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慈禧是中国清末最有权力的女人,历史给她贴上的标签大多是邪恶的。慈禧太后也曾是文艺女青年,她写的诗歌传世的虽然不多,但能见诸史料的,确也有令人兴叹之作。慈禧太后执政期间附庸风雅,嗜戏文,擅书法、绘画,经常将自己所作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实际上,慈禧太后书画多由他人代笔。缪嘉蕙多次指出,慈禧太后曾亲选18名最优秀的画家,“他们惟一的职责就是为慈禧作画。这些画师被分为三组,每组每月为她作画十天。”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都知道那最后七个字吧——“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包含了慈禧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透过这首诗,人们也不难看出,慈禧在为人子女的角度上,也还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这样的表现,简直可以颠覆她平时残忍无情、昏聩误国的恶女形象。 据《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工试帖诗”(即科举考试诗体。慈禧掌国后,处于不停学 ... 状态,而试帖诗是宫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慈禧能写出试帖诗并不奇怪),每次会试,她都会照题目做一首。 同治乙丑科会试(1865年),诗题为“芦笋生时柳絮飞”,以“生”字为韵脚,慈禧写了一首道:
南浦篙三尺,东风笛一声。 鸥波连夜雨,萍迹故乡情。同治癸酉科考差(1873年,“考差”是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诗题是“江南江北青山多”,以“山”字为韵脚,慈禧又写了一首:
雨后螺深浅,风前雁往还。 舍连春水泛,峰杂夏云间。慈禧虽然大权独揽,可以一言九鼎、予取予夺,但她毕竟26岁丧夫,内心不可能充满幸福感、满足感。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哀怨情绪,可能正是慈禧真实内心的自然流露。 慈禧的一生极为复杂,她影响清政半世纪,工作之余,她还能写得一手好字。2002年至2011年,国内多次举办书画展,均有慈禧太后书画作品展出,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 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畔,有一座清代皇帝的书堂——玉澜堂。在玉澜堂明间正中的宝座上方,悬有一块“复殿留景”匾额。据说“复殿留景”为慈禧真迹,因为,上方钤有三方印玺,中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两边分别为“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两方慈禧最喜欢的印玺。 慈禧太后执政期间附庸风雅,嗜戏文,擅书法、绘画,经常将自己所作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其画多为工笔花鸟,工细称丽如绣织品,格调不高。《清稗类钞》称她“喜作大字,用丈余库腊笺,书‘龙’‘虎’‘松’‘鹤’等字,岁多至数百幅”。这么大数量的书法作品,已届老年且身体并不强健的慈禧太后恐怕难以独自完成。 有研究者认为,从书法上看,“复殿留景”四字写得沉实端方,却又笔势飞动,筋骨内藏,但绝非慈禧太后的御笔。实际上,慈禧太后书画多由他人代笔。 有记载说,她于“万几之暇,辄画扇及立幅以赐大臣。患不能给,乃觅代笔二人。一为归安姚彦侍方伯之嫂,一为云南缪中书嘉玉之妹(即缪嘉蕙)”。缪嘉蕙多次指出,慈禧太后曾亲选18名最优秀的画家,“他们惟一的职责就是为慈禧作画。这些画师被分为三组,每组每月为她作画十天。”太后“在这些画上盖上自己的名章,再请翰林院的翰林们附上几句相关的诗,每当宫里举行宴会时,她就把这些画赠送与人,好像这些画都是她自己画的”。 现在世间流传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诸多绘画作品,以及“福”“寿”“龙”“虎”等大字立轴或对联等,是他人代笔、代书的捉刀伪作。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