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汪广洋在广东准备了3年的反击> >   皇帝在想汪广洋,身为广东参政的汪广洋也在想皇帝,他不仅在想皇帝,而且还在琢磨皇帝将他逐出南京城的根本原因。汪广洋是这么想的:过去自己之所以能入值中书省,还不是因为皇帝圣明,再说皇帝是神圣的,绝对不容置疑。自己之所以最后被贬黜出中书省,主要是胡惟庸来了的那半年处处表露出他比我汪广洋强,硬是把我给挤出中书省。可恨的胡惟庸!不,最关键的还有他“后台老板”李善长,他才是真正的主谋。汪广洋从南京城一路出来,主意就逐渐拿定,擒贼先擒王,我要出气就要从胡惟庸的后台李善长身上入手。所以说尽管汪广洋人在广东,却心一直在南京。通过关系,他收集整理到了不少李善长干下的不法阴事,随即开始第二步行动,与曾经一起同事过的御史大夫陈宁联合起来奏疏,参劾李善长,罗列了许多李善长的不法罪行,安了一个“十恶”重罪中的“大不敬”的罪名,将疏本上呈给了皇帝朱元璋。> >   朱元璋对中书省人事的重新安排> >   朱元璋接到疏本后十分高兴,但并没有按照“大不敬”的罪名去治罪李善长,他有自己的想法:本来么,汪广洋就与胡惟庸、李善长不同路的,如今这疏本不就明白地说明了一切。对了,应该将汪广洋调回朝廷,给胡惟庸、李善长多设一道障碍,也给本皇帝多添置一个耳目,免得他们淮右集团骨干分子老串通一起。主意打定,洪武七年(1374)三月,皇帝朱元璋下令“召广东参政汪广洋入为左御史大夫”。> >   而后朱元璋又对中书省的正副宰相的人事安排作了精心的设计:将左御史大夫汪广洋再次调入中书省,考虑到他的能力相对有限但还算忠心,于是又一次委任他为右宰相,用他来监视胡惟庸;而对胡惟庸的办事能力,皇帝朱元璋也不得不信服,他要依靠他来办事,虽说这3年是胡惟庸独相了的3年,但也是他的职位原地踏步的3年,现在如果不给他升格,还要把曾经被贬黜的汪广洋调回来,与他平起平坐做右宰相,无论怎么说都是欠妥的。于是朱元璋最终想到:将胡惟庸升格为左宰相,以此来宽慰他;同时又将谨小慎微的汪广洋调回中书省,官复原职,作为皇帝的耳目。如意算盘打好,洪武十年(1377)八月,朱元璋下令,“命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御史台左御史大夫汪广洋为右丞相,右御史大夫陈宁为左御史大夫,中书右丞丁玉为右御史大夫”。> >   汪广洋第二次出任右相和朱元璋对淮右集团中坚骨干的最后忍耐> >   可这回朱皇帝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汪广洋调回中书省后更加谨小慎微,在广东时的锐气早就随着他从南国北上南京的一路颠簸而化为乌有。汪广洋之所以如此,原因恐怕有四:> >   第一,他本来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当年被贬黜出南京城时满腔愤怒,将所有的恨都集中在胡惟庸和李善长身上,所以后来才会壮大了胆、铆足了劲向皇帝朱元璋上疏,状告胡、李的不法行为。而如今已经官复原职,总算上天给了个公道了,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穷追猛打、不依不饶是不合“君子之道”的!> >   第二,在汪广洋看来,想当初自己和陈宁都是省部级领导干部,还不是一般的七品御史,联手起来参劾李善长,可最终都没把他怎么的,或者说丝毫影响也没有,可见李善长的根基有多深!淮右集团势力有多强大!如果再去参劾他(们),似乎也太不明智了,或者说自不量力啊!> >   第三,汪广洋过去在中书省与胡惟庸共过事,虽说受过胡的抑制、排挤,但对他的干练办事能力还是蛮佩服的。胡惟庸点子多,汪广洋自感不是他的对手,现在调回来了两人还得要继续共事,还是息事宁人为上。> >   第四,在汪广洋的心里,他这次调回南京全赖皇帝的圣眷。不过,当今圣上对胡惟庸也不错,让他独相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将他升职为左宰相,这说明胡惟庸等淮右集团骨干分子还是很得皇帝的认可,甚至是信任的,而胡的后台老板李善长受到那么大的指控,居然还能纹丝不动,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知趣点吧!> >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所以汪广洋在第二次回中书省任右宰相时,对胡惟庸、李善长等人敬而远之,也就是说,既不走近他们,也不给他们找麻烦,虚与委蛇,“和平共处”。但他的内心却是极其痛苦,史书说:“广洋颇耽酒,与惟庸同相,浮沉守位而已。帝数诫谕之。”> >   而对于胡惟庸来说,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汪广洋调回来,他是心知明肚的,开始时当然不怎么愉快,但在最终宣布人事安排时,皇帝给他升了格——左宰相,这在他的眼里,皇帝还是挺“在乎”自己的。想到这些,胡惟庸心里就宽慰了许多;至于对汪广洋重回中书省,他压根儿就没多大在意,自己过去曾作为新手在中书省与汪广洋同为右宰相时,尚且没把他放在眼里,如今自己地位又要明显高于他,那就更不会正视这位老当右宰相的老同事了。由此,胡惟庸更加放肆,汪广洋愈发怯弱,皇帝朱元璋的所有算计全都落空。> >   由汪广洋的日益畏缩、胡惟庸的愈发放肆,回想起李善长的独断,此时皇帝朱元璋心目中对宰相制存在的合理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他正酝酿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的具体步骤。因为宰相制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已经存在了1500多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要使它不存在就首先得证明它的不好。朱元璋忍耐着,寻找机会为废除丞相制铺垫——经常斥责相臣,数落他们的不是。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重视与注意。尤其是作为新任的中书省第一把手的“小牛犊”胡惟庸,还真以为皇帝朱元璋非常看重他的能力与才干,所以他愈加趾高气扬,忘乎所以,最后到了不知天高地厚和任意胡为的地步了。

汪广洋第二次出任右相和朱元璋对淮右集团中坚骨干的最后忍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乾隆生前做了件缺德事,成为一生最大污点,死后133年惨遭报应

    以前做过的事,以后一定还会有人再做,太阳之下,永无新事。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真谛,也是我们佛教中讲究的轮回。中国人相信因果报应,你曾经所犯下的罪,早晚会以同样的孽果回到你身上,可有人就偏偏不信这个邪。今天要讲的乾隆帝就是这么一个不信邪的人,要说起乾隆帝,可能很多人都会称赞一句有德吧,毕竟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他的手上,治理的还是十分井井有条的。别的不说,单就「”康乾盛世”这点成就,就足以让许多清史研究者成

  2. 菱格因缘故事画 克孜尔第一七一窟

    (责任编辑:admin)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3. 伤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伤”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伤天害理——伤、害:损害;天:天道;理:伦理。伤筋动骨——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伤言扎语——方言。伤心疾首——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伤心蒿目——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同“伤化败俗”。伤风败化——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同“伤风败俗”。

  4. 梦见情人表达爱意

    周公解梦梦见情人表达爱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情人表达爱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有一颗坚定的心比什么情话都重要-感人的情话

    不要动不动就倾其所有,留一些骄傲与心疼给自己。六十二、活着不仅需要氧气更需要勇气还得霸气六十三、一句微不足道的关心总比讽刺好得多六十四、明知道你不会找我还是忍不住看手机六十五、我不喜欢矫情做作的人甚至是厌恶对抛弃和欺骗深恶痛绝六十六、有一颗坚定的心比什么情话都重要六十七、我喜欢你的早安晚安午安但现在全没了不是吗想想以前你是多么宠我。

  6. 梦见猜谜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已婚女人梦见破谜,整天为孩子的安全提心吊胆。囚犯梦见猜谜语,因违反狱规,会受到加刑惩处。士兵梦见破谜,因与敌军对抗,处境艰难。病人梦见猜谜语,会改变治疗方案,病情会好转。怀孕的人梦见破解谜题,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忌动土损胎气。上学的人梦见破解谜题,意味着经过一次的阻碍而后顺利如愿。梦见同事辞职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7. 正能量语录 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学会快乐,即使难过,也要微笑着面对。学会独立,不能再一味的麻烦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忘记,不能活在过去的时光中。与跟生命有关的人耗著,少与生命无关的事耗。与人为善,善于吃亏。刺眼,却表明对的方向。人生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人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8. 人参中毒的处理

    人参有白参、红参、高丽参、西洋参等多种,具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睦脾、生津止渴等功效。但是如果进补不当,长期服用或大量滥用,也会引起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失眠、烦躁、易怒等,停药后。症状可逐渐消失。重者呼吸急促、心动过缓、抽搐、九窍出血,甚至暴死。人参中毒的处理...如下:重度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③甘草20克,水煎服。

  9. “梦”出周期表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周期表,甚至几天不出办公室。突然他被惊醒,因为他梦见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梦中的那张表画了下来。>门捷列夫兴奋地对依诺斯特兰采夫报喜:“真有趣,我梦见了周期表,各种元素都按它们应该在的位置排好了。只需修改一处,就成为我一直探寻的那张周期表。”

  10. 春季护肝多吃蔬菜少生气

    医生表示,春季天气逐渐变暖,在冷暖交替的时节,人体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人就容易发脾气,出现肝旺、肝气虚等症状。这个季节特别要注意养肝护肝,生气最好不超过三分钟。其实,人们在春季莫名其妙发脾气,这都是肝气虚的表现。另外,春季蔬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青菜、菠菜、卷心菜、韭菜等,不妨多吃些新鲜的蔬菜,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