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对此,朱元璋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命令手下将领时不时地对张士诚发起进攻,给对方制造紧张气氛,确保东南战事的顺利进行。朱元璋命令廖永安、俞通海和桑世杰3人率兵在大年初一对石牌发起了突然袭击。
自打下宁国、徽州后,就将很大一部分兵力布置在皖南,并稍稍作了休整,至于接下来向着何处发展,就考虑得很谨慎。自起兵以来,自己经历的大小战斗数也数不清了,虽说现在拥有这番天地,但毕竟来之不易啊。不过在这么久的战争生涯中,他也逐渐看出来了,要说最容易打败的敌人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国官军。龙凤三年(1357)亲临宁国督战,朱元璋对皖南及其临边地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皖南西边池州以西,多为西线红巾军占据的地盘,就暂时维持现状吧;东边如果延伸过去就是浙东地区,那里还存在一些分散、孤立的元军据点,而这些元军又与大都本部处于隔绝状态,几乎音信不通,力量也相对比较弱小,这正是攻打他们、统一南方两浙地区的绝好时机!所以从那时起,朱元璋就留心将兵力重点逐渐转移到东南方向去,并开始形成了他统一过程中第一阶段的作战策略:巩固东西两边,重点出击元军相对薄弱的东南地区,步步推进,占领浙东。> > 浙东战场开辟的“前兆之战”——昆山石牌偷袭战其实在这样的作战策略中最不能确定的因素,就是东边邻居张士诚不知什么时候会发起攻击或骚扰。对此,朱元璋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命令手下将领时不时地对张士诚发起进攻,给对方制造紧张气氛,确保东南战事的顺利进行。> > 至正十八年(1358)正月初一日,一纸军令从应天传出,枢密院同佥廖永安(当时还没被俘)、判官俞通海、桑世杰率领水师对石牌的张士诚军队发起了突然袭击。石牌今尚有其名,是昆山阳澄湖边上的一个小镇,当年隶属于江阴。问题是这么一个小镇怎么突然会引起从淮西过来两年左右的农民政权领袖朱元璋的注意?> > 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石牌有个叫朱定的地方上混混,因为生活无着,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贩卖食盐。在贩盐过程中他诡计多多,巧取豪夺,最终脱贫致富,挤入了当地的“富人圈”。可这样的人及其所做的事情在普通人眼里都是令人不齿的,石牌当地就有个赵姓的大款,从来不曾正眼看过他。为此,朱定十分恼怒,纠集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袭击了赵大款家。赵大款奋起反击,朱定眼看自己要吃亏了,就投降了官府。> > 由于精于钻营,他被元朝授予了江阴判官,端起了大元帝国地方公务员的饭碗。可干了没多久,又嫌官小,捞不到什么好处,拍拍 ... 走人,重新混迹于江湖。元朝地方官府听说后十分恼怒,派了江浙参政纳麟哈剌率领兵士前来征讨。朱定一看,这下可完了,娄子捅得太大了,怎么办?不想想办法只能坐以待毙,想啊想,突然想到了:不是最近人们老在议论:高邮那里有个叫张士诚(当时还没有渡江到江南来)的最了不得,堂堂大元百万大军也没能把他怎么的。想到这些,朱定立即派人渡江到苏北去,邀请张士诚上苏南来。由此张士诚军由通州渡江到常熟,再下平江。> > 等隆平政权在苏州落定后,张士诚想起了当初的引路人朱定,通知他到隆平府即苏州来当个叫参政的朝官。至于位于阳澄湖边上的那个石牌小镇,张王也没忽视,派了元帅栾瑞戍守在那里。> > 从当时的形势来说,石牌还看不出来有多重要。但当常熟被朱元璋军攻占后,其通往昆山路上的石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一下子凸显出来了。朱元璋命令廖永安、俞通海和桑世杰3人率兵在大年初一对石牌发起了突然袭击。没想到石牌守将栾瑞早已有所准备,立即组织反击。双方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原巢湖水师头领桑世杰在作战中阵亡,最终朱元璋军花了很大的代价才拿下石牌,栾瑞投降。> > 消息传到隆平府即苏州,张士诚听后简直就要气疯了,不错,石牌是个小镇,但它是我隆平政权京师附近要地昆山的北部门户,你们将它给占了,岂不是卡住我的脖子!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住在应天城里的那个叫花子连大年初一也不让人休息,做他的邻居真是倒了十八辈子的霉!张士诚恨得牙根咬得咯咯响,发誓一定要出出这口气,随即下令,让人领兵前去攻打常州,想给朱元璋来个声东击西。可没想到遇上的常州守将汤和是个拥有“革命工龄”比朱元璋还要长的“老革命”,张士诚军不仅偷袭没成,反而损兵折将。后来他又发兵去攻常州和江阴,但始终都没能将它俩夺回。双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张士诚的男儿血性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地被消磨掉了。> > 从徽州打开通往浙东的门户——攻取建德路叫花子朱元璋逐渐摸透了盐贩子张士诚的脾气了,石牌之战后的第二月即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他擢升领军舍人朱文忠为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令其与邓愈、胡大海等人筹划进取浙东事宜。朱文忠就是后来的李文忠,即朱元璋的外甥,当时大约20岁。舅舅朱元璋的这番任命有着特别的用意:一来让外甥在战争中得到锻炼,迅速成为自己事业的好帮手(另一个亲人好帮手就是朱文正,当时大概与在一起或者说是监视徐达等,后来因为朱文正出事了,国史对此多加避讳);二来,就如朱文正监视徐达一般,让李文忠来监视邓愈和胡大海等将领。不过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无论是李文忠还是朱文正,好像都没有朱元璋那般心底阴暗,而且他们的军事天赋也很快地显现出来。> > 至正十八年(1358)三月,亲军左副都指挥朱文忠即李文忠、行枢密院判邓愈和元帅胡大海率领将士由徽州昱岭东进,向着建德路进军,取道遂安。可当走到离县治还有30多里路时,突然间冒出了一支长枪义兵武装,领头的叫什么余子贞的,挡住了去路。邓愈、李文忠和胡大海三人都是以快速反应而威震军界,如今进军碰到此等街头混混一般的义兵,哪会将他们放在眼里,操起兵器,舞了几下,就把余子贞的喽们全给吓跑了。邓愈等一路追赶过去,追到了淳安县城。元军闻风崩溃,淳安城一下子就给占领了,还有3 000多号元军兵士当场被俘获。消息传开,遂安守将洪某率领5 000名兵士赶来救援,却遭到了胡大海的痛击,又有400多人、30匹战马当场被俘获。而后邓愈、李文忠和胡大海三人率领队伍继续浩浩荡荡地向建德路进发。再说淳安大捷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建德路守将元朝参政不花、院判庆寿、长枪元帅谢国玺、达鲁花赤喜伯都剌和总管杨等现在又听说,邓愈等三将正领兵前来攻打建德,想想自己不是他们的对手,保命要紧,跑吧!就这样,建德城不费吹灰之力让邓愈、李文忠军给占领了。> > 随后朱元璋将建德路改为建安府,立德兴翼元帅府。元朝江浙行省左丞杨完者听说建德被占,不甘心失败,带了数万名溪洞兵前来讨战,想要夺回城池,没想到被邓愈等打得一败涂地,有30 000多人当了俘虏。朱元璋闻讯后,喜上眉梢,立即下令擢升邓愈为同佥行枢密院事,胡大海为行枢密院判官,李文忠留下镇守建德,并命改建安府为建德府;四年后的至正二十二年(1362)建德府又改名为严州府。> > 杭州事变:赶走恶狼迎来一只饿虎——张士诚乘机控制杭嘉湖建德路位于朱元璋军占领地徽州东部,是通往浙东的门户。建德路被拿下,浙东门户洞开,其前方所在即为四通八达的浙东重镇婺州(即金华)。当时受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之邀率军入驻浙省府治杭州的苗军元帅杨完者看到情势不妙,婺州危机,就连位于婺州北边的杭州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他赶紧指挥将士前往徽州,想通过釜底抽薪的手法,端掉朱元璋军进攻浙东的前线大本营。可没想到他的苗军一到徽州,就遭到了驻守在那里的胡大海军的沉重打击。但苗帅杨完者还不甘心,随后又屡次率领将士去偷袭建德,梦想夺回,可每一回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战事延续了好几个月,到了那年的六月,左副都指挥李文忠率兵攻下婺州北部的浦江县,形成了从侧面包抄婺州的架势,眼看婺州就要唾手可得了,突然间杭州城内发生的一场内讧顿时改变了局面。> > 读者朋友可能要问了:杭州内讧跟婺州前线有什么关联?> >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朱元璋攻占集庆那年的春天,张士诚军迅速渡江进取苏州。而苏州与杭州距离不远,加上张士诚来到苏南后发展速度极快。当时江浙行省左丞相(大致相当于江浙联省的省长)达识帖睦迩对此十分恐惧,听说从广西杀出了一支“义兵”队伍,人称其为“苗军”,十分善战,曾在湖广诸地屡屡进攻西线红巾军,后转战于江西、安徽之间。达识帖睦迩也不打听打听对方底细,就来了个病笃乱投医,邀请杨完者统帅的苗军来杭州,维护地方安全。可苗军到了杭州后,达识帖睦迩就叫苦不迭。杨完者手下的军纪很差,山里人到了天堂杭州,大开眼界,大街上店铺里有好东西就拿,有漂亮的杭州姑娘就抢,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杭州城里民怨鼎沸。当时有民谣:“死不怨泰州张(指张士诚),生不谢宝庆杨(指杨完者)。”> > 这时省长大人达识帖睦迩也后悔不已,因“苦其逼己”,就与张士诚暗中相约,设套给杨完者。张士诚因为过去自己的军队在嘉兴与杭州等地几次被杨完者打败过,还没来得及报仇,听到达识帖睦迩有这样的想法,真是求之不得,于是两人就一拍即合,开始行动。七月,达识帖睦迩以收复被朱元璋军占领的建德为名,让杨完者出兵。杨完者是个武夫,没什么脑子,接到命令后想都没想,就把主力军派了出去。苗军主力前脚一走,张士诚派出部将史炳文部队后脚便到杭州城北,乘着杨完者不注意,突然包围了他的军营。双方激战了10天左右,最后杨完者兵败自缢而亡。主帅杨完者死讯传出,部将员成、李福、刘震、蒋英等带了30 000多名苗军,驻扎在桐庐,他们派人向李文忠请降。李文忠不敢做主,请示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自从定远发迹起,这一路过来,老当“掮客”或“大忽悠”,捞足了便宜,一听说有这么多的苗军将士投降,当然要了。他立即传令给李文忠,做好抚慰工作。九月李文忠赶往桐庐,接受苗军的请降。> > 杭州事变后,令人万般诅咒的苗军之患确实被除掉了,但事变的主角浙省省长大人达识帖睦迩却也从此徒有虚名,因为事变的另一主角张士诚军控制和左右着杭州与嘉兴,并欲将其势力往外发展,这就影响了朱元璋军队在浙东地区的发展。> > 讨债的都一起来了:胜攻占池州、郭天爵“谋反”、张士诚俘获廖永安意想不到的事情还不至于此,就连西线、东线甚至朱元璋“家”里都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