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淮海战役规模之大,持续之久,战斗之惨烈,在解放战争中是空前的。我60万大军对敌80万大军,在连续65天的决战中,以战胜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由于是双方大决战,我战场伤亡很大。

淮海战役规模之大,持续之久,战斗之惨烈,在解放战争中是空前的。 我60万大军对敌80万大军,在连续65天的决战中,以战胜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由于是双方大决战,我战场伤亡很大。「 ”不少连队一个班只剩下一两个老战士”。部队需要及时补充大量兵员。而当时单靠动员参军,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 这时,华野普遍采用「 ”即俘、即补、即战”的 ... ,解决兵员远远不够的问题。这种办法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转化得非常快。战场上被我军俘虏的敌人士兵,绝大多数出身都很贫苦,被迫当的蒋军。这些士兵思想单纯,爱憎分明,一经诉苦启发和阶级觉悟教育,思想很快就能转过来,很快就能溶入到人民军队大集体中来。 其二,战斗得非常快。有些「 ”解放战士”投入战斗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呢?上午刚刚补进来,下午就能调转枪口参加对蒋军的战斗,很多人甚至连军服都来不及换。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新军服换。 其三,晋升得非常快。11月份歼灭黄百韬兵团中解放过来的战士,到12月份围歼杜聿明集团作战时,不少人已经当上了正、副班长,还有的竟然当上了正、副排长。 不过,也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由于新解放战士穿的还是蒋军服装,以致常被友邻部队误以为是蒋军,导致自己人开火的事件不时发生,造成了一些意外伤亡。为此,粟裕「 ”决定立即赶制10万顶军帽”发给「 ”解放战士”,以便识别敌我。 10万顶军帽发到部队后,淮海战场上人民 ... 行列中出现了大批服装特殊人员:头上戴的是 ... 军帽,身上穿的却是蒋军军装。这些解放新战士与老战士并肩 ... 敌,一起战斗。 据统计:到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华野部队中的「 ”解放战士”竟然「 ”达到总人数的80%”。以致有人说笑话:在淮海战役上,是「 ” ... 指挥的 ... 军队同 ... 军队作战”。 《陈毅诗词选集》中《记淮海前线见闻》很好地描述了这一奇葩现象:「 ”新同志,解放最开怀。诉苦从头难尽说,壮丁远处被抓来。共打蒋独裁。” 淮海战役开始时,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统领的华野大军总人数是36.9万人,战役过程中伤亡10.5万人,应该说,战场减员还是比较大的。但是,通过「 ”即俘、即补、即战”办法,到整个战役结束时,华野大军不但一点没减少,反而激增到55.1万人。而增长的这部分,「 ”除了补充几个地方团等少数人员以外”,主要是补进的「 ”解放战士”。 ——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这就是正义战争的威力!这就是我军高超的政治工作的威力!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标签:军事历史大军抗日战争历史淮海战役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