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世間一切法無常迅速、生滅變化,時時觀無常,體會當前這一念覺性是真常,動靜閒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心不住於變遷的外境、生滅的心念,歇下狂心,悟到不生滅心,漏盡煩惱,便得自在解脫。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天,佛告誡比丘們:「你們應當修行死想,經常思惟死想。」 此時有位比丘稟告佛陀:「世尊,我常修行、思惟死想。」佛陀就問他:「你是如何修行、思惟死想呢?」比丘回答:「當我思惟死想時,就觀想我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在這七天內思惟七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念覺支,希望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死後無有悔恨。世尊,我是這樣思惟死想。」 世尊聽了就說:「且止!比丘!這不是修行死想的正確觀法,這是放逸之法。」 又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說道:「世尊,我知道如何修行死想。」世尊就問他:「你是如何修行、思惟死想呢?」比丘回答:「我假想只能再活六天,所以精進專注思惟如來正法,如果六天後命終,修行必能有所增益。」世尊說道:「且止!比丘!你這樣的觀想還是放逸之法,也不是正確的思惟死想之法。」 又有一位比丘告訴佛陀:「我觀想只剩五天的壽命,來精進修觀。」接著,或有比丘說觀想只剩四天,或三天、二天、一天的壽命,用以精進地思惟死想。世尊聽了諸比丘的回答,說道:「且止!比丘們!你們這樣的觀想仍然是放逸之法,不是思惟死想。」 此時,又有一位比丘稟白世尊:「我能堪忍修行死想。」他接著說:「到了用齋時間,我就搭衣持缽,走到舍衛城乞食,之後回到住處,在靜室中用完缽飯就思惟七覺支,直到命終之時都能正念現前,是如此思惟死想。」佛再度說道:「且止!比丘!這仍然不是修行、思惟死想的觀法。比丘們!剛才你們所說的,都是放逸之行,不是修行死想之法。」 接著,世尊告訴比丘們:「你們要向婆迦利比丘學習,他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色身之惡露、不淨。如果有比丘思惟死想,時時繫念,心堅定不移,專注觀照鼻息的出入,並不間斷地思惟七覺支,便能在如來法中獲得真實的利益。這是因為觀一切諸法皆是空寂,無常生滅皆是幻化,無有真實。所以,比丘!你們應當於出入息中,精勤地思惟死想,便能遠離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得自在解脫。比丘們!應當如此學習。」 比丘們聞佛所說,個個心生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七日品第四十(八)》
省思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佛問弟子:「人的壽命長短如何?」第一位回答:「數日之間!」第二位也還未悟道,因此回答:「一頓飯之間!」第三位觀照到人命在出入息的剎那,回答:「呼吸之間!」於是得到佛的肯定。世間一切法無常迅速、生滅變化,時時觀無常,體會當前這一念覺性是真常,動靜閒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心不住於變遷的外境、生滅的心念,歇下狂心,悟到不生滅心,漏盡煩惱,便得自在解脫。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释迦牟尼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