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惟觉大和尚开示深信因果

惟觉大和尚开示深信因果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随处皆能体会因果之理。以个体来说,待人诚恳、亲切,人际关系就好;相反的,对人冷漠、自私自利,别人对自己也会敬而远之。积极进取、工作认真的人,就能累积丰富的经验,在专业领域里受到肯定;偷懒、好逸恶劳的人,懈怠堕落,终究一事无成。 就家庭而言,父母平时以言教、身教引导孩子,关心孩子的品德,孩子长大后自然人格健全,不但有孝顺心、慈悲心,也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如果父母只注重学业成绩,不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将来孩子的心智发展就可能有缺陷,与人相处也容易产生障碍。家庭对每个孩子成长的影响,确实是有因有果。 扩大观察,就整体社会而言,不同家庭孕育出不同的国民是“因”,国民所组织的社会、所呈现出的社会状态就是“果”。很多“因果”的事实,需要极长的时间来观察,才能看出端倪。正如不同性格的父母教养出不同特质的子女,构成不同的社会,营造不同的生活形式,进而影响社会各个层面。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其中的轨迹是绵远而细密的。以更长远的时间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清楚记载着每个朝代兴盛衰亡的原因,种种史迹所呈现的就是一部显着的因果史。若能正视因果,积极地从因上努力,创造善因、清净的因、成佛的因,将来必定能得到善果、清净的果、成佛的果。 有因有缘事易成 所谓“有因有缘事易成”,想要成就事业、道业,健康的身体、福德与定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容易达到理想的目标;福德不具足,难以成办一切事物。此外,还要有定力、智慧等助缘,禅定可以启发智慧,有智慧者自能临危不乱,冷静地做出正确决策。 举例来说,有甲、乙两人在同一所大学受教育,他们的才能、学识、健康状况与家庭背景都差不多,毕业之后,二人各自创业,经过多年,甲所经营的公司业务鼎盛,乙的公司却濒临倒闭的厄运。同样的背景之下,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果报?溯其原因,在于二人观念上的差异。甲相信因果,知道修善因,心量广大,乐于助人,所以感召善缘,同事受其影响,都能齐心为公司尽力。乙的处世态度则不同,他只相信自己的才干,凡事都以个人的想法为出发点,不懂得广结善缘,忽略因果法则,公司里的成员也多半倾向个人主义,同事之间争功诿过,公司的营运于是每况愈下。 因果是真实不虚的,甲、乙两人不同的思想是因,行动即是果;行动同时也是因,而习惯就是果;习惯是因,人格是果;人格是因,命运是果。佛法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所以,要深信因果,因果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道理,积极地从正确的“因”上去努力,人生的路自然而然会走得平稳顺畅。 因果定律──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如果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不运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有些人听到佛法讲“因果”,认为是消极、迷信。事实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定律、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处处都会不如意;有了正确的因果观念,能将正见落实于生活中,世间的乱象自然能够减少。社会上窃盗、勒索的案件为什么层出不穷?就是因为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观念所致。行窃者不了解别人的成功与财富是经过一番努力所得,不知要从“因”上去努力,妄想一夕致富,甚至不择手段去********,最终必然落得锒铛入狱、终身桎梏的果报。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由于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所以成绩不好,不少家长为孩子到寺庙烧香、拜拜,祈求佛、菩萨或神明加被,希望孩子的学业突飞猛进。家长认为佛、菩萨慈悲,可以满他们的愿,这样的想法也不完全是没道理。佛、菩萨确实是慈悲的,但是佛、菩萨也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理──凡事要从“因”上努力。勤学用功,学业才会进步;若是平常上课不用心,回家后又沉迷于电视、电玩,不温习功课,懈怠、放逸的“因”,怎会有好成绩的果报呢?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的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因果通三世 有些不信因果的人会质疑:“假如真的有因果,为什么有些人从来没做过善事,却能平步青云?有些人做了许多善事,却没有善报?”殊不知因果是贯通三世的。三世,不是指投胎三次,也不是指三个世纪,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也并非仅指过去的上一世,现在世之前的都属于过去世。未来,也并非仅指下辈子,今日相对于昨日,今日就是未来;明年相对于今年,明年就是未来。生命是由无数个过去、现在、未来所组成。 在佛陀的时代,弗加沙王因为听闻十二因缘的道理,反覆思惟而有所领悟,后来将国事交付给太子,自行出家。佛陀知道弗加沙由于过去世的恶业缘故,第二天将被牛触死,因此特地为他开示法义,弗加沙在思惟妙法的当下,摄心入定,证阿那含果。次日,弗加沙果然被一头母牛触死。牛主因为心生恐惧,就把牛给卖了。奇怪的是,买主牵牛去喝水时,又被这头牛从背后触死。买主的儿子很生气,把牛 ... 了,将牛肉拿到市场卖。有位买了牛头的人,在回家的途中,把牛头挂于树枝上,坐在树下休息,不一会儿,树枝断了,牛头掉下来,牛角正好刺中这个人,此人立刻命终。 有人请问佛陀,为什么这一头牛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三个人丧命?佛陀回答:“恶缘业报必定有其原因,不能只用现世所见来解释。此因久远前,有三个商人,旅途中寄宿在一位老妇家里,他们见老妇孤苦无依,就联手抵赖房租和伙食费用。老妇为此愤恨不平,心想:你们这三个无赖,欺负我年老力衰,现在虽奈何不了你们,但我发誓来生若和你们相遇,一定要报复,要 ... 掉你们才甘心!那时的老妇就是今世的牛;那三个商人就是被牛触死的三个人。” 祸福如影随形,因果的轨迹有短、有长,有现世受报、有未来受报,凡夫的肉眼总是看不清楚真相。例如:一名年轻时吃苦耐劳、拚命赚钱的人,中年迁居他处,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变得只知挥霍享受、吃喝玩乐,不再勤奋做事,没多久就山穷水尽、负债累累;到了老年,又迁居到另一处所,辛苦地赚钱还债,日子过得艰困坎坷。将这个人的一生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阶段来看,就好比一个人的三世,外人所能见到的都只是不同的片段,没办法得知他一生的全部历程,因为他每一阶段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所以,从眼前所见,怎能知道他的过去和将来呢? 种善因就好比在银行里存钱,我们这一世所享用的就是以前的存款;如果不再继续培福、修福,毫无节制的耗费,总有一天福报也会用完。有些富贵人家不了解三世因果,以为这一生的成功、富贵都是自己挣来的,是自己应得的成果;于是恣意挥霍,不知道惜福、修福,这就如前例所说的中年阶段,浪费、奢侈,极尽吃喝嫖赌之能事及追求物质的享乐,乃至造作恶业。有朝一日,过去的福报挥霍完了,事业就开始走下坡,或是身体出毛病、家庭闹 ... ……这类事情在社会上屡见不鲜。 人的一生,成功、失败,富贵、贫贱,绝非偶然,“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遵循着因果法则。 如是因如是果 有人说:“因果的道理,既没有根据,也看不到;即使今生做善事,死了以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来生的事,又有谁能看到呢?”这种缺乏因果的人生观,易导致思想行为上的偏颇。当生活贫困或事业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觉得社会现实、不公平,只讲究权力、手段,哪有什么因果可言?有了这种思想,人生观就会变得消极、冷漠,对于未来更会感到绝望。 佛法告诉我们要建立正知正见,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正确的观念,人生就充满光明和希望。当事业或生活不如意时,一般人总认为“运气不好”而哀声叹气;有正确知见的人,不会埋怨、烦恼,因为他深信因果,知道这是自己过去没有种善因所招致的果报,所以不管运气好坏、路途再怎么不顺遂,都能积极努力地从现在开始种善因。 想要改变事业上的不如意,必须努力增进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道德、智慧,脚踏实地的做事;除此之外,应广修善法,净化心灵。只要善因缘成就了,一切都会顺利,人生也将愈来愈光明。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惟觉大和尚开示深信因果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印加帝国的暮色(上)

    按照印加人的宗教信仰,印加皇帝是太阳神的子孙,皇帝同他们的姐妹通婚,生下继承人,以保持太阳神血统的纯洁。于是他将帝国一分为二,原先印加帝国的国土由华斯卡尔继承,首都库兹科,华斯卡尔于是成为了新的印加皇帝;而新征服的基多王国的土地由阿塔瓦尔帕继承,首都基多,阿塔瓦尔帕于是成为了基多王。

  2. 舍利弗曾为蛇身

    舍利弗曾为蛇身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间的一位年轻比丘还没回来,可是时间已快要过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议说:“长老,眼看时间就要过午了,您为年轻比丘留的这一份,留着也是浪费掉,不如您把它用了。”

  3. 姓经的女孩起名

    经珈玉经义红经利红经朋娜经钰丽经如嫣经凤琼经嫣然经悦鹏经鹭瑶经枭颖经成瑶经洁莹经冰倩经雨婧经香蓉经娟娟经国燕经妍儿经佳芬经昊文经杰玲经梓嫣经若英经砚霞经妍好经李萍经家英经焕婷经睿洁经媛鹊经婷经晨艳经爱玲经怡倩经峻娜经宇倩经湘颖经芋婷经阳婷经巧媛经仁文经上丽经雅文经艳梅经依婷经棋文经秀娥经雨芬经苗琴经馨悦经秋瑶经穗芳经春芬经蓉广经国丽经蓉杰经丽芬经俪蓉经晟瑛经婵娟经腊梅经妤瑶经风颖经金婷经莹慧经卓瑶

  4. 梦见家里有死人 家里有尸体

    周公解梦梦见家里有死人 家里有尸体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里有死人 家里有尸体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领握】的意思是什么?【领握】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领握」在《汉语大词典》第17085页第12卷284领握lǐngwò领会并掌握。晋·王该《日烛》:「今则支子特秀,领握玄标,大业冲粹,神风清肃。」

  6. 改辕易辙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ǎiyuányìzhé【解释】辕:车辕;辙:车走过的痕迹,借指道路。改变车辕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变原来的态度和做法。【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张秦》:“其初改辕易辙,如枯弦敝轸,虽成声而跌宕不满人耳;少焉遂使师旷忘味,钟期改容也。”【例子】【相关】百度“改辕易辙”

  7. 海龟大侠

    海龟大侠找遍了银河系、太阳系,还是没有南方王子。这一天,海龟大侠飞到虚假星系的骗子王国,终于发现了“宇宙潇洒园”。>正在这时,海龟大侠收到了阿丽姑娘的信号:海龟大侠回来吧。沲经龟大侠用手一指,南方王子扑通一声跪在阿丽姑娘面前,退还了阿丽姑娘奉献的一片爱心,还从贴身袋里,把阿丽姑娘的快乐和幸福也还给了她。

  8. 梦见马好不好

    周公解梦梦见马好不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马好不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语文考试反思

    语文考试反思参考反思一:语文考试反思期中考试不知不觉中,已经渐渐的离咱们远去。参考反思二:语文考试反思600字范文一次考试结束了,又一次考试迎来了。当我知道我语文考了94。综合分析,此次考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思想不重视。我不得不躲一下期末考试后的深刻反思了,反思之后我发现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10. qq说说个性经典语句-感人的情话

    爱便是意味着同时接纳自己和对方的兔子与野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