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

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

  在我国商周时期,有两种图腾备受崇拜:一种是商氏族所崇拜的凤图腾;另一种是周氏族所崇拜的龙图腾。这两种图腾,在华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渗透在华夏族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整个生活领域内。我们的老祖先,把龙凤列为四灵中的二灵,并赋予了非常奇特的形象,成为集多种鸟兽特点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凤的形象为由鸡头、蛇颈、燕颌、龟背和鱼尾组成,色呈五彩,高六尺左右。龙的形象则是: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如鲤,爪如鹳,掌似虎。这两种图腾都经过了漫长时期的衍化过程。凤图腾原型为玄鸟图腾。《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叙述在帝喾时殷商的始祖契,是由他的母亲简狄吞燕卵而生,后王把玄鸟当做媒官。《礼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祀于高禖”。郑玄注释说:“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禖而立其祠焉”。显然,玄鸟变成了子嗣神,因玄鸟生商发生在高辛氏之世,祀玄鸟之庙便叫“高禖”;禖神庙又大都建在郊外,故又叫“郊禖”。对子嗣神的崇拜,随着地域的变化,时代的变化,氏族的变化,宗教信仰的变化,禖神也在变化。屈原《九歌》中的“少司命”,则是楚国沅湘间的禖神。青海东部农业区的禖神,或数地有一祠,或一地有数祠,子嗣神众,名号繁多。在40年代以前,西宁、乐都、大通等地,崇拜的禖神除百 ... 外,还有大通娘娘山的圣姆宫,西宁城的广嗣宫,贵德的观音殿,乐瞿都昙寺的珍珠树等等,这些都是地方化了的禖神。玄鸟衍化为凤,上古早已开始,《拾遗记·周》载:“周成王四年。旃涂国献凤锥。”其实,在东夷族首领少昊氏时,早以鸟名名官,称历(暦)正为凤鸟氏,后因称历为“凤历”。《左传·昭公十七年》论述,少昊氏挚即位时“凤鸟适至”。而少昊之子句芒神的形象为“鸟身人面,乘两龙”,说明凤鸟在当时影响很大。到后来,《论语·微子》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至此,凤的外延义更扩大了,指向有德之士。这正标志着凤图腾代替玄鸟图腾已在意识形态中形成。龙的原型为蛇,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在汉代石刻画像与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画像。这些画像里的伏羲、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伏羲或手执曲尺,或手捧太阳,太阳里有一只金乌。女娲或手执圆规,或手捧月亮,月亮里有一只蟾蜍。种种迹象表明,这便是龙图腾的原型。稍后,在古籍中出现的龙,乃是一种特殊的乘骑动力而驾驭的。如祝融、夏后启、蓐收、句芒等均有“乘两龙”的记述。《大戴礼记·五帝德》中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到了《易经》定型的年代,龙图腾崇拜已达到高峰。正如《说文解字》卷十一中说:“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风而潜渊。”华夏族奉为能呼风唤雨造福万物的神物。龙凤图腾,首先进入庙堂,龙成为帝王形象的化身。《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文言》中说:“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贯休在《寿春节进》诗中说:“圣运关天纪,飞龙古帝基。”因此,把帝王登基称谓“登龙位”,又叫“龙登九五”;拜见帝王的地方叫“九龙口”;帝王的坐位叫“绣龙墩”;帝王的脸称为“龙颜”;帝王的躯体称为“龙体”;《史记·天官书》把轩辕黄帝描绘成“黄帝黄龙体”。帝王穿的衣服上绣上龙,叫做“龙衮”,又叫“龙袍”;颜色尚黄,又叫“黄袍”。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称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将龙作为皇权的象征,或王室的标志,历代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帝王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如龙床、龙舆、龙舟、龙头杖;帝王的后裔叫“龙子”、“龙孙”;帝王的仪卫旗帜及军旗也绣上龙的图纹,称为“龙章”;甚至为帝王驾车高过八尺的大马,叫做“龙马”;皇帝死了叫做“龙驭宾天”。凤凰呢,一般比喻后妃之德,以皇室为中心的贵妇人头戴凤冠。汉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祭服之冠饰便是上有凤凰的凤冠(见《后汉书·舆服志》)。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皇妃九翬四凤(《明史·舆服志二》)。这样,皇帝的“龙衮”与皇后辈的“凤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有人把皇帝皇后的衣服和头饰写成了一副对联:“身穿龙,龙缠身,身转龙转身;头戴凤,凤在头,头点凤点头。”用凤字冠头的各种称呼也是屡见不鲜。旧时帝王所居之城叫“凤城”,杜甫《夜》诗中写道:“步蟾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古代称帝王坐的车子叫“凤车”或“凤凰车”,《汉宫仪》卷下载:“乘舆大驾,则御凤凰车,以金银为副。”皇帝的诏书又叫“凤诏”,梁元帝《陆倕墓铭》中说:“两升凤沼,三倚龙楼。”龙凤在以帝王为核心的庞大贵族中成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象征,难怪对华夏族的后裔直到今天仍称谓“龙的传人了”。曾国藩在一篇论风俗的文章中指出:“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所向而已。”因为帝王倡导,上行下效,使早在中生代末期退出生物界的龙,从人们的想象中由再生导向永生,从天上降到人间,从神话中走进现实,活跃在不断传承的民俗活动中。后面叙述的事例中,一方面可以看出龙凤图腾在民俗中的潜在力,它延伸到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直到今天;另一方面,通过龙凤图腾崇拜,可以揭示青海人民对华夏古文化的传承。

  从节日民俗看,每年到了除夕,当沉沉暮霭降临之际,家家的门楣(包括房门、财门、圈门等一切门户)上贴上龙凤钱马。钱马有两种;一是大钱马,摺叠成三角形,贴在门楣中间;一种是小钱马,贴在大钱马的两边。正如“花儿”中唱的:“三十晚夕贴钱马,才知道过年的了;掐不下银钱回不下家,才知道作难的了。”什么是龙凤钱马?龙凤钱马是一种木刻艺术造形图腾,称谓“龙凤钱马模子”,是一种长方形的木刻板,通常长边约20厘米,短边约10厘米,分花边和堂子两部分,花边由龙凤合抱形象构成,堂里一匹飞马,马背载着一枚巨型圆形方孔钱币,古人称之为“孔方兄”。民间一向将龙当作民族的象征,并将其作为图腾神异物予以崇拜,畏之以凤,则认为倍加祥瑞。飞马是从天上向人间赐禄的“禄马”,载钱腾飞。通过贴龙凤钱马,祈祷和祝福在新的年度里,大交鸿运,财源茂盛,万事亨通,龙凤呈祥、阖家幸福。出于同样的目的,大通、门源、祁连等地区的一些汉族和士族人家,在40年代前,把边长60~90厘米的大型正方形龙凤钱马当作主宰财运的神祇来供奉。宋《宣和博古图》称,厌胜钱有五,一体之间,龙马并著,形长而方,李孝美号之曰龙马钱。这与龙凤钱马有许多意向上的共同点。

  过了除夕子夜便是新年。在广大农民的意识中,此际对龙的崇拜与这一年丰歉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从御环学的观点出发,先打问新历书上是“几龙治水”,来占验这一年能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谓“几龙治水”,是指从大年初一始,看地支中的“辰”(龙)在哪天出现。如1992年,壬申年正月初七是“丙辰”,就叫做“七龙治水”。民俗对当年治水的龙多与龙少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的经验认为,“龙少治水专”,从一龙到四龙治水,是雨水充沛的象征;又认为“龙多不治水”,出现五龙以上龙治水的年份就是旱年的征兆,下种时考虑多种耐旱作物,并和必要的抗旱保墒工作。

  过了“人日”(正月初七),无论是城市,或广大农村,就要相继出社火,舞龙就成为社火队伍中最精彩的节目之一。西宁社火舞龙的形式一般为双龙对舞,有青龙和黄龙两种。民俗认为,青龙代表主管风雨的海龙王,黄龙象征着主管国事的人间帝王。擎青龙旨在祈求风调雨顺;舞黄龙则切盼国泰民安。故在社火队伍的排列上,一般都以两具排类为青黄二龙的先导,上书“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舞龙表演以“双龙对舞”、“二龙戏珠”、“鱼跃龙门”为主要节目。目的在于:祈求龙王显神,普降甘霖,年景大有,五谷丰登。所谓“青龙昂首舞高空,普降人间尽甘霖,五谷丰登歌大有,神州四海乐升平”。

  “二月二,龙抬头。”在40年代以前,西宁郊区、双通、湟中、湟源等地区的许多村寨,于二月二日清晨,村里的年轻人们请出龙来,敲锣打鼓,擎到泉边给龙饮水,并通过龙口象征性地喷泉到田里。正是:龙节青龙吐甘霖,春夏田头下雨金,五风十雨年景好,预祝秋后大丰登。乐都、共和、兴海等地区的部分人家,依据古老传统,在二十年代从厨房门外撒灰到水缸根绕上一圈,称谓“引龙回”,或叫“引钱龙”,乐都民间叫“邀龙王”。此日,家家炒蚕豆、豌豆供食,民间叫“咬虫儿”,正是《礼记·郊特牲》中伊蓍氏《蜡辞》所谓“昆虫勿作”的意思。这与南方炒蝎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些地区吃春节剩余的油饼,有些地方煮狗头,均与龙抬头相连。正如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所说,“二月二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炕床,日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每年到夏历四月八前后,农村各地进行插牌下镇,以遏制冰雹,民间叫“当过雨”,又叫“挡白雨”。这种插牌下镇活动,大都在法师和神子弟作法渡炼下进行的。大通、隍中等地称谓“跳邦邦”。他们把活蛇下在镇中,叫做“青龙镇”。把活的白狗下在镇中,叫做“白虎镇”。这里的青龙、白虎与朱雀、玄武,并称谓“四象”。民俗认为,青龙镇与白虎镇镇冰雹,雹神李左车纵然发怒,不敢肆意降雹损禾稼。这种作法固然有迷信之嫌,毕竟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大众祈求人寿年丰的愿望。其他如大通的朝山会,平安的救济会,各地求雨的雩祭活动,都把龙的顶礼膜拜摆在第一位。

  青海民间对龙王和水神的信仰是比较普通的。就庙宇而言,建置早的府、县、厅、卫都建有龙王和水神的庙宇。在二十三年代以前,西宁府、西宁县、大通县、贵德县、丹噶尔厅(今湟源)等地均建有龙王庙。西宁府还建都龙王庙,丹噶尔厅还建小龙王庙。碾伯县(今乐都)、巴燕戎格厅(今化隆)均建有水神祠,每年分别在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广泛进行降香和集体诵经活动。天旱求雨,都通过道会组织诵大经。青海湖的水神,唐封为“广润公”,宋加封“通圣广润王”,清又封为“灵显宣威青海神”。每年于七月十五日 ... 协同蒙、藏王公千百户公祭,民间称为“西北乾方化海龙王”,环湖之民祭祀,历久不衰。

  就婚俗而言,青海人娶亲夜行,“青龙头入洞房”,正如谚语中说的,“青龙头上入洞房,金玉满堂后代昌”。为什么把娶亲到家的时间放在“青龙头”上呢?原来,这就是对龙崇拜而产生的民俗,以为龙凤是祥瑞之物,以龙凤为象征的一切会给人带来福祉。青龙,古称“苍龙”,是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史记·天官书》称谓“东宫苍龙”,在二十八宿中主角、亢、氐、房、心、尾、箕东方七宿,因为组成一条龙象,色青,故叫“青龙”。七方七宿的头两个星座是角星与亢星,在十二宫中分布在子后寅前三宫之间,恰在凌晨拂晓前,故民间称之为“青龙头上”。龙图腾崇拜的祖先们把隶属于“青龙头上”的时辰,视为新人入洞房最理想的吉时。为此,在40年代以前娶亲者必须带上外罩铅丝的红灯笼,四面贴上“吉星高照”四颗大字,并带够以资夜行的红烛,以保证通过崎岖山路,不误吉时良辰。由于过去交通闭塞,夜行艰难,轿娶者务必吹吹打打,唢呐鸣奏乐,锣鼓交响;马娶者必带吵子,系列铃鸣,声闻于野,使娶亲者保持清醒,鞍马稳妥,使新人平安到达。平安县巴藏沟乡有首《迎新娘歌》唱道:“吉时一到上马行,高举红灯照前程,或闻唢呐袅袅吹,或闻马嘶吵子鸣。押马贵人精神爽,护送女眷乐盈盈。新人安康入洞房,一曲关睢重千金。”

  在日常生活中,青海汉、藏、土、蒙古族等各族人民敬客的食具崇尚龙碗,所谓:“龙碗酥油茶,敬客礼有加。”远行出门碰了满桶水,认为大吉大利,叫做“青龙扑怀”。打庄窠、修水坝合龙之际,必须隆重举行“合龙口”仪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凤崇拜,大都表现在40年代妇女的银首饰上。从20世纪初流行的双层馗子、银箍儿、纂梁子、闪簪到后来的银簪子、押花等等,上錾图案多数崇尚凤,兼纹鸳鸯,佐之以花卉。老人的寿器,大凡有功名者、豪门右族乃至殷实之家,都崇尚釉画“龙凤材”,所谓“生为龙之传人,死伴龙凤而去。”

  还必须指出,在青海海东各地的灵山秀壑之间,大都留有“龙脉被斩”的痕迹。如南凉古都——乐都大古城北山间的“甘家龙墩”,乐都城台乡拉甘邑村的“龙应壕”,大通的“铁锨崖”等等,遗迹犹存。这种现象,农业区其他地区也屡见不鲜。访诸蓍老,咸云明朝洪武年间朝廷派舆专家实地踏勘后被斩的。统治者以为,山有龙脉必出帝王将相之才,对于自己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大为不利,因此,派人边勘斩断。帝王的这种愚昧行动,固然幼稚可笑。也反映出龙图腾崇拜在上层权贵的意识中多么根深蒂固。

  透过龙凤图腾崇拜的民俗橱窗向我们揭示:江河源文化不仅是华夏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独具高原特色,个性又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华夏古文化的又一个发祥地。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楚玉作证,带你回眸先秦璀璨文明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其先祖于周成王时受封立国,辟在荆山,扬威于鄂,后问鼎周室,进而成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时尽有东至滨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诸侯国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

  2.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有多重?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

    不得不承认,关羽的这个武器的来历极具神奇色彩的,但是,这样的一个说法显得太过传奇了,可信度并不高,所以呢,与其说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停,咱们还不如来看一下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有多重呢!由此看来,关羽的这把青龙偃月刀实际的重量为40斤左右,是的,虽然说这跟记载中数据差距很大,现在一包中号大米也就五十斤。但是关羽可以将40多斤的偃月刀玩的如此传神,还是令人感到无比钦佩的!

  3. 中国历史上不被承认的朝代有哪些?

    中国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只有12个,分别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但期间还有很多大一统王朝并没有被写入历史教科书,新朝就是其中一个,新朝由王莽建立,王莽于公元8年篡汉建立新朝,公元23年亡国,存在15年,之所以不被正式承认,是因为新朝是篡汉建立的,后又被东汉推翻,两汉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4. [专家点评] 清 碧玉龙凤瓶

    [专家点评]清碧玉龙凤瓶清代碧玉龙凤瓶最高16.3厘米,最宽20.5厘米,厚4.1厘米。器物为碧玉质地,玉质纯正滢润,微透明,局部有褐斑。该器整体上立体镂空,由一带盖扁瓶及一有孔树桩连接而成。扁瓶有盖,盖顶卧伏一蟠螭为钮。瓶外凸雕一龙盘绕于一侧,瓶颈部两侧雕出双夔耳。瓶身一面雕火珠,一面雕蝙蝠。底部有梅花枝与灵芝相连接。此器物设计精巧,构图讲究,做工精细,刀法圆润。

  5. [专家点评] 战国 龙凤玉佩

    [专家点评]战国龙凤玉佩这件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长10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玉呈土白色,色泽淡雅,平面双雕。凤冠直立,英颈回首,嘴与颈连接。凤眼及尾部羽毛均为线刻,主体花纹由云纹和鳞纹组成。龙凤合体,顾盼有致,相映成趣。春秋战国以后,凤作为“四神”中的南方朱鸟,成为天下安定的象征。龙凤玉佩将寄寓祥瑞的两种神兽和谐地搭配在一起,真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奇巧,造型雅致。

  6. [专家点评] 清 龙凤竹节端砚

    [专家点评]清龙凤竹节端砚此砚为两面砚,其一为剖面竹段形,池有眼作龙珠状,一螭龙匍匐其中,尾从虫蛀眼中伸出。石上一眼巧作凤目,双爪缩于池中,双翅合抱砚堂。砚盖以花梨木作天地盖,雕成佛肚竹节形。

  7. [专家点评] 西周 龙凤神人合雕玉佩

    [专家点评]西周龙凤神人合雕玉佩这件西周龙凤神人合雕玉佩高6.8厘米,宽2.4厘米,厚0.5厘米。此器共缕雕出一大一小两个人头、三条龙和一只凤之形象。其主体纹饰为大人呈蹲踞形象,胸腹部为一卷体龙纹,臀部腿部为一凤鸟,人之足为凤鸟之勾喙,人臀部之下为一张口卷尾之龙。其“人”当为神人,它具有龙和凤此类神话动物之秉赋,具有超于常人的云纹大耳,因此,它是周人心目中的神人无疑。

  8. [专家点评] 战国 十六节龙凤玉佩

    [专家点评]战国十六节龙凤玉佩这件战国十六节龙凤玉佩,全器成长带形,共分十六节,另加十一个活动环扣组成,长48厘米,宽8.3厘米,厚0.5厘米。除透雕的龙凤和盖面等主纹外,两面还有雕刻或阴刻的龙凤蛇等,其中有的仅具兽面。全器共透雕和阴刻出三十七条龙,七只凤以及十条蛇,它们的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并往往相对称。在第十四节和第十五节上,出现凤爪抓蛇的一面,十分生动。

  9. [专家点评] 西周 龙凤合雕兽形玉佩

    [专家点评]西周龙凤合雕兽形玉佩扶风县黄堆25号西周中期墓出土。通长5、宽2.9厘米、厚0.3厘米。西周中期玉器部分纹饰组成的形象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此玉雕中的纹饰即像鸟头又似人头,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10. 怀孕梦见青龙

    周公解梦怀孕梦见青龙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怀孕梦到青龙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随机推荐

  1. 吉日良辰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írìliángchén【解释】吉:吉利;良:好;辰:时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例子】则今日是吉日良辰,辞别了母亲,便索长行也。(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之一折)【近义词】良辰美景【相关】百度“吉日良辰”

  2. 普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普”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普”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德洋恩普——指德泽优渥普及。...

  3.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易卜生15岁开始自谋生路,在药房里当学徒。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从为卑尔根剧院创作剧本起,具有叛逆性的主人公及其有害的情妇这类主题终其一生吸引了易卜生。可是,当易卜生终于在戏剧方面崭露头角,有资格经常在卑尔根剧院里自编自导,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另一种苦恼之中。幸亏剧院及时倒闭,易卜生下定决心移居意大利,这一流亡就是27年,晚年才回奥斯陆。

  4. 孟小冬是谁?著名京剧女演员孟小冬生平简介

    又名孟若兰、孟令辉,在上海出生,出生於梨园世家,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师承余叔巖,是余门惟一的女弟子。1927年孟小冬以兼祧的名义与梅兰芳成婚。>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但是孟小冬认为他在做表与感染的神气上,未尽善尽美,因此始终未予答应。>孟小冬与梅兰芳>1967年,孟小冬因亲友均在台湾,为避免孤寂,便由香港转迁到台北定居,闭门静养,由绚烂归于平淡,终其余年。

  5. 如何鉴别海味之优劣

    鱿鱼干:体形完整、光亮净洁、具有干虾鱼似的颜色,表面有细微的白粉,够干,淡口者为上品。

  6. 感谢春天带给我们温暖

    感谢太阳带给我们光明,感谢月亮带给我们诗情,感谢春天带给我们温暖,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祝你感恩节快乐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让我有你这样的知己。感恩节,向朋友真诚说声:谢谢,我将永远铭记珍惜友谊。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在人世间认识你;你的情,你的意,我将永远铭记在心里;感恩节,降来临,提前祝福你节日好心情!天给四季与光明,地给食物与住所,你给帮助与支持,我给短信问候你:愿你感恩节善待自己。

  7. 司马干在历史上是什么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新知小编带来的司马懿第三子司马干是一个怎样的人?那司马昭为何没有让弟弟司马干继位?司马懿与张春华育有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三子和南阳公主,从一个小小的主簿做起,做到了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司马干是司马懿的儿子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因为他一母所生的两个哥哥司马师和司马昭太优秀,更显得司马干很平庸,甚至被后人称为有间歇性精神病。

  8. 带有俩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俩”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鬼蜮伎俩——鬼蜮:阴险害人之物;伎俩:花招,手段。有三有俩——指有富余钱财。鬼蜮技俩——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9. 商主之子——粪污独觉 丑相臭气

    一时,佛在庄严城。当时有狮子商主,娶妻后,夫妻共度良辰。不久,妻子怀孕了,自她怀孕那天开始,浑身就散发出不净粪的臭气,甚至有时她还想吃不净粪。她把这些异常情况如实地跟狮子商主说了,狮子商主有点怀疑:妻子是着魔了,还是将遭其它违缘使浑身竟是如此臭不可闻。

  10. 英英玉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ngyīngyùlì【解释】仪态俊美的样子。【出处】《儒林外史》第十回:“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例子】无【相关】百度“英英玉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