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勃休马不是一匹马,而是一种钢铁大炮。近代中国在19世纪中叶发展...自强运动,大量西方的先进武器装备被引入中国,对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家伙,当时的国人习惯按照音译的...来起个中文的名字,诸如德国威名赫赫Krupp大炮,译为克鹿卜,英国的Armstrong公司,译作阿蒙士庄,凡此种种。而勃休马,其实就是近代各色各样的西式武器的汉化译名之一。注意到勃休马,是阅读近代海防炮台的史料时的偶然一瞥。

勃休马不是一匹马,而是一种钢铁大炮。 近代中国在19世纪中叶发展 ... 自强运动,大量西方的先进武器装备被引入中国,对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家伙,当时的国人习惯按照音译的 ... 来起个中文的名字,诸如德国威名赫赫Krupp大炮,译为克鹿卜,英国的Armstrong公司,译作阿蒙士庄,凡此种种。而勃休马,其实就是近代各色各样的西式武器的汉化译名之一。 注意到勃休马,是阅读近代海防炮台的史料时的偶然一瞥。 个人对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偏重于北洋,北洋沿线的营口、天津、旅顺、大连湾乃至烟台、威海、胶澳的炮台都是很熟悉的老朋友。历史上曾在这些炮台上出现的火炮,多见的是克鹿卜、阿蒙士庄等型号,因而对这些外来者的名字极为熟稔,甚至对其操作使用的 ... 也颇有一些认识。 大约一年前,研究甲午战争和海军史的孙建军还有贾浩先生整理一份清末海防炮台的档案,由北而南,从江苏省开始,文献记载中的炮台火炮名称里就出现了一个如同天外来客般的名字「 ”勃休马”。在我们此前研读历史的名词储备库里,根本没有这种火炮的印象,勃休马炮究竟是什么?对应的西文译名是什么?这种炮来自于何国何邦?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为我们当时反复揣摩而不可解的难题。 鉴于当时看到的那份档案产生于清末甲午战争之后,记录的是光绪末年海防线上的装备情况。再加上出现「 ”勃休马”的炮台几乎都属于南洋范畴,我曾大胆揣测,或许「 ”勃休马”是甲午末期乃至之后南洋大臣加强海防时从西方订购的火炮,又因为当时南洋曾和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过军火交易,更进一步揣测,「 ”勃休马”会否是美国「 ”伯利恒”大炮的古怪音译? 因为没有确证,纯属猜测,「 ”勃休马”究竟是匹什么「 ”马”?仍然无法破解,这个问号暂且被储存了下来。 这件事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在「 ”勃休马”渐渐已被淡忘时,今年5月的一天,我登录新浪微博,突然看到了一条留言,来者开门见山,问题着实吃惊:「 ”勃休马”是什么炮? 我直接以此前的猜测相告,令人十分意外的是,这位名叫张鸿的朋友对南洋的炮台非常关注,挖掘收集了很多材料,更让我惊讶的是,还是如假包换的老乡。 靖江十圩港炮台舆图中的勃休马炮位局部 靖江十圩港炮台遗迹 我的家乡江苏靖江,位于长江下游,因为处在长江航道收窄之处,清末被视作是江防的要区,淮军、湘勇均曾屯驻,光绪年间更在江岸边修建了十圩港、天生港两座永久炮台,与南岸江阴的炮台互为犄角,共同扼守长江咽喉。 说来惭愧,尽管研究近代海军、海防,但对于故乡的近代炮台并没有太多留意,而张鸿先生却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尽管炮台旧址已近几乎湮没无存,他却有兴致在现代的江岸线上通过蛛丝马迹和地貌特征,去捕捉历史的踪影。之所以问我「 ”勃休马”是什么炮,原来是靖江的十圩港、天生港炮台上也都曾装备过这种型号的火炮。更进一步的是,张鸿先生搜集整理史料时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按照民国时代档案的记述,所谓的「 ”勃休马”炮来自于遥远的德意志,而这种火炮的年份很足,居然是19世纪70年代的产物。 德国,19世纪70年代。这两个确定的信息彻底推翻了我此前有关甲午后、美国伯利恒的猜测。 以这两个信息作为参照物,回过头重新梳理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军火厂家,在把克鹿卜、格鲁森等一家家筛去之后,突然浮现出了一个名词,终于恍然大悟。 Bochum。 按照清人的译法,Bochum一词和「 ”勃休马”(Bo-chu-m)极为妥帖。循着Bochum找去,这个在南洋炮台上被叫成「 ”马”的火炮,在北洋实际上常用的是另外一个译名——博洪。 原来勃休马就是博洪。 1876年4月15日,在华合同期满的德籍炮术教习李劢协受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带着卞长胜等7名中国军官从天津乘船,踏上前往德国的旅途,此后这7名中国军官被分派到德国的军营、舰船、兵工厂中进行见习,成为近代中国外派的第一批 ... 留学生。而这7名军官在德国留学时,就曾经到过被称为博洪炮厂的Bochum公司。 19世纪后期的Bochum公司 19世纪德国Bochum公司的产品广告,图中可以看到「 ”勃休马”大炮的样子 Bochum公司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Bochum市,因所在城市得名,创设于1842年,与附近埃森市的克鹿卜公司一样,都是以钢铁铸造起家,在19世纪70年代,Bochum建造的火炮与克鹿卜式非常相像,都采用横楔式炮闩设计,结构也十分仿佛。除了军工产品之外,Bochum最为夸耀的是对铸造精密度、强度要求都十分高的钢铁车轮以及轮轨。 在清末,Bochum「 ”勃休马”制造的火炮没有较量得过克鹿卜等同行,实际上在中国的炮台上主要出现于南洋地区,昙花一现,因而知名度颇低,不过勃休马制造的铁路轨道和火车车轮在清末的铁路建设中运用极为普遍。 寻找勃休马,至此终于有了准确的答案。不过颇具趣味的是,「 ”勃休马”与中国的故事并未止步于19世纪。 「 ”勃休马”公司网站首页截图 在现代中国,德国的Bochum市以及迄今仍然存在的Bochum公司被翻译为波鸿,较之「 ”勃休马”「 ”博洪”,气势上似乎弱了几分。「 ”勃休马”公司现代的主营业务仍然是颇有传统的铁道、火车车轮,当中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之际,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CRRC)都成为了「 ”勃休马”的新客户,在中国高铁车辆的车轮以及路轨上,如果加以留意,或许还能找到「 ”勃休马”的铭文。 可能正是看到了「 ”勃休马”的潜力,2017年,中国重庆兆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旗下的香港公司,以全资收购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国「 ”勃休马”公司。 现在,「 ”勃休马”成了一匹中国的「 ”马”。
本文标签: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