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同样,在必要时,内务府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有较多的增加。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至乾隆五十六年,议政王大臣职名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消失。
议政王大臣会议(汉语拼音:Yizhengwang Dachen Huiyi),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制度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内务府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有较多的增加。蒙古八旗的固山额真及六部满、蒙尚书也列为议政大臣。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形式有廷议和交议。顺、康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时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议政王大臣职名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消失。
“议政王大臣会议285671” 3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