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晚清新政与明治教育改革比较分析

  晚清新政和明治 ... 教育改革几乎发生于同一时期,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两场改革的时候可以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本文将为读者详细对比这两场改革的异同点。>近代以降,“学战”的观念渐趋流行,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今日之世界,竞争剧烈之世界也,……争之为道有三:兵战也,商战也,学战也。而兵战商战其事又皆本于学战。”在经历甲午战败,庚子国变以后,清 ... 不得不加速了对教育的改革和调整。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后,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又对这一学制进行了修改,于1904年1月由清 ... 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继而又废除科举,且在1905年设立学部,且从1907年开始,“学部按次遣视学官巡视各省,京师设督学局,直辖于学部”,1909年,学部将全国分为十二个视学区域,每区派视学官两人,按年份赴地方视察。>1872年颁布的《学制》,标志近代日本教育制度的确立,该学制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原则,确立了其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制度。明治 ... 于1871年设立文部省,以此为其教育行政的中心,统辖各学局,各大中小学,负责教育全国国民。地方府县设“学务部”。1890年,日本颁布了《地方学事通则》,第一次明确了文部大臣、府县知事、市町村长的教育权限。概而言之,学校设置、教育课程、教科书归国家统揽,学校设施、教育费由地方处理。可见,中国的教育改革无论制度还是行政机构的设置,都多有模仿日本之处,然问题在于,形式可以模仿,甚至内容也可多有契合,而在实际的贯彻中所遭遇到的历史境遇则使得二者呈现出相去甚远的面相。>两国的步伐迈得都很大而且也很急。问题的关键在于,清 ... 在晚清对整个国家的实际控制已然日益式微,自太平军兴,地方督抚的势力日益坐大。而清 ... 极其困窘的财政境况往往使得原本已然不堪重负的乡村也日益恶化,尤其是清 ... 的新政改革,更是加大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盘剥,使得本来只能在农业时代勉强得以维系的乡村需要支撑起具有现代国家意味的上层机构,故“自治”名义下的地方改革反而变成了地方攫夺权势的借口。所以,在晚清 ... 的改革中,就像废除科举一样,“最大的输家正是清朝统治者”,“他们本来试图以弃旧图新以挽救统治危机”,却“丢掉了江山社稷”。反观日本,在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后,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 ... 。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将全国划为3府72县,逐渐消灭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它的中央权威则是得到了真正的提升,因此,文部省就具有真正的权威,能够对国家的教育做到“以勒令代替法律”,勒令由文部省立案,经检察院通过后,由天皇认可。另外,私立学校则处在国家的严密监管之下,而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也由国家的发令严密管制,在中央权威的实际控制下,这些具有现代进步意义的教育改革由国家整体推动,因而进步斐然。>当然,清 ... 在晚清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于两国在此一阶段教育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已有不少研究,此不赘述。问题是,不管晚清教育在整体还是在人均距离日本有多远,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却呈现出迥然于日本的面貌。因为晚清的教育改革催生了社会对自己的离心力,且使得整个社会尤其是原先的士绅阶层分化,而日本的明治 ... 则能够使教育催生出更大的支持 ... 的向心力。>那么,这样的境况是如何形成的呢?从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进行一点尝试性的分析或许不无裨益。近代中国处在一个“失去重心”的时代,什么重心呢,我以为便是绝对的皇权。中国自然有“文治”的美好景象,也有“科举”这个重要的“枢纽”,但是,这个枢纽良好运作的前提却是稳定而强大的王权。皇帝家天下,武力在自己手中,再让天下都重“文”,这当然是绝佳的建构。如若王权式微,则“边缘崛起”,这个时候,往往就会“一盘散沙”,需要有人来组织。我们知道,古代的乡土社会往往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半自由状态,要有所作为需要由国家来组织,而道咸以来的中央权威的渐失,地方的日益坐大,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各种力量纷纷登台,莫衷一是,如余英时先生所说,“在没有现状值得维持的情况下,就只有另外一股力量,就是激进的力量拼命地发展”这种“拼命的发展”并没有导致中国的政治进入常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消耗建设的力量,但又是无可奈何的事。我比较认同孙隆基先生的观点,“中国式的‘社会’是一个无力作自我组织而必须由国家去组织之物”,这个过程中的教育也如同整个社会的情形一样,没有人能踏踏实实,一度提倡的“实业教育”也迅速被各种“主义”所取代,所以晚清的教育在层次与方向上都与清 ... 的目的大相径庭。>日本的明治维新不仅仅恢复了中央的集权,更恢复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日本人所具有的奋发图强之心纳入了为天皇效忠的“正轨”。如同日本人把家名符号下所蕴含的事业看得比血缘更加重要一样,他们对主君的义务观比对有血缘者的义务观要强烈得多。所以我们看到,它的经济在国家支撑下迅猛发展,它的实业教育和专门学校制度为日本提供了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促进了日本的产业革命。它在其颁布的《教育大旨》中,要求“专事阐明仁义忠孝”,此类传统道德与其帝国主义、扩张主义又紧密结合起来,主导了日本在近代的走向。却并没有像晚清民初一般要求“打倒孔家店”,要求对一切传统进行批判和重估。可见,其在明治维新之后,恰恰是回到了民族的“常轨”,找到了“重心”,所以在内忧外患的时候才能成功调试,走上了强大之路。>总之,晚清 ... 和明治 ... 虽然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教育改革,却由于中央权威的地位不同导致了前者的自乱阵脚而后者却重振旗鼓。而这又使得需要有一 “重心”的中国文化传统面临挑战,导致了教育的众相纷呈而无法形成合力;日本则强化了其传统的忠孝思想,这与其在政治、经济、军事诸领域的改革相互交融,使其走上独具特点的近代化之路。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晚清新政与明治教育改革比较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滥赌败家沦为笑谈,这跟朝廷禁赌不力有莫大关系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以《已亥杂诗》闻名于世。

  2. 「 ”祺祥政变”——晚清各方政治势力之大博弈

    1861年9月30日,早已回到京城的慈禧太后命令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奕寰率领京师卫队前往密云逮捕「”顾命八大臣”核心要员肃顺,将其与载垣、端华等一起关在宗人府。与此同时,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人也被抓捕。逮捕后不久,慈禧便以小皇帝载淳名义发布上谕:「”载垣、端华、肃顺于七月十七日皇帝升遐,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自居。实则我皇考弥留之际,但面谕载垣等立朕为皇太子,并无令其赞政务之谕。载垣等乃造

  3. ​晚清妃嫔真的丑吗?第三幅图,婉容仪态万千,贵族气质彰显

    第三幅图,婉容仪态万千,贵族气质彰显珍妃,他他拉氏,正红旗,光绪十五年和姐姐瑾妃被选入宫,成为光绪皇帝的宠妃。

  4. 清末嫔妃们住的地方,跟电视剧里的差太多了

    在很多清朝宫廷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清朝嫔妃住着十分奢华的住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接下来,让我们跟着老照片一起看看清朝嫔妃的真实住处。虽然这些宫殿都有些辉煌的历史,但从清朝留下的老照片来看这些宫殿都显得有些破旧,并没有清宫剧中那般华贵。

  5. 晚清湘军---文人带兵,军中悍将(三)

    作战中其数次击败太平军,被擢升为知府,1852年,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1858年其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所部尽覆。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成为湘军中少有的悍将,是打击太平军十分有效的清军将领。随后其率军在南昌,岳州等地数次击败太平军,挽救了湖南湖北岌岌可危的形势。1856年罗泽南率军进攻武昌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飞炮击中去世。

  6. 张三甲只用六年就考上武状元,为何孙禄堂蹉跎十年也不去考武举?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孙禄堂等人不去考武举是因为他们不屑于考武举,去王府教拳做教头比考武举强多了。我想告诉这些朋友,这种看法打错特别,完全是不了解清末武林生存环境的胡说。

  7. 晚清幕府专题系列三——李鸿章幕府体系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提到晚清政局的动荡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李鸿章,有人说真正能够影响清朝政权存亡的只有李鸿章。

  8. 晚清最不应该被忘记的科学巨星,把元素周期表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耳熟能详的曾国藩、李鸿章,还有洋务运动的张之洞、左宗棠等,这些人都为清朝最后的挣扎立下汗马功劳。而在这些人背后,还有一位更应该被铭记的科学牛人——徐寿。徐寿的祖父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

  9. 晚清政坛常青树李鸿章照片:图2气势十足,图4是他的「 ”通房丫环”

    说起晚清政坛的常青树,非李鸿章莫属。这位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到处奔走给大清修补漏洞、签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承担一个个...名的老人,深得慈禧太后信任,一直在晚清政坛屹立不倒。

  10. 清末为什么会被列强虐成那个惨样,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西方社会之所以可以率先完成生产力大爆炸就是因为有中国没有的市民阶层!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公民阶层,但是中国封建社会下是没有这个阶层的!b,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经验的总结,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少。统治者更是将友好邦交视为对清廷的上贡,始终认为中国是在恩泽他们,模糊界限。因为经济上的限制,政治上的缺乏,思想文化上的桎梏,才导致中国近代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李自成为什么打不过清兵?关键是这几件事

    百余年来,专家们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自成为何打不过清兵?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尽管其数量远低于自己。李自成闯字军的特点是,能打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没有在北京城组织有效阻击满清八旗军,是李自成战术上的最大败笔。这不是李自成打不过清兵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想打,鬼使神差地就想跑回陕西去。

  2. 梦见狗咬手指

    周公解梦梦见狗咬手指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狗咬手指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砻铸】的意思是什么?【砻铸】是什么意思?

    ●唐元稹《梦游春》诗:「美玉琢文珪,良金填武库。徒谓自坚贞,安知受砻铸!」★「砻铸」在《汉语大词典》第10724页第7卷1122参见:砻铸词条推荐

  4. 梦见牙齿解读 梦见牙齿意味着什么 – 周公解梦

    下面就让小编为您详细解读梦见牙齿意味着什么。病人梦见生长新牙齿,预示身体将要康复。《周公解梦》齿落,主有口舌事。《周公解梦》齿落更生,子孙兴。《梦林玄解》梦击落齿牙血出,凶。《梦林玄解》梦见齿白,富贵。《敦煌本梦书》梦见露齿笑,争讼。《敦煌本梦书》梦见牙齿,忧刀兵。《梦林玄解》梦牙黄。《梦林玄解》数己牙者,定受辱。《周公解梦》数人牙者,主有吉。做梦梦见前男友死了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5. 梦见洗礼 梦见洗礼什么意思

    梦见洗礼是什么意思?梦见洗礼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洗礼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诵经说教梦见诵经说教什么意思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如果梦到自己接受洗礼,这是你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影响。如果你梦到为别人洗礼,表示你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

  6. 汪精卫的死跟孙凤鸣有什么关系?他为何死在日本人的“先进设备”下?

    提起汪精卫,我们都知道,卖国贼,大汉奸,死有余辜。在汪精卫的同意下,12月19日,后藤主刀将汪精卫体内的...取出,但术后汪精卫的病情仍旧恶化,并引起下肢麻痹。>>1944年2月,日本...再派黑川到南京为汪精卫诊治,黑川认为是弹头取出后的并发症——“多发性骨髓肿”,遂建议汪精卫到日本用先进设备治疗。3月3日,汪精卫乘专机去日本名古屋就医,但最后还是于事无补,11月10日下午4时20分,汪精卫治疗无效死亡。

  7. 营养早餐粥食谱 营养“蔬菜玉米麦片粥”

    下面我来说一下营养早餐粥“蔬菜玉米麦片粥”的做法。原料棒渣50克、大米30克、玉米面20克、即食燕麦片20-30克、清水适量、玉米粒、豌豆粒、胡萝卜粒、土豆丁、西兰花各少许。以上的食谱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感谢关注knowchinesefood。

  8. 实用的文学知识!用诗经楚辞给孩子取名

    实用的文学知识!用诗经楚辞给孩子取名  《楚辞》、《诗经》中,有许多优美字词,适合命名。(网络图片)  记住了,想要有个好名字,可以去《楚辞》和《诗经》里面找,当然,你得先搞清楚这个名字的用意是什么,总不能说是随便取个好听的名字就算了。  古人对人的取名非常重视,甚至取...

  9. 梦到天空乌云密布 梦到天空乌云密布的周公解梦

    梦到天空乌云密布的含义梦见天空乌云密布,说明这段日子也许火气活力不太好,但是避免一些不需要的外出就好,约会也别总是配合别人,你得自己也有主见,不然你最近会很累,而且这几天出门你得注意别丢东西。梦到天空乌云密布的不同情况1、梦到天空乌云密布,说明你的消化系统会有一些不太好的病,你最好远离汉堡包这样的垃圾食品。

  10. 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郑和简介

    然而朱棣在位期间,命令手下一位太监率领庞大的舰队和士兵,劈波斩浪,耗资无数,多次下西洋,让人不禁疑惑朱棣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寻找那个人间蒸发了的建文帝?到宣德五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为止,郑和带队总共7次下西洋,每次的人员、船只规模基本上都和第一次没有什么差别。不过根据《明史·郑和传》透露,「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也就是说,朱棣怀疑建文帝跑到了海外,所以派郑和去寻找这个废帝的下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