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近日,为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由何香凝美术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反思21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何香凝的艺术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决不仅仅限于艺术。
何香凝:艺术背后是执著
何香凝一生喜作狮、虎及耐寒的花木,所作山水亦开合大度,她的艺术生涯自始至终都洋溢着硬朗的气息。近日,为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由何香凝美术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反思21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长期关注21世纪中国文化、艺术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们以文化和艺术两个轴心,围绕“何香凝社会活动中的绘画实践与政治信仰、女性艺术家作品的象征意义、同时代留洋画家的艺术道路”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1878年,何香凝诞生于中国香港。作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和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的一生见证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并以其特殊身份与积极实践,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在她漫长的历史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稿、艺术作品等珍贵资料,成为人们研究20世纪历史的重要基础文献。
《美术》杂志原编审李松涛介绍,何香凝的画风分两类,前期少量作品受日本走兽题材影响,用醒狮象征国魂,激励同志振奋人心;后期大部分创作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表现了平和心境。
何香凝美术馆策划人王晓松从何香凝绘画中大量的友朋合作与款题入手,发现了“雅集”这个与魏晋南北朝文人们流觞赋诗的传统,对何香凝的创作产生了关键影响。他强调,何香凝的作品在时代衍化中,凸现了其政治信仰和态度。
美国匹斯堡大学教授高名潞对王晓松的立论角度表示赞赏,他说:“20世纪,从文人团体的名称有‘社’、‘会’、‘集团’、‘群体’,到现在的‘艺术区’、‘画家村’,包含着艺术发展与体制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何香凝的“雅集”,未必是以政治立场和情感为基本动力,还原到艺术层面理解更合适。
从何香凝的个案入手,南京大学吴俊教授认为,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社会?何香凝的艺术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决不仅仅限于艺术。在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眼中,这是关乎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社会的大问题,更考量着我们对待“传统”(包括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新传统”)的态度。
作者:张丽音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