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夔龙纹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夔龙纹

  一、关于乐正“夔”的传说

  “夔”是历史上尧、舜时期才华非凡的音乐家,因精通音律被舜帝提拔为乐正,掌管氏族乐舞。相传他的作品流传至千年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赞其尽善尽美,“子谓韶(即舜乐,夔创作的乐舞),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即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可能是古代曾有“夔一足”的传说,所以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的《吕氏春秋·论部》卷第二十二《察传》中记载:“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并由该典故出现“一夔已足”的成语。

  二、关于神兽“夔”的传说

  战国初年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介绍过一种神兽:“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庄子·外篇·秋水》里记载“夔谓曰:‘吾以一足跳踯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这些资料都描述夔为一足。

  除此之外,不少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元末明初刘基的《郁离子》里有段故事这样描述:“东海之若游于青渚,禺疆会焉,介鳞之从者以班,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跃不犹尔之跛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之则赢其,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根据刘伯温的故事推测:夔属于有鳞动物。

  以上诸多神话里的“夔”都传说为一足,不知与鲁哀公所闻的“夔一足”是否存在某些渊源。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三、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应用

  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侧面形象为张囗、一足、卷尾,与爬行动物鳄较为接近,不少学者由此认为“夔”即是“鳄”,联系黄帝擒夔制鼓以及殷墟出土的鳄皮夔鼓,该想法不无道理。受青铜器影响,古代玉器、珐琅器以及家具等工艺品中经常使用简洁、明快的侧身夔龙纹做辅助装饰,俗称“拐子龙”。

  四、夔龙纹在明代瓷器中的应用

  1、宣德官窑中的“兽足夔龙”

  夔龙纹在宋、元及明代洪武、永乐官窑中都没有发现,已知最早绘画夔龙纹的御厂瓷器是宣德器。从器物纹饰看,当时的夔纹造型清晰,无鳞、有兽状双足,为区别其他夔纹,笔者暂以“兽足夔龙”称之。

  宣德夔龙纹猪嘴、双足、有翼、卷草尾,非常接近当时的应龙纹,但龙身较短,无鱼状鳞片,口吐蕃莲。明清时期的夔龙经常口吐蕃莲,俗称“含花龙”。

  2、成化官窑中的“兽足夔龙”与“三爪夔龙”

  成化朝的夔龙纹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宣德时期已有的“兽足夔龙”,一类为本朝新现的“三爪夔龙”。成化“兽足夔龙”器物造型除已有的罐之外,还增加了杯、高足碗、天字罐等,釉色品种也由青花扩大至釉里红、斗彩等。同时还使用“兽足夔龙” ... 团夔纹器物,表明在纹饰布局方面带有新思维。

  “三爪夔龙”的主要特征与“兽足夔龙”基本一致,只是双足绘为龙状三爪。使用“三爪夔龙”纹的成化瓷也包括青花、斗彩制品等,仅是器物造型种类显得不如“兽足夔龙”多。

  3、16世纪前期掐丝珐琅中的“有鳞夔龙”

  从宣德成化时期御厂瓷可看出当时官窑中的夔龙皆无鳞。然而珐琅器则不同,台北故宫所藏16世纪前期的掐丝珐琅尊中曾使用“有鳞夔龙”纹。这既与明代刘基文章中所描述的“夔”的形象相吻合,也说明当时内府在夔龙是否有鳞的问题上并未形成固定模式,都是根据各自装饰需要而构思成型。

  五、夔龙纹在清朝官窑瓷中的应用

  1、仿古器中的夔龙纹

  清代景德镇御厂所制与夔龙纹有关的仿古瓷主要分仿青铜器与仿宣德、成化官窑器等。古代青铜器中经常使用夔纹,因此相关仿古瓷制品(包括仿青铜器造型、纹饰等)中必会涉及该纹饰。仿制宣德、成化官窑瓷中,尤以康雍仿成化制品最有成就,夔龙纹惟妙惟肖。因为这些仿古器物中的夔龙纹都无法体现清朝时代特征,所以这里不再多着笔墨。

  2、雍正时期的“五爪夔龙”

  较有清代特色、使人耳目一新的应是雍正时期的“五爪夔龙”。仔细观察该龙纹,除前所未见的五爪以及局部精细加工外,再无明显变化,可以推测是成化“三爪夔龙”纹的发展演变。雍正朝利用当时娴熟的黑地绿彩工艺制成夔龙制品,显得风格甚为独特。

  3、其他“夔龙纹”

  进入鼎盛时期的清代官窑瓷器图案迅速增加,尤其是雍正后期至乾隆时期的变化最为突出。瓷器辅助装饰由简趋繁,曾为主图案的夔龙纹锐减,取而代之的是与其他各类纹饰相互结合的简单夔纹。这种夔纹主要来自青铜、珐琅等装饰图案中的“拐子龙”,乍看似乎没有创意,但是随着制瓷者利用各类彩釉,并在不同部位灵活运用,达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首先,御厂使用夔龙造型装饰器物耳、柄,即“夔龙耳”。这类制品在乾隆时期应用最广,特别是粉彩器中夔耳尤为突出,称得上是夔龙造型应用的一个小分野。其次,利用夔龙纹的弯曲特点演变出类似缠枝莲、勾莲等纹饰,进一步扩大了夔龙纹饰范围。

  六、总结

  通过观察以上明清官窑制品,可了解宣成时期的夔龙纹是以主图案为重点,因此结构复杂、造型统一,但产品数量相对不多。雍乾时期的夔龙纹的应用则更倾向于辅助纹饰,故形体简单,种类多样,使夔龙纹显得无处不在。明、清御厂夔龙纹的发展与应用,成就了许多官窑精品,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夔龙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6.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7.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8.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9.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10.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随机推荐

  1. 李渊明明是皇帝有很大权力,为何 ... 一逼,他就乖乖让出了皇位

    古代皇帝是有着莫大的权力的,例如统一天下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但是令人非常奇怪的是,虽然李渊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是...一逼,他就乖乖地把皇位给让了出来,交出了手中的权力。此时李渊虽然是皇帝,但是早就已经是他人砧板上的鱼肉,没有反抗的机会了。此时和儿子...相比,李渊手中的权力是在有限,已经不能和儿子...相抗了。李渊对于...内心是有些愧疚的,所以他才会在...的逼迫下,如此痛快干脆的让出了皇位。

  2. 和硕端柔公主:出嫁前大闹,雍正答应她的条件才肯嫁人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和硕端柔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当然,这位端柔公主的刁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她出嫁之前发生的事情。>端柔想了几天后,说嫁齐默持多尔济可以,但是雍正必须要答应她的条件。>>雍正八年,端柔公主出嫁,果真带了很多家奴,将京城十个姓氏的皇室家奴都带到了蒙古。

  3. 买磁带

    在音像带门市部。“您能肯定这盘磁带是帕瓦罗蒂演唱的吗?但是,要知道,他根本不会德语啊!”>“是的,这我知道。但这是译制的。”

  4. [专家点评] 清中期 黄杨木雕佛说法图如意

    [专家点评]清中期黄杨木雕佛说法图如意如意出自印度梵语,阿那律之义。近世多以木、玉石...,长一二尺,其端作灵芝形或云形,取其如意之名,吉祥也。此如意长47.5厘米,黄杨木整材雕成,首部呈圆形,柄中部隆起,尾呈云叶形。柄身亦用浮雕技法,雕十八罗汉。整柄如意色泽温润、光滑,纹理清晰,或直或斜,结构细致,为黄杨木制品中的佳作。

  5. 给宝宝起名时应该注意的十点忌讳–宝宝起名

    其二是由于汉族的特殊性决定的。于是这种忌讳便被称为“国讳”。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这种姓氏显然在交际时会造成麻烦。由此看来,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双声、叠韵字起名。符合音美标准的命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父母起名时,如不慎重,很容易给儿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在命名上,要显示要保持民族特色。

  6. 梦见采花贼

    周公解梦梦见采花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采花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关于爱的说说 忘掉你真的很难-感人的情话

    八、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九、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

  8. 权力与传说:传国玉玺简史,玉玺去哪了

    传国玉玺被历朝统治者视为「”天命”象征,秦始皇后辗转多次,真假难辨。后世的传国玉玺是秦始皇雕刻的和氏璧吗?朝代更迭中多次离奇重获的玉玺,究竟可不可信?文/闫京生金镶玉、和氏璧、传国玺……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传国玉玺的传说。影视作品更是偏爱这一题材。《东成西就》中梁朝伟(欧阳锋)打伤林青霞(三公主),就是为了抢夺她保管的传国玉玺。通常,人们都认为玉玺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秦始皇令李斯将和氏璧改成玉玺,刻

  9. 带有衫字的成语

    包含有“衫”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衣衫褴褛——褴褛:破烂。一品白衫——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指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白帢青衫——旧时士人的服装。同“白袷蓝衫”。只重衣衫不重人——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衣衫蓝缕——衣服破烂。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白发青衫——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

  10. 能不能严肃点?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看春秋时期的战争到底有多奇葩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是残酷的,是非人道的。因为一旦战争爆发,除了劳民伤财外,生灵也将面临着涂炭。战争开始后,自然会有些人牺牲,会有些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因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自然不会用战争去解决,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比如在二战时期,全球被卷入到战争的人数高达20多亿人,约有超过9000多万的军民伤亡,经济损失高达5万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