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道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大功臣的第十世孙《汉天师世家》记载:良生不疑、不疑生高、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皓、皓生纲、纲生大顺、大顺生道陵。汉光武建武十年生于丰县阿房村,出生前,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张祖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后来叹息道:“这些书都无

  祖天师张道陵法解决生死的问题啊!”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张祖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却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修炼三年,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汉和帝赐为太傅,又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张祖都婉拒了,他对使者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祖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去了。

  张祖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祖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传说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师与众鬼帅战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与苍溪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

  祖天师所创道派,称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当时又有称五斗米道(编者按:实际上多用是蔑称,但是初中课本称之为五斗米道张道陵除书符治病、驱邪禳灾以外,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道民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其孙子张鲁在东汉末,时期,拥有一支军队,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并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正一道的一些社会和宗派主张,比如,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那刑罚也比较轻,一般是让他去修路。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些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后来,张鲁投降了,割据政权也就不得再存在。曹操将天师道的力量迁移到北方,但是让正一盟威道教却得到了保留,并向内地传播。

  2修道降魔

  张道陵先退隐北邙山修道,后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繁阳山,丹成服之,得分形散影之妙,通神变化,坐在立亡,每泛池中,诵经堂上,隐几对客,杖藜行吟,一时并赴,人皆莫测其灵异也。后于万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行之有验。闻蜀民朴素纯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修道。既遇老君,遂于隐居之所备药物,依法修炼,三年丹成,未敢服饵,谓弟子曰,神丹已成,然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以济民庶,然后服丹即轻举,臣事三境,庶无愧焉。老君寻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脏,外集外神。六天妖魔,尽被降伏。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生民久蒙其害,自六天大魔被降之后,张道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戳。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册封正一天师。

  3成仙编辑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台治,以余丹,及印,剑,都功符,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是日同弟子王长、赵升,于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上与夫人雍氏白日飞升。是为正一道第一代张天师,而为天师道正一教祖。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

  祖天师

  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千二百之官君,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鬼帅同声哀求,尽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降伏六天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精修二十余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老君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忏”。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的灵台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是日,以丹分付弟子王长、赵升,于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峰与夫人雍氏乘云上升,在人间123岁,女儿文姬、文光、贤姬、芳芝皆得道上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历史上经常以前对中央朝廷有反叛性质因素,以及汉末张鲁聚众自立,故有史家因而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五斗米教第一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道陵尊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编《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天宝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册赠张道陵为“太师”。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大观二年(1108年),册赠“正一靖应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皇帝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正一派称祖天师、泰玄上相、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因嗣第四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从张盛以后道陵祖师历代子孙皆住在龙虎山中,一直到63代天师张恩溥。1949年,张恩溥随退往,携带长子张允贤和祖传“玉印”及“法剑”一口。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4创立教派

  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他是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

  从东汉张道陵正式创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师道在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正一道在自身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西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即江西鹰潭龙虎山,因“丹成而龙虎现”,故改甸为龙虎山)

  张道陵在龙虎山用三年时间炼成九天神丹后,已六十余矣,吃了神丹容貌益少,“返老还童”,像30岁左右的人。接着又在龙虎山东北边的西仙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并建立天师草堂,广传弟子,为人治病,到他经嵩山二人巴蜀时,已经90多岁了。由此可见,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修道讲课时间长达30余年,这段不算短的日子,是他炼丹学道的主要时期。如今“炼丹池”、“濯鼎池”、“习升台”、“天师草堂”等遗址仍在,壁鲁洞中的石灶石床石几俱存,多种史籍均有记载,多处遗址历历可考。正如葛洪在《神仙传》中所述:“陵初入龙虎山,合丹斗剂,虽未冲举,已成地仙。”可见他那时的道学功底已经相当深厚了。

  张道陵第二次携弟子王长嵩山人巴蜀已过九十高龄。为什么耄耋之年还要入蜀,一是“闻蜀人多纯厚,易于激化,且多名山”,对创教有利;二是“闻巴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他要继续用符、丹为人治病,佐国佑民。入川后,他先居阳平山,后住鹤鸣山,还到了西城山、葛溃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炼志,著作道书24篇,足迹遍及巴蜀、陕西等地。他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凡入道者须出信米五斗(汉时一斗等于当代二升,五斗即等于2014年一斗),“付天仓”以备饥荒和作“义舍”之用。

  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时张陵109岁),五月一日,“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命陵为“天师”,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陵)《正一盟威妙经》,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二十四治,付天师张陵奉行布化。”按《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是经。”自此功成道著分领二十四治,第子户至数万,道教遂大行于巴蜀一带。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张陵123岁,是年九月九日,将诸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云台峰,白日升化。

  自“祖天师正一道”创立以来,历为道教所尊,认为它是正一盟威之道,是伐诛邪伪、整理鬼气、统承三天、佐国佑民、新出治世的真道,即真一无二的正道。时人尊张道陵为人天之师,又称天师道。宋元以来,三山符录统归龙虎山,遂统称为正一道,以区别金元之际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关于张陵创立道教的过程,《道藏》多处记载,葛洪在其所著《神仙传》中说: “......闻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乃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降,千乘马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于是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即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长官......”。

  5主要事件编辑

  斗法

  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帅。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羽化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云台山(今苍溪县云峰镇境内)中,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他在逝世前授给长子衡斩邪二剑,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创立的天师道一直在民间传到今天。

  灵台山,位于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内。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川西、川北和汉中地区设道场或教会,共二十四治(后来与二十八宿合并增加到二十八治)。汉安二年天师张道陵设立的二十四治,分上品八治、中品八治、下品八治。云台山是下品八治的第一治(《云笈七签》卷廿八《廿四治》)。《道藏》中的《珠囊》引《二十四治图》、《七签・蜀中广记》引《二十四治图》、《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天师治仪》以及清人彭定求的《道藏精要》中,均说灵山治巴西彰明县。《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三记载,“彰明县……灵台山在县北,一名天柱山,高四百丈,汉张道陵仙之所。又《郡国志》云:‘灵台山天柱岩下有一桃树,高五丈,外皮似松,道陵与王长、赵试法於此。’四百馀年,桃迄今未朽,小碑记之。”

  辞州令北邙修道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祖先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辅佐打天下,建立了两汉王朝,被封为“留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

  祖天师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张道陵自幼聪慧,七岁时,开始学习“五经”,以后,不断学习到社会上流传的天文、地理一类的书。他刻苦学习,立志做官,并想辅佐汉室,荣宗耀祖。志向和毅力鼓舞着他,最后,他进入了全国的高等学府――洛阳太学,在这里他博通五经,成了一名饱学之士。张道陵太学毕业后,他想跟他的老师一样来授徒讲经,一举成名。他先后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设立讲堂,教授五经。数年间,学生有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名传一方。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二十五岁,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后来,到洛阳经过考核,一举中了“贤良方正极言直谏科”,被朝廷授予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在江州令任上,他看透了地方强权的横行,为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他又想到自己为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怎么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世道,倒不如效法先祖张良,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图延年益寿罢了于是,张道陵约在明帝末年,谢绝了朝廷的一再挽留,辞去江州令职,便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研读了《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 汉光武帝由谶纬之说登上皇帝宝座,晚年,深信不疑,遂“宣布图谶于天下”。汉明帝继位后,秉承皇帝遗旨,宣扬图谶,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于中国。汉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在京城举行了白虎观会议,章帝主持以图谶证五经,也就是以神学来讲五经,听说北邙山有个张道陵,便征召他为经学博士,张道陵无心辅佐汉室,便避而不见。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又下诏征张道陵为太傅,封县侯,但张道陵却视禄为粪土,所以三诏而不就。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道陵决心离开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去了。鹤鸣山创派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

  龙虎山

  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传说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陵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经过三年而九天神丹炼成;而龙虎出现,所以,此山又称龙虎山。六十多岁的张道陵,服下神丹,身体健如青壮年,后又得秘书以及驱鬼之术。为了广传道术,他离开龙虎山,又到蜀郡的鹤鸣山去了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为了严密组织纪律,加强对教众的信仰宣传。规定教众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腊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准祭其它的神,更不准胡乱行祭。另外,规定教民内要慈孝,外要敬让,不准兴讼好斗,不准欺诈世人。张道陵规定:天师为全教区最高领导;初入道的称为道民;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道士;信仰确立并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祭酒负责主持一治教区的各项教务工作,直属天师领导,对天师负责。每年三会日(上会:正月初七;中会:七月七日;下会:十月十五日。三会又叫三元),教民齐集治所,听侯祭酒训导检查,聆听教区科律。由于传道纪律严密,教风正派,所以很快得到普及。

  据传,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传的只

  祖天师张道陵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王长长期跟随师傅,擅长天文之学,精通黄老之术,深得张道陵赏识。而赵升能得师傅道法,却有一段来历:张天师在鹤鸣山炼丹己成,并服了半剂丹药,成为“地仙”之后,他看到身边弟子,多为俗态未除,不足以附托宣教任务,将九鼎大要,留得奇人。后来,有一年上令之日,从东方来了一位冰胎玉质、道貌安然的青年,名叫赵升,天师一眼看出定是奇人,欲收为弟子。为了考查赵升的道心程度,张道陵曾七度验试,结果,发现他拒绝财色,忍辱负重,怜悯天下穷人,恪守正一道规,称得上满意。七试之后的一天,张道陵带领众弟子,登上云台峰绝崖,崖下一棵桃树,红色果实累累。大家见了,莫不心动,但要想获取,却又退缩三分,天师见此情状,二话没说,欲纵跃崖下采摘大桃,众弟子一拥而上,拦住师傅,只有王长、赵升二弟子,木然不动,然不语。谁知众弟子未阻拦住,张天师分开众人,朝桃树方向一跃而下,众弟子齐站崖边,俯身下瞰,却不见师傅踪影,一时惊骇悲啼,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失望而归。

>

龙虎山天师道祖师爷张道陵的生平简介,张道陵人物事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传奇人物:道教的创立者「 ”张天师”

    张天师,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此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

  2. 陆修静与简寂观:庐山道教的中心、南天师道的祖庭

    南北朝时(420-589),北魏的寇谦之于神瑞二年(415年)称太上老君亲授予他「”天师”之位,赐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凡20卷,对天师道进行改革,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新天师道场,史称「”北天师道”。北天师道重视醮仪,提倡礼度,改变了过去以符水疗病及注重炼形的教义。后因北齐举国崇佛,道教在北齐乃是异教,高洋于天宝六年(公元555年),举行道佛论争,道教失败。文宣帝下令废除道教,于是齐境无道士

  3. 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有哪些教派?

    两宋之际北方还出现了真大道教、太一教和全真道三个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东华、净明等符箓道派以及金丹派南宗、元代,南方各符箓道派逐渐并入正一派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于是全真道又分为南北二宗以后,全真道的「”七真”又各自形成7个分派。但一般说来元代以后,道教的主要派别是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

  4. 水浒传第一回,洪信放走108个妖魔,成为水泊梁山各路英雄好汉

    水浒传第一回,洪信放妖魔,只有新版水浒传中有此片段,大宋自赵匡胤建国,九十余年,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仁宗无奈,采纳大臣的建议,御笔亲书一道圣旨,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前往江西龙虎山,宣请张天师星夜来朝,祈禳瘟疫。洪信领了圣旨,带了数十名随从,直奔江西信州贵溪县。

  5. 《惊奇明清异闻之葬妖》

    出嫁之时,刘氏将谢家的聘金尽数给了弟弟,让他在家中心无旁骛的读书。刘蕙也没有辜负姐姐的这番厚望,他日以继夜勤学苦读,终于在十八岁那年考上了秀才,姐姐刘氏闻听后高兴的泪水涟涟。不想适逢一个弟子家丢了只公鸡,这孩子在村中到处找寻的时候正好看见刘蕙在家门口...鸡,回家之后他便将此事告诉了父母。孩子的父母知道刘蕙素来贫穷,平时根本买不起鸡,因此便怀疑自家的鸡是不是被他偷走了。

  6. 张鲁为何青睐曹操而排斥刘备?意识形态因素千年前就影响政治了!

    不过天师道信徒进入组织,是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入教费用的,故而又被外人称之为五斗米教。到了东汉诸侯并起之时,五斗米教的传人已经是张鲁了。张鲁的母亲与益州牧首关系暧昧,促成其得以踏入政坛,并率教众进入汉中。刘备入川欲联合张鲁抗曹张鲁到达汉中后,不知是受命刘焉还是自身图谋,总之斩...汉使、阻断交通。刘焉以此为借口断绝了益州同汉庭的联系,出现半割据状态。

  7. 青山夕照劫后余生

    青山夕照劫后余生介绍《黄宾虹先生山水写生册》黄宾虹在中年的时候似乎已经知道他此生将会长寿,所以他对自己一生的艺术从那时起就作了规划,在艺术的大道上,他一路欣赏风景,走得非常从容。《黄宾虹先生山水写生册》就是他到达杭州后创作的一本纪游精品。以寻找下落并要求归还。于是完壁归赵,《黄宾虹先生山水写生册》又回到了它的主人手中。真所谓青山夕照,劫后余生。

  8. 张道陵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那你们知道中国神话人物中的四大天师的张道陵吗?今天小编为你带来张道陵的故事。张道陵的主要成就:斗法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天魔王、八大鬼帅。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

  9. 《老子想尔注》与五斗米道_宗教信仰

    《老子想尔注》便是当时五斗米道祭酒宣讲《五千文》的注解本。所以后世便无从了解《老子想尔注》这一秘典的内容,亦无法弄清早期道教中五斗米道(天师道)在教理教义方面的具体情况了。我认为其原因有五:(一)《老子想尔注》是五斗米道授道演教的秘典,只在教内传授,未在社会公开流传,知者甚少。刘表尚儒术,不可能作此抵毁五经之《老子想尔注》。

  10. 张天师孝母祛蚊

    天师驱蚊过后,纳凉居中悦意大增。天师领会到母亲的善意,于是连夜设坛建醮请圣收回道法,手书一张灵符贴于府中,保持天师府府内无蚊。故此出现了今天天师府府内蚊子稀少,府外蚊子猖獗的现象。现在,龙虎山人民一看到肆无忌惮的蚊子,都为张天师老母当时的一句善言而惋惜,让人间留下了害人的蚊子,而对于天师的孝顺与道法都赞不绝口。

随机推荐

  1. 虫臂鼠肝是什么意思?

    【拼音】chóngbìshǔgān【解释】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例子】鼠肝虫臂万化途,神奇腐朽相推迁。(金·元好问《食榆荚》诗)【相关】百度“虫臂鼠肝”

  2. 新年祝福语:精彩元旦祝福短信

    一首欢歌庆元旦,唱出嘹亮家团圆;一杯小酒贺新年,举起幸运加薪钱。弯一轮明月,拨一缕清风,发一条短信,送一声祝福,愿友谊陪伴我们永远,元旦快乐!元旦,意味着烦恼统统要"完旦";元旦,意味着愿望全部要圆满!没有经常联络你,而是将你藏在心里,祝你元旦节快乐!统统都送给你,祝你元旦快乐!祝福加祝福是很多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平安幸福,元旦快乐!

  3. 中国红箭-12的威力:2人就能消灭一个坦克排

    就像冷兵器时代如何让步兵有效对抗骑兵是个大问题一样,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怎么能让步兵有效对抗坦克,也是各国都在下功夫的问题,好在有反坦克导弹这个「”屠龙宝刀”,步兵不至于再像一战二战那样拿着手榴弹去玩命。抗日战争就让中国人吃够了反坦克手段不足的苦,因此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乃至于现在,步兵最重要的训练科目就是反坦克作战,只不过不再需要那么玩命了,可也没有那么先进——69式40毫米火箭筒仅仅能够赋予最基础

  4. 房地产实习报告

    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做事的...和做人的道理实习时刻: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29日实习地点:河北卓联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实习性质:毕业实习1。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根据交易房屋的产权状况和购买对象,按交易部门事先设定的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批准后,交易双方才能办理立契手续。

  5. 温馨元旦祝福短信

    我要把一切喜庆变成奶油,所有祝福揉成巧克力,永远快乐做成蛋糕。。。然后说声元旦快乐!元旦到了,你想做些什么?新年到,鸿运照,烦恼的事儿往边靠,祝君出门遇贵人,在家听喜报!元旦佳节到,向你问个好;身体倍健康,心情特别好;好运天天交,口味顿顿妙;家里出黄金,墙上长钞票。耶稣让我告诉你,你今年会过得很好,从元旦开始,忘记过去的烦恼,明天才更好!

  6. 梦见别人穿红衣服结婚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穿红衣服结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穿红衣服结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在艾玛的眼睛里:飓风猎人捕捉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照片

    9月6日,美国空军的飓风猎人从飓风“艾玛”的眼睛里捕捉到了这一景象。海尼说,他们的飞行通常持续8到12个小时,这取决于飓风的距离,一旦他们到达风暴中心,研究小组将多次通过眼睛。她补充说,飓风猎人在暴风雨中飞行时面临的最大危险是龙卷风。

  8. 吴起变法简介: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当时,因为各国竞相变革成功,重又开端剧烈的抢夺。这时的抢夺与春秋时期的抢夺已显着不一样,曩昔是抢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如今则是争城略地,吞并他国,具有新的封建吞...

  9. 超市骗你花更多钱的花招,你控制住了吗

    突然发现,很多超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部分超市会在前门附近腾出很大一部分空间来作为花饰以及新出炉的烘烤食品,这样,当你心情好的并且手推车空着的时候就会遇到它们。超市将牛奶等必需品隐藏在超市的深处,因为这样你只有逛了整个超市才买到这些。研究称,慢音乐会让人们花更多时间消费,快音乐会让人们加快步伐,经典音乐会让人们买更多昂贵的商品。这张卡会让你成为这家超市的常客。

  10. 【鹭朋鸥侣】的意思是什么?【鹭朋鸥侣】是什么意思?

    成语故事: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L开头的成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