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中国人赴日本留学始于1895年中国战败求和之后。此前千百年间,中国一直是日本人不敢平视的“天朝上国”,历朝历代来华求学的日本人络绎不绝,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许多方面,中国人都是日本人的老师。相反,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日本人则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方略,高高举起“明治维新”的旗帜,对内改革政治、整顿经济,对外学习西方、派遣留学生。堂堂天朝上国竟败于蕞尔小国日本,真乃奇耻大辱也。

中国人赴日本留学始于1895年中国战败求和之后。此前千百年间,中国一直是日本人不敢平视的“天朝上国”,历朝历代来华求学的日本人络绎不绝,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许多方面,中国人都是日本人的老师。在唐代,日本留学生不但与中国的文人士子唱诗吟和,切磋学问,有些还在朝廷里做官。在明代,尽管有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滋扰,但日本人对中华文化的钦慕丝毫未改。在大清“康乾盛世”期间,日本人绝对不敢对中国有任何非分之想。 《马关条约》的签订 >然而西方列强的东来改变了维持千百年的中日关系格局。 >在英、法、美、俄等国的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和日本先后打开了国门,应付一场千古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东方的侵略,也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挑战。 >在大变局面前,古老的中国因循守旧,步履蹒跚,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不肯轻易放下来,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赶上近代文明步伐的机会。相反,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日本人则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方略,高高举起“明治维新”的旗帜,对内改革政治、整顿经济,对外学习西方、派遣留学生。经过数十年的赛跑,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落在了日本的后边。在东西方文明相遇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中国就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型木船,行动十分迟缓,而日本则像一艘轻型快艇,船小好调头,行动迅捷,成就显著。在甲午战争之前,只有极少数中国人感觉到了日本的巨大变化,而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日本,对来自日本的威胁茫然无知。 >甲午一战,举国皆惊。堂堂天朝上国竟败于蕞尔小国日本,真乃奇耻大辱也。痛定思痛,惟有承认落后,放下架子,向人家学习,才可能有出路。一时之间,从封疆大吏到社会名流,都发出了留学外国的倡议,莘莘学子愤于朝政之 ... ,国家之落后,决心远涉重洋,探求救国之道。日本的权贵显要为示好中国,也在清廷和各封疆大吏处游说,要求派学生到日本学习,这样既可炫耀日本之强盛,又可联络中日间的感情,消弭中国人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对日本产生的仇恨。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杜继东:《蒋百里传》,中华书局,2018年版) 作者简介:杜继东,1966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历史学博士,编审。 ...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从事台湾省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日本中国日本人天朝上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