰参加了顺天府乡试。由于初次下场,不谙规矩,亦无熟人指教,一应书籍、片竹只纸都未敢带进场内,他还听说场中有饭有粥,足敷饮食之需,不知全是具文,头场考试中竟饿了三天。出场后,当他挨到距贡院仅有五六里路的万寿寺时已到二更天了。这次乡试吕海寰虽然落第,但是取得了备荐资格。

  同治四年(1865)正月,吕海寰转至城外炭儿胡同的潘秋水(浙江人,时为低级武官)处教徒,学生三人。潘家“景况甚窘,束修竞不能按月致送”,但“馆待甚有礼数”。吕海寰看到他们万分困苦,不忍辞馆。5月间,在北京设帐授徒的父亲因患脑充血导致半身不遂。虽延医治好,而步履艰难。吕海寰只得将父亲护送回籍养病。是年6月,吕海寰回京参加岁考,经学台庞钟璐阅卷,取列一等第20名。至秋间补增广生。稍后,他与陈树庭等结文社,聘请绩学之士李梦九(字延龄,壬戌举人,门徒甚广,以严厉著名)批课。1866年,潘家为生活所迫迁至大马神庙,几有容飨不继之势,已无支付学费之力。但是,吕海寰看到他们礼节周到,学生也依依不舍,还是不忍辞去。他自己只能依赖考书院、考国子监所得膏火奖赏作为日用之资。直到潘家衣食无着,实在无力延师时才离开。1867年,吕海寰移馆至前门外观音寺胡同观音庙内西厢。不久,听闻玉碟开馆,即辞馆与熟识之方沦洲同赴谢姓经承寓内佣书。初缮副本,后缮正本。每千字二千文,每日可写3 000字,足资糊口。他早晚仍攻举子业。不久,府学来送信,凛生缺出可以叙补。因手内空乏,使费无出,吕海寰打算乡试后再呈请补察。所以,在他上交吏部的亲供履历中仍写为增广生。

  是年,吕海寰第二次参加乡试。此次顺天府乡试的主考是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贾祯、协办大学士工部尚书瑞常、工部尚书愚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军机大臣汪元方。吕海寰所在第九房房师是户部山东司郎中军机处行走方熊祥(字子望,浙江仁和县人,咸丰癸丑进士)。三场考试时间分别是1867年9月5日、8日、11日。第一、二场考四书五经,第三场考策论。策论共有五题,其内容分别是:第一问,本学术以阐明治术之体用;第二问,述经史以发现致用之人才;第三问,究史学以预备“三长”之鳞选;第四问,聂考课以讲求吏治之政绩;第五问,稽来果以经济养民之善政。这次乡试吕海寰颇感顺手,做策论时更是得意,到12日午后,五道策均脱稿。不意在誊写过程中一时失于检点,竟将第四道题答案末遗写“添注涂改(拾捌字)七个字,而该卷尾只剩5字之空。根据场规,只有将数目字注明才不为犯规。他绞尽脑汁将“添注”二字旁写,格中写“无”、“改”“拾捌字”,恰好是5字。终于顺利交卷。其房师的批语是:“第一场:首先,气遒笔炼,法密机圆;(其)次,酌斟饱满;(第)三,驭题有法不懈而及于古诗工。第二场:香皇典丽,华贵雍容,诗礼二艺顿挫抑扬,尤极蕴籍之致。第三场:断制谨严,议论确实,足证面壁功深”。出榜后,中266名举人。经保和殿复试,钦取一等第七名。与杨儒、英瑞、李鸿彬、巴图隆阿、吴燮臣、李鹤亭等15人为同门。

  吕海寰中举后,在管帚胡同张姓人家宅内设帐授徒。翌年参加院试落第,从此,困于科场。1868年夏,他回籍省亲,立旗悬匾,并迎娶表姐李乃心。一时间贺者盈门,嘉宾络绎不绝。这时,咸丰年间发行的库钞因无信誉形同废纸,但作为捐官上税,尚可当做现银交纳。吕海寰友人樊某在户部任京垂,家中库钞很多。他建议吕海寰用其库钞捐官。1869年7月间,吕海寰便以检选举人资格纳资捐了主事。是年秋,父病段,吕海寰回乡将父亲安葬完毕后即返京,继续教读生活。

  1861——1869年是吕海寰成长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从取得顺天府户籍,到中举、捐纳主事是吕海寰发奋读书和友人帮助的结果,也是其一生重要转之一。它不仅使其逐步摆脱了贫寒的教读生活,也奠定了晋身清末政界的基础。

  3成长为洋务派官员

  同治九年(1870)秋,吕海寰被簌分兵部车驾司行走。从1870年至1882年的10余年间,吕海寰在兵部当差,“不过随班画诺而已”。无论他如何努力,均因“捐钠出身,补缺无望”而“屡荐不售”,每每错过升迁机会。对此,吕海寰心里很不平衡,感慨“命途多并。期间,他在五日一次进署之余,仍然过着教读生活。1872年初,其妻李氏到京后,即寓居前门东兴隆街之南官园。束修所人,加以每月印结费,生活上已无衣食之虑。所以,吕海寰得以集中精力学习,十几年间,官虽未升,却积累了知识与经验。工夫不负有心人。1882年吕海寰终于因在职方司办理议公所事务出力,赏加四品衔,并获得当年军机处咨取章京考试资格。吕海寰在这次考试中虽然落选,但军机处所拟“敏事慎言”的考题却成为他以后的为官之道。不久,同寅举人裘叔和送他新刊《洋务大全》一书,书内详载外国政治形势、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和社会风习等知识。他朝夕翻览,记诵研究。翌年四月,吕海寰升任兵部车驾司帮总办,终于获得了企盼已久的第一次升迁。

  1883年5月3日,42岁的吕海寰参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取章京考试,试题是《惟断乃成》(唐·韩愈《平淮西碑》文句),连题目只白102行,计260字,限四刻交卷。参试人员中知道该题出处者仅有一二个人。吕海寰以此大做文章,在卷尾写道:“晋武以独断而胜,符坚又以独断而败……要在审其机而相乎是而已。”次日面试欧美各国形势及军事商务等课题。他根据平日所学,对答如流。主考官李鸿藻(协办大学士兼总理衙门大臣)异常赏识,评价他“学贯中西,体用兼备”,经恭亲王奕新取定为第一名。旋奉旨:“记名适总办。”不久,总理衙门帮总办章京张庚题被劝革职,遗缺由吕海寰接任。同年7月29日,吕海寰冒雨前往报到。是日正值慈禧太后50大寿庆典,总理衙门诸位大臣均在宫中听戏。吕海寰被破例带领进宫内渴见恭亲王奕新。他看到总署大堂悬着的“寰海镜清”匾额,默默立下“悟慎当差,慎言敏事”的誓言。

  此前,凡被总理衙门传到之章京,汉员在司务厅收掌,满员在清档房修档,或送钥匙,往往有一二年不获到股办事者。而吕海寰一到总理衙门就被派充司务厅收掌差使,兼管美国股事务,令同人为之钦羡。1884年,奕、李鸿藻等人因在中法战争中的失误被参去职。慈禧太后任命奕管理总理衙门事务。是年11月,吕被调派管理俄国股事务。当时总理衙门有4个重要部门:英国股管税务,法国股管教务,俄国股管地舆兼本署事宜,美国股管出使各国事宜。四股之中以俄国股为最繁最难,凡有学问者均在俄国股。吕海寰通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至光绪十二年(1886)正月,吕被派充同文馆帮提调。同文馆向来正提调一人,帮提调一人。正提调均为总办兼差,不办事。所有馆务责成帮提调经理,兼住班。吕海寰到任时,同文馆分前后两馆,学生共百余人。前馆分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项。聘请精通华洋文字的美国人丁题良(字冠西)为总教习,英、法、俄、德文字各有一教习。选择学生中年长而学优者为副教习。后馆主要学习中国文字,以考取八旗教习为教习。凡15岁以下及华文不通者,均须人后馆,肄业三年。另外聘请法国人毕利斡克充化学馆教习,以兵部郎中席翰佰淦充算学馆教习。由于“学生品类甚杂,满汉错处,时有姐龋,颇费调停”。吕海寰“朝夕不离,处之以公,守之以廉”,遇事均能及时化解。是年4月,吕又被派署帮总办章京,仍兼同文馆之差。遇到总办有事,或告假,帮总办须代其进宫办事。吕海寰自任帮办以后,每月要替总办进内宫四、五次,而同文馆“事务殷繁”,所以非常辛劳。

  吕海寰被委以重任,更为勤勉,兢兢业业,颇蒙奕助、徐用仪、廖寿恒、曾纪泽等总理衙门大臣和兵部诸大臣的赏识,因而提升很快。根据吏部官员档案记载,从光绪十二年四月至二十年四月(1886 ——1894)的8年间,他在总理衙门升迁或兼差7次,被保奏4次;在兵部升迁或兼差5次,被保奏1次。主要有:光绪十三年(1887)8月,派充总理衙门帮总办章京;光绪十五年(1889)4月,充补兵部车驾司总办,兼则例馆提调;光绪十六年(1890)7月,经兵部保送引见,奉殊笔圈出,充会同馆监督;10月,充总理衙门总办章京;十一月,派充会典馆协修;光绪十七年(1891)8月,兼主总理衙门清档房提调;10月,兵部派充顺天辛卯科武乡试题调官;光绪十八年(1892)3月,总理衙门奏请补员外郎,后照章交军机处,记名以海关道员用,并侯得道员后,赏加二品衔;6月,充总理衙门同文馆提调;12月,派充万寿庆典襄办随员;同月,充总理衙门司务厅领班,兼管银库事务;光绪十九年(1893)四月十五日,兵部带领引见,奉旨授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光绪二十年(1894)4月清廷补授吕海寰江苏常镇通海道员缺川等。自1889年起,吕海寰每月除需要在总署住半个月外,还要到兵部任事。诸多职位集于一身,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连他自己也感觉到在“两署当差”,“刻无暇暑”。

  吕海寰长期在总理衙门和兵部任职,一方面能接触国家机要,了解时局变化,不时随同总理衙门和兵部等朝廷重臣办事,学习如何处理军国大事;另一方面可以在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形成对军国大事的认识和看法。因此,他比常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西冲突与交流,感受时事巨变,逐步形成时代观念、世界观念和大局意识。从笔者所见吕海寰与僚友来往的64封信函中,可以窥见他广泛接触当时王公大臣、驻外公使等社会名流。主要学习曾国藩、李鸿章、丁宝祯、薛福成、刘锡芬等洋务派人物的思想观念和理政方法,摘抄他们的奏、电文、函稿、报告等重要文章,甚至还用工整小楷全文抄录了薛福成所著的《筹海色论》。他经过不断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一时期吕海寰关于军国大事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他为总理衙门起草的奏及各种报告中。今见这时期吕海寰起草的奏稿中不乏关于时局的真知灼见,后人已经分不清哪些见解是来自吕氏本人,哪些是来自部院大臣,然而,我们仍可从中看到历任总理衙门大臣和兵部堂官赏识并重用吕海寰的历史痕迹。

 

  1870——1894年是吕海寰成才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是吕海寰成长为一名洋务派官员的重要阶段,也为后来出使海外和主持清末中外商约谈判奠定了基础。

简析晚清爱国外交家吕海寰的成长历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滥赌败家沦为笑谈,这跟朝廷禁赌不力有莫大关系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以《已亥杂诗》闻名于世。

  2. 「 ”祺祥政变”——晚清各方政治势力之大博弈

    1861年9月30日,早已回到京城的慈禧太后命令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奕寰率领京师卫队前往密云逮捕「”顾命八大臣”核心要员肃顺,将其与载垣、端华等一起关在宗人府。与此同时,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人也被抓捕。逮捕后不久,慈禧便以小皇帝载淳名义发布上谕:「”载垣、端华、肃顺于七月十七日皇帝升遐,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自居。实则我皇考弥留之际,但面谕载垣等立朕为皇太子,并无令其赞政务之谕。载垣等乃造

  3. ​晚清妃嫔真的丑吗?第三幅图,婉容仪态万千,贵族气质彰显

    第三幅图,婉容仪态万千,贵族气质彰显珍妃,他他拉氏,正红旗,光绪十五年和姐姐瑾妃被选入宫,成为光绪皇帝的宠妃。

  4. 清末嫔妃们住的地方,跟电视剧里的差太多了

    在很多清朝宫廷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清朝嫔妃住着十分奢华的住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接下来,让我们跟着老照片一起看看清朝嫔妃的真实住处。虽然这些宫殿都有些辉煌的历史,但从清朝留下的老照片来看这些宫殿都显得有些破旧,并没有清宫剧中那般华贵。

  5. 晚清湘军---文人带兵,军中悍将(三)

    作战中其数次击败太平军,被擢升为知府,1852年,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1858年其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所部尽覆。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成为湘军中少有的悍将,是打击太平军十分有效的清军将领。随后其率军在南昌,岳州等地数次击败太平军,挽救了湖南湖北岌岌可危的形势。1856年罗泽南率军进攻武昌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飞炮击中去世。

  6. 张三甲只用六年就考上武状元,为何孙禄堂蹉跎十年也不去考武举?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孙禄堂等人不去考武举是因为他们不屑于考武举,去王府教拳做教头比考武举强多了。我想告诉这些朋友,这种看法打错特别,完全是不了解清末武林生存环境的胡说。

  7. 晚清幕府专题系列三——李鸿章幕府体系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提到晚清政局的动荡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李鸿章,有人说真正能够影响清朝政权存亡的只有李鸿章。

  8. 晚清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科学巨星,把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耳熟能详的曾国藩、李鸿章,还有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左宗棠等,这些人都为清朝最后的挣扎立下汗马功劳。而在这些人背后,还有一位更应该被铭记的科学牛人——徐寿。徐寿的祖父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

  9. 晚清政坛常青树李鸿章照片:图2气势十足,图4是他的「 ”通房丫环”

    说起晚清政坛的常青树,非李鸿章莫属。这位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到处奔走给大清修补漏洞、签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承担一个个...名的老人,深得慈禧太后信任,一直在晚清政坛屹立不倒。

  10. 清末为什么会被列强虐成那个惨样,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西方社会之所以可以率先完成生产力大爆炸就是因为有中国没有的市民阶层!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公民阶层,但是中国封建社会下是没有这个阶层的!b,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经验的总结,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少。统治者更是将友好邦交视为对清廷的上贡,始终认为中国是在恩泽他们,模糊界限。因为经济上的限制,政治上的缺乏,思想文化上的桎梏,才导致中国近代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气焰嚣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ìyànxiāozhāng【解释】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出处】无【例子】你不要怕他气焰嚣张的样子。【近义词】肆无忌惮【反义词】心平气和【相关】百度“气焰嚣张”

  2. 心里感觉遗憾的说说心情-感人的情话

    是的,人生是有一种遗忘,在前行中矛盾,在遗忘中挣扎。这就是死心塌地的爱情吧。这世界上即使看来像回头的事,也都是面对着完成的。但其实让我们哭泣的并不是那些歌本身,而是藏在回忆里的那些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3. 张纯如:应该被铭记的名字,向西方揭示日本在南京的罪行的中国人

    张纯如用近三年的时间,采访所有经历南京大屠...后的幸存者,阅览了所有还未被掩埋的书籍文献。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美国华裔。2004年,年仅36岁的张纯如,这个曾经为证实南京大屠...真相而染上重度抑郁症的善良女子开枪...。据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一经问世就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和胁迫,她曾对自己的朋友叙述自己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4. 对婚姻忠诚度很高,打死不会背叛爱人的生肖

    比如这几个生肖的人对婚姻最忠诚,轻易不会背叛爱人。生肖蛇女生肖蛇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六位,与十二地支中的巳相对应,五行属火。生肖鸡男生肖鸡与十二地支的第十位“酉”相对应,所以生肖鸡也被称为“酉鸡”。属鸡男一旦结婚以后不会在外面胡作非为,更不会跟别的女生搞什么暧昧,他们对自己的婚姻很忠诚,是打死也不会背叛爱人的。

  5. 寄还照片

    一位驻扎在海外部队的士兵收到在美国的女朋友的绝交信,信中说她要结婚了,请寄还她的照片。士兵把从战友那里搜集到的各式各样漂亮女人的照片,统统装入一只小木箱里,寄给这个女人。那女人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有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请拣出您自己的照片,将剩下的寄回。真为难,我实在记不清哪张照片是您。”

  6. 孕妇梦见天文台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天文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天文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为何说《玉树 ... 花》是陈朝的亡国之音?陈叔宝是个怎么样的人?

    陈叔宝是个怎么样的人?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受封长城县公。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陈后主。他是陈宣帝陈顼的的长子,母亲是陈顼的皇后柳敬言。结果他虽然刺中了陈叔宝的颈部,但是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被陈叔宝逃脱。陈朝的灭亡有很大的责任就是在这个女子身上。陈叔宝最后于604年病逝。因此这首词也被后人称为是“亡国之音”。陈叔宝荒唐无道的行事更是被后世之人讥讽和抨击。

  8. 梦见好多水和鱼

    周公解梦梦见好多水和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好多水和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头发算命_看相大全

    头发来源于父母的先天精血,故可以此揣测直系长辈的富贵寿考;又与本人命理的贤愚贵贱息息相关。此类人良贾深藏,性格忠贞,多为福寿人。头发成束、营养不足。头发过少、冠心病了。

  10. 中正剑到底是个啥,真实情况根本不是你想象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佩剑将军》的电影热映,里面主人公就是两位佩戴中正剑的...军将军,讲的是两人率部起义的故事,于是很多人都想当然的以为,中正剑是国军高级将领才会有资格得到,而且地位非同一般。错了,完全错了,历史上中正剑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情,实际情况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