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教小故事:回向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它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给其它的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是顽固的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对我可说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论世间,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平等。等于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舍弃一切,人生还拥有什么?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教小故事:回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清朝走向灭亡真正原因,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案件都能看出

    就在一个国力鼎盛时期,发生了一件看似非常不起眼的案件,却改变了整个清朝的命运,使清朝走向末期。叫魂案是属于谋反,所以全部涉案人员都被判...。清朝的...几乎都要由皇帝亲自查阅案宗并批准后才能执行,但是交给皇帝之前是要先给军机大臣看。随即,军机处就向乾隆禀明真相后,铁证如山,乾隆也不得不相信这是冤案,所以就释放了涉案人员。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契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契”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契若金兰——比喻朋友交情深厚。契合金兰——契合:投合。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契船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2. 孤单伤感说说 梦已逝,心已碎,留下只是在为离开做准备-感人的情话

    十九、你我,并不是属于彼此的,无所谓的珍重与再见,无所谓的感受与苦涩已化作尘埃飘过,我们该珍惜现在。

  3. 梦见光身子在水中游

    周公解梦梦见光身子在水中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光身子在水中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吸收所有呼吸生物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氧气重新引入大气中。类型的光合作用有两种类型的光合作用过程:氧化光合作用和非氧化光合作用。另一方面,“KdSPE”“KDSPs”,无氧光合作用使用除水以外的电子供体。光合作用装置以下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细胞成分。这种色素主要存在于紫色和绿色细菌中,它们能进行无氧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特别是,在基粒和基质区。这些基因编码细胞器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蛋白质。

  5. 为什么歌曲会卡在你的脑子里?

    什么歌通常会卡在你的脑子里?但是,为什么粘乎乎的歌——众所周知的耳蜗——如此难以驱除呢?它们是你听过很多的歌。2012年发表在《音乐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90%的芬兰互联网用户报告说,他们每周至少会有一首歌卡在脑海里。雅库博夫斯基在接受《科学现场》采访时说,人们通常认为,烦人的歌曲最有可能卡在人们的脑袋里,但调查结果表明,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耳蜗是令人不愉快的。[为什么某些歌曲会带来快乐?

  6. 负类反伦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ùlèifǎnlún【解释】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出处】《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例子】《山海经》有兽,以其尾飞;有鸟,以其须飞。则覆载之间,负类反伦,何所不有。《埤雅·释虫》【相关】百度“负类反伦”

  7. 梦见画漫画

    周公解梦梦见画漫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画漫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爱莫能助是什么意思?

    【拼音】àimònéngzhù【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例子】这件事我的确爱莫能助,请你多加原谅。【相关】百度“爱莫能助”

  9. 惊心动魄成语故事

    惊心动魄成语故事_成语“惊心动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人。又见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越国想灭吴国,便搜集了天下的奇珍异宝、珍馐美味献给吴王,又把...

  10. 明朝皇帝就是这么奇葩,奇葩又是什么回事,又会奇葩在哪里

    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杨士奇,连忙上去解释说:“陛下,这个考生不叫孙暴,叫孙曰恭。”>>于是,朱棣觍着脸说:“别管叫什么名字,这个人的卷子有点问题,状元换一个人吧。”>杨士奇是什么人,岂能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道道儿?于是,乡里人就经常取笑他:“明年又要殿试了,邢大状元什么时候动身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