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到处都在"破四旧",康有为的墓也惨遭破坏。

据从小就生活在凤凰山下的黄佳良老人回忆:一九六六年八月,青岛市某中学的"红卫兵"打着红旗,高喊着"破四旧,立四新"等口号,来挖康有为墓。他亲眼看到,被挖开的墓里,有一个照壁似的石头墙壁,高约一点五米,上面有四块独立的石头,刻有"国学大师"四字,每个字上都涂了红漆。石壁上方的平面,镶嵌着十多根两米长的石条。石条之间咬合严密,几乎不留缝隙,当初康有为棺椁就是由此处缒下去的。在石拱门前镶嵌着一块拱形石碑,高约八十厘米,厚约三十五厘米,黑色。

学生将此碑左上角砸掉,钻了进去,整座墓穴才被打开。康有为棺材木头为红松,约四厘米厚,带有搬动用的扶手。棺材被砸碎后,便露出康有为的尸骨。学生们从墓中拿出一串珠子,一把金锁。据说这把金锁是美国华侨送的,正面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背面刻着"国学大师"。康有为左右手中均有一枚金币,一枚为日本金币,另一枚为印度金币。还有一块玉佩。

康有为下葬时身穿中山装,但他的右脚边有一堆蟒袍玉带和许多清朝服装。蟒袍玉带上的金丝随风飘舞,有的就缠在墓外的槐树上。墓穴里还有一块小石碑,上刻康有为四子三女的名字。学生将康有为的骨头扬了一地。当时,坟墓前还有一石头供桌,长约一点五米,厚约八十厘米,雕有四条腿。供桌的后面就是石碑。

还有一位叫王集钦的老先生,是青岛市博物馆的副研究员。他在"文革"中冒着被打成保皇派孝子贤孙的危险,保存了康有为的颅骨以及一些墓葬品。他回忆说,当年他的外婆带着他母亲与姨妈,曾在康有为的"天游园"中一间平房里借住了两年,因而他对康有为有感恩之心。

一九六六年八月,红卫兵"破四旧",康墓遭毁,康有为的头骨被"红卫兵"绑在棍子上,抬着**。为了保护康有为的头骨,他提出将头骨收到博物馆内,作为"造反有理"的实物进行展览,得到他们的许可。展览结束后,他秉承"白骨不能朝天"的古训,趁乱将康有为的颅骨及遗物收到一个木箱中,钉好并收藏了起来。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日,他把康有为的颅骨及遗物上缴给了文物管理委员会。

文革中惨遭毁尸抛骨的康有为墓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戊戌六君子”中最年轻一位,有机会早于康有为逃走,他却留下来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诛...「”戊戌六君子”的上谕,「”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着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当天,「”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城老百姓的围观下被砍了头。从此,「”戊戌六君子”成为历史教科书中因改革而牺牲的光辉形象。事实上,「”六君子”人生际遇大不相同,比如刘光第并不是「”康党”,结果也被...了。今天笔者给大家

  2.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还逃往日本?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庞然大物的中国,致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自此之后,一批年轻的士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变法图存,一些洋务派官员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推行实质性的变革,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年

  3. 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在北京懒眠胡同谭嗣同住处,共商戊戌变法下一步行动。

  4. 戊戌变法失败,间接导致「 ”八国联军侵华”,康、梁的贡献与影响

    今日看点:戊戌变法失败,间接导致「”八国联军侵华”,康、梁的贡献与影响自政变之后,德宗被禁于瀛台,遂囚至死。新党人物,如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时称「”六君子”),被...。朝臣因与新党有关而遭谪戍或降革的,达数千人。康有为、梁启超幸于事变前接德宗密诏,先逃出幸免于难。康由英舰护送出险,梁由日人护送至横滨。于是「”百日维新”遂告结束,至其影响,则如下述。谭嗣同新政失败的影响由于

  5. 大清死结:变法亡政,不变法亡国

    甲午战争之后,大清帝国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屋漏偏逢连夜雨,1898年5月29日,被后世很多历史学家称为清朝最后的支柱——爱新觉罗·奕,病逝在恭王府,享年65岁。

  6. 大清死结:变法亡政,不变法亡国

    屋漏偏逢连夜雨,1898年5月29日,被后世很多历史学家称为清朝最后的支柱——爱新觉罗·奕,病逝在恭王府,享年65岁。

  7. 假如光绪皇帝多活24小时,这四个人会是什么下场?

    导语1908年11月4日,光绪皇帝在中...瀛台涵元殿去世,年仅38岁。时隔一日,慈禧太后在中...仪鸾殿去世,享年74岁。年轻的光绪皇帝终因身体原因没能熬过慈禧太后而走在了她的前面。

  8. 此人考察墨西哥,说:美洲土著都是中国 ... ,巴西也是中国故土

    措施之一,就是亚马留决定不再向中国...缴纳地租银。如此,引起清...不满,双方不断交涉,清...不断...、谈判。这个条约一签订,立刻引起一个广东仕子康有为的不满。此时,在康有为看来,中国的土地不分是蛮夷之地,还是文明之地,它是生民养民之所。这次将澳门让与葡萄牙,意味着国族的衰败,是事关华夏人种之存亡的重大问题。

  9. 啥? ... 曾在康有为「 ”杭州家里”读过书?这背后大有故事……

    「”西湖第一名园”刘庄在「”西湖第一名园”刘庄内的丁家山上,静卧着一幢面积约220平方米的中式别墅。走进这黛瓦朱窗、飞檐翘角的「”老房子”,一块黑底金粉的匾额赫然入目:...读书处。...读书处(一天园)20世纪50年代末,...入住刘庄这个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家”时,曾于此屋主持过一次长达月余的读书活动。主席与胡绳、陈伯达、邓力群、田家英等读书组「”秀才们”,每日读书数小时,边读边议边记

  10.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个真君子,一个伪圣人,从晚年生活便可看出

    通过他们不同的晚年生活来看,梁启超是真君子,康有为是伪圣人。拜康有为为师是梁启超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从此梁启超走上了改良派的道路。梁启超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和爱国文人。当清朝倒台,袁世凯恢复帝制的时候,康有为成为了带路党,支持袁世凯称帝,同时号召世人尊孔。

随机推荐

  1. 三家归晋,司马家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只因司马懿留下了5位名将

    三家归晋,司马家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只因司马懿留下了5位名将三国乱世,群雄逐鹿,中原鼎沉,天下一篇纷乱。先有魏武帝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逃,鼎定中原;后有孙刘两家联合拒曹,定天下三分计,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经历近百年的战火纷争之后,天下终归一统。而统一天下的,不是曹家,也不是孙、刘两家,而是龟缩多年的司马家!司马懿老奸巨猾,忍辱负重多年,最终一跃而起,夺了老曹家的政权,虽然没有一统

  2. 十种美梦解读你的爱情运势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桃花美梦,根据周公解梦中的解释来看,这些梦一般预示做梦者的爱情运势。下面列举十种桃花梦境,来为大家解读一下。梦见和恋人接吻,意味着两个人的感情更浓。梦见和自己喜欢的人私奔,暗示著爱情运势上涨,梦见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私奔,暗示著爱情受困,要加强在爱情方面的努力。

  3. 最新爱情伤感情话大全

    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

  4. 发明电子书

    以下是约翰叔叔的浴室读物的一篇文章,你知道吗,虽然锡罐是1810年发明的,但开罐器直到1855年才发明出来?如果你是在iPad或Kindle上阅读这本书,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电子书的历史与电子书读者的历史相似,它们比电子书读者早了30多年。第一章迈克尔·哈特1971年夏天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大一新生。他是一个终生修补补的人,这种人甚至在七岁的时候就已经熟练地把父母的电视机和收音机拆开,看看它们

  5. 吃东西别太烫

    科学研究为癌症预防提供了坚实的依据。长期喜进烫的饮食也是致癌因素之一。在日本,喜吃烫粥、热茶的人群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比无此习惯的居民发病率高。此外,不规则进食易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诱发胃癌,日常饮用水的净化处理、食物营养结构的搭配等因素,也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6. 女人啥面相最容易出轨 那种面相女人容易出轨_看相大全

    滴天居士认为女子得此种相,很容易难逃风尘,靠出卖身体来生存。。从相学上讲,崔智友算是清秀之相,眼珠很亮看起来很干净,这种面相很容易吸引男性,但这种面相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在相学上讲,多没福气之象。

  7. 孙权女儿孙鲁育怎么死的?孙峻为何杀孙鲁育

    孙权女儿孙鲁育怎么死的?孙峻为何杀孙鲁育  孙鲁育(3世纪-255年),字小虎,三国吴大帝孙权 *** ,母步夫人。  孙鲁育是大将朱据的妻子,朱据死后她又改嫁。孙鲁育的为人像步夫人,做事情规规矩矩,远没有姐姐狡诈阴毒。但别人越是夸奖孙鲁育的美德,孙鲁班就越是嫉恨。  ...

  8. 周公解梦破解梦见裁缝 – 周公解梦

    关于“梦见裁缝”的周公解梦破解:梦见裁缝,预示梦者通过辛勤工作,将会成为富有之人。女人梦见裁缝在工作,丈夫的家里要举办婚礼。梦见与裁缝交谈,不久会做一身新衣服。梦见和裁缝交朋友,要增加额外的开支。

  9. 大忌!早晨禁吃三类食物

    早晨起来,伸伸懒腰,准备早餐时,还要注意下面三类食物千万别吃哦!

  10. 周文王访贤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访贤,途经到一所村庄,觉得肚子饥饿,口中发渴,实在难忍,就坐在大树下休息。听了农妇的话,文王思忖道:“我专程四下里访问贤德人,眼前的农妇和她丈夫不就很贤德吗?”到了京城,文王召见了他们夫妇,安置在皇宫住下,并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封夫妻俩为“贤德人”。周文王不仅仅只听取这夫妻俩的忠言,他还广招天下贤德人,并且重用他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