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造像灵感录

铸造八丈金像之灵异齐末,有法悦、智靖二位法师,共同发愿铸造一尊8丈高的无量寿佛像,因当时世道凌替未能如愿。一直到了梁代,此事才得以上奏梁武帝,皇上欣然降旨准许,并赐予大量巧匠、工人及资费,于天监八年五月三日,在庄严寺开工营铸。工匠测量,铸造8丈高的金佛须用铜4万斤,然所聚之铜,尚未熔铸及胸便已罄竭。虽有远近百姓前来送铜,但投人炉中泻入模内,还是不满。不得已,驰奏皇上,就在武帝敕令国库助功德铜3000斤的同时,铸像之地忽见有车载铜而来,将铜销熔,熔炉立刻便满了。在场之人无不欢喜雀跃,然转眼之间送铜的人车骤然消失,大家惊诧不已。随之库房管铜之官吏报说:库中只见铜少,却不见有人搬运,甚为奇特!远近随喜之道俗,无不叹异此乃神灵之事!到了开模量度之时,奇迹再现,金像竟然踊成9丈之高。成像开模之时,大众遥见二僧人跪拜像髻,上前细观,却无人影。后得闻两位发起劝募铸像的法师,正于此时坐化。大众所见二僧,便是法悦、智靖二位法师!

蒙逊害僧佛像流泪北凉的河西王蒙逊(五胡十六国最后一王),平素对佛恭敬礼拜。孝心所感即为其母造丈六石佛一尊,供于山寺。宋元嘉六年,蒙逊派其子兴国攻打牢城,不幸大败,兴国死于乱军之中。蒙逊顿感信佛不生灵验,对佛教怨恨之心悠然而生,遂下令毁坏塔寺,斥逐僧人。一次,蒙逊行至杨述山,见诸多僧候立于路旁。大怒,立斩数人。将士入寺见佛像皆在流泪,惊惶退出告知蒙逊。蒙逊至寺门,不觉全身战栗,似被人捉持一般,忙唤左右搀扶方得进入寺内。果见佛像泪下如泉,惊恐之中忙跪拜礼忏,深自咎责。因受佛像流泪之感重招集诸僧,复归寺门。更设大法会,倍加精诚。

梁时三世佛齐时的僧护法师,住石城山(浙江)隐狱寺,寺北有垂直数十丈高之青石壁。石壁中央有佛像焰光之形若隐若现,丛树曲干垂荫而遮掩其上。僧护每次经行到青石壁,见壁上光明焕发,并伴有梵咒赞佛之妙音。僧护从此于佛前焚香发誓:决心依山镌造10丈高之佛像。齐建武年间,僧护招集僧俗,同结善缘,共同发心来做这一伟大工程。经过一年的疏凿,也仅完成了石像的面模,而这位僧护法师,不幸得病而死。僧护病危之时立下誓言:“我早知此事非一生所成,然我会续身再来,乃至第三身……以达于成而后已。”后来,果然有一个沙门——僧淑法师,来继其功,结果又因资力不够,未完成而终。梁天监六年,吴郡始丰令陆威,因罢官回邑,夜宿剡溪(浙江曹娥江上游),夜间风雨暴至,陆威惊惧。假寐之中,梦三道人至此,对他说:“君识坚贞,自然要隐。现有建安殿下,患病未愈,他若能把剡县僧护所造的石佛得以成就,其病必定平愈,冥理不虚,你赶快前往。”然陆威到了京都,竟将此事忘记掉了。一日出门,在路上遇见一位僧人对他说:“去岁剡溪所嘱建安王之事,你可记得吗?”陆威矍然地说:“不记得了!” 僧人笑道:“你好好想想!”说罢辞去。陆威感其非凡,待追询时,僧人已失其踪影。他豁然忆起前在剡溪之梦,因而立刻跑到建安王那里,告知经过。建安王奏闻皇上,武帝聆闻欢喜,即派僧佑法师前往,专为负责营造佛像之事。僧佑抵达寺院的前一天,寺僧慧逞神应而现,梦见黑衣大师立于龛所。天明之时,果然佑师到此。僧佑环山查视一遍,嫌其旧造浅陋,思绪未绝。夜间,忽然山崩,其内佛现,但自颈以下没在石中。僧佑饰工划凿浮石,外石既去,乃见本相,佛之真仪赫然显现。忽有一夜,石像胸前的卍字,呈赤色隆起。至今此字,不施金粉而仍金色闪耀。自天监十二年到十五年春,终于完成镌造佛像的伟大工程。佛像坐躯高5丈,立形10丈。像成之后,建安王宿疾亦痊愈。太子舍人刘勰撰碑文以记其事。僧佑即僧护之前身也,所以后人称此佛像为三世佛。

阿弥陀佛现瑞相汉明帝之时,佛法传到中国,摩腾法师的姐姐出家而为沙门,带来一帧佛像来中国。她所在之地,依样图之。据说此佛像是天竺雉头摩寺的五通菩萨,见娑婆世界众生愿生净土,然没有佛的形相可依,便到安乐世界向阿弥陀佛诉说,愿力莫由,请佛垂降,好图佛像以留世间。刹那之间五十菩萨各坐莲花而至,各取树叶图写,阿弥陀佛称赞五通菩萨,叫他返回娑婆,远近流传。摩腾的姐姐把此瑞像带来娑婆图写流传。不久,她又把原像带回安乐世界,因此阿弥陀佛像流传不广,经过魏周两次的灭佛,此像便不再见了。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造像灵感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湮没于历史600年的蒙山大佛是怎样被发现的?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古代书画鉴定的几个问题

    古代书画鉴定的几个问题客岁12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教授通过文物馆长高美庆博士发出邀请,约我在今年二三月间前往作学术演讲,题目自拟,非常荣幸。在博物馆古器物学中,我侧重中国古代书画史的研究。千百年来,为一些传世古代书画作出真赝的结论,谈何容易!书画鉴定固然得力于经验,经验属于认识范畴。迄元代初,赵孟认定为《宣和画谱》中著录之武宗元所画,有宣和

  2. 安康公主_安康公主怎么死的

    安康公主怎么死的史书无记载。外,唐会要卷六诸帝公主中记载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与新唐书记载一致,然而卷二十一关于昭陵陪葬人员又记载安康公主驸马独孤彦云。贞观之治里面演安康公主的是《贞观之治》中安康公主的扮演者是张澜澜。安康公主最终听从了父皇和母后的安排,嫁给了自己还爱不起来的大功臣之子。历经风风雨雨之后,安康公主走向了成熟,成为了父皇治国安邦的知音。

  3. 动植物和山水的灵气你知道多少?

    动物的灵性与人的身体健康相关联。中国古代有道行的人懂得这一点,因此视动植物为友,求其灵气。一些真正的大师深居无人之处,与动植物为伴,与山水为邻,其道理之一,也是求动植物和山水的灵气。修道之人爱惜动植物,养生之人也应如此。李书生最终名列榜首,而张书生名落孙山。杨宝见其可怜,救起它并以黄花喂养百日,待痊愈后放生。这些史料虽无法考证,但也说明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人对待动植物的态度与养生保健有密切的关系。

  4. 梦见鞋不合脚

    周公解梦梦见鞋不合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鞋不合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女朋友被欺负

    周公解梦梦见女朋友被欺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朋友被欺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吴三桂第一次见到陈圆圆的时候干了些什么?她后来为什么失宠了?

    自古「”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那么,是怎样的一种缘分,使得我们今生能够相遇,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像我们所熟知的吴三桂和陈圆圆,他们的相遇又是一场怎样的浪漫邂逅呢?明朝末年政局动荡,时势造英雄青年才俊的吴三桂脱颖而出,与温婉可人的陈圆圆相遇在了京城。那么,是怎样的一种形势,让远在宁远的吴三桂,出现在了京城呢?又为何会在田弘遇的府邸遇到了如此可人的陈圆圆呢?这其中的缘

  7. 余汉谋打仗不行 为什么他没有被蒋介石 ...

    >>余汉谋也是一位非常奇葩的将军,他这个人不但没有什么军事才能,而且还特别能吹,不但仗打不好,而且还挺能逃跑的,在他身上有很多例子可以举出来,他不是那种在任何战场都特别厉害的人,在之前叶挺率军起义的时候,余汉谋被派来防守重要的地区,但是呢,他还是没有做好这件事情,其实他和叶挺是同学,余汉谋当然知道叶挺的军事才能是有多厉害。>>那么他为什么在那个时期不会被蒋介石...呢?

  8.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不情愿的爱国者

    一个接一个,美国...中心的建筑起火。1814年8月24日晚,英国军队烧毁了国会大厦、财政部、总统府(还没有称之为白宫)。所有的火势都很凶猛,战争和国家部门的建筑也一样。那些未经训练、领导不善的美国民兵和常客被战火冲垮,分散在各地,阻止他们抵达首都。詹姆斯·麦迪逊总统,连同他的总检察长和国务卿,已经逃往波托马克河对岸的安全地带。报道溃败的消息时,伦敦信使高声喊道:“美国会有战争,她也会有战争。”在

  9. 生死轮回难思议

    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法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访道,以明生死大事。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子又再三的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把引磬,插在莲花台上。佛教的因果业缘,实在是难以思议的真理,即使悟道,若无修证,生死轮回,仍难免除,观夫无果禅师,可不慎哉?

  10. 清僧与美女

    她总是挑选一些美艳的少女来服侍清僧的饮食起居。这时,清僧却说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清僧说这句话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因彻悟而显得澄静清明,丝毫不为美色所动。先别妄下论断,清僧的回答将会受到何等的待遇,这才是重点所在。说罢,她立刻将清僧赶出了茅舍,而且还放火将茅舍烧个精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