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王刚告诉我们,这就是让他痴迷于古玩收藏的全部理由。一番交流后,王刚把东西抱走了,没给钱。
王刚谈收藏:投机只能赚小钱
“天底下还有这等美事吗——每天让你玩着,欣赏着,由于它的存在,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同时,它还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让你发大财。”王刚告诉我们,这就是让他痴迷于古玩收藏的全部理由。
“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从为电台演播文学作品开始,忽然有一天我就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然后出人意料地开始演戏,继而又涉足音乐剧,最终又回到了主持人岗位。这样一路走下来,顺风顺水,我觉得并不难。直到有一天,碰见了第一件老瓷器,我忽然感觉到难了:它是什么年代的?哪个窑口的?我得弄明白,于是开始探索了。在古代艺术品面前,我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儿。”
“潘家园是一个练眼力的好地方,在古玩城只要细心,你永远能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它是全亚洲中国文物最大的集散地;高碑店儿和吕家营儿呢,主要是明清、民国时的一些家具,非常好。”
“我最喜欢的一件,在收藏界其实不算什么,那是一件康熙青花瓷。这是我收的第一件东西,过程很顺利,可以说是开门红。我对它有着初恋般的感觉,每天都要看。”
“我能把工作与爱好彻底分开,收藏的好处在于使我能对古时的世俗生活、器皿用具了然于胸,由此在古装戏演出片场,我常常能找出所用道具的错误。”
“什么东西最贵?赝品最贵。所以说:不怕买贵,一定要买对。”
“喜欢收藏的人一旦买了假货,自己就会很懊恼,就算我不砸,他自己也会砸。”
“说句笑谈:行家卖不出去东西,就变成了藏家;而藏家当初无心插柳,若干年后却做了一笔大生意,赚了大钱,倒成了行家。古往今来,最终赚大钱的都是藏家。因为那是一个超长线的投资,而且当初买的时候一定都是花的闲钱。”
坐在北京正庄古玩城一家名号为“翰一堂”的古玩店里,王刚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收藏故事。听王刚说话绝对是一种享受。以至于采访间隙总会产生一丝恍惚:我在哪里?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抱着收音机听《夜幕下的哈尔滨》时的年少岁月;又宛如走进了《五月槐花香》中那个人头攒动的琉璃厂;进而又依稀感觉坐在我对面的那个人,不就是“恒雅斋”那个宁为玉碎的老板赵如圭吗?
潘家园:练眼力的好地方
只要有时间,王刚第一个想去的地方肯定是北京潘家园的古玩市场,尤其是大礼拜的两天时间里,这里的地摊开市,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稍不留神,你就可能在某处地摊前发现王刚的身影:随随便便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也许和摊主聊着正热乎呢。王刚说:就在这个时候,听摊主给你讲故事,甚至听人家怎么忽悠你,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但和来潘家园东瞧瞧、西逛逛、总想着捡漏发财的大多数人不同,王刚已经是“行家”了。行家就要有行家的做派和风范,在这一行里,很讲究。王刚告诉我们:逛古玩地摊时,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我们都是趾高气扬地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跟领导视察似的。其实,蹲在地上的那些摊主们都不是好对付的主儿,和他们过招儿,没有点真才实学是肯定不行的。
《钱经》:您能教给我们几招和摊主们讨价还价的技巧吗?
王刚:千万不要先问价。你一问价,摊主会马上回答:“哦,您是行家,我看不准,您给个价吧”。马上就把你给搁这儿了。
《钱经》:现在民间还有好东西吗?
王刚:应该说极少了。逛地摊时,常常有人将我拉到一边,悄悄说:我家里有好东西,跟我看看吧。一开始我还真信,结果每次都上当。
王刚说,其实自己逛地摊主要是为了放松找乐,而真金白银出手买东西的地方是在古玩店。两年前的一次经历,至今仍令王刚回味不已。
那次在一家古玩店里,王刚隔着玻璃看中了一样东西:金代磁州窑的虎枕。“虽然上面有好几道纹,但东西肯定对,特喜欢”。直到去了第三回才终于见到了老板,王刚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老板很斯文,有点架子”。一番交流后,王刚把东西抱走了,没给钱。王刚说:这一行就是这样的规矩,老板发现顾客是真喜欢一样东西,可以“先交货、后付款”。一来二去,王刚和这位“有点架子”的古玩店老板成了好朋友。
《钱经》:逛地摊和进古玩店肯定是两种境界吧?
王刚:在地摊,你是居高临下;在古玩店,一下子就平等了。和我们常去的服装店不同,古玩店的老板们一般不会主动招呼进来的顾客,给你推荐自己店里的东西。其实,我当初第一次跨进古玩店时,也很紧张。
《钱经》:听说进古玩店有很多讲究,比如看瓷器不能手递手?
王刚:太多了。最忌讳一进来就邀五喝六地瞎嚷嚷:“这东西对吗?”,特别招人烦。上手拿东西时也要特别小心,比如碗,最忌讳的就是抠边。古玩行里看瓷器,一般都是在一张大桌子上,然后放一个座垫或者蒙上厚绒布,东西一件一件往上拿。
《钱经》:能否告诉我们一些可以假装内行的速成招法?
王刚:现学肯定来不及。从你一跨进店门开始,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会逃过老板的眼睛,往往你在看东西时,老板就在一旁看着你,他始终在观察你呢。行家风范是多年修炼后的随意流露,根本学不来的。
来源:《钱经》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