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书

《魏书》书影 (北齐)魏收撰,明万二十四年(1596年)北京国子监刻本

  《魏书》(汉语拼音:Wei Shu;英语:Wei Dynasty Historical 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北齐史学家魏收撰。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共一百二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卷或多卷,实共一百三十卷。举凡政治、经济、文化、 ... 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书中都有较详尽的记载。其二十卷志尤有价值,从东汉初班固修《汉书》到唐初修《五代史志》近六百年间,《魏书》以外的各纪传体史书中或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虽有书志,但缺少刑法、食货等重要内容,《魏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官氏志》针对北魏政权的特殊情况记录北魏官制,兼及拓跋部所属各部原有姓氏与所改的汉姓。《刑罚志》记载北魏政权司法制度,对于北魏各族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做了如实报导,据不完全统计,见于《魏书》的各族人民起义达一百三十余次之多。《食货志》对于北魏的均田制有详细记述,为后人研究北魏的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贵的材料。《释老志》是《魏书》首创,记载了佛道两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及其变革,对于佛教发展的记述尤详,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

  《魏书》历来为人所诟病处在于其矫饰之过,但作为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魏澹《后魏书》、李延寿《北史》、《高氏小史》等补足。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有点校本。

  《魏书》阅读:gt;gt;gt; 魏书·目录

目录

成书过程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时期(439-589年),先后出现了北魏,东魏和北齐,西魏和北周等五个皇朝。在二十四史中,《魏书》记北魏和东魏史事,《北齐书》记北齐史事,《周书》追记西魏史事而主要记北周史事。

  作者魏收是北齐的史官,所以此书以东魏北齐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南朝为岛夷。因作者借修史酬恩报怨,被称为“秽史”,隋文帝以收书不实,命魏澹、颜之推别撰,隋炀帝又敕杨素、潘徽、褚亮、欧阳询别撰,书名亦为《魏书》。刘知几《史通》及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对此书均有贬词。从今天出土石刻资料看,作者用汉制附会鲜卑旧制,用后来的汉名代替原来鲜卑姓名等情况十分严重,但是保留了大量重要史料,还是我们今天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全书130卷。《魏书》大量罗列门阀士族的谱系,列传附有大量家族成员,凡子孙都附于父祖传下,更及远亲家属,如《穆崇传》附68人。

  魏收是当时北朝著名文学家,自矜文才,在《魏书·自序》中就有许多自我标榜。据《隋唐嘉话》记载当时魏收曾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徐陵带往南朝宣传,好“传之江左”,结果过江时,徐就把其文集丢到江中,说:“吾为魏公藏拙”。不过从《魏书》来看,魏收的叙事技巧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很多复杂事件能写得层次井然,有声有色。周一良《魏收之史学》[1]及孙同勋《「秽史」辩诬》[2]就曾为魏收辩驳。原书在北宋初年已经不全,后人据魏澹《魏书》、张太素《后魏书》及《高氏小史》、《北史》等书补成今本。今日中华书局本由唐长孺主持整理,最为好用。

  后人据相关史料补作《魏书》的志表,清人万斯同《历代史表》中有〈魏诸帝统系图〉、〈魏诸王世表〉、〈魏异姓诸王世表〉、〈魏外戚诸王世表〉、〈魏将相大臣年表〉、〈西魏将相大臣年表〉、〈东魏将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谷霁光《魏书兵志》1卷,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2卷。

特点

  《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是很妥帖的。自《史记》、《汉书》开始,历代“正史”中都有少数民族历史记载的专篇。十六国时,出现了许多记述各个割据政权史事的专书,可惜大部分都失传了。

  《魏书》记述了北方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末叶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静帝)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魏书·序纪》还追叙拓跋氏的远祖至二十余代的史事,虽未可尽信,但却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因此,研读《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的自觉性。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

作者

  《魏书》的作者是北齐史学家魏收。

  魏收(505-572年),字伯起,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在北魏末年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就担负了皇家的“修国史”的工作,这时他才二十六岁。东魏时,他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职,负责修史。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幹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不料,《魏书》的撰成,在北齐统治集团中却掀起了一阵阵轩然 ... 。有人说,《魏书》“遗其家世职位”;有人说,“其家不见记载”;也有人说,《魏书》记事“妄有非毁”,等等,一时间闹得“群口沸腾”。这场风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是北齐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相继过问此事;二是在十几年中魏收两次奉命对《魏书》作了修改;三是于“众口渲然”中《魏书》被有些人称作“秽史”。这最后一条,影响所及,直至于今。

  历史上有不少人批评《魏书》,仅刘知几《史通》一书,批评魏收及其《魏书》的地方,就有数十处之多。但历史上也是有人肯定它的。唐初,许多史家认为《魏书》“已为详备”;李延寿更是称赞它“追踪班、马,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沉致远”。隋唐时期,重撰魏史者甚多,但千载而下,诸家尽亡,《魏书》独存,说明它是经得起历史的选择的。

《魏书》的流传

  魏书在宋初业已残缺,嘉祐六年(1061年)曾命馆阁官校勘魏书和宋、齐、梁、陈、北齐、周书。今魏书前有目录序,署名为刘攽、刘恕、安焘和范祖禹,不记年月,大致当在治平四年至熙宁三年(1067--1070)间。二刘和祖禹都是宋代有名史学家,尤其刘恕精熟南北朝史事。他们作了较细致的校勘,查出本书残缺为后人所补各卷,并比对了修文殿御览、北史和唐人各种史钞、史目,将补缺各卷的来源“各疏于逐卷之末”,目录中也注明那一些卷“阙”或“不全”。今将补阙各卷的宋人校语移入校记,目录传本错误,有原阙无注,或不阙而注阙,今皆改正。通计全阙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

  北宋初刻的确切年月无考,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至迟不晚于政和中。这个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曾在四川翻刻魏书和其他六史,这两种本子都没有传下来。传下来的魏书最早刻本也是南宋翻刻,但传世的这个本子都有元、明二朝补版,即所谓“三朝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所谓“宋蜀大字本”,其实也就是这种三朝本。北京图书馆藏魏书善本三部,也都是三朝本,该馆善本书目七三 ... 号一种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所据底本相近。

  清代以来关于魏书的补表补志有:

  万斯同:《魏诸帝统系图》。

  万斯同:《魏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异姓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外戚诸王世衰》。

  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西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东魏将相大臣年表》。

  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以州为纲,每州之下按年记途任刺史之人名,并举出处。序文中概括叙述北魏疆域之开拓,较《地形志》更为简要有用。

  温曰鉴:《魏书地形志校录》。书名校录,实为据正史及各种古地志为《地形志》订讹补缺。虽未能恢复拓跋氏疆域全貌,足供利用《地形志》时参考。

  卢文弨:《魏书礼志校补》。据《通典》补《礼志》第十四之缺页。

  陈毅:《魏书宫氏志疏证》。

  谷霁光:《补魏书兵志》。

  罗振玉(1866—1940):《魏书宗室传注及表》。据出土墓志注《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至孝文五王列传,订正名字年月误字,补充世系官爵。附宗室世系表,增补周嘉猷表之脱漏。书成于1924 年,以后出土的很多墓志未及利用。

  朱祖延:《北魏佚书考》。清代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撰《西魏书》二十四卷,纪、传、载记之外,有三表(封爵、大事、异域)、四考(纪象、仪制、地域、百官)。材料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可供参阅,不宜作为史料引用。

目录

本纪

  卷一 帝纪第一·序纪

  卷二 帝纪第二·太祖纪

  卷三 帝纪第三·太宗纪

  卷四上 帝纪第四·世祖纪上

  卷四下 帝纪第四·世祖纪下 宗纪

  卷五 帝纪第五·高宗纪

  卷六 帝纪第六·显祖纪

  卷七上 帝纪第七·高祖纪上

  卷七下 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

  卷八 帝纪第八·世宗纪

  卷九 帝纪第九·肃宗纪

  卷十 帝纪第十·孝庄纪

  卷十一 帝纪第十一-前废帝广陵王 后废帝 安定王 出帝平阳王

  卷十二 帝纪第十二·孝静纪

列传

  卷十三 列传第一·皇后列传

  卷十四 列传第二·神元平文诸帝子孙

  卷十五 列传第三·昭成子孙

  卷十六 列传第四·道武七王-清河王 阳平王 河南王 河间王 长乐王 广平王 京兆王

  卷十七 列传第五·明元六王-乐平王 安定王 乐安王 永昌王 建宁王 新兴王

  卷十八 列传第六·太武五王-晋王 东平王 临淮王 广阳王 南安王

  卷十九上 列传第七上·景穆十二王-阳平王 京兆王 济阴王 汝阴王 乐浪王 广平王

  卷十九中 列传第七中·景穆十二王-任城王

  卷十九下 列传第七下·景穆十二王-南安王 城阳王 章武王 乐陵王 安定王

  卷二十 列传第八·文成五王-安乐王 广川王 齐郡王 河间王 安丰王

  卷二十一上 列传第九上·献文六王-咸阳王 赵郡王 广陵王 高阳王 北海王

  卷二十一下 列传第九下·献文六王-彭城王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孝文五王-废太子 京兆王 清河王 广平王 汝南王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卫操 莫含 刘库仁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燕凤 许谦 张衮 崔玄伯 邓渊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长孙嵩 长孙道生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长孙肥 尉古真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穆崇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和跋 奚牧 莫题 庾业延 贺狄干 李栗 刘洁 古弼 张黎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奚斤 叔孙建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王建 安同 楼伏连 丘堆 娥清 刘尼 奚眷 车伊洛 宿石 来大千周几 豆代田 周观 闾大肥 尉拨 陆真 吕洛拔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九-于栗磾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高湖 崔逞 封懿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宋隐 王宪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薛提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王洛兒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万安国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崔浩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李顺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刁雍 王慧龙 韩延之 袁式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七-李宝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陆俟

  卷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源贺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薛辩 寇赞 郦范 韩秀 尧暄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严棱 毛修之 唐和 刘休宾 房法寿

陈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罗结 伊馛 乙瑰 和其奴 苟颓 薛野者 宇文福 费于 孟威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窦瑾 许彦 李欣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卢玄

  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六-高允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李灵 崔鉴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尉元 慕容白曜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赵逸 胡方回 胡叟 宋繇 张湛 宗钦 段承根 阚骃 刘昞 赵柔 索敞 阴仲达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李孝伯 李冲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二-游雅 高闾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三-游明根 刘芳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郑羲 崔辩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五-高祐 崔挺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杨播

  卷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七-刘昶 萧宝夤 萧正表

  卷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韩麒麟 程骏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薛安都 毕众敬 沈文秀 张谠 田益宗 孟表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李彪 高道悦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王肃 宋弁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二-郭祚 张彝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邢峦 李平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四-李崇 崔亮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五-崔光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六-甄琛 高聪

  卷六十九 列传第五十七-崔休 裴延俊 袁翻

  卷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李苗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奚康生 杨大眼 崔延伯

  卷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卷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三-尔朱兆 尔朱彦伯 尔朱度律 尔朱天光

  卷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卢同 张烈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六-孙绍 张普惠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成淹 范绍 刘桃符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 鹿悆 张熠

  卷八十 列传第六十八-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陈悦 侯渊

  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綦俊 山伟 刘仁之 宇文忠之

  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十-李琰之 祖莹 常景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贺讷 刘罗辰 姚黄眉 杜超 贺迷 闾毗 冯熙 李峻 李惠

  卷八十三下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高肇 于劲 胡国珍 李延寔

  卷八十四 列传儒林第七十二-梁越 卢丑 张伟 梁祚 平恆 陈奇 常爽 刘献之 张吾贵 刘兰孙惠蔚 徐遵明 董徵 刁冲 卢景裕 李同轨 李业兴

  卷八十五 列传文苑第七十三-袁跃 裴敬宪 卢观 封肃 邢臧 裴伯茂 邢昕 温子升

  卷八十六 列传孝感第七十四-赵琰 长孙虑 乞伏保 孙益德 董洛生 杨引 阎元明 吴悉达 王续生 李显达 张升 仓跋 王崇 郭文恭

  卷八十七 列传节义第七十五-于什门 段进 石文德 汲固 王玄威 娄提 刘渴侯 朱长生 于提马八龙 门文爱 晁清 刘侯仁 石祖兴 邵洪哲 王荣世 胡小虎 孙道登 李几 张安祖 王闾

  卷八十八 列传良吏第七十六-张恂 鹿生 张应 宋世景 路邕 阎庆胤 明亮 杜纂 裴佗 窦瑗羊敦 苏淑

  卷八十九 列传酷吏第七十七-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遵张赦提 羊祉 崔暹 郦道元 谷楷

  卷九十 列传逸士第七十八-眭夸 冯亮 李谧 郑修

  卷九十一 列传术艺第七十九-晁崇 张渊 殷绍 王早 耿玄 刘灵助 江式 周澹 李修 徐謇 王显 崔彧 蒋少游

  卷九十二 列传列女第八十-崔览妻封氏 封卓妻刘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长命妻张氏 平原女子孙氏 房爱亲妻崔氏 泾州贞女兕先氏 姚氏妇杨氏 张洪初妻刘氏 董景起妻张氏 阳尼妻高氏 史映周妻耿氏 任城国太妃孟氏 苟金龙妻刘氏 卢元礼妻李氏 河东孝女姚氏 刁思遵妻鲁氏

  卷九十三 列传恩幸第八十一-王叡 王仲兴 寇猛 赵修 茹皓 赵邕 侯刚 郑俨 徐纥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宗爱 仇洛齐 段霸 王琚 赵黑 孙小 张宗之 剧鹏 张祐 抱嶷王遇 苻承祖 王质 李坚 田秦松 白整 刘腾 贾粲 杨范 成轨 王温 孟鸾 平季 封津 刘思逸

  卷九十五 列传第八十三-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羌姚苌 略阳氐吕光

  卷九十六 列传第八十四-僭晋司马叡 賨李雄

  卷九十七 列传第八十五-岛夷桓玄 海夷冯跋 岛夷刘裕

  卷九十八 列传第八十六-岛夷萧道成 岛夷萧衍

  卷九十九 列传第八十七-私署凉州牧张实 鲜卑乞伏国仁 鲜卑秃发乌孤 私署凉王李暠 卢水胡沮渠蒙逊

  卷一百 列传第八十八-高句丽 百济 勿吉 失韦 豆莫娄 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 乌洛侯

  卷一百一 列传第八十九-氐 吐谷浑 宕昌 高昌 邓至 蛮 獠

  卷一百二 列传第九十-西域

  卷一百三 列传第九十一-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

  卷一百四 列传第九十二·自序

  卷一百五之一 志第一·天象志一

  卷一百五之二 志第二·天象志二

  卷一百五之三 志第三·天象志三

  卷一百五之四 志第四·天象志四

  卷一百六上 志第五·地形志上

  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志中

  卷一百六下 志第七·地形志下

  卷一百七上 志第八·律历志上

  卷一百七下 志第九·律历志下

  卷一百八之一 志第十·礼志一

  卷一百八之二 志第十一·礼志二

  卷一百八之三 志第十二·礼志三

  卷一百八之四 志第十三·礼志四

  卷一百九 志第十四·乐志

  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食货志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十六·刑罚志

  卷一百一十二上 志第十七·灵征志上

  卷一百一十二下 志第十八·灵征志下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十九·官氏志

  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二十·释老志

“魏书513765” 21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她是史上最厉害的太后,权力比皇帝还大,国家在她手上走向强盛

    说到历史上最厉害的女人是谁,很多人都会投武则天一票,毕竟当上皇帝的,除了武则天就没有第二个人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一个女人能够与武则天一较高下,虽然她没有当皇帝,但是帝国的权力一直牢牢把握在她的手中。这个女人就是北魏时期的冯太后。在冯皇后23岁时,26岁的文成帝驾崩。伤心欲绝的冯皇后准备随夫而去,跳进火堆自尽,被众人抢救出来。先皇驾崩,年幼的太子拓跋弘即位,也就是献文帝,尊冯氏为太后。

  2. 南北朝军神,7000白袍大破北魏50万军,白袍陈庆之,你知道他吗?

    梁帝萧衍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似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这时庆之已年满41岁。梁武帝欲利用其向北拓地,封元颢为魏王,以陈庆之护送元颢北还。梁军前有坚威,后有大敌,将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因而士卒恐慌。陈庆之又回师进击巍军,天穆畏庆之,率4万之众北渡黄河,费穆攻虎牢将拔,闻天穆军北渡,见庆之来援,摄于梁军威力,遂投降庆之。在大同五年之时,积劳成疾的陈庆之卒于任上,终年56岁。

  3. 钱币收藏(一二一)——北魏「 ”第一钱”太和五铢钱

    ★北魏北魏,是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自称代王,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4. 浅析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失败 以及北方六镇起义的原因

    提起南北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动乱,五胡乱华,总归是跟一个「”乱”字联系在一起。其实一个「”乱”字并不是它的全貌,随着民族的融合,形势的变化,也涌现出一些求治的当权者,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位北魏时期很有作为的皇帝---孝文帝。孝文帝做了哪些改革南北朝时期,魏孝文帝前期,在冯太后的主持下,推行了均田制和三长制。由于常年战乱,国家有大片的土地荒芜,一部分百姓为了逃避徭役,托庇于豪族。推行均田制,就是把这部

  5. 历史课本上的汉化名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居然是个战争狂人

    事实上这完全误解了孝文帝。魏孝文帝经过激战拿下沔北五郡,将南朝雍州州境压缩至襄阳一带,长江流域的门户洞开。但孝文帝的战略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太和二十三年,南齐为稳定形势,派出首屈一指的名

  6. 北魏灵太后的作妖人生:逃脱子贵母死宿命 却死于枭雄之手

    北魏历史上有两位非常著名的太后,一位是魏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一位是魏孝明帝的母亲灵太后。这两位太后一正一邪,在北魏历史上堪称双峰并峙,盖过了许多皇帝的风采。尤其这位灵太后,其一生波诡云谲,令人叹异不已。

  7. 北魏孝庄帝手刃尔朱荣:一场满城风雨的宫廷谋 ... ,是如何成功的?

    因为南朝是皇室战争,而北朝仅是权臣专政。六镇起义,尔朱做大,尔朱荣就是北魏的董卓加曹操。尔朱荣,河阴之变问罪朝堂,...戮北魏皇室和整个朝堂两千余人,祸比董卓。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将上演。因为直接推动事件发展的,往往是情绪。并以祭天为名强迫北魏皇室和满朝文武...河阴,尔朱荣登台怒斥:天下大乱,都是因为你们;肃宗暴毙,都是因为你们,你们这些人个个该...。尔朱荣说到做到,契胡武士抽出马刀、铁骑围...。

  8. 史上最穷皇帝刘寄奴:不会写字却成南朝第一帝,死后只裹了个草席

    据小道消息流传啊,这位皇帝在死后,也是节俭如寻常百姓一般,一张草席包着,就下了葬。所以今天要提的这一位皇帝,就是在五胡乱华期间,北伐收复了大半疆土的穷二代逆袭——刘裕。说起这个名字,可能不少人会陌生,但说起他的乳名——寄奴,就一定会有人觉得熟悉了。

  9. 曹操的职场成功之道:看他凭什么成为三国争霸的NO.1?

    东汉末年,「”山雨欲来风满楼”。皇权、外戚、宦官、军阀、农民起义军等各种政治力量风起云涌,百姓民不聊生。疾风知劲草,乱世出英雄。在这样一个风雨漂摇、弱肉强食的时代,各路英豪粉墨登场,各领...若干年。曹操作为当时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出现在了中国历史舞台上。曹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诋毁他的人,说他是乱世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奸相、国贼,在京剧脸谱中,曹操历来都是花脸的奸臣形象;而赞颂他的人

  10. 「 ”北魏版郭子仪”于栗碑,是如何成为北魏三朝元老的?

    历史上的于栗碑,是赫赫有名的北魏开国名将,绰号黑矟将军,连仕北魏太祖、太宗、世祖三朝,不仅没有受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猜忌,反而得到了「”功高震主而主不疑”赞赏,被誉为「”北魏版郭子仪”。于栗碑为什么能得到北魏诸帝的赏识呢?我觉得主要有三点原因,接下来我们一一讲解。1.勇武过人,名震南北于栗磾,是代郡人。不仅能在马上左右开弓,而且善使黑矟(《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黑矟,黑

随机推荐

  1. 魏忠贤的故事:独揽朝政,残杀忠臣,兴建生祠,败亡身死

    客氏见魏忠贤身体健壮,仪表堂堂,便不再与魏朝相好,转而移情于魏忠贤。后来,魏忠贤便独占客氏,认为魏朝终是祸患,便假传圣旨,派人在其发放凤阳皇陵的路上勒死了。但却成了魏忠贤独揽大权最大的障碍。但客氏比魏忠贤心毒,百般教唆,认为不能留下后患。魏忠贤闻知大怒,遂放恶狗活活将王安咬死。当时开列黑名单已成为一大风气,东厂西厂魏忠贤都照单抓人,并将他们处死。

  2. 拉维尼乌姆和阿尔巴·隆伽

    尤鲁斯把拉丁姆的首府迁到了阿尔巴·隆伽,并继续向外扩大国土。不久,拉维尼亚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西尔维乌斯,这个孩子成了拉丁奴斯的唯一孙子。尤鲁斯死后,拉丁姆国民推举西尔维乌斯为新的君主。西尔维乌斯执政期间,继续兴建城市,开创了一个辉煌的阿尔巴王国。拉丁姆大地上出现了以阿尔巴·隆伽为中心的三十余座城市间的联盟。

  3. 死后皈依(图文)

    >死后皈依在靠近山东的地方,有个人名叫王之弘。他的女儿嫁给一个叫崔轨的人,但才刚新婚没多久,很不幸的崔轨就生病死了。在崔轨死后十几天,有一天晚上,他的妻子觉得好象听到崔轨说话的声音。崔轨向岳父和妻子说:「如果在我的牌位设食,要用素食,因为我已经皈依佛教了!」而且,他告诫其妻,要常常礼佛诵经,多行善积德。

  4. 若隐若现的意思

    若隐若现的意思若隐若现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隐;不能读作“rěn”。隐;不能写作“稳”。若有若无隐约可见一目了然黑白分明有时形容景色似有似无;有时形容记忆模糊不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①前方有几个人影;若隐若现;不知是干什么的。②远处似乎有一处灯光;隔着小树林若隐若现的。

  5. 宋高宗为什么 ... 岳飞

    宋高宗为什么...岳飞?岳飞的罪名完全是秦桧一手炮制的,这就是事件的政治背景。然而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那就是宋高宗。像岳飞这样的人物,绝对不是一般的诬陷可以陷害得了的,如果查无实据,不可能成案。那么宋高宗为什么...岳飞?事实上岳飞的案件的确查无实据,如果没有高宗的默许,岳飞是不可能被...头的。也就是说,高宗是支持...岳飞的。以当时的政治形势,岳飞在...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很有可能击

  6. 元恶大憝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uánèdàduì【解释】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出处】《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例子】【相关】百度“元恶大憝”

  7. 和女朋友怎样过圣诞节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圣诞节”这个西方国家的大节日也开始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生活里扎下了根。情侣们是过圣诞的主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圣诞还有其他重要节日一样,被情侣们过成了情人节。本来就是嘛,情侣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达爱意的机会的,许多爱撒娇办嗲的女孩子早早就给bf出了难题,今年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给我?bf就要挖空心思搜寻圣诞礼物了。我以前跟男朋友过的圣诞节。

  8. 佛陀光明

    净饭王对世尊说:“世尊,我是佛的父亲,佛是我的儿子。现在我还活着,见到了佛祖的样子,但是只见外表,而无法看到您的内心,你在王宫中做太子的时候,相士们都看到你有三十二相,现在你已经成佛,你的光明已经超过过去百千万倍。但是佛陀涅磐之后,众生怎样才能看到佛祖威严的身体和色相呢?怎摩能知道佛祖的光明呢?所以我现在请求佛祖为了我,也为后世众生来分身演说佛法。佛祖听了这话之后,便显出色身三昧神通,露出五色光,

  9. 梦见交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交税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交税是什么意思梦见交税,通常与成功、信誉、财富等含义有关。梦见躲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梦见逃税,通常暗示着你处境不太顺利,需要想方设法寻找对策。梦见交税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10. 具蹼救弟

    《白莲花论释迦牟尼佛广传》八禅定品具蹼救弟久远之前,梵施国王手下有一大臣,释迦牟尼佛当时曾转生为大臣之子,因其手足指间有蹼相连,故而被称为具蹼。具蹼有一弟,因指间无蹼相连就被唤作无蹼。此时有一天尊则将此讯息告诉具蹼道:“你兄弟正遭遇违缘,你理应垂念、拯救他。”当时之无蹼弟弟即是后来之静住夜叉,当时之罗刹女即是后来之蓝色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