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离去时,年轻人也以财物馈赠船夫,表示感激之意。也因为如此,年轻人傲慢的心念愈加炽盛,他心想:「天底下已经没有人能赢过我了。」此时,佛陀在只园精舍以天眼观看这位年轻人,知道他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便运用神通力化现成一位比丘,手持锡杖来到年轻人面前。佛陀又重新为他开示四圣谛及八解脱之道,年轻比丘至诚专注聆听,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佛陀时代,有一位二十岁的外道青年,天资聪颖、智力超群,不论学习什麽,只要看过就能学会。他凭恃这种过人的天赋,发誓要学遍天下所有的技艺,於是他四处寻师访道,无论天文、地理、医术、药方,乃至棋艺、奏乐、裁缝、烹调等等,世间种种技艺无不精通。他心想:「我如此多才多艺,世上应该无人能及!不如前往各地找人较量,来展现我高超的才能,一定能扬名天下、流传百世。」一天,他来到热闹的市集,发现一处人潮聚集的摊位,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正以敏捷的速度与高超的技艺在 ... 弓箭,大夥儿都争先想要购买。年轻人心想:「我以为所学已经足够,从没想过要学作弓箭,如果要较量这项技术,必定会败下阵来,所以我应当向他学习才行。」於是,年轻人跟弓箭师傅拜师学艺,每天都用心地研习,没多久便学会 ... 弓箭的诀窍,技术甚至还超越了老师。学成之後,他以财物礼谢老师的教导,随即又整装出发。 年轻人来到渡口搭船,欲前往另一个国家。航行中,他看到船夫摇橹的技术神妙,船只轻飘河面好似飞行一般,进退之间迅速无比,心里又想:「虽然我拥有许多技艺,却还不会驾驶船只,这种技术虽然不算高尚,但为了不时之需,学起来总是比较稳当。」於是,年轻人跟着船夫学习驾船的 ... ,没有多久时间,技术就比老师还更胜一筹。离去时,年轻人也以财物馈赠船夫,表示感激之意。 接着,他又来到另一个国家,看到王宫如此富丽堂皇,可谓举世无双,心想:「建造这座宫殿的工匠,技术必然非常巧妙,自我游历各地以来,建筑技术已经生疏,若要较量此一技艺,必然落败。所以我应当重新学习,才能不落人後。」於是年轻人请求殿堂的工匠收他为徒,学习操持各种建筑工具与技巧。天赋异禀的他,很快就知晓尺规量制、木造雕刻等建筑技术,并且还青出於蓝、更胜於蓝。学成後,他将自己所有的财物都送给工匠,表达深深的谢意。 就这样,年轻人的足迹遍及十六个国家,每每展现自己独步天下的技艺後,就没有人敢站出来与之较量。也因为如此,年轻人傲慢的心念愈加炽盛,他心想:「天底下已经没有人能赢过我了。」此时,佛陀在只园精舍以天眼观看这位年轻人,知道他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便运用神通力化现成一位比丘,手持锡杖来到年轻人面前。由於年轻人生长的地方没有佛法,所以当他看到比丘缓缓走近时,好奇地询问:「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人物,也没看过这样的穿着,你手持的东西也不像是宗庙的法器,请问你到底是什麽人?为何装扮与常人不同?」比丘回答:「我乃调御自身之人。」青年又问:「什麽是调御自身呢?」比丘知道他过去所学种种,便为他说了一首偈子: 弓匠调角 水人调船 巧匠调木 智者调身 譬如厚石 风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毁誉不倾 譬如深渊 澄静清明 慧人闻道 心净欢然 比丘说完偈子,飞至空中,恢复成庄严的佛身,展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顿时佛光普现,朗照天地。接着,佛陀回到地面,对年轻人说:「我能有如此神通妙用,都是因为历劫修行,调御自身的结果。」年轻人看到佛陀的神通变化,佩服地五体投地,於是请教佛陀调御自身的要领。佛陀对他开示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种禅定境界、三种解脱法门等殊胜妙法,并说明制弓、驾船、建屋等技术,都只是虚华不实、有生有灭的东西,若让自己耽溺其中,终究无法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年轻人凝神倾听,豁然领悟,遂发心出家修行。佛陀即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即成沙门。」年轻人即现清净比丘相。佛陀又重新为他开示四圣谛及八解脱之道,年轻比丘至诚专注聆听,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文化释迦牟尼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