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45年下半年,日本關東軍節節敗退,末日來臨。日本人裹挾溥儀逃往大栗子溝,企圖做最後的抵抗。溥儀逃走,僞滿皇宮人去樓空,侍衛們紛紛涌入小白樓盜寶,大量金銀器物被盜搶一空,古玩字畫被當場毀壞,一場寶物的煉獄在皇宮裏上演。溥儀“這是老子的!誰都不許動!”侍衛劉順三拔出手槍,對着正在爭搶的人羣大吼一聲,從人堆裏奪得了一個精美的長條形盒子。劉順三奪得盒子之後,匆匆逃離了皇宮。皇宮中的珍寶,真金白銀大多被
1945年下半年,日本關東軍節節敗退,末日來臨。日本人裹挾溥儀逃往大栗子溝,企圖做最後的抵抗。
溥儀逃走,僞滿皇宮人去樓空,侍衛們紛紛涌入小白樓盜寶,大量金銀器物被盜搶一空,古玩字畫被當場毀壞,一場寶物的煉獄在皇宮裏上演。
溥儀
“這是老子的!誰都不許動!”侍衛劉順三拔出手槍,對着正在爭搶的人羣大吼一聲,從人堆裏奪得了一個精美的長條形盒子。劉順三奪得盒子之後,匆匆逃離了皇宮。
皇宮中的珍寶,真金白銀大多被宮內官員盜走。劉順三僅僅搶得了長條盒子一個,青花瓷水壺一個,還有一些絲織品。
僞滿皇宮
“媽的,真是倒黴透了!”劉順三一邊往通化老家趕去,一邊在心裏暗暗罵道。在回家的路上,劉順三將絲織品換了一些乾糧,又將那件精美的青花瓷水壺低價抵給了旅店的老闆。
劉順三回到家中時,僅剩下了那個長條盒子。長條盒子通體發黃,有些暗紅色的紋路在上面,盒子隱隱能發出些清香的味道,聞上去令人心曠神怡。
青花瓷壺
“沒有金子,一卷破紙!”劉順三將木盒子打開後,發現裏面沒有真金白銀,僅有一卷古畫。劉順三失望至極,於是索性將古畫取出,將盒子拿到市場去賣錢。
這個精美的盒子是紫檀木的,但劉順三不識貨,這個盒子最終以100塊舊幣的價格賣給了一個文物販子,而那捲“破紙”則被丟在家中長達10年之久。
紫檀木盒子
1955年秋,一走街串巷的文物販子來到劉家無意中看到了那捲古畫。最終,文物販子用35塊錢從劉順三兒子手中買下了這張古畫。
在返回家的路上,文物販子遭到搶劫,被盜賊當場刺死,身上的現金和收來的古董也被悉數搶走。數日後,盜賊被捉拿歸案公開槍決,但古畫卻下落不明。
古玩店
“畫得還可以,100塊錢我要了!”三年後,在長春的街頭,市民王某在一處地攤上看到了此畫。王某見此畫畫得不錯,於是就用100塊錢買回了家。
王某是一位業餘畫家,平時喜歡研究古畫,得意時也會畫上幾筆。這張古畫雖不知真僞,但畫上的人物栩栩如生,頗有功底。於是王某將此畫收藏在家中,視爲珍寶。
慈禧太后
時光流轉,歲月如梭。1971年春,吉林省博物館專家到王家走訪時,無意間發現了這幅古畫長卷。專家當時驚訝得合不攏嘴:“此畫難得,國寶珍品!”在專家的講解之下,王家人這才知道了此畫的來歷。
原來此畫名叫《九歌圖卷》,原畫乃是宋代畫家李公麟爲紀念屈原的詩歌《九歌》而繪製,白描技藝水平極高,是傳世名作。
張渥《九歌圖卷》
元朝時期,著名畫家張渥根據李公麟的《九歌圖》殘本臨摹了出了《九歌圖卷》。張渥的《九歌圖卷》最接近李公麟原作,在創作上比李公麟原作更生動傳神,被後世譽爲神作。
張渥一共畫了4卷《九歌圖卷》,王家得到這一卷是其中之一。元朝滅亡後,此畫輾轉流落到民間,被當時的收藏大家傳遞收藏。
東皇太一
明朝滅亡後,此畫又被樑清標等人收藏。乾隆時期此畫被收入皇宮並且錄入《石渠寶笈》,乾隆皇帝、嘉慶皇帝、慈禧太后、宣統皇帝都視爲珍寶,在上面蓋上了收藏與鑑賞印璽。
辛亥革命後,溥儀宣佈退位,溥儀以賞賜的名義將此畫盜出了深宮。後來,溥儀出任僞滿洲國皇帝,這些珍寶被運到了長春皇宮的小白樓之中。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小白樓遭到侍衛哄搶,侍衛劉順三將此畫帶出皇宮,古畫才因此流落民間。
雲中君
王家人聽了此畫的坎坷經歷後,決定將此畫上交,以讓國寶重回殿堂。原本這幅畫是作爲王家的傳家之寶的,王某去世前曾交待此畫不能賣。但王家後人還是大義捐寶,無償捐給了吉林省博物館。
張渥《九歌圖卷》紙本,長523.3釐米,寬29釐米,以白描手法繪製了屈原《九歌》中東皇太一、雲中君、少司命、河伯、山鬼、國殤等11段,21個人物,技法精妙,堪稱神作。
山鬼
目前,加上這幅全世界僅有4幅張渥《九歌圖卷》分別藏於吉林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市場價值超過2億人民幣。
博物館
如今,此畫藏於吉林省博物院,成爲該院國畫珍寶。由此,一段國寶古卷的傳奇經歷終於落下帷幕,歸於平靜。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