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摩诃卢应供

摩诃卢应供过去在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着百余名僧众。距寺院不远之处,住着一位潜心向道的优婆夷(受五戒之女子),她平日喜好研读经典,还发愿每日供养一位出家法师。寺院里的僧众,一日轮流一位至其家中接受供养,精进的优婆夷并藉此机会请示经文之义理,所以自认学浅的僧众都不太愿意前往应供。有一天,轮到一位名叫摩诃卢的老比丘前往应供。年岁已高、刚出家不久的摩诃卢,对许多经典义理都尚未深入了解,这一天的来临,使他内心忐忑不安;由于不知该如何婉拒,他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沉重的脚步前去。优婆夷在家中等了许久,心想:午斋时间已过,寺里的僧众怎么迟迟未到呢?于是她开门一探究竟……此时,远方走来一位年老的僧人,他正安详徐步地朝向优婆夷的家门。优婆夷见到老比丘行走的步履如此安稳,认为这位长者必定是个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者,更期待等一下能从老比丘的开示中体悟些道理。进入屋里,老比丘压抑着自己七上八下的心情,暗暗地思索着下一刻该如何应对。一念接着一念──老比丘用斋的速度,显然比平常更慢了。然而,漫长的等待,丝毫未减少优婆夷求法的诚心,午斋过后,她便恭敬地请老比丘上座说法。看到优婆夷这般虔诚,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才出家,对深奥的佛法道理又不太懂,心中既惭愧又苦恼,于是感慨地说:「愚痴无知、缺乏智慧,实在非常的痛苦啊!」优婆夷听了这段话,仔细思惟其中的道理:愚痴无智慧,这不就是十二因缘法的根本吗?因为没有清明的智慧,无明妄想之心不断攀缘外在的尘境,导致一再地生死轮回,实在是非常痛苦……在反复思惟的当下,她竟证得须陀洹果。优婆夷甚是欢喜,她转身进入储藏室中,准备取出珍贵的毛毯来供养老比丘,怎知坐立难安的老比丘,却趁机下座,匆匆的跑回精舍中。当优婆夷发现老比丘已不在座上,出门又看不到他的踪影,心想这位老比丘可能是以神足通飞走了,她决定带着那件毛毯,前往精舍向老比丘致意。老比丘回到精舍后,便躲入房内不敢出来,由于他的师父是位俱足神通的阿罗汉,早已观察出事情的因由,于是唤摩诃卢出来接受供养,并为摩诃卢讲诉缘起法,摩诃卢听了师父的开示后,豁然体悟,也在消除烦恼的当下证得须陀洹果。省思当内心有种种烦恼障碍时,自性的光明便无法彰显。古德说:「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至诚恭敬的当下,这念心是清净的;「贪、瞋、痴、慢、疑」减少的同时,智慧之光即渐渐崭露。所以「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摩诃卢应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3.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4.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观世音菩萨故事

    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也说:观世音菩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从此普陀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观世音菩萨,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菩萨了。并从观世音菩萨像上放出光明,照射在六字真言上。这些传说,表示...地区对观音菩萨的广泛信仰。观世音菩萨对他说:菩萨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

  2. 梦见噪音梦到噪音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噪音好不好

    做梦梦见噪音好不好?梦见噪音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噪音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奇怪的噪音,预示著不好的消息。梦见令人心烦的婴儿哭闹声或是嘈杂的噪音,都表示你将会面临烦恼,内心烦躁。梦见陌生奇异的环境梦到陌生奇异的环境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陌生奇异的环境好不好梦见自己身处闹市,表示你将拥有既能I赚钱又喜欢的事业,或和谐美满的婚姻。

  3. 杨玉环与安禄山是不是真的有私情?真相是什么

    安禄山与杨玉环是否真有私情?据说“安史之乱”的之时,安禄山打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将杨玉环夺过来纳为己有。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安禄山一定是非常非常喜欢杨玉环的,但针对二人是否有私情之事,却实在难说。安禄山知道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便想方设法巴结上了她,并让杨贵妃收他做了义子。公元747年,安禄山被提拔为大夫。此后便有很多野史便记载,相传这段期间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后杨玉环如对待婴孩一般,与他说话嬉闹。

  4. 梦见猫抓老鼠

    周公解梦梦见猫抓老鼠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猫抓老鼠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专家点评] 明末清初 寿山石笔山

    [专家点评]明末清初寿山石笔山这件笔山长18、高8.5公分。以纯洁之黄寿山雕五峰状,正、背两面工。刻小桥流水、双松,二童子下棋,一樵旁观,此为西晋王质观棋故事。

  6. 日月如梭是什么意思?

    【拼音】rìyuèrúsuō【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出处】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二:“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例子】我想这光阴似水,日月如梭。(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近义词】光阴似箭【反义词】度日如年【相关】百度“日月如梭”

  7. 说说我的真心话 失去他其实自己挺难受的-感人的情话

    六、就像你溺水时才明白空气的重要性当它环绕你周身的时候你却忽视它的存在于是你会说人都这样七、关于他你不必知道太多八、你的习惯性动作我竟可以模仿的那么真实九、一辈子其实不长,能遇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分手后,仍是一对陌生人。

  8. 一念投誠 即登彼岸

    在1987年三月裏的一天,我因患感冒到“浙一醫院”去治。過了幾天,也是有緣,我又在浙一醫院碰到他。在談話過程中,才知道他原來是我廠裏同事巧雲大姐的丈夫,叫趙成章,婚後住在長慶街。後來,我得知趙成章患的是絕症,經住院後,又回到自己家裏療理。

  9. 很爱一个人的句子-感人的情话

    六、圆满的,不一定是最美的,最美的,经常只有遗憾。没有失败的人生绝不是完美的人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感悟中,你走出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10. 迎刃而解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íngrènérjiě【解释】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例子】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近义词】易如反掌【反义词】百思不解【相关】百度“迎刃而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