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童贯简介 童贯怎么死的? 童贯(1054 年——1126 年),字道夫,开封人,北宋权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开创了几项中国歴史之“ 最” ,肯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迄今无人能够打破的记录,并且可能会永远保持下去。这几项纪录是:中国歴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中国...
童贯简介 童贯怎么死的?
童贯(1054 年——1126 年),字道夫,开封人,北宋权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开创了几项中国歴史之“ 最” ,肯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迄今无人能够打破的记录,并且可能会永远保持下去。这几项纪录是:中国歴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中国歴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中国歴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中国歴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史书记载,此人身材高大魁伟,皮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黑,颐(下巴)生着稀疏的胡须,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不像是 *** 后的宦官。这可能和他年近20 岁才净身有关。据说,童贯为人有度量,能疏财,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只是,他仗义与疏财的对象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后宫妃嫔、宦官、宫女、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时不时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不少好处。因此,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好评如潮。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阳刚外形的人,却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极具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兴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欢心。童贯净身入宫时,是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这位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边境上担
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不过,看起来李宪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拔照顾,致使童贯进宫卄余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如果不是赵佶(宋徽宗)这种性情的人做了皇帝,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卄年的话,他说不定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皇宫里。从时间上推算,徽宗入继大宝时,童贯已经48 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经验、阅歴、精力臻于巅峰之际。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他对这次机会的利用,称得上老谋深算,意味深长。在杭州,童贯与贬居此地的蔡京交往密切,朝夕相处。据说蔡京很巴结,将自己珍藏的王右军的字,给了童贯,又帮助他把杭州民间收藏的几件珍品字画器玩弄到了手。这些工作成绩,令皇帝十分惊喜,从而开始对童贯另眼相看。而且,更关键的是,蔡京与童贯结下了彼此援引的深厚友谊。此次杭州之行,童贯特别热心地按照自己对皇帝的理解,指点蔡京创作了一批深受喜爱的书画作品,经过童贯源源不断地送到皇帝手中。回京后,他又出手极为豪爽地向宫中妃嫔、曾经预言赵佶能够当皇帝的道士、皇帝身边的近臣和另外深得皇帝信任的宦官梁师成之属馈赠厚礼,为蔡京回京打通了关节。当时,据
说童贯的几个心腹徒弟十分困惑,不明白师傅为何如此热心地帮助一个贬居外地的倒运儿。童贯告诉他们:“ 现任的宰相没有人把我们放在眼里,巴结起来即便不是没有可能,也会极其费劲。如果看准了,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扶起来一个宰相,那就完全不同了” 。事实证明,童贯烧冷灶的眼力与功力全部超一流。不到一年,蔡京便三级跳似的坐到宰相的位子上了。这一点对于童贯具有深远的意义。蔡京主持国政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推荐童贯监军西北,意在收复青海甘肃地区的四州之地。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情,颇能看出童贯的性情。童贯担任监军后,随大军进发到湟川。他们在此地杀牲祭旗,召开誓师大会,然后,正在行将开战之际,突然接到皇帝手诏。原来皇宫失火,皇帝认为是不宜征战之兆,急令止兵。童贯看过手诏后,若无其事的折起来塞进靴筒。军中主将问他,(www.lishirenzhi.com)皇帝写了些什么?童贯回答说:皇帝希望我们早日成功。在这次战争中,童贯表现低调,他支持、配合领军将领,打了一连串漂亮仗,平息了西北部族的叛乱。在收复四个州的庆功大会上,将领们兴高采烈地领功受赏,童贯则做了两件在自己脸上贴金的事。第一件事是在庆功宴会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诏,传示军中将领观看。大家一看之下,无不大吃一惊。领军主将惶恐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 那时士气正盛,这样子止了兵,今后还怎么打?” 主将问:“ 那要是打败了可怎么办?” 童贯
说:“ 这正是我当时不给你们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由我一人去领罪。” 据说,当时众将领“ 呼啦” 一下子跪了一地,大家无不感激佩服。与此同时,童贯还做了另外一件相当打动人心的事情。开战后,阵亡了一位奋不顾身的将领。当时,这位将领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战死后,他的独生儿子流落街头,成了乞儿。童贯下令将他找回来,当众认这孩子为义子。令在生死场上搏杀的将领们十分感动,认定童贯是一位值得为之卖命的上司。这次胜仗,对于大宋帝国极其重要。帝国已经许久没有军事上的光荣与辉煌了,这令帝国君臣民众相当郁闷。是故,童贯成为我们帝国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明星,英雄般受到京城朝野上下的热烈欢迎。嗣后,童贯常年出没西北,主持该地区军事。并率兵连打几次胜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今天的甘肃贵德)和洮州(今天的甘肃临洮)。从此,童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柱石,撑住了西北方曾经多次险些垮下来的天空。当此时,大观二年(公元1108 年),童贯与蔡京之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龃龉。起因是皇帝下令授童贯为“ 开府仪同三司” ,时人称这一官职为“ 使相” ,一般是在宰相外放为节度使时加官所用,极为尊贵,其含义是待遇、地位、荣耀已经相当于甚至于超过了宰相。过去,这一官职从来没有授给过宦官。蔡京
说:“ 童贯以一个宦官之身受封节度使已然过分,使相尊位哪里是他所应该得到的?” 蔡京作为宰相拒绝奉诏委任,皇帝也就此不了了之。实际上,蔡京对童贯的不满已经很长时间了。他认为童贯侵犯了自己作为宰相的尊严与权力。原因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童贯在选拔西北地区将校官吏时,已经不通过 *** 程序,而是直接从皇帝那里取旨任命。有的干脆就是他自作主张,先任命了再说。这使 *** 首脑蔡京宰相的自尊心大受伤害,因此,决定报之以颜色。童贯当然也很恼火。不过,他不动声色,相当冷静地观察着情势。第二年,大观三年(公元1109 年),童贯三管齐下,一举将蔡京拉下相位。这一次,他策动了三方面的力量:宫中是内廷总管包括自己的徒弟为一路,工夫下在妃嫔和皇帝身上,将蔡京干的坏事在他们耳边不停地吹风;朝中是寻找与蔡京素有怨隙的官员为一路,工夫下在台谏官的身上,最后由中丞和殿中侍御史出面弹劾蔡京;第三路最是剑走偏锋,却也杀伤力最大-- 由皇帝最为宠信的道士出面,密奏皇帝,说是太阳中出现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祥。徽宗相当惊恐,蔡京屡次求见均被拒之门外。于是,蔡京上表求退,皇帝立即下旨,同意他以太师致仕,贬为太一宫使,并进而将其贬居杭州。政和元年(公元1111
年),童贯晋升为检校太尉,获得武官最高职位。也是这一年的同一个时刻,童贯在皇帝的支持下,做了一件迄今为止前无古人的大事,他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辽国。据说,这件事情是童贯策划的。原因是此阶段西线无战事,童贯静极思动,想到东北方的辽国去看看。尽管此时童贯如日中天,然而,毕竟这是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外国。因此,还是有大臣提出异议,认为以一个生理不健全的人代表皇帝出使,实在有碍观瞻,会让人小看为偌大一个国家无人可派。谁知,徽宗皇帝不作如是想,他相当以童贯为骄傲:“ 契丹人听说我国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辽国的情形。” 于是,把他的官职加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以太尉童贯为副使,前往辽国进行国事访问。从中可以看出徽宗皇帝那浪漫而轻佻的性格,他不大会让自己被世俗的、传统的、刻板的东西所束缚。不久,童贯终于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崇高的职衔,这也是一项打破歴史传统的安排,就是说,也是前不见古人的。又不久,童贯受命领枢密院事,成为全国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军事首长,开了宦官主持枢密院之先河。然后,拜太傅,封泾国公爵。就此,童贯位极人臣,辉煌灿烂。当时,人称蔡京为“ 公相” ,称童贯为“ 媪相” 。到了此时,至少蔡京心里肯定是明白了童贯的厉害,知道了自己与这个老宦官在皇帝心目中的份量是不同的。
童贯出使辽国时,私下与辽朝南院大臣马植 ( *** ) 秘谋收复燕云十六州。后马植化名赵良嗣潜入北宋,献联金抗辽之策。于是在宣和二年(1120 年 ) 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于是在宣和四年及五年(1122,1123 年 ) 徽宗遣童贯二十万军队北伐燕京,但两次都大败而回,败绩打击了童贯的信心,他竟然借助金兵攻打燕京。成功后,因为收复全燕之境,他还被封为广阳郡王。史书载:“诏用神宗遗训,能复全燕之境者胙本邦,疏王爵,遂封广阳郡王”。
但这种不光荣的胜利,严重暴露宋兵的腐化,为后来的靖康之难埋下祸根。在这两三年内交锋的结果,令金人对宋帝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于是在灭辽之后的1125 年,宣布徽宗种种背盟毁约的罪行后,大举南侵。吓得徽宗在翌年慌忙把帝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改号靖康 (1126) 。自己却南巡去了!这时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的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 “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太监,朝中大臣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而为,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连三贬:初贬左卫上将军,连谪昭化军节度副使,窜之英州、吉阳军。行未至,诏数其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迹其所至,莅斩之。
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诡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意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随员上门“ 拜谒” 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 还是少不了我!” 并留下张澄派来的随员。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斥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随员一刀砍下头颅。童贯传奇的一生,就此了结。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