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94岁老英雄回忆上甘岭:撤下阵地时,很多战友再也没回来……

来源:我们的天空微信公众号 上甘岭在哪里? ... 金化郡以北的五圣山,海拔1061.7米,距五圣山主峰东南4公里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就是著名的上甘岭,距北纬38度线30公里。 什么是上甘岭? 一面被打穿了381个弹孔的战旗,就是上甘岭! 标高被炮弹削低了两米,随手抓一把土,一半都是铁屑、弹壳的山头就是上甘岭! 一群用同归于尽的意志挡住了大炮、坦克的老兵就是上甘岭! 一座志愿 ... 鲜血浸满的永远无法被攻占的精神高地,就是上甘岭! 永远的丰碑 ■ 尚永才 1952年4月部队接防五圣山,我当时在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1营3连任排长。 我师接防阵地的时候,主峰阵地还没有坑道,阵地上分散着简陋的防御工事,有一些零散的、简易的防炮洞。因为我们的工事不够坚固,所以上级要求我们尽可能不要暴露,如果暴露,敌人的炮火就会猛烈轰击,给我军造成重大的伤亡。敌我阵地对峙期间,敌人特别张狂,他们凭借着火炮和坦克优势,利用良好的步兵装备,配合空中打击力量,不断轰击我方阵地。 我方前沿部队,虽然在防御战中打得特别顽强,但是也打得特别艰苦,伤亡较大,阵地几经易手。各作战单位一般是3天一换、5天一轮,工事里活动不便,战士们大多低着头、猫着腰,行动十分不便,对部队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所以各参战部队轮换的次数也就比较频繁。 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冷枪冷炮,开始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团指要求我们将防炮洞向下深挖,与其他防炮洞连成一体,形成坑道,英勇的志愿将士们,夜以继日地挖掘坑道、堑壕、交通沟、掩蔽部,并将它们连结成一体,前后6个月时间,我军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防御能力显著提高,大家都信心满满,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举世罕见。 长期以来美军凭借优势的火力,对我军阵地进行不间断的袭击,给我们带来不算小的伤亡。 每当看到烈士们的遗体从阵地上抬走,悲伤、气愤都涌上我们的心头,(时至今日我依稀记得那些年轻的面孔,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士们大多数都没有后代,甚至连名字都无从查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上级要求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敌人进行还击,不能被动挨打。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我45师在全师开展冷枪冷炮「 ”打活靶”歼敌运动,战士们通过打狙击、打冷枪、打冷炮等手段,各显神通。在敌我阵地相距百多米(远的不过200米、500米)的地段上进行生死搏 ... 。冷枪冷炮让美军吃尽了苦头,「 ”狙击兵岭”也因此闻名。 在上甘岭右侧,就是我们3连3排防守的阵地,名叫小墩台的一个小山包,小墩台与上甘岭阵地相互呼应,互为犄角,遭遇美军攻击可以相互进行火力支援。我排是一个50多人的加强排,配备有两挺重机枪和两支火箭筒,在当时算是装备比较好的了,同志们也都摩拳擦掌想好好和敌人们干上一场。 战前的上甘岭满目青山,树木苍翠,左侧不远处树丛里,有一条从五圣山流淌下来的溪流,清晨日出之时,倒也有一番诗情画意。只是因为两军对阵,除了远处是蜿延的公路传来一些汽车声及美军阵地传来的美国大兵的叫 ... 声,整个阵地出奇的安静。或许这就是所谓的「 ”黎明前的 ... ”大战前最后的安宁吧。 按照上级要求,各排长定期要去连部汇报工作,我三连连部在山顶。有一次,我去连部汇报工作,敌人突然炮火急袭,炮弹打到坑道口,土和石头往下掉,洞口快要堵住了。我和指导员王德发赶紧拿一把铁锹,两人轮换着铲土。敌人连续炮击约半个小时,突然一发炮弹将正在铲土的指导员震倒在一旁,我上前去搀扶,发现指导员一只耳朵被炸聋了。鲜血顺着耳朵向下流,从军多年的我此时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四个月后1952年8月底,我调到一连担任副指导员,驻守在上甘岭后右侧的一道山梁上,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警戒防止敌人从侧翼穿插,以及支援主峰阵地,为其提供侧射火力。此时全师将士都已经闻到大战的硝烟。我也动员大家尽可能的多写一些家书,此时此刻我能做的也仅仅只有这些了。 1952年10月14日,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 凌晨开始,上甘岭遭受了惊天动地的炮击和轰炸。 上甘岭守备部队135团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持续到黄昏,除主峰门户597.9高地9号阵地,其余阵地全部失守。 消息传到志司、军部、两级首长十分生气,要求我师立即组织部队进行反攻,师长崔建功急的火烧眉毛,命令部队连夜组织反击,要求乘敌立足未稳,实行强攻,当夜枪炮齐鸣,阵地几经易手,最终我们还是把阵地全部夺回来。 第一天战斗,我方利用夜战的优势,让敌人敌方付出1900多人伤亡的代价。 15日白天,敌人凭借空中和火力优势,夺取了我方两个表面阵地。 15日夜间,我们134团1营的三个连队由营长李正庸带领进入了上甘岭。部队运动途中,2连遭遇到敌炮火覆蓋,伤亡惨重,能战斗的只剩十余人。1连、3连到达指定位置后,战士们带着悲愤的心情,立即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当夜1营成功收复失去的阵地,并坚守到第二天傍晚,一连退守597.9高地6号坑道。 他们坚持在坑道里和敌人进行了三天的战斗,然而19日上午11点多钟,美军包围了洞口,往坑道里扔炸弹,并用火焰喷射器喷射,危急时刻,他们开始突围,美军火力网张在洞口,突围的20多人仅有两三个冲了出来,大多数被火焰喷射器烧死。这天夜间反击上来的部队,许多人都看见了坑道口坡地上那尸体焦糊如炭的惨状,我们来不及悲伤。 白天敌人凭借优势火力把阵地占领了,晚上我们就发动夜袭把阵地夺回来。我们134团7连是主力连队之一,素有「 ”铁七连”之誉,在10月16日,17日连续反击中,舍命拼 ... ,全连战殁。在歼敌八百余,弹尽援绝之后,全部壮烈牺牲,而无一畏缩动摇者。 19日,夕阳悲壮跌落地刹那,军指集中46门重炮和24门火箭炮对敌实施猛烈的轰击。我5个步兵连队对敌进行反击。至此,我45师共27个步兵连队已全部投入到上甘岭的战斗中。 夜色中,炮火硝烟里,45师的一个又一个连队舍生忘死地投入阵地。特级英雄黄继光就是在19日夜里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 我一营一连,全连分散在大小5个坑道里,山梁的两侧不断有运送弹药、物资的人员经过。 一次,我和二排排长一起带领32名战士参加597.9高地的反击,我们傍晚进入坑道,坑道高度不够一人高,气味混浊。刚进入坑道,我军炮火开始轰击表面阵地,随着炮火向后延伸,我们分成小组从坑道里出来,散开冲向敌人。 阵地表层是粉末状的松土,前面是斜坡,临时工事里的美军士兵,看见我们猛扑过来,毫无斗志,随意射击后撒腿就跑。我们使用冲锋枪、莫罗托夫反坦克手雷、爆破筒攻击敌人,我们追一段距离以后,为防止敌炮火覆蓋,便迅速撤离了表面阵地。美守军还在一边逃跑,一边朝我们方向打烟雾弹。随后,美军的炮火很快就上来了。这次反击战,我连伤亡十几人。 11月5日,经过23个昼夜的激战,45师奉命撤出战斗。 我的战友,7连指导员林文贵撤下高地时,瞅瞅自己全连仅存的9个战士,一个个蓬头垢面、手黑如炭,衣服破烂,走到半道儿,他在一个小水洼边停下,说:「 ”咱们不能搞得跟打了败仗下来的一样,都给我洗洗干净,搞得精神点,我们胜利了。” 当晚,各个部队的战友满身硝烟的走出坑道,撤出阵地,但更多的战友却没有回来!他们的英魂永远的飘荡在上甘岭的上空。他们用血与肉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我将永远缅怀逝去的战友!致敬永远的丰碑! 俯望已是满山葱郁的上甘岭,往事叠映,67年过去,地上的弹片早已锈上了斑驳的绿,硝烟也变成了苍松翠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尚永才老人调任襄阳军分区工作,现在离休安置于襄阳市军休二所。(胡兵 郭纯子)(来源:我们的天空微信公众号)

94岁老英雄回忆上甘岭:撤下阵地时,很多战友再也没回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伤亡小只因技术好?为何美国天天在打仗伤亡率却一直非常低?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最擅长的操作就是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以此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尽管美国参与的战争频率始终居高不下,但美国的伤亡率却始终微乎其微。难道是美国大兵们在战场上临阵脱逃才降低的伤亡吗?在静夜史看来,美国之所以战争伤亡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技术先进技术上的碾压优势,是美国在历次战争中伤亡较小的根本原因。

  2. 日军发动最大规模「 ”万岁冲锋”试图刺刀战,美军:我不怕人多

    二战初期日军的...素养完全挑不出毛病,有八路军战士回忆,日本老兵两枪就可以判定射击的位置,第三枪还没打出去,日军的...就已经打过来了。

  3. 不是所有骑马的都叫骑兵,当心挂骑卖炮,揭秘收藏界那些奸商套路

    在近代陆军中,不但骑兵需要佩刀,其他骑马的兵种和军官也需要佩刀,那么专业骑兵刀和非骑兵军刀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一组图:日本明治三十二年式军刀:看到了吧?最大的区别是长度,甲型骑兵全长过米,刀刃长要比同款的乙型辎重兵刀长6.2厘米。抗战时期手持三二甲的日军骑兵(左)和手持32乙的日本宪兵(右):可别小看这6.5厘米,骑坐在肩高在1.55米以上的马上,没这长出的6.2厘米,就算伸臂探身也够不到匍匐在地的步兵。

  4. 大帝居然当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将:试析彼得一世的 ... 改革

    在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是个划时代的巨人。

  5. 德军一天6支,美军一周7包,苏军万物皆可,香烟对士兵真的重要吗

    相较于食品、武器,香烟在战争中也是战备物资的一种,虽然人们早就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香烟在战场上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和平时期我们是无法理解战争中士兵对香烟的感情的,大多数的新兵都是在进入军队后才开始学会抽烟,每天处在艰苦、紧张的环境下,减缓恐惧、缓解紧张唯一有效的...就是香烟了,就像一战时期为协约国效力的比利时士兵一样:「”给我再糟糕的食物都无所谓,但请给我们烟草”。烟草在军队中是一直留存的,明

  6. 二战前期同盟国联军实力更强,为什么在法国战役中反被德军碾压?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二战中著名的「”法国战役”拉开序幕。此战德国共动用了132个师(包括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其中93个师分成三个集团军参与前线进攻,39个师作为后备力量被部署于西线。在武器装备方面,德国共部署了约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7500门火炮,约5100架作战飞机。作为当时德国的对手,法国与英国、比利时、荷兰组成了同盟国联军,共出动了134个师(包括6个装甲师

  7. 二战德军「 ”空降猎兵”专用,精密而昂贵的「 ”FG42”式自动 ...

    纳粹帝国的世界很难懂,冲突与竞争无处不在,德国陆军和空军之间的争斗甚至更为激烈,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就发生争吵。当德国陆军计划列装自动...时,德国空军也想装备同类武器。

  8. 他三次打败曼施坦因,却意外陨落,被自己的游击队打死了

    二战时,「”闪击战”曾是德军进攻的代名词,将装甲战术和闪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其实,苏军同样有一位被誉为「”闪电将军”的名将,以指挥大规模坦克作战而闻名,就是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瓦图京。卫国战争之初,苏联由于缺乏战争准备,而且大批优秀将领在此前的内乱中被清洗,结果被德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作为苏联红军重要主力部队的西北方面军,更是溃不成军,几乎患上了「”恐德症”。死气沉沉的苏军迫切需要一批优秀将领来

  9. 苏联最失败的大将,没有死在德国人的手上,而是死于军法之下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一败涂地,许多后人津津乐道的苏联名将,在战争初期都是战五渣,被德国人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但是斯大林对于这些败军之将,通常是很宽容的。这个人,就是倒霉的巴甫洛夫大将。同时他还担任了苏联最初的两个坦克团的团长。某个意义上,巴甫洛夫和朱可夫都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徒弟,是苏联最早接受了机械化作战理念的人。

  10. 日本人疯狂起来真可怕:镇国之宝大和号战列舰也去 ... 攻击

    大和将带领残余舰艇在7日凌晨拔锚,走丰后水道直扑冲绳,海上护卫司令部下辖舰艇会在对空和反潜方面为大和扫讨航路。同时,航空兵将会密切配合大和的特攻舰队,为大和护航和辅助大和攻击冲绳海面上的美军舰艇。4月6日,日本海军为大和东拼西凑了4000吨燃油,这是日本海军最后的家底了。在日本海军高层看来,大和必须要轰轰烈烈打的沉没。6日16时45分,大和海上特攻舰队出击。

随机推荐

  1. 净空法师:这才是大福报

    我们修行人平时努力行善,认真修福,这个福修了做什么用?往生也要靠福报,经论里常说:“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就是大福报。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不求这个福,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愿意在什么时候享?临命终时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号念得清清楚楚,这是大福报。人在临命终时害病,不认得家亲眷属,甚至不省人事,这个很危险!由此可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是大福报。

  2. 初恋时不懂得爱情,懂得爱情时,却再也没有初恋了-感人的情话

    十六、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直到有一天,面对爱情开始吝啬,会不会怀念当初的炙热?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3. 民国武林第一高手,擅长哪门功夫?三招战胜日本柔道冠军

    民国武林第一高手,擅长哪门功夫?三招战胜日本柔道冠军大家说到近代的武术大家,都会想到霍元甲,黄飞鸿,孙禄堂等人,但是有一位真正的「”第一高手”,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无数次与人交手,从无败迹,此人就是杜心五。杜心五出生于同治年间,在他早年的时候,因为父亲被洋人用枪打穿了大腿,再加上他目睹了洋人在中国随意欺辱国人,于是杜心五发誓,一定要勤修武功,...尽洋人。杜心五的第一任师傅叫石彪,擅长「”飞蝗石”,

  4. 为何我国每年新增癌症人数超数百万?提醒:4种食物最好撤下餐桌

    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胃癌、食管癌、肝癌的发病、死亡率紧随其后。为何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数百万?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酒精列为I类致癌物,证据确凿,可以导致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在体内堆积,容易引发肝癌;致癌物的产生量和烧烤食物的脂肪含量成正比。黄曲霉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故易诱发肝癌。

  5. 斤斤计较造句_斤斤计较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斤斤计较jīnjīnjìjiào斤斤计较的意思和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斤斤计较的出处《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斤斤计较的例子他从不为一些小事与别人~。斤斤计较造句斤斤计较造句相关成语的感...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十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

  6. 盘点民国六大绝世美女,第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盘点民国六大绝世美女,第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转头寻觅已经的那些美妙,才发明光阴沉淀下的美才是典范。昔时民国期间的气质美男,不施粉黛的容颜,惊艳了光阴,装点了光阴。接下来我们看看惊为天人的民国美男都有哪些?  一、林徽因  林徽因的斑斓和知性我就未几说了,在民国期间的...

  7.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材料1: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李玫洁,女,1999。李玫洁同学,兴趣广泛,全面发展。在社会,她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材料2:美德少年事迹材料这次,我十分荣幸地被老师推荐为我校的“美德少年”侯选人,这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在学校年年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并取得了市新华区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8. 瓦尔特·冯·赖歇瑙简介_赖歇瑙和保卢斯_赖歇瑙元帅

    与其他同期德国元帅最大的不同是,赖歇瑙自早期就极为支持纳粹政权,同时也在其管辖区执行希特勒屠杀苏联政委人员的命令。

  9. 王勃的简介 王勃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但也有另外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王勃被淹死在海中,而且被海水冲走了,另一种说法是,王勃是自己投入海中自杀的。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王勃死于水是无可置疑的。

  10. 三国演义中的李逵和张顺,在历史上真实的李逵和张顺又是什么样的?

    《水浒》中的李逵,出生于社会最底层,没有文化,目不识丁。那历史上的李逵是个什么人物呢?>历史上的李逵是南宋初年人,密州的一个军卒。这个谋反、降敌的李逵应该不是《水浒》中李逵的原型。其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历史上的张顺,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南宋爱国将领及民族英雄。>>李逵和张顺的故事,在今天听来有点冷,觉得反差太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