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刘秉忠,中国元代前期政治家。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八思巴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
刘秉忠(1216~1274),中国元代前期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幕府。子聪博学多能,深受重视。1250年,他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对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推动作用。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六年,订立朝仪。八年,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
八思巴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1258年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6卷传世。
“刘秉忠541644”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