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从儒家的韩非,到最后为什么会变成发夹代表?

为什么师从儒家的韩非,最后反而变成法家的代表,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渭分明,二者似乎搭不上边。比如,儒家说“性善”,法家说“性恶”;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二者的观点总是针锋相对。>但是,它们似乎又有点“渊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学生,尤其韩非更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跟随荀子(儒家)学 ... 韩非最后却成了法家?>>“性恶”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做为先秦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儒家的一些观点已经在荀子这里发生了“变异”,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性恶”论的提出。>与孟子只是在与他人的辩论中提到“性善”不同,荀子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性恶“。他在里面直接提出了“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性恶》)的观点。而且他认为,世界所有的丑恶和乱象都是由“性恶”导致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之欲,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 ... 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性恶”论可谓是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韩非所说的“法、术、势”的基本假设都是“人性本恶”。基于这个观点,法家认为,人是“需要管的”;而且由于“人性本恶”,所以用道德教化去使人向善也是徒劳的。再退一步讲,就算人变得善良了,也不是道德提升的结果,而是人为的(即主观上努力的结果,“伪也”)。>同样的,对于“性恶”之人,不能使用“好言相劝”的 ... ,因为他的本性是恶的,道德感化起不了作用,所以必须用“刑名法术”。这就为法家的治国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韩非子·心度》篇中说到,“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 ... 劝功,严刑 ... 亲法”;而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就是说,“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要想克服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严刑峻法。>>“隆礼重法”:由“儒”向“法”的转变>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有一条明显的“演变线”,就是越来越重视现实的功用:从孔子的“仁”到孟子的“义”,再到荀子的“礼”,儒家提倡的东西越来越具体、“可操作”,并且由此可窥见其与法家的思路越来越接近。其中,荀子对于“由礼向法”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礼”的起源,《荀子·礼论》中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即“礼”的出现是为了调节人的本性中对利欲的追求。>而到后来,荀子发现,“礼”往往与人性发生冲突,或者说,由于人“性恶”,“礼”的运转并非十全十美。这时候,他又提出了“法”,即此时他意识到需要一种强制性来保证“礼”的实施。所以,荀子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说法,并将二者并称。>与学生韩非只强调“法、术、势”不同,荀子虽以礼法并称,但仍认为“礼”高于“法”。《荀子·强国》篇中有云:“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可以成就王业,而“法”只能成就霸业。并且,如果“礼”能得到执行,“法”自然会被遵守:“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与前代的儒者不同,荀子除了重视“礼”,也意识到了“法”的作用。至此,可以说,荀子已经将一只脚迈进了法家的“门槛”,而他的学生韩非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题外话:为什么说“三晋”是法家思想的发源地?>说到法家,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其代表人物大都出自“三晋”地区或主要在这一带活动。如韩非、申不害是韩国人,慎到是赵国人,李悝是魏人,而更为人熟知的商鞅在去秦国之前也主要在魏国活动。>那么这里面只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三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的合成。因其国君原为晋国六卿,且于公元前453年联手打败原晋国执政智氏,并在日后瓜分了晋国,故合成为“三晋”。>从地理上看,“三晋”位于战国七雄中的中间位置:西面是秦国,东面有燕、齐,南方则是楚国——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尤其是赵国,西边要应对秦国不断东扩的野心,北方又要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所以这一地区的人可谓“生于忧患”。这种生存环境往往会使人特别重视现实的利害,即“活下去并活得好比什么都重要”、“经世致用”比“高谈阔论”更有市场。这就为法家思想的诞生和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现实土壤。>《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三晋”地区法家思想的深入人心。>齐国派人出使赵国,面见赵威后(赵惠文王之妻)。赵威后询问使者有关齐国的三个“处士”的事情,他们分别是钟离子(好施舍救济)、叶阳子(经常帮助“鳏寡孤独”者)和婴儿子(孝敬父母)。可以说,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赵威后并不是要赞赏他们,而是质问使者为什么齐王没有让他们出来做官、辅助齐王。因为在她的眼中,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助王”——只要你的行为有利于国君的统治,你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表彰你的品德多高尚。>紧接着,赵威后又问起了另一个人的情况:“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说一个叫“於陵子仲”的人,既不臣服于齐王,也不治理自己的家业,更不与其他国家来往(标准的隐士作风)。>说到这里,赵威后突然话锋一转:“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 ... 乎?”——这是带领人民去做对国君无用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 ... 掉他呢?>>在赵威后眼中,只要是对国君无用的人,都应该 ... 掉,哪怕你只是个“隐士”。这与法家的思想如出一辙:在法家的理论中,个体没有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价值。如果你的行为威胁到了君王的统治,自然是要被 ... 掉的(如韩非所说的“五蠹”、“八奸”);而如果你想做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却也是不得的(如赵威后的言论)。即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完全取决于能否“助王”这一点。>自秦以降,历朝历代都采用“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思想治理国家。虽然两者在许多观点上都截然相反,但也并非毫无联系。这一点在荀子和韩非身上可以找到一些渊源,而这也是我们学习古代先贤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启发。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师从儒家的韩非,到最后为什么会变成发夹代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3. 《鹤唳华亭》陆英当的御史中丞,是个什么官?一文盘点御史的历史

    最近热播剧《鹤唳华亭》,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说实话我是真没看懂,百度上说小说背景是南朝,皇帝也姓萧,但是服饰却是宋朝的,傻傻搞不清楚。《鹤唳华亭》剧照《鹤唳华亭》里面第一集就是女主的父亲陆英要进京升职为御史中丞,太子太傅希望陆英成为太子新的依靠,剧中御史中丞就是御史的首领,位高权重。真实的历史中,这一个类似于现在国家检察长的官职,是如何顺利剥夺了本该属于御史大夫的权利?

  4.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5.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6.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且看「 ”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 ”下套”的

    孟子学有大成后,一直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用「”仁爱「”治国的抱负。但是苦于当时礼崩乐坏,一直都未能如愿。虽然周游的国君一直都认为他说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他的政治思想。孟子说话总是很赋有技巧性,下面来看一下孟子这个”坏人「”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一、你可以是这样的人齐宣王问孟子说:"老先生,你能给我讲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故事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

  10.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随机推荐

  1. 梦见把仇人打死了

    周公解梦梦见把仇人打死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把仇人打死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梦见刚出生的蛇

    周公解梦梦见刚出生的蛇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刚出生的蛇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汤川秀树简介 汤川秀树名人名言

    汤川秀树是日本物理学家,因为提出“介子理论”以及在这方面的贡献,故而获得了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让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汤川秀树>汤川秀树简介>汤川秀树,日本物理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川秀树,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汤川秀树名人名言>1.失败乃成功之母。

  4. 梦见望远镜

    周公解梦梦见望远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望远镜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秦始皇是秦朝第几个皇上?秦始皇时秦朝开国皇帝

    秦始皇叫做嬴政,是大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修筑长城以抗外敌。可是秦国也是一个夭折的王朝,立国才15年,一共有三个天子,别离为秦始皇、秦二世胡亥、子婴。前221年赢政竣事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破裂场面,一举同一天下,并自称始天子,国号为秦,秦始皇也是中国汗青上第一个天子,他开创的很多制度在接下来的两千年一直在相沿,被誉为“千古一帝”。

  6. 无意害兄 受驼背报

    其儿媳怀胎九月,生下一个庄严的男孩。全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给他取了一个适合种姓的名字,以各种饮...心喂养。家人多方求医,花了许多钱治病也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决定请当时着名的大德们来为孩子医治驼背的病。)当时,痊愈了的驼背人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断除我的痛苦,使我获得了安乐,为报佛恩,我应该生生世世出家。他经父母同意后,到世尊前合掌顶礼、随佛出家受近圆戒⑵。

  7. 【料理】的意思是什么?【料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料理liàolǐ1.照顾;照料。《太平广记》卷四四八引唐戴孚《广异记杨伯成》:「伯成知是狐魅,令家人十余辈击之,反被料理,多遇泥涂两耳者。」宋周邦彦《还京乐》词:「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宋张炎《满庭芳·小春》词:「笑邻娃痴小,料理护花铃。」料理的拼音liàolǐ料理是什么意思料理liàolǐ1.照顾;照料。

  8. 梦见自己喜欢的明星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与自己喜欢的明星相处,预示你财运极佳,手头宽裕。梦见和自己喜欢的明星谈恋爱则意味着梦者对于未来美好事物的幻想,也期望着自己能有一场美好的恋爱。梦见救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则意味着自己渴望拥有强大的力量,说明自己内心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梦见挖井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9. 古代银票为什么没人造假?这是为什么?

    由于价格逆差的出现使人不得不使用中间等价物作为标识,从而也是将货币孕育而生。相对来说在古代时期纸币的制造工艺并并不高,伪造起来难度要小很多,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仿造呢?>此外和现代类似在古代当中也专门为此设立了验钞部门用来鉴别钞票的真伪,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后面防伪印章技术的普及将假钞出现的几率几乎控制为零。

  10. 梦见亲戚家小孩丢了

    周公解梦梦见亲戚家小孩丢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亲戚家小孩丢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