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广陵散》也是一桩世间悬案。

  事情的所有头尾加起来就是这么一段话:

  康容色不改,索琴弹《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但短短三十四字,内中着人寻味的地方无尽。

  壹

  《广陵散》是很有名的。因为有名,也入了金庸之心,《笑傲江湖》第十九章“打赌”写道:

  向问天道:“在下有一部《广陵散》琴谱,说不定大庄主……”他一言未毕,黑白子等三人齐声道:“《广陵散》?”令狐冲也是一惊:“这《广陵散》琴谱,是曲长老发掘古墓而得,他将之谱入了《笑傲江湖之曲》,向大哥又如何得来?”随即恍然:“向大哥是魔教右使,曲长老是魔教长老,两人多半交好。曲长老得到这部琴谱之后,喜悦不胜,自会跟向大哥说起。向大哥要借来抄录,曲长老自必欣然允诺。”想到谱在人亡,不禁喟然。秃笔翁摇头道:“自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不传,童兄这话,未免是欺人之谈了。”

  向问天微笑道:“我有一位知交好友,爱琴成痴。他说嵇康一死,天下从此便无《广陵散》。这套琴谱在西晋之后固然从此湮没,然而在西晋之前呢?”

  禿筆翁等三人茫然相顧,一時不解這句話的意思。向問天道:“我這位朋友心智過人,兼又大膽妄為,便去發掘晉前擅琴名人的墳墓。果然有志者事竟成,他掘了數十個古墓之後,終於在東漢蔡邕的墓中,尋到了此曲。”禿筆翁和丹青生都驚噫一聲。黑白子緩緩點頭,說道:“智勇雙全,了不起!”向問天打開包袱,取了一本冊子,封皮上寫着《廣陵散琴曲》五字,隨手一翻,冊內錄的果是琴譜。

  “西晋之后固然从此湮没,然而在西晋之前呢”?金大侠说这话,在他想来,这样解决这个《广陵散》传谱的问题,是没有什么不妥的。毕竟在嵇康之后,累世都有人弹《广陵散》出名。

  只是金大侠百密一疏,忘记了他所描写的那些天书一样的古琴谱,乃是曹柔创制的减字谱,要在中唐以后才出现,中唐以前古琴的记谱方式却是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谱(只是罗索了些,赵耶利嫌其“动越两行,未成一句”),曲洋去挖掘晋前的墓,最多挖到的是文字谱(倘若真有《广陵散》琴谱的话)。

  好罢,为了让金大侠赢,我们可以再退一万步,让曲洋把盗来的文字谱全部手抄一遍,改录成减字谱。

  然而起嵇康于地下,他仍会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贰

  自嵇康之后,《广陵散》广为人知。

  自嵇康叹息”于今绝矣”之后,《广陵散》弹家不绝。

  世传《广陵散》谱本重要者有三。

  《神奇秘谱》上记载:

  “世传二谱,其中一谱由隋宫流落到唐宫,继而又流落民间,至宋时复入御府。其间经九百三十七年,朱权“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这就是流传到今日的《广陵散》谱本,也是可以见到的最早、最为众人认可的记载。

  (另两个谱本是明代汪芝收在《西麓堂琴统》中的甲、乙本)

  今人最为通行的说法是,《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止息是一曲还是两曲,其实是有争议的),其前身是《聂政刺韩王曲》。总共四十五段,曲风乃是“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中含不平,颇有杀气。

  关于《聂政刺韩王曲》,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大略是说: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期被杀,聂政逃亡,隐姓埋名,十年后乘着被韩王召进宫弹琴的机会,于琴腹中出其所藏匕首,将韩王刺死,然后自杀。

  今存《广陵散》曲谱,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历来琴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曲》看作是异曲同名。

  实际上,琴界对于《广陵散》的由来、流变有多种说法,综合众家,勉强可以理出如下脉络:

  先是,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广陵散》不是嵇康的独创曲,嵇康可能对《广陵散》作过一些改动,但原创人不是他。嵇康在《琴赋》中列举的琴曲里,广陵名列其间:

  “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下逮谣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

  以上琴曲,如《飞龙》、《鵾鸡》、《游弦》、《流楚》、《窈窕》等,都属于汉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乐系列(琴赋中出现的这一串相关的琴曲是很重要的提示,这关系到后面讲到的嵇康《广陵散》的师承)。

  现在我们大致知道的是,名为《广陵散》的琴曲,最迟在东汉就已出现了。

  《广陵散》,原是东汉末年流传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应该就是《聂政刺韩王曲》),汉代的应璩(190–252)在给刘孔才的书信中就提到“听广陵之清散”。

  要注意的是,魏之广陵并非扬州。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业谈》云:

  “魏晋之际,扬州治所在寿春,与广陵无干涉。魏史所言地,如百尺,如顿丘,如安风津,皆非扬州之地也。”

  有学者和民俗学家考证过,《广陵散》可以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琴曲。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把它归为楚调曲(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清商乐系列其一)。晚于嵇康的潘岳还在他的《笙赋》中这样写:“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可能有阵子流行过。

  唐代李良辅编有《广陵止息谱》,共23段;唐代吕渭的《广陵止息谱》有36段,对这两种谱的叙述可见于史书记载。现在见到的古本最早收在明朱权的《神奇秘谱》里,全曲共45段: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是现今用于演奏的本子。

  关于琴曲主旨,除了聂政刺客说之外,另有王陵起兵说。唐韩皋谓:

  “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

  注:指魏晋时期毋丘俭等人反对司马氏,在广陵地区败散一事。

  也有袁孝己偷曲存世说(孝己或孝尼,此名存疑)。有琴书曰:

  “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于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

  也许,如果嵇康不曾说过“《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句话,集中于《广陵散》的历史疑点不会那么多,嵇康死后世人所弹的《广陵散》是否伪托于此名、嵇康之前世上有无《广陵散》其曲,都成了挥之不去的疑云。

  令人恨不能起嵇康于地下,问问他:中散何故吐此言耶?

  叁

  坊间流传,嵇康学得《广陵散》的由来,甚为诡异。

  事见《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及《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前者寥寥,后者详尽些,有问有答。大略说嵇康路过华阳亭,此亭投宿,由来杀人,嵇康也不在意,

  “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于是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回答甚为清妙:“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嵇康约与相见,于是一人一鬼,相与论琴,辞甚清辨。末了更授康广陵散,“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这只鬼,自然就是杀了韩王又自杀,“非理就终,形体残毁”的聂政。华阳亭与嵇康一谒,世有广陵散,曲传刺韩事,后世琴书中引此甚多,但当然,过于诡诞了。只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见着端倪——《广陵散》也好,《聂政刺韩王曲》也好,流传于世都甚少。否则,华阳亭中这只鬼所授琴曲,嵇康不会闻无所闻。

  几乎可以这么说,《广陵散》的前身《聂政刺韩王曲》在嵇康之前,可能是首禁曲。即使嵇康身后,《广陵散》的名声也不大好。

  据说,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希裕求教,竟然被孙希裕烧掉了乐谱,还说:“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陈拙另找梅复元学会了此曲。另外,宋代的朱熹也极为不满,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琴书大全》引《 *** 琴书》)。他特别攻击了乐曲中表现出来的“愤怒燥急”的情绪。同样,明初的宋濂也在《太谷遗音》中大骂这种“愤怒燥急”的情绪“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世上愿教、愿学的人本就不多。

  而嵇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上不尘天子,下不事诸侯,轻时傲世,无异于今,有败于俗……”

  这是嵇康大辟之刑的罪状。

  这罪状简直后无来者,史上只此一人。

  以嵇康这脾性,弹这大逆不道之曲,并在《琴赋》中念念不忘,可谓正合其宜。

  我们再来看看嵇康《广陵散》的师承。

  北宋朱长文《琴史》云:

  “或云: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声。“

  宋何蓬《春渚纪闻》卷八《辨广陵散》云:

  “刘潜《琴议》称杜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声。”

  杜夔谁也?汉灵帝时人,字公良,河南洛阳县人,黄初中为魏太乐令,“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陈寿《三国志》评价说:

  “杜夔之声乐,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李延寿《北史》评价说:

  “昔之言阴阳者,则有箕子、裨灶、梓慎、子韦。晓音律者,则师旷、师挚、伯牙、杜夔。叙卜筮,则史扁、史苏、严君平、司马季主。论相术,则内史叔服、姑布子卿、唐举、许负。语医巫则文挚、扁鹊、季咸、华佗。其巧思,则奚仲、墨翟、张平子、马德衡。凡此诸君,莫不探灵入妙,理洞精微。或弘道以济时,或隐身以利物,深不可测,固无得而称矣。”

  后世将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

  这个杜夔也是个非常之人,曹操待他甚好,但到曹丕朝时,有点不对了:

  “帝尝对宾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帝怒,以他事黜之。”

  杜夔极擅《广陵散》。而说到杜夔的《广陵散》,得从清商乐说起。

  清商乐源远流长,被称为“华夏正声”。它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族传统俗乐的代表,在古代乐舞史上有重要地位。曹魏朝对清商乐情有独钟,曾专门设立清商署进行管理。

  关于清商乐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古代的商歌。“清,商也;浊,宫也”,商歌即有清商之意。一说源自汉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又有楚调、侧调,与前三调总谓之相和调(清商三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古乐体系,就这么一说,多了我也不知道了)。

  杜夔东汉时长期担任雅乐郎,汉末大乱,乐章亡佚,他也离开洛阳,开始投奔荆州刘表,曹操平荆州后,欣赏杜夔的音乐才能,让他创制乐舞。杜夔身边团结了一批乐舞人才,对清商乐的整理和流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陵散》一曲于东汉末年就有流传记录。魏晋以来,除见于琴的独奏以外,还使用琵琶、笙、笳等乐器演奏。《古今乐录》引张永《录》云:“又有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鵾鸡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筝、笙、筑之曲”(《乐府诗集》卷第四十一,此处断句可能是有误的,流楚、窈窕、鵾鸡、游弦可能是四个不同的曲子)。可见,在南北朝时期,《广陵散》是相和曲目之一。

  注:但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当于说是大型乐舞曲。

  史传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广陵散》是清商乐中的但曲,清商乐由杜夔一手整理发扬光大,《广陵散》有记载的年代是东汉末年,杜夔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末年至曹魏年间。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大胆地假设呢,《广陵散》作者也许就是杜夔,或者是杜夔在《聂政刺韩王曲》的基础上整理改编的。

  夔传猛,猛传康,康却不肯传袁孝尼,致有“广陵散从此绝矣”之叹。

  肆

  康容色不改,索琴弹《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现在,我们进入最后的揣测阶段。

  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很可能世上会弹《广陵散》的只有杜夔、杜猛、嵇康三个人。连为《聂政刺韩王曲》解过题旨的蔡邕也未必会,阮瑀受教于蔡邕,阮籍是阮瑀的儿子,就没有记载他俩会弹《广陵散》。

  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杜夔和曹操同时人,嵇康三十九岁就死时,杜夔、杜猛可能都已经过世了且并无其它传人(可能就和风清扬把独孤九剑只传了令狐冲一个道理……),所以嵇康才有此叹息。

  而且嵇康的叹息,是如此确定,绝望。

  这一定是有些原因的。

  或有人说,嵇叔夜只是叹息,从此以后,世间不会再听得到我嵇康的《广陵散》了。

  可是我们要注意到,他前面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无疑是说,若是教了给袁孝尼,其实《广陵散》是可以传下去的。

  金大侠之前说,晋以前难道没有这个谱?有谱就可以照着来啊。

  但是,但是啊。

  中国的古琴记谱是一个特异的存在。

  中唐曹柔发明减字谱以前,琴曲是用文字方式记谱的。

  比如《碣石调·幽兰》琴谱,正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于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于商角即作两半扶挟挑声。(唐赵耶利因此评价:动越两行,未成一句。意思就是说,罗索极了)

  中唐以后,记谱方式改为减字谱。

  但无论是文字谱还是减字谱,都是不记载旋律节奏的。

  近代以前,琴曲的传承一直非常讲究传承与谱系,时至今日,一些老先生授琴曲,开指前会言明,本曲采用哪家谱本,传承如何如何,然后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教授,然后是对弹。(当然,奇人是有的,比如民国有琴人就自言“以古谱为师”,而吴景略也有过一夜听会梅花三弄的传奇。)

  琴曲的传承,人是关键。

  我们猜想,当嵇康跟杜猛学弹《广陵散》时,未必有谱,而且,《广陵散》的难度想来不小,以嵇康的天纵奇才,犹需要杜猛面授,而不是听一耳朵就会了。

  会有多难呢?

  会弹《广陵散》的三个人,关于杜猛,找不到什么历史记载。另两个人的音乐天赋是这样的:

  杜夔我们前面说过了:后世将杜夔之声乐,与华佗之医诊,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齐名。

  嵇康,史书说他有奇才,“学不师授”,善于音律,能作琴曲,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世上会弹《广陵散》的,就是这样三个人。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揣测:《广陵散》是那样一首几近于禁曲的琴曲,难度又极大,嵇康未必是靳固不与世人,找个合适的传人,也许是很难很难的。袁孝尼曾进入过嵇康的候选人视线,但和嵇康的理想中人还有那么一点距离,让嵇康还想再等一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大辟之刑,此时就算琴谱尚存,授之奈何?甚至临时授曲,都不可能了。

  只能索琴再弹一曲《广陵散》,或有奇才异士能记取一二,但此望终归渺茫,曲终忍不住叹息:“《广陵散》于今绝矣!”

  此年,嵇叔夜方三十九岁。

  伍

  《太平广记。文士传》里边,有一段记载:

  “嵇康临死,颜色不变,谓其兄曰,向以琴来否?兄曰,已至。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于今日耶?”

  还有《续齐谐》一段记载:

  “王彦伯善鼓琴,一日行吴邮亭,继舟中渚,秉烛理琴。见一女子披帏而进,二女从焉。先施锦席于东床,乃枕坐。女取琴调之,声甚哀雅,类今之登歌。女子曰,子识此否?彦伯曰,所未曾闻。女曰,此曲所谓《楚明光》者也,惟嵇叔夜能为此声。”

  故有人认为,失传的当是《太平引》与《楚明光》。

  这是另一段擘岔了。

  嵇康的《广陵散》到底如何,再也无人说得清楚了。

有一种失传,叫《广陵散》|文史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竹林七贤离经叛道,为何还被后人推崇?

    说起竹林七贤,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世俗脱离,明明处于一个被封建制度牢牢束缚的乱世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之,过出了属于自己的潇洒自在的生活方式。然而,为何即便他们不与天下共谋,排斥远离独揽大权的朝廷,甚至不在乎生死,做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也能被世人当做时代的标榜呢?

  2. 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两千年来它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

    欧阳修和曾巩,是唐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当时重要的藏书家。仁宗时期,国家藏书有三万多卷,而欧阳修收集各类图书超过了一万卷,生活拮据的曾巩家中藏书更是达到了两万卷。可见,个人的文学修养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古代图书出版并不发达,它经历了数次演变之后,方才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符号和信息由文字和图像等组成,记录符号和信息的载体,称为出版。

  3. 「 ”竹林七贤”告诉你,如何才能长得丑活得久

    说起「”竹林七贤”的刘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史料记载称他):「”文人酒痴”、「”一米四几汉子”、「”容貌丑陋”、「”热衷裸奔”、「”沉默寡言”、「”人情淡薄”、「”与世无争”。最让后世铭记他的特点是:爱酒如命,被称为「”醉侯”。他常常坐着鹿车,腰里揣着一壶酒,让人扛着一把锹跟着他,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挖个坑把我埋了”。看似包藏万物,无忌生死的豁达爱酒境界,其实蕴含着人生大智慧和厚重的生存哲学

  4. 魏晋风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名士和药、酒)

    竹林七贤(此文阅读时间约15分钟)名士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许多人往往浮现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以注重人为修饰为特征,以阴柔美为风尚的。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男人的形象,一般地说以仪容魁伟为重,对于相貌本身倒不是十分注重。但在魏晋时期则是异数,对于相貌和形态的关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多数时代被视为病态的癖好,在魏晋时期却是互相夸耀的资本。当时一个名士

  5. 司马昭不顾三千太学生求情,一定要 ... 掉嵇康,与一首名曲有关

    一提到嵇康,自然想到竹林七贤,哪七个呢?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个人都是当时的名震一时的潮男贤士,是玄学的代表人物,执牛耳首推的自然是嵇康。有人会想到《广陵散》,十大古琴曲之一。不是古琴爱好者知道《广陵散》大概源起金庸的武侠小学《笑傲江湖》。曲洋和刘振风两位临时合作之曲相信观众至今印象深刻。

  6.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而钟会作为主将,却被邓艾抢了头功,正好趁机联合他人一起构陷邓艾,接到诏令后将其收捕。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钟会进入成都,十六日召集部下,为太后发丧,假称太后遗诏起兵废黜司马昭。然而钟会再次出现失误,犹豫不决。所谓的反叛,三天之内就破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反叛,只会自取灭亡。钟会大惊之下果然仓促动手,更加导致了反叛的速败。随同司马昭征讨诸葛诞,钟会建议行使反间计,迫使前来救援的吴将全怿等人投降。

  7. 曹操请教杨修《曹娥碑》,杨修回答惹来 ... 身之祸,皆因情商太低

    「”绝妙好辞”这个故事,出自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等人编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从东汉时期一直到刘宋时期一些豪门贵族的奇闻轶事。虽然有杜撰的成分在其中,但是读来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世说新语》记载,魏武帝曹操有一次和行军主簿杨修骑马经过《曹娥碑》,碑石的背面题写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不解其意,于是就问杨修说:「”爱卿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丞相发问,杨修喜上眉梢,不由

  8. 欲「 ”隐”而不得,从阮籍嵇康看魏晋之际士人的「 ”第三种选择”

    然而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思想上的打击,导致士人群体从开始的坚持激浊扬清,秉持君臣大节到转向对个人和家族利益的思考和焦虑。两次党锢之祸对士人打击很大魏晋嬗代之际的社会现实,进一步提升了士人群体的这种焦虑。是每个士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汉代儒学中的忠孝之论已经无法在这种社会现实的挑战和冲击下,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9. 聊一聊东晋士族,这群社会寄生虫每天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东晋是一个被士族门阀把持朝政的时代,那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垄断了国家重要的官职,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豪门大族世代担任重要官职,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同时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士族庄园经济,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享有特权。总体来说,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是一群社会寄生虫。东晋时期,士族们热衷功名,以侈为荣,热衷歌宴、斗富,崇尚玄学、炼丹,整日清谈不休,过着优裕享乐的生活。

  10. 曹操与蔡文姬:最好的年华遇到你 却不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曹操,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蔡文姬,是当时集才情与美貌与一身的名女子。但最后,蔡文姬也没能成为曹操的枕边人。01最好的年华遇到你,那个字却终究没说出口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才华横溢,而且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可是当年曹操出身就有点尴尬。曹嵩官至太尉,娶妻后生下儿子曹操。她跟曹操一对才子佳人,也曾有过四目相对的情愫。但是,自己尴尬的身世,始终是曹操心里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随机推荐

  1. 梦见武器

    周公解梦梦见武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武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鬼哭神号是什么意思?

    【拼音】guǐkūshénhào【解释】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则听得鬼哭神号,休猜做三唱《阳关》出霸桥。”【例子】那浪掀天括地,鬼哭神号,惊怕...人。《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相关】百度“鬼哭神号”

  3. 梦见自己女儿鼻子出血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女儿鼻子出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女儿鼻子出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女性眼尾变色是怎么回事?_看相大全

    女人与异性有性关系即使只有一次,眼尾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只是必须仔细的看才能观察出来。通常,有了男女性关系的第二天,女性的鱼尾皮肤的颜色,就会出现淡淡的红色,也就是鱼尾的肤色与脸其他部位不同,大约过了半个月以后会变成微黑,这是鉴定处女秘诀中的秘诀。分页导航眼尾上扬者面相图解眼尾有青春痘者好不好?女性眼尾变色是怎么回事?

  5. 追随梁启超,蒋百里醉心社会文化活动

    欧洲归来,蒋百里追随梁启超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文化活动。追随梁启超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有蒋百里、张东荪、丁文江、徐新六、蓝公武、陈博生、张君劢和舒新城等人,其中蒋百里是梁启超最得力的助手之一。>1920年4月,梁启超、蒋百里、张君劢、张东荪等人发起建立了共学社,社会名流如蔡元培、张謇、张元济、胡汝麟等人亦列名其中。>由于梁启超醉心于著述和演讲,负责共学社具体工作的实际上是蒋百里。

  6. 1860年选举日

    1860年11月6日日出时分,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上空响起的炮声并不是一场战斗的开始,而是长达6个月的激烈、喧嚣的美国总统竞选的结束。选举日终于开始了。林肯可能和他的邻居一样,在第一次炮击中醒来,如果,也就是说,他睡了一觉。就在几天前,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水星公司警告说“奴隶制的存在岌岌可危”,呼吁“南部各州的每一个州”立即召开分裂国家大会,以防“废除...的白人”占领白宫。同一天,纽约一位著

  7. 盐絮

    )他的侄儿谢朗想了想说道:“撒盐空中美可拟。”接着,幼小的侄女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此,“盐絮”“咏絮”“柳絮”和“咏雪”便成了后世用来咏雪的典故。唐代张泌的《碧户》诗中有“咏絮知难敌,伤春不易裁”。宋代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诗中说:“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他的《谢人见和雪后》诗中说:“渔蓑句好真堪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8. 杜口无言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ùkǒuwúyán【解释】闭住嘴巴,不出一言。【出处】《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例子】无【相关】百度“杜口无言”

  9. 梦见读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读书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读书是什么意思梦见读书,预示你将获得成就。学生梦见自己读书,表示学业有成,考试成绩优异。梦见敌人在读书,预示对手在不断进步,并会赢得支持和名气。《周公解梦》见读书者,大聪明。《周公解梦》梦见爬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看书,男主生贵子。梦之者,须思患预防。

  10. 眉型面相_看相大全

    眉型看女人的好命从面相的角度来看,眉毛为保寿官,是两眼的华盖、面部的仪表。眉毛气色要红紫、白亮,则能诸事亨通,把握大全。眉型看性格勇士眉三角眉也俗称勇士眉,一般的...手或武士,大都有这种眉,这种人刚毅果决,不怕遭遇挫折,以自我为中心。男生八字眉八字眉,两眉相距较宽,表凡事看得开,做事较稳妥,不注重物质,注重精神。双眼皮看情感_看相大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