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备的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也涵盖了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唐代交通制度的研究十分活跃,发表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从法律的角度来探讨唐代交通管理的论着还不是很多,仅见的有日本学者爱宕元撰写的《关于唐代桥梁和渡津的管理法规》一文[1],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从现存的唐代文献看,唐代关于交通管理方面的立法还是十分完备的,如唐太宗贞观年间制定的“右侧通行”的陆路交通规则,唐律中规定的“上泝避下泝”的海上交通规则, 以及对交通肇事罪适用保辜制度的审判程序等,都反映出中国古代交通立法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中的某些规定,对于现阶段我国的交通立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行“上泝避下泝”的水上交通规则

  渡船是水上运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唐代法律对于渡船质量、行运规则以及运输货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据《唐律疏议》卷27“行船茹船不如法”条记载:“诸船人行船、茹船、写漏、安标宿止不如法,若船筏应回避而不回避者,笞五十;以故损失官私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三等;其于湍碛尤难之处,致有损害者,又减二等。监临主司,各减一等。卒遇风浪者,勿论。”在“乘官船违限私载”条中,还对违法超载等行为作了相应处罚:“诸应乘官船者,听载衣粮二百斤。违限私载,若受寄及寄之者,五十斤及一人,各笞五十;一百斤及二人,各杖一百;每一百斤及二人,各加一等,罪止徒二年。”

  唐律对水上通行的交通规则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是目前为止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水上通行规则。众所周知,水上通行与陆路不同,船只在水上相遇,回避的空间狭小,若不单独制定交通规则,很容易出现船只碰撞的现象。为此,唐律中专门制定了水上通行的规则:“或沿泝相逢,或在洲屿险处,不相回避,覆溺者多,须准行船之法,各相回避,若湍碛之处,即泝上者避沿流之类,违者,各笞五十。”这里的行船之法,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水上交通规则,“泝上者避沿流”,也就是上行回避下行的行船原则。严禁在城内和闹市区高速行驶车马为了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保护民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唐代沿用了《晋律》中“禁马众中”的法律规定[2],禁止车、马在城内及人口稠密的闹市区高速行驶,否则构成犯罪,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唐律疏议》卷26“无故于城内街巷走车马”条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杀伤畜产,偿所减价。余条称减斗杀伤一等者,有杀伤畜产,并准此。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以故杀伤人者,以过失论。其因惊骇,不可禁止,而杀伤人者,减过失二等。”很明显,唐律从维护民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限制车马在街巷等闹市区内高速行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为强化社会治安,禁止官民夜间出行

(www.lishirenzhi.com)

  为了强化社会治安,防止民众反抗封建政权,唐代法律严厉禁止官员百姓夜间出行,对于都城的管理尤为严格。《唐律疏议》卷26“犯夜”条记载:“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故,谓公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类。 ”长孙无忌在疏议中对此作了明确解释:“《宫卫令》:‘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违者,笞二十。故注云‘闭门鼓后、开门鼓前行者,皆为犯夜’。故,谓公事急速。但公家之事须行,及私家吉、凶、疾病之类,皆须得本县或本坊文牒,然始合行,若不得公验,虽复无罪,街铺之人不合许过。既云闭门鼓后、开门鼓前禁行,明禁出坊外者。若坊内行者,不拘此律。”可见,在唐代,如有公私急事出入城门,须有官府发给的公验才允许通行。

  实行出行许可制度

  中国古代封建 *** 为了防止民众逃离土地成为社会上的浮游人口,利用法律手段限制民众出行,凡到外地经商或游览等正常活动,应持有官府发放的有效证件。过所和公验是唐人出行的凭证,类似于现代的通行证。凡官吏民众远行出入关、津,须凭证明其身份的公验、过所通行。唐代的过所通常缮写两份,一份是正本,由官方加盖官印,发给申请过所之人;一份是副本,形式和正本一样,也要经过主判官、覆审官签名,留作刑部司门司或本州户曹的档案加以保存。唐代公验和过所的申请程序复杂,据《唐六典》卷6“司门郎中”条云:“凡度关者,先经本部本司请过所,在京,则省给之;在外,州给之。虽非所部,有来文者,所在给之。”在现存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保存了唐人申请给付的程序

唐代的交通规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私藏甲胄为何被历代王朝冠以重罪?

    有些朝代是默许百姓私自持有刀叉剑戟的,甚至一般的铁匠铺里甚至也是可以偷偷打造兵器,而不被朝廷追究的。宋江扛的朴刀在宋朝最流行比如宋朝朴刀很流行,《水浒传》里的各路好汉出行都是带着朴刀的;甚至兵刃可以合法买卖,如林冲可以在街头买刀、杨志敢在街头卖刀;甚至普通铁匠铺都是可以偷偷打造兵刃的,鲁智深的那个一头斧子、一头月牙铲的禅杖就是随便找的铁匠铺打造的。

  2. 西域烽燧系统从汉代到唐代的历史变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守护者!

    现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各类信息就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但是在古代的战争中...信息是怎么到达指挥中枢的呢?其中最快的...就是烽燧系统,在不同的朝代,烽燧的定义也不同。

  3. 李白祖先谪戍边疆和侨居四川都非自愿

    李白身世之谜初探之八:「”徒流碎叶”和「”客居四川”的缘由文:枯木前面文章讨论了李白祖先和李渊的关系,明确否定了并非李建成、李元吉、李元婴等人的后裔,由于证据比较充分,史料记载详实,而那些说法大多牵强附会,因而得到诸多赞同。至于李渊其他子孙后裔的说法,一则是几乎没有人提出,再则史书记载传承有序,李白是李渊后裔无法在证据上立论,因而可以判定李白并非李渊这一支李氏。结合前面的探讨,李白究竟该是李氏哪一

  4. 唐律疏议

    《律疏》与《律》合为一体,统称《永徽律疏》。唐朝法典至今只有《唐律疏议》和《唐六典》传世,余均亡佚。《唐律疏议》的律文和疏文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政治经济制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唐律疏议》总结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经验及其司法实践,折中损益,使之系统化和周密化。《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重大影响。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刘俊文校点的《唐律疏议》。

  5. 唐代的交通规则

    实行“上泝避下泝”的水上交通规则渡船是水上运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唐律对水上通行的交通规则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是目前为止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水上通行规则。众所周知,水上通行与陆路不同,船只在水上相遇,回避的空间狭小,若不单独制定交通规则,很容易出现船只碰撞的现象。这里的行船之法,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水上交通规则,“泝上者避沿流”,也就是上行回避下行的行船原则。

随机推荐

  1. ... 的军事实力在隋末能排第几,答案出乎意料

    >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要是他的军事才能,历史上...的军事才能到底有多强呢?在那个英雄辈出的隋末乱世,他的军事能力能排在第几名呢?>...则是他们中最耀眼的明星,...少年从军,初次出征便锋芒毕露击败突厥解救了隋炀帝,那一年他不到17岁。>仅从战绩和指挥才能来看,...堪称岁末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2. 揭示古玉鸡古白沁色的真相

    揭示古玉鸡古白沁色的真相古文献上对“鸡古白”(鸡骨白)的成因,都说同地火有关。如果玉是接受地火的影响成为鸡古白,那么变化程度与其埋藏的年代两者之间应该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河南新郑出土的一把玉援铜内戈,玉援呈青白色,局部有银粉色斑沁,而未见现在仿古玉常见的火烧制沁而生的鸡古白。鸡古白沁色用地质学术语解释,就是矿物质的局部受到了“蚀变”。这就不难理解徐淮地区古玉易出鸡古白了,因为这些

  3. 群而不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únérbùdǎng【解释】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例子】【相关】百度“群而不党”

  4. 佛陀用一件事帮助女子走出儿子病逝的悲伤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名叫乔达弥。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最后,她碰到了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为她施行奇迹。她把儿子的尸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了整个过程,求佛陀救救她的孩子。"乔达弥好高兴啊,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

  5. 悼敏皇子:清朝唯一有谥号的皇子,死后乾隆亲自祭奠

    早夭的皇子是没有谥号的,但凡事都有例外,清朝就有一位有谥号的皇子,他就是悼敏皇子。>此外,在为皇七子永琮举行大祭礼的时候,乾隆曾亲自到祭所祭奠,可见乾隆心中是有多重视这个儿子啊!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就在皇七子永琮夭折仅过去三个多月,孝贤皇后便病逝于东巡途中,乾隆心中的嫡子梦就此宣告破灭。

  6. 梦见灯泡在闪

    周公解梦梦见灯泡在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灯泡在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短头发

    周公解梦梦见短头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短头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后,又是如何将地方上的兵权集中到中央的?

    赵匡胤在代周建立北宋后的次年,由于担心那些禁军的高级将领效仿自己发动「”黄袍加身”而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赵匡胤虽然把那些跟随自己发动兵变的高级将领的兵权夺走了,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上的...制度还没有任何改变。为了将地方上的兵权也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以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简单地说,赵匡胤主要进行了以下四项...制度的改革,从而将兵权从中央到地方上的兵权牢

  9. 三寸不烂之舌成语故事_成语“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军进攻赵国,包围了都城邯郸,形势对赵国非常不利。赵国的公子平原君赵胜匆忙赶到楚国,请求派兵援救,但楚王不答应。在平原君的随从里,有一个人名叫毛遂的,自告奋勇去劝谏...

  10. 梦见上厕所

    周公解梦梦见上厕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上厕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