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洛下书生咏:河南话的今夕——为什么在其他省份也有人讲河南话?

这里首先要说点儿有关我们汉语的基本发展历程吧。 早遥远的夏朝,连文字材料都没有,我们当然也没有办法去考察夏王朝的语言了!进入殷商王朝以后,商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就在今天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当时自然就以安阳为中心的这一带地区的方言为主。当然,当时人们的语言和今天安阳话之间肯定是不同的。这毫无疑问。 西周的建立者周人,来自关中平原,他们原来和商人之间的言语并不相同。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曾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文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诰》。《大诰》素称难读,后来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这是因为周公是在用当时的关中方言来发表文告。当然,那时候的关中话与今天的陕西话之间也千差万别。虽然,西周时期天子在宗周镐京,但作为西周王朝的重心却在东方,为此西周王朝还在东方建立了另外一座都城,就是成周洛邑。周人的语言是在关中方言的基础之上向中原地区靠拢。 平王东迁以后,春秋战国五六百年,天子之都在洛邑,春秋时期在王城(洛阳市西工区),战国时期在成周(今天洛阳城东,白马寺的东边)。天子肯定也将一些关中方言带到了中原,最终与中原原有的方言相结合,而形成了雅言。雅言就是当时的标准语言,通行于整个华夏地区。而在春秋以后关中地区就归秦国所有。秦国人驱逐了犬戎,但秦人在向西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戎人进入到关中,融合进秦人之中。相应地,秦人的语言之中也有一些戎人的言语成分。在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百姓不大看得起秦人,甚至把秦人当成蛮夷,我想秦人和东方人言语的不同也是导致秦人被歧视的一个原因。 春秋战国的五六百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华夏族第一次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群体。这五六百年间,洛阳始终是天下的中心。虽然周王室威权不再,甚至一落千丈,蜷缩在洛阳周围很小的区域之内。但是洛阳城毕竟是天子之都,具有很大的象征性。以洛阳为中心而形成的雅言,也成为华夏族的通行语言。就连孔子在来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向苌弘问乐的时候,也学会了雅言,孔子后来教书的时候所使用的都是雅言。《论语》中说:「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到了秦始皇的时代里,秦始皇本人未必是说关中方言的,虽然整个秦国肯定是以关中语言为主的。我们要知道秦始皇本人小时候是在赵国长大的八九岁才回到了咸阳。不过,最终秦国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秦人的语言虽然和雅言不同,和很多地区都不同,但这会儿的秦人完全可以自豪地把关中话大声地讲出来了。 可惜好景不长,秦始皇去世后,秦王朝轰然崩塌。接下来的西汉王朝,其首都也继承了秦朝在关中立国。而且,整个西汉一朝都是采取了「 ”以关中治关东”的策略,对整个东方都是防范的。西汉前期的君臣来自东方,比如刘邦、萧何等人肯定是讲彭城一带的方言。但是,几代人之后,他们也就完全接受了关中方言。这就好比开国之初的那些功勋,很多都是终身讲方言。而如今他们的后代都是一口京片儿。 不过,作为天下的整体,通行语言显然不是关中话。这还要从整个西汉时期关中与关东的二元对立来说。整个天下尚且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这种东西对立,在整个西汉一朝始终存在着。关东地区的百姓并没有接受关中地区的方言。 进入东汉以后,来自南阳的土财主刘秀在洛阳登基称帝。整个东汉一朝,最终实现了东西方民众的融合。我们这个汉民族的最终形成也就是在东汉时期完成的。当时通行天下的汉语,也是在原来先秦时期的雅言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这会儿的汉语,肯定以洛阳地区的语言为主。之后曹魏、西晋莫不如此。西晋的时候,刚刚消灭了南方的孙吴,有一些孙吴的百姓来到洛阳,还因为他们的言语而受到嘲笑。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天下动荡分裂。但言语则是依然比较稳定,始终都是以洛阳一带的言语为主。比如南方地区,东晋到宋齐梁陈,三百年间,首都在建康,但贵族们却坚持说洛阳话。比如谢安就以他的洛阳话而自豪,《晋书·谢安传》对此有很传神的记载,谢安有鼻炎,说洛阳话的时候鼻音有点儿重,江南百姓也纷纷模仿。对于当时的江东贵族来说,说一口标准的洛阳话是他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至于在北方,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下令「 ”断北语,一从正音”,这里所说的正音,就是当时的洛阳话。 当然,这几百年间,语言还是在朝前发展的。有大量的新鲜词汇被加入进来,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发音被中原民众所接受。 隋唐两代统一以后,首都在长安。长安是法定首都,洛阳是陪都。但是,由于几百年来所形成的惯例,标准语言却是洛阳一带的语言。唐朝人李涪曾说:「 ”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甚至于唐朝的皇帝上朝的时候偶然说了句陕西话,还会被御史批评。进入北宋以后,北宋的寇准曾经说:「 ”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南宋的陆游也说:「 ”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元朝人周德清说:「 ”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到了清朝,学者潘耒说:「 ”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甚至到了清朝中期,著名学者阎若璩还在说:「 ”洛下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当然我并不是说在古代的雅言等同于今天的河南话,他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今天我们的汉语普通话,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受到满语的影响而形成的。 拐回头来再说今天河南话走出河南的问题。在河南省外河南话最流行的地方是陕西地区,河南陕西分处黄河的中游和下游,两省在历史时期始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近代以后依然如此。尤其是抗战期间,河南曾经遭遇大规模饥荒。大量的河南人外逃。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河南人只能往后方逃难。就这样,数百万河南人进入陕西。他们沿着铁路,分布在关中平原上,在西安、宝鸡等地更是行成了一些河南人的聚居区。这些河南人也把河南话带到了关中地区。今天不少陕西人不仅能听懂河南话,而且也能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据说在今天的三四千万陕西人之中,有近八百万河南人的后代。当然,这个数字也没谁去认真统计过,我觉着也有些夸大。但过百万人是有的。我个人去关中地区很多地方都遇到过河南人,他们依然在讲河南话。 相反,在整个陕西省,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陕西话并没有完全占据语言的优势。本善陕南地区,汉中、安康的百姓更接近于四川方言。陕北地区延安、榆林一带百姓也不说关中话。他们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明显。 另外,在今天的湖北襄樊一带的口音和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口音也非常接近,如果不熟悉的话,很容易认为他们也在讲河南话呢!

洛下书生咏:河南话的今夕——为什么在其他省份也有人讲河南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7.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8.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9.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10.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随机推荐

  1. 艺术市场与中国画的体格(上)

    艺术市场与中国画的体格(上)一、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就本质意义而言,艺术具有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取向和双重属性。检阅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有形的手”对绘画体格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小觑。

  2. 梦见摘黄豆

    周公解梦梦见摘黄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摘黄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燕舞莺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ànwǔyīnggē【解释】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同“燕舞莺啼”。【出处】宋·朱淑真《春日行》:“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例子】无【相关】百度“燕舞莺歌”

  4. 佛陀故事:农夫寻牛记

    农夫的耕牛佛陀曾说:“产业为五家共有。”这就是“有”的烦恼,佛陀在世时曾如此说,可见当时的人,也有这些得失的烦恼。佛陀在竹林精舍时,精舍附近有一座农庄,农庄里的主人,除了耕田之外还牧牛。正烦恼时,恰好佛陀离开竹林精舍要到村外托钵,他看到疲倦已极的农夫。佛陀慈悲地问他:“你为何这么疲惫呢?”

  5. 梦见圣母梦到圣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圣母好不好

    做梦梦见圣母好不好?梦见圣母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圣母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圣母玛利亚,象征了对纯洁、仁慈的追求。梦见先知梦到先知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先知好不好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在某些方面使你重新理解自己早已知道的真理,或者使你回忆起它们。梦中出现的圣母玛利亚,不管作为处女,还是作为母亲,玛利亚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6. 伴君如伴虎 高洋折磨虐打杨愔 高洋死后养眼却为他悲伤痛苦

    杨愔深得高欢器重,又辅佐高洋建立北齐、担任少帝高殷的顾命大臣,为北齐奉献一生。高欢>杨愔年少时家族遭遇巨变,后投靠高欢,为守丧他只吃盐米不吃酒肉,导致形销骨立,高欢看了很是同情。>高洋>都说伴君如伴虎,杨愔投奔高欢又辅佐高洋建立北齐,但高洋荒淫暴虐、以...人为乐,杨愔就经常把监狱中的死囚送去给高洋虐...。然而,高洋死后,群众虽然嚎啕大哭,但基本都是假哭,唯有杨愔泪流满面,相当悲伤。

  7. 梦见和死人说话 梦见和死人说话什么意思

    梦见和死人说话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和死人说话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和死人说话,代表有不敢表达的东...在心中。原版历史新知呼喊死人,主命亡。《历史新知》与死人谈,主官升。

  8. 长春旧影丨原3504被服厂,一百年前 ... 墓地,后改建为长春公园

    长春公园,俗称「”中国公园”,原址位于今长春市宽城区亚泰大街1138号新天地购物公园东半部分,是长春历史上最早建设的一座公园。1906年,吉林将军达根着手筹建商埠地,在收买的农田中,有一块占地面积约二十八亩的...墓地,商埠局决定利用这块墓地修建长春公园。1910年初步建成,1927年进行一次大的修缮。(清末民初时期的长春公园)(清末民初时期的长春公园)其园中有一个八角亭,取名叫「”凌风亭”,亭子

  9. 梦见铁环梦到铁环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铁环好不好

    做梦梦见铁环好不好?梦见铁环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铁环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铁环,预示你将结交富有影响力的人,很多人会向你咨询,听取你的建议。梦见从铁环中跳过去,或梦见别人跳过去,表示你的前景令人沮丧,但最终你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切为此而改变。

  10. ... 为何说:战争是「 ”做生意” 要学会稳赚不赔

    原题:...说「”战争就是'做生意',你要学会稳赚不赔”对于土地得失,...曾形象地比喻成「”做生意”,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指出: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只不过这个生意更加残酷和惨烈,如果做得不好,血本无归,无立足之地,那就连扳本的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