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古玉之鉴别玉为石之一种,多成斜方柱状之结晶。本有软玉、硬玉之别,硬度均低于水晶,尤低于宝石。玉器既有传世、出土之分,则鉴别亦宜以分此二者为入手。玉器之改造者均不合尺度。试思市上出售之汉玉,何以温润光亮者竟有如斯之多,何以竟能均于其适当时取出,其伪造者可断言也。
古玉之鉴别
玉为石之一种,多成斜方柱状之结晶。而产出柱面多纵纹,呈玻璃光泽,体透明,色无或白,有时作黄色、绿色或青色及其他之混合变色。其质温润缜密,光泽佳者似脂肪。本有软玉、硬玉之别,硬度均低于水晶,尤低于宝石。中国所谓之玉,即软玉也。
至硬玉,中国俗名翡翠,或名翠器。翠器在中国为装饰品类,非本编所及,故不述。
玉器既有传世、出土之分,则鉴别亦宜以分此二者为入手。传世之玉呈原有之状态,出土者则有土咬、土锈、斑沁等痕迹,一见可分,不必赘解也。
造假玉者,只有前述之罐子玉,虽与玉极相似,仔细察之,均有气眼,且比真玉则微有蝇脚,久远不润,且脆甚。
石之充玉者,骤视之,颇相似,但均 ... 润,且亮光多强,多不透明,硬度多低于玉,与真玉磨擦,玉无变化而石即起条纹,虽长期盘擦,亦不显进步。观玩日久者,一见即可分别也。
玉器之改造者均不合尺度。盖古玉器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均有定制。如磨截原有之一部分,虽由形状上不能知其真伪,但一察其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必有与原器不符者。凡器物完全而尺度不符者,均改造之器也。
玉器之补整者,声音黯哑。盖玉音清脆,其残器之补整者,痕迹无论若何泯灭,但一敲,其声音必沉闷黯哑。故闻音即可断定其为补整与否也。
出土旧玉器,应以有土咬、土锈各种斑痕为原则,无之则定为伪,然有之亦不定为真,盖土咬、土锈各种斑痕,均可以人力为也。有谓有土咬痕者即为真器,然人力不可埋之地下受土咬欤?有谓真器有一种馨香土味,伪者绝无斯据。岂知作伪者将玉器埋藏北京城内地下,固无好味,然埋藏在乡间纯洁黄土
内,亦能无馨香土味耶?且各种斑痕均可人为,人为者抑且胜于真器也。即如玉之有血沁者系尸身之血沁入殉葬玉器之内,然机会不易巧合。如尸身下之玉遇年富力强、血液充足之尸,沁血尚易,反之,年老枯朽,若玉在尸上沁血亦不可能,绝不如用人将玉烧热,插入活猫犬之腹,其所受血沁为易成也。故用此数点以断定真伪,绝不可靠。然则将何所根据也?曰:仔细研讨以下各点即可也。
一、是否合于尺度。作伪者必根据旧器为之,故品名不致有差。惟多不知尺度,每利用材料就其大小而为之。试观肆厂上一种玉器干奇百怪、大小厚薄无不具备,夫古人制器,原有定制,岂能任意为之?照式以求,其不合于尺度者,必均为伪制,可断言也。 ·
二、色泽鲜明过度。出土的旧玉在市上出售者,有完全似由土中新挖出者,其土锈甚多,土咬斑痕坎凹不平,此系表示确系新出土尚未盘抹者,有已经盘抹、光亮色泽过于鲜明者。此二者均为伪制,毫无疑问。夫出土多为汉玉,汉代距今二千余年,在此二千年中,时时均有出土,绝不能多数为最近出上者。且出土之后,不知已经若干年、已经若干手矣,受自然之变动,其浮着之土必早已剥落无遗,既非直接得之于挖坟盗墓者之手.何至尚有浮土也?是其浮土必为故意粘着,此可断言者。试想真正出土之旧玉,识者一见即明,何必着土,着土不惧有伤于原器之美乎?故市上出售带土之玉器完全为伪器,切不可购买也。再市上时有质地光润、颜色极为鲜明、血沁者血红、黑斑者墨亮,似已经盘抹多年者,细察此种情形亦不近理。此种玉件亦多称为出土汉玉,试想汉代距今二千有余年,殉葬之玉,埋在土内,在尸身腐烂之时,玉与之合则可受血沁,在受血沁最充足,恰于此时而挖出,固可能有今日温润光亮鲜红之情形,但出土系偶然的,非定时的,恰于适当时挖出,诚属万难。设于已经沁润适当后仍继续存在土中,其光润红亮之色是必为土所浸没·。即如以现在血沁温润之汉玉再埋之土中,待千年后再挖出,其能尚有今日之湿润乎?试思市上出售之汉玉,何以温润光亮者竟有如斯之多,何以竟能均于其适当时取出,其伪造者可断言也。且考之好玉者在咸同之前均不重斑沁,虽极好的斑沁亦均磨去,故咸同以前斑沁玉件极为少数。何以近年如斯之多,岂均近年出土者?且汉代城墟或墓址存在于今日者已极为有限,亦未闻有大批汉墓被挖,今日竟有如斯之多之
出土汉玉,其为伪造又何待烦言也。
鉴订之道即遇有极温润之汉玉,表面上如有脂油者,绝为伪造;血沁殷殷,迎日照之,宛如血凝之块,绝为伪造;黑斑墨亮,全体如一者,绝为伪造,均不可购买也。必也大小合于尺度,花纹细致,作工精巧,质地干糙,斑沁多少不等,有无不定,如此情形俱备,尚有为真器之可能也。玉器之优劣,应以
质地、颜色、作工、花纹、尺度、式样及器物用途为前题,不能单以真伪论也。盖真者未必皆佳也。若真而佳,斯为上选,伪而佳者亦有可取,劣者无论真伪均不足道矣。
质地以温润缜密、光泽如脂肪,摸之灵泉应手而出,半透明而显敦厚溷朴者为上。若粗糙、干涩、无光泽、毫不透明,又有瑕玷散动,石久湿润者,斯为下矣。
玉器以白色为上,黄色、碧色亦贵,白色如酥者最贵。若如饭汤,谓之冷色,或有雪花及油色者皆次之。
青玉有黑漆,古有渠,古有甄,古价俱低。甘青玉,其色淡青而带黄色,有非青非绿如菜叶者,谓之菜玉,玉之最低者也。
黄玉如新剥熟栗色者为贵,谓之甘黄玉。焦黄者次矣。
碧玉,其色深青如蓝靛者为贵,或有细墨星者,色淡者,皆次之。
墨玉,其色黑如漆,名墨玉,价不甚贵,产量甚少,只西蜀有之。
赤玉名孀,其色红如鸡冠者最贵。盖产量最少,人间罕有,最难得之奇宝也。
绿玉,深绿如染成官绿色或如松青绿者为佳,色淡如兰花绿者次之,惟其中有饭糁者最佳。
土古色玉之表皮,俨然有粘着黄土一层,然任何洗刷均不能去,即用利刀刮下检视亦非黄土,乃玉之成分。此即黄土色之玉也。
五色玉,玉之单纯一色者甚少。无论何色,若系一色纯洁匀净者,皆可贵。普通者多为数色,其色之最多者有五色玉,出西域于阗国,甚美丽可喜,惟价最贵。
沙子玉,比之白玉粉红润泽,多为小块,少有大者,出产最少,极为难得。
摘自《古玩指南》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