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个外国人只身来到中国 却成为禅宗初祖

达摩祖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在没有出家以前,本是南天竺(印度)国王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他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但对世俗的浮华和各种享受则淡然处之,反之对探讨心性佛理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众不同的菩提达摩 有一天,他的父王香至王邀请当时在印度十分有名的禅师般若多罗尊者在王宫讲解佛法,般若多罗尊者是印度佛教禅宗的二十七代祖师。香至王为了表示他对佛法的恭敬和护持,于是将大量的珠宝供养给般若多罗尊者,护持他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般若多罗尊者并没有将这些珍宝收藏起来,反而将它放在几案上,以此来考验香至王三位王子的智慧,他问着:“世间上还有什么物品比这些珠宝更珍贵呢?”香至王的大儿子和第二儿子都异口同声的说:“这些珠宝是世间上最好的物品了。” 但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亦即后来的菩提达摩却有其独特的看法。他不以为他家里的珠宝是世间上最珍贵的物品;反而说世间上最珍贵的宝应是佛法之宝;因为眼前这些珠宝所闪耀的光明,只是世间上的光,而最珍贵的应以智慧之光为上;世明则应以心明为上。而且这些珠宝的光明,不能自照,世人必须假着智光的明辨,才能够知道是珍贵的明珠;知道这是明珠以后,才能知道这是可贵的东西。还有,世间上最好的珠宝是经不起火灾、水灾、风灾以及地震天灾的摧毁;但唯有心中有佛法智慧之光,才能伴随自己,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禅宗的第二十八代传人 菩提达摩说完了他对珍宝的一番见解后,所有在场的王公大臣,个个都赞不绝口,说他讲得好极了。正因为菩提达摩从小就有这种超人的智慧和善根,后来在般若多罗尊者的影响下,舍弃了荣华富贵的王宫生活,走进了佛法宝藏的寺院去追随般若多罗尊者出家修行,因为菩提达摩悟性高超、修行精进,般若多罗尊者最后将禅宗的心法传给了菩提达摩,他便成了禅宗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自从出家以后,菩提达摩不负师望,用心办道、弘扬禅法。到了晚年,想起他的恩师般若多罗尊曾对他说过,六十年以后,他度化众生的缘分,将是在震旦(中国)。因此他不顾晚年将近,亦不怕迢迢万里,山海重阻的旅途,自已从南印度渡海来到了中国广州。 与梁武帝没有缘分 梁武帝是信奉佛教的中国皇帝,听到印度有一位佛教高僧航海而来到中国,心中十分欢喜,并下了一道诏书给广州刺史萧昂说:“着妥善护送法驾来京,朕当于正殿晤对”。 菩提达摩从印度航海到达中国广州,是在梁武帝普通八年(公元五二七) 九月二十一日。他于同年十一月初一日北上入京,到了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立即派人接菩提达摩进入皇宫,以特别嘉宾的礼仪盛情款待。彼此寒暄一番以后,梁武帝开始十分认真地请教菩提达摩有关佛法的道理。 梁武帝恭敬的请教菩提达摩说:“我自从即位以来对振兴佛教十分用心投入,诸如建寺、安僧、写经、造像等等利生事业,我这样做,究竟有什么功德?” 菩提达摩很严萧地回答说:“没有功德!” 梁武帝原意是希望得到菩提达摩的赞叹,但没想到令他如此的失望,便现出一副不愉快的语气追问说:“为什么会无功德呢?” 菩提达摩很认真的回答说:“您所做的这些行为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都是属于世俗的有为法,称不上是真功德。” 梁武帝又追问着说:“怎么做才是真功德?” 菩提达摩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可以用世俗的心态所求得到的!” 以上菩提达摩这一番的佛法真义,梁武帝好像一无所解,如同对牛弹琴,彼此没有感应。一个是在问世间上有分别相的俗谛,另外一个回答却是有关破除执着的出世间法(圣谛第一义),难怪会有答非所问的情景出现。 当时,梁武帝又想出了第二个问题说:“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菩提达摩随即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此时真是有如丈六金刚,摸不着头。他提高语调的再问:“对朕者谁?” 菩提达摩随声应答:“不认识!” 这一席精采的问答,便为后人传诵的佳句。梁武帝不明菩提达摩话中之真义,只好无趣的离去。菩提达摩深深知道彼此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道理,只有云游他方,于是离开梁武帝,一苇渡过长江往北到了洛阳。 菩提达摩这种果断决定表现了出家人那种洒脱自在,不染俗麈的风格。所谓有缘即住,无缘即散的高超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不少人无论到那里都喜欢跟人家争高低、论输赢。最后弄到大家鸡犬不宁、两败俱伤、后悔莫及。如果能像菩提达摩这样的性格,一切随缘。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个外国人只身来到中国 却成为禅宗初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饿死80岁皇帝、强娶14岁公主,涂炭江南:侯景之乱南朝咎由自取

    引狼入室的南朝梁廷,终将自食恶果。狼狈逃窜的侯景,硬是带着800残兵强占了南朝重镇寿阳,作为自己容身之所。公元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八千、寿阳造反。降梁的北魏宗室元贞,从寿阳逃到建康,状告侯景谋反。

  3.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7. 弟弟两次谋反,侄子叛国逃回,哥哥继续重用,这样的皇帝你见过吗

    弟弟贪腐成性,两次谋反,弟弟的儿子投降敌国又逃回,作为皇帝的哥哥居然无动于衷,继续重用,这样的皇帝你见过吗?没见过,但确实发生过!这个弟弟就是南梁的临川王萧宏,哥哥便是大名鼎鼎的梁武帝萧衍。

  8.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9.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10.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随机推荐

  1. 13岁皇帝看上权臣儿媳,这个美艳女人成了皇后,统治帝国近20年

    此时的西夏国皇帝是李凉祚,这位天子与没藏俄庞家族关系匪浅。两家经常有来往,13岁的李凉祚天性好色,被千娇百媚的表嫂梁洛瑶迷得神魂颠倒,茶饭不思。>梁洛瑶本来就有野心,所以她抓住这次机遇,刻意逢迎少年皇帝,一来二去,两人发展成了情人关系。就这样,梁洛瑶踩着丈夫一家的成了西夏国的皇后。皇位由李凉祚与梁氏生的儿子继承,由于小皇帝年幼,由梁氏辅政。>>梁氏这一辅政,就掌握西夏帝国的权力近二十年。

  2. 梦见啤酒店好吗 梦见啤酒店意味着什么 – 周公解梦

    啤酒店就是出售啤酒的店铺。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梦见自己在一家啤酒店,意味着你对于自己的业务非常小心谨慎,总感觉到有人正在目不转睛地威胁着你。梦见公所好吗梦见...机关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

  3. 那些触动心灵的句子 经典说说心情短语-感人的情话

    而能经得起考验而成为历史的,必是对少数人的真诚,和对大多数人的平和。漠视自己的错误,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三十六、每个人都要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

  4. “陈平盗嫂”是真的吗?陈平这样为何还能得刘邦重用?

    陈平这样为何还能得刘邦重用?陈平做的这些事情,说明他这个人的人品不怎么样,为什么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成为刘邦重要的谋臣?但陈平早年贪财盗嫂人品存疑,且他先后投奔魏国、西楚项羽、汉王刘邦的履历,怎么看都像极了“三姓家奴”的吕布,侍奉主人的忠诚度指数极端可疑,如此口碑差评的人为何能在刘邦麾下得到重用呢?看来陈平是被冤枉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于是刘邦会重用“贪财盗嫂”的陈平就不奇怪了。

  5. 南征北讨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nánzhēngběitǎo【解释】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出处】元·朱凯《昊天塔》之一折:“想老夫幼年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例子】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一百十九回【相关】百度“南征北讨”

  6. 二者不可得兼是什么意思?

    【拼音】èrzhěbùkědéjiān【解释】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出处】《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例子】你一方面要顾着你们的孝道,一方面又看着眼前的危险;可是二者不可得兼。老舍《二马》三【相关】百度“二者不可得兼”

  7. 感悟人生微语之学会满足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最幸福的事:有方向,在路上!人生是一场孤旅。所以,人活着就应该好好对待有限的生命和生活,学会美化它,欣赏它,让有限的生活更大限度地充满阳光和欢乐。太多的人因为怕,怕失面子而失去了生活。学会满足,就是掌握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但不要回头,人生犹如下棋,落子无悔。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

  8. 宋史

    《宋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南宋灭亡后,元朝将宋的各种史籍文书5000多册,运至大都国史院,成为元人纂修《宋史》的资料依据。《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历代屡有重修宋史之议。这些改订之作,虽然改进了《宋史》的某些缺点,但没有一部能够取代《宋史》。

  9. 望佛寺的传说

    在庐山北麓有座小山,名曰“望夫山”,在山南有座“望佛寺”。我们带着好奇心前往望佛寺,可在路上巧遇古稀花姓老人,他向我们讲述他花姓本来姓朱,只因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望夫山一带作战,因...红了眼,不问青红皂白,见姓朱的就...,这里的朱姓为了免遭...害,以花为姓。花老还特意讲了望佛寺的传说故事。由于信徒朝拜不便,后来将此寺迁至山脚下。1967年文化大革命将望佛寺毁于一旦。

  10. 我国「 ”投诉率”最高的快递公司,连续两年「 ”夺冠”,现今却成这样

    目前市场上这个行业也是非常吃香的,但同时竞争力也是非常大的,彼此间为了在市场上占领一定的地位,都各出奇招。而曾经快递界的黑马,却连续两年在投诉率上夺冠,现如今怎么样了呢?像那些大型的企业,因为资产雄厚,所以在价格上不断降低,以此来稳住自己的地位,而那些小企业却倍感压力,扛不住的就只能选择退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