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赐年号“景德”命名昌江边上的瓷器产地————江西浮梁县昌南镇,景德镇的历史从此开创。

  宋代,景德镇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烧制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出“光致茂美”的青白瓷,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并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工艺,在装烧工艺上先后采用了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初步建立。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突出表现在于,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 ... ”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这为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明、清两代,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巅峰。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陶瓷,支撑了这座城市的千年发展,景德镇也因而积淀了长达千年的制瓷文化。

  发现传统手工制瓷之美

  “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天工开物》

  见到74岁的王炎生时,他正坐在“辘轳车”前“拉坯”。用搅车棍一拨,“辘轳车”立刻旋转起来,泥料在他的手下逐渐变成了一个碗。他的动作,因为熟稔而显得格外轻灵。

  “要用力均匀,没有空气才不会起泡,做得死就圆,做得活就不圆,我做得纹丝不动。”从11岁开始学徒,“拉坯”60多年的王炎生对他的手艺自有一份骄傲。瓷土养人,他整天跟泥料打交道的双手几乎没有多少皱纹,甚至可以用光洁来形容。

  对王炎生来说,“造型”全在脑子里。一次成型做葫芦是他的绝技,在景德镇也只有他能拉出多节而中空的葫芦,最多可以做出13节!这也让他无可争议地成为景德镇手工制瓷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拉坯”仅仅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的一道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

  “拉坯”的下一道工序是“印坯”,就是把初步干燥的泥坯倒扣在相应的土模型上面,从四周拍打。尔后进入的则是“利坯”,也就是用利坯刀对表面厚薄不匀、凹凸不平的地方进行旋削。“利坯”之后还有清洁泥坯表面的“补水”、专门修整碗底的“挖坯”、描绘图案的“画坯”、施釉的“刹合坯”,经过施釉的坯晾晒之后,才能送往窑房烧制成瓷。

  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督陶官唐英编写《陶冶图说》,用20幅图和工艺操作的解说,对景德镇清代制瓷工艺进行了形象的说明总结:采石制泥;淘练泥土;炼灰配釉;制造匣体;圆器修模;圆器拉坯;琢器做坯;采取青料;拣选青料;印坯乳料;圆器青花;制画琢器;醮釉吹釉;旋坯挖足;成坯入窑;烧坯开窑;圆琢洋彩;明炉暗炉;束草装桶;祀神酬愿。

  79岁的陈圣发是以高超的“利坯”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利坯全靠经验和手感,陈圣发10岁到景德镇学徒,到19岁才“脱手”出师独立做工。在数十年“利坯”生涯中,陈圣发修得耐心和好脾气,他细细说起“利坯”的要领:“‘利坯’要利出厚薄均匀、里外一致,我们行话要叫‘修样款’,利得每个都一样。圆器利外不利里,琢器里外都利。”所谓圆器,是一次成型的坯,如碗、盘、杯;琢器则是需要粘合才能做出的坯,如瓶、缸。“作者,一户所作器也,各户或有兼作,统名曰作。”所谓作是指坯坊,也就是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成型环节,不同的坯坊生产不同形状的坯。

  在景德镇手工制瓷业发展巅峰的明、清两代,“作”分为官古器作、上古器作、中古器作、小古器作、满古器作、粗器作、洋器作、雕镶作、冒器作、子法器作、脱胎器作、大琢器作、定单作、仿古作、填白器作、碎器作、紫金器作等等。到了清末民初,坯坊就只分为3大类,即圆器作、琢器作和镶器作。三行有异同,各分厂棚,互不兼顾。

  “作”有“六脚”,包括6个重要环节和位置,“拉坯”、“印坯”、“利坯”、“挖坯”、“打杂”、“刹合坯”,有的还加上“画坯”,称为“七脚”。每个环节自有其工序,应用的工具也相当复杂,如“拉坯”、“利坯”、“挖坯”、“画坯”打圈都需要用到“辘轳车”。“光‘刹合坯’就有5个工序,包括沾釉、碗底上釉等,要用到沾釉钩、荡釉盏、促釉盅等。”专司“刹合坯”的曾香生也已71岁高龄。

  如今,景德镇保留下来的坯房屈指可数。王炎生、陈圣发和曾香生这样的老艺人得以展示他们高超技艺的地方,是在本地人称作“古窑”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的“小器作”。

  “小器作”基本保存了景德镇手工制瓷作坊风貌,整个作坊由正间、练泥房、廒间组成。正间坐北朝南,光照充分,通风良好;廒间则是堆放原材料的场所;练泥房里进行的则是“踩泥”这一原料精制的传统工序。“踩泥”是为了消除泥料中的气泡和内应力,提高成型的可塑性,需要一脚紧跟一脚,一圈沿着一圈地向中心循进。“菊花蕊,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是踩泥工总结出的技术要领。

  在砖木搭建的古老坯房里,恍惚间会以为自己走错了年代。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工业的痕迹,一个个泥坯整齐地站在一行行晒架上,老艺人们缓慢而有节奏地做着属于自己的那道工序。那一双双神情专注的眼睛,仿佛凝聚了景德镇的千年历史。

  属于一座城市的烧造技艺

  “陶有窑,窑有户,工有作,作有家,陶有所资各行。”

  ———《景德镇陶录》

  令人遗憾的是,“古窑”里老一代艺人的高超技艺更多是一种“表演”,仅供游人参观。他们经手的泥坯很少能烧制成瓷,再完美的坯也还是要变成泥,重新“表演”给游人看。

  “上世纪70年代末,景德镇已经开始应用现代化机械生产陶瓷,但已经有了保存历史文化的意识,所以建立了古窑瓷厂。”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徐新华这样解释“古窑”的存在。“古窑瓷厂聚集了一批老艺人,用传统手工工艺生产陶瓷,但由于成本太高,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古窑瓷厂逐步演变为陶瓷历史博

  物馆的一部分,收入来源是博物馆的门票。”

  成功申报景德镇手工制瓷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古窑瓷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地。“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把老艺人聚集起来,展示、发掘、传承手工制瓷技艺。但是,保护需要资金支撑,恢复古窑瓷厂的模式是困难的,也不现实。”徐新华说。

  除了作坊,古窑瓷厂里还保存有目前景德镇最大的柴窑————“镇窑”。成熟的镇窑诞生于清雍正年以后,属平焰窑,综合了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是古代最杰出的窑型,烧炼温度最高可达1380摄氏度。

  1996年之后,“镇窑”再也没有烧过。这是一座300担的大窑,“300担”指的是窑炉的容量,坯体装入匣钵叠放起来,30厘米宽、2.8米高称为一“担”,300担的镇窑烧一次,至少需要7万斤松柴,所需坯体难计其数。

  随着现代陶瓷工业的发展,景德镇传统坯房和柴窑减少、消失的速度是惊人的。如今,市内仅余20多处传统坯房和2座大柴窑。

  在现代陶瓷工业发达的今天,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手工技艺往往代代相传,王炎生、陈圣发的父辈都是瓷业工匠,而王炎生的子女,却没有一个从事陶瓷业。他无奈地说,“景德镇的老话就讲‘传子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可拉坯赚不到钱,他们不肯学。”王炎生的孙子王绍辉今年16岁,这个正在读高中的男孩是王炎生成为“传承人”后新收的学徒。

  《景德镇陶录》中说,“陶有窑,窑有户,工有作,作有家,陶有所资各行。”这充分说明景德镇手工制瓷行业分工之细致繁杂。正是由于在高度专业化分工中不断完善,景德镇成为全世界手工制瓷工艺的集大成者,走向了陶瓷手工业的巅峰。在不同时期,其精湛的手工制瓷工艺都是海内外效仿的对象,宋代全国各地都仿造景德镇青白瓷;明代时日本、法国都有人将学到的景德镇制瓷工艺带回国去,促进了当地制瓷业的发展。

  高度专业化分工,同样决定了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困难重重。因为那些技艺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一个系统,属于这个城市。

  传统手工制瓷的许多工艺都面临消亡的可能,比如原料生产的踩泥、淘泥等环节,机械化操作的效果确实比手工要好,更能够提高泥的品质,杂质更少。

  现代气窑、电窑的发展,逐渐淘汰了木材消耗巨大、成品率低的柴窑。“无窑可烧”的局面,让有关的技艺保护更加艰难。砌窑、补窑在景德镇被称为“挛窑”,目前在世的挛窑师傅仅有余云山、余火柱等3人。烧窑时的最重要的“上三脚”,即“把桩”、“架表”、“驮坯”师傅同样屈指可数。

  当然,保护和传承的道路还是充满着希望的。景德镇的种种陶瓷装饰技艺,如青花、粉彩、颜色釉,正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景德镇是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多的城市,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黄卖九等2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同筑起当代景德镇陶瓷的艺术殿堂。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0万名陶瓷从业者,凭着“手艺”在这个城市里扎根,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本身是有体系的,有其自身的内部联系,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该有自己的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层次清晰地反映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价值、内部结构。”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坚定着自己的想法。

  在古老窑火中寻找陶瓷的灵魂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

  很幸运,到玉岭的时候,正赶上烧窑。在景德镇为数不多的柴窑中,玉岭能够保证每个月烧一次,这极为难得。

  玉岭的柴窑是一座新窑,建于2006年。“30担的窑,一窑也就放200个坯左右。我主要烧青花,间带一些颜色釉。”黄国 ... 平淡的语调说起他的柴窑,他的名片上印着“玉岭陶瓷文化山庄庄主”。为了传承、挖掘传统手工陶瓷 ... 技艺,黄国军请来了“挛窑”师傅余云山,在瑶河的山边,距离高岭不到5公里的地方修起了柴窑,建起了玉岭陶瓷文化山庄。他说,“在这里,我感觉到我更贴近景德镇的陶瓷。”

  玉岭所在的乡镇给了他每年100多立方米的木材指标,解决了烧窑的松柴问题。烧窑的松柴规格要在28厘米至30厘米长、5厘米厚,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自然干燥期。为此,他还在山上建起了一个柴厂。

  黄国军迷恋“复古”,在所有可能做到的环节,他都遵循景德镇手工制瓷的传统,从淘洗、配方、踩泥开始,都是手工,包括青花装饰釉的选料、施用的 ... 等。谈起气窑和柴窑的不同,他激动地拿起两个青花瓷瓶,比较着说,“这个是柴窑烧的,这个是气窑烧的,柴窑烧的釉面有油油的质感,有‘湿’的润泽感,这种光是柔柔的‘晕’,又是‘透’的,气窑烧出来的是生硬的单层光;手感也不同,柴窑烧出来的摸起来是润的,气窑烧的有尖锐颗粒感;柴窑烧的青花是长在瓷器里面的,是多层次的,气窑烧的青花感觉就是画在釉下面,是单层次的……”

  黄国军并非要回到历史中去,他只是坚信,陶瓷的灵魂就在传统的每个环节里,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应该从原料开始设计,造型、装饰、烧制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挖掘传统工艺,服务于现代陶瓷艺术。

  玉岭的客户大都是慕名而来的“发烧友”,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柴窑的成品率在50%左右,玉岭产量不大,光靠卖产品肯定是不行的。“我希望以后向社会交流、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建成教学培训基地,传播传统制瓷技艺。”黄国军这样谋划玉岭的未来。

  周荣林对玉岭的尝试十分认同,“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应当创建 ... 为主导、专家为纽带、社会团体组织为平台的网络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只有在生产线上,才能把技艺真正保护下来,如果没有产品,手工成型的各种技艺就会消亡,不烧窑就无法传承烧窑的技艺。”本着这样的理念,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在全市认定了8个保护基地。

  在玉岭柴窑“把桩”的是胡家旺,今年66岁,是目前景德镇首屈一指的“把桩”师傅。“把桩”是柴窑烧成过程的总负责人,“把桩”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观察火焰判断温度。见到胡家旺时,正是玉岭柴窑开烧的第2天中午,窑温冲击最高点的关键时刻。貌似悠闲的他搬把竹椅坐在窑炉一侧的通道内,眼睛却死死盯着烟囱上的看火口。“烧!”胡家旺一声令下,坐在窑门口的两个工人便迅速交替将松柴投入窑炉。

  景德镇烧炼业有“3年出一个状元,10年出一个‘把桩’”的说法,胡家旺13岁当学徒,几乎干遍了所有工种,20多年后才开始成为“把桩”。“‘把桩’是教不出来的,就像不可能教人当将军。”胡家旺说。“把桩”全凭经验,要综合考虑柴火的质量、瓷的品种、天气变化、每个窑的不同,来把握升温曲线和窑炉内的气氛。

  黄国军的尝试和努力,让柴窑烧炼技艺的传承成为可能。景德镇现有10多座柴窑,大部分都由胡家旺“把桩”,跟了他10多年的徒弟也能独立“把桩”了。胡家旺仍觉遗憾,“过去天天烧窑,现在,窑少了,出“把桩”就更难了;现在的窑都是小窑,大窑不烧的话,有的技艺不会用到,有的工种就会失传。”

  不追求用陶瓷绘画等艺术手段提高瓷器的附加值,而试图用传统的工艺提高瓷器的附加值,在景德镇,仍在执著追求“火的艺术”的人还有许多。陈武平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经营着景德镇最大最高档的餐饮酒店,做房地产,也是陶瓷历史博物馆的合作经营者。今年,他正筹划向他的梦想迈进————恢复一个真正的“圆器作”,把“古窑”里300担的大‘镇窑’重新烧起来,让老艺人手下的坯真正浴火成为陶瓷。

  要不要重烧“镇窑”?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此专门组织了讨论会。会上,王炎生、余文山、胡家旺这样的老师傅都很激动,毕竟景德镇有10多年没有烧过大窑了;但更多的人,包括黄国军却并不看好,“大窑的成品率更低。拿一个150件的瓶子来说,手工做坯加上画工的成本就是1000多元,3个里面得一个,成本就是3000元一个。30担的窑,能放200个,‘镇窑’就要2000个,烧一次就是60万元。加上柴和其他成本,一窑就是100万元。以个人财力,‘镇窑’又能烧几次?”

  当30多岁的陈武平站在“镇窑”的窑房里指着一排排窑砖激动地说,“看,挛窑的窑砖都准备好了,完全按老师傅的说法,用牛踩出的泥烧的,烧了两个月才备齐!”我们刹那间明了:他是认真的。按陈武平的计划,“古窑”的圆器作坊6月底以前可以完成,8月份重新砌筑“镇窑”窑包,9月份“镇窑”就要重新烧起来!

  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对明代中期的景德镇有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记述:“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明中叶瓷业繁荣的景德镇,整个镇区都在捶打瓷石,响声震地,烧造瓷器的窑场火光冲天,把这个震耳耀目的市镇称之为“四时雷电镇”,的确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四时雷电镇”的场景在景德镇已经不可能重现。然而,今天的景德镇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现在是景德镇难得的发展时期”,因为各种努力和尝试都在出现。这个千年以瓷为业的城市,这个与瓷相融相生的城市,将是一个永远的“四时雷电镇”。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古代中国两大绝密技术为何会被盗?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地交通线,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陶瓷之路(TheChinaRoad)”,是一条海上航线,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当时,中外通商,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瓷器跟丝绸不一样,怕碰,易碎,最适合海路,因此,「”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梦见翻译_周公解梦梦到翻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翻译好不好

    梦见自己当翻译,或是雇了个翻译,暗示近期工作或生活中你会经常接触钱财。梦见一名翻译在给你做翻译,预示你会被人蒙骗。梦见自己在做中文翻译成英文,暗示你正处于危险时期,特别是恋爱。反之梦见翻译得吞口吐舌,则表示梦者在性方面还未成熟和憧憬清纯的爱情。昨天晚上,梦见自己是某个公司的一名翻译,跟随公司的领导出国访谈。梦中,我翻译英文非常流利,得到了双方领导的认可。

  2. 最新搞笑春节祝福短信精选

    新年将至,为了地球环境与资源,请减少购买传统纸制贺卡,你可在大面值人民币上用铅笔填上贺词,寄给我!清蒸鱼,糖醋鱼,水煮鱼,酸菜鱼,鱼乐无穷,如鱼得水,鱼目混珠,尔鱼我炸,鱼无伦次,祝你羊年快乐!这次发短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指法,二是联络感情,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今天除夕,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送句有技术含量的话:春节快乐!

  3. 悫惠皇贵妃:清朝出身最高的皇贵妃,统领后宫22年

    据相关统计,清朝最终名分为皇贵妃者一共有21人,其中出身最高的当属康熙后宫的悫惠皇贵妃。>关于悫惠皇贵妃佟氏入宫的时间,史料中没有记载,佟氏第一次出现于史料是康熙三十九年被封为贵妃,当时佟氏已经是32岁的中年妇女了,因此她入宫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早的。>佟氏去世后,乾隆曾亲自到其宫中祭奠,并为其上谥号为悫惠皇贵妃,于当年年底将佟氏葬入景陵皇贵妃园寝。

  4. 有关友谊无价的名言警句

    ——金缨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帕菲萨保持友谊的最好办法是不出卖朋友。——列宁破裂的友谊虽然能恢复,但却再也达不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了。——华盛顿衡量朋友的真正标准是行为而不是言语;那些表面上说尽好话的人实际上离这个标准正远。——培根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培根友谊是个无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

  5. 面首三千 武则天的男宠有多少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她14岁入宫,被唐太宗李世民选为才人,66岁时废掉睿宗帝王,自称神圣帝王,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独一一位女帝王。武则天的平生曲折复杂,她通过拉朋结党、解除异己等种...

  6. 苦命女面相及如何调理_看相大全

    苦命女面相及如何调理文/董士鸿生来命苦是不是前世造孽?苦命面相六、鼻小凹陷相学上鼻为“财帛宫”,男性鼻子主事业运,女性主夫运,鼻子对于男女命运非常重要。苦命面相七、瘦而无臀常言道,臀部丰满好生养,同时臀部亦代表一个人的财运、桃花运及健康运。阳女相,耳朵贴,线条粗,浓眉的照片分析_看相大全

  7. 北齐杨愔是怎么死的 杨愔生平轶事

    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北魏司空杨津之子。杨愔便推称有病,口中暗含牛血,并当众吐出,又诈作不能言语。>>不记旧仇>邯郸人杨宽曾在杨愔的帮助下做官,但后来却出卖杨愔,将他捉住献给尔朱氏。杨愔脱难后,随高欢征讨邺城,恰巧经过杨宽的村子。杨愔便从邺城的监狱中拉出大批死囚,送到宫中,供高洋...人时之用,称为“供御囚”。

  8. 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朱棣以其少量的精锐部队,经历四年时间,终究还是击败了建文帝。这无疑是为靖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朱棣强烈的危机感,而在姚广孝的撺掇下,燕王终于决定举旗靖难。这也是在靖难途中,很少有将领叛变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敌对将领主动归降朱棣。朱棣上马可以统兵、下马可以治国,这样的帝王,就像动物界中稀有品种,实属罕见。>>图5朱元璋>为什么朱允炆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投降了?

  9. 中医说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分享一套经络要穴保健操

    清热开窍醒神,预防中暑,手指麻木,昏迷。

  10. 9900万年前埋葬在琥珀中的小甲虫揭示了大陆是如何变化的

    太古扁叶蜂是距今9900万年前的一种流浪甲虫新种,被冰冻在古琥珀中。野外博物馆,山本淑惠,一只被困在琥珀中长达9900万年的小甲虫揭示了缅甸曾经是南美的一个国家。研究人员写道,这是首次在缅甸琥珀中发现这一亚科的成员,尽管在中国东北部的岩石中发现了一些相关的化石。和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的其他昆虫化石,这只新的小甲虫表明缅甸曾经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在泛大陆解体后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大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