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二次 ... 战争结束后,咸丰帝为什么不愿意从承德避暑山庄回京?

大清风雨飘摇时继位 咸丰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按理来说应该也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是由于道光晚年时,能够传位的就只剩下两个人,即道光帝的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昕。这两个儿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一时间道光帝不知道传位给谁比较好。 其中四子奕詝虽然年长,但是才能一般,而且还是个瘸子(奕詝小时候骑马摔过胯,留下了后遗症),唯一的优点就是孝顺。奕䜣身体很好,天资聪颖,能文能武,还有所发明创造。道光帝在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后,可能由于年纪大了,他选择了年长并且孝顺的皇四子奕詝,并且也很喜欢六儿子奕昕,直接在诏书里封六儿子为亲王,辅佐哥哥一起治理好国家。 道光帝觉得自己这个安排算是比较完美的,但是道光帝其实是错的。因为道光帝甩给咸丰帝的是一个烂摊子,咸丰帝继位时,大清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大清就像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大船,随时可能覆灭。这时候国家需要的是一个雷厉风行且善于改革的君主治理国家,而不是一个以仁孝治天下的瘸子。 第二次 ... 战争 虽然咸丰帝也在继位之初努力扭转道光帝留下的不利局面,他先是整顿吏治,上台仅八个月就把道光帝时期的奸臣穆彰阿罢免了,并且重用肃顺等改革派官员,但是依然无法挽救国家进一步衰败的命运。咸丰帝刚继位就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军后来攻入南京与清朝分庭抗礼,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的打击很大,一步步的消耗着清朝的国力。 后来英法等列强趁着清朝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即第二次 ... 战争。所以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清朝已经不是一般的改革可以振兴的,必须下一计猛药才可以。 很显然咸丰帝没有这样的气魄,就像他对待第二次 ... 战争一样,是战是和都摇摆不定,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咸丰帝老是纠结于外国公使进京「 ”面程国书”一事,让本来可以尽早结束的战争,延续了好几年,并且还让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 然后就是,咸丰帝带着亲信家眷仓惶出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美名其曰「 ”北狩”,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烧 ... 抢掠无恶不作。咸丰帝在走之前决定起用弟弟奕昕,和英法联军谈判,全权负责战争善后事宜。 咸丰帝逃到了承德后,1860年10月奕昕终于和英法联军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签订后,第二次 ... 战争结束。 但是咸丰帝在战争结束后,为什么没有回京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咸丰帝不愿意回京的主要原因还是关于「 ”亲递国书”一事不能与洋人达成共识。 其实早在两年前签订天津条约时,咸丰帝就对天津条约里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和「 ”亲递国书”一事耿耿于怀,所以致使英法联军再次帅军北上,从而导致战争再次扩大。 而现在北京条约签订后,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咸丰帝以各种理由不愿意见到洋人,英法联军还必须要求面见中国皇帝,所以他们虽然撤出北京,但是并没有南下,而是逗留在天津。 咸丰帝就以英法联军还没完全撤退并且「 ”亲递国书”一事也没有解决为理由拒绝回京。那么为什么咸丰帝这么怕洋人「 ”亲递国书”呢?是因为咸丰帝害羞不好意思见洋人吗?肯定不是,咸丰帝又不是大姑娘,咸丰帝怕见洋人是因为在明清时期中国王朝没有外交观念,周边的地区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周边国家都是以朝贡的方式进京朝拜皇帝,也就是面见皇帝肯定要三跪九叩。 而现在以英法列强的规矩是不可能给咸丰帝下跪的,所以咸丰帝不愿意见到英法公使站着面见自己,还要亲递国书,就是咸丰帝更加不能容忍的,咸丰帝深受封建思想教育肯定不想让这样的规矩在自己身上毁掉。如果洋人站着见了他,就代表着「 ”礼崩乐坏”,这是一个王朝衰败的标志。这也是在第二次 ... 战争中,咸丰帝最看重的东西,甚至咸丰帝觉得只要西方列强不觐见自己,不「 ”亲递国书”,什么割地赔款,取消关税,咸丰帝都可以同意。其实这点在现在看来甚是可笑。 第二,就是肃顺等人的阻挠。 肃顺不想让咸丰帝回京的原因是怕咸丰帝回京后,自己将会失去现在的权利。因为当初肃顺建议恭亲王留京承办和列强和谈的事情,原本以为奕昕无法处理这个烂摊子,结果恭亲王真的签订了合约,英法联军决定退军。 肃顺觉得这个时候咸丰帝回京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会遭到恭亲王的削弱,毕竟恭亲王和谈是有功劳的,朝中大臣支持恭亲王的也不少,咸丰帝回京对自己很不利。所以肃顺尽可能的满足咸丰帝的欲望,让咸丰帝乐不思蜀,最好永远不回京才好呢! 第三,那就是咸丰帝自己也喜欢上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生活了。 有人说咸丰帝喜欢在承德的生活是因为谈恋美色或者谈恋丝竹,其实我觉得咸丰帝喜欢热河的生活是因为对于自己治理国家的失望,也就是所谓的自暴自弃。咸丰帝继位之初,也是意气风发,但是后来连续的打击,使自己彻底的丧失了信心,所以等他逃到避暑山庄后,就开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完全不理国家大事,他已经喜欢上了这样自由放飞自我的生活。所以这也是导致咸丰帝不愿意回京的原因。 综上所述,咸丰帝不愿意回京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见到洋人,不愿意「 ”礼崩乐坏”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时咸丰帝也觉得在避暑山庄能够逃避现实,放飞自我,再加上肃顺的劝诫,咸丰帝回京的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咸丰帝病逝在承德,死之前由于对各方势力评估不足,虽然用顾命八大臣平衡帝后势力,但是他低估了慈禧等人的权谋,致使慈禧太后联合了帝胤势力就轻松打败了顾命八大臣,慈禧掌权后,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第二次 ... 战争结束后,咸丰帝为什么不愿意从承德避暑山庄回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2.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3.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4.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5.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6.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7.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8. 舅舅求康熙 ... 自己的儿子,康熙不忍心 ... ,雍正却不客气

    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班师回朝后,为佟国纲举行国葬。佟国纲作为康熙的舅舅,鄂伦岱是康熙的表弟,舅舅竟然求康熙...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康熙十分为难。康熙念及佟氏一族是自己的母族,不忍心下此...手,因此将鄂伦岱囚禁一段时间后,又放了出来。康熙虽然没...鄂伦岱,但在雍正登基后,鄂伦岱很快被...,原因是鄂伦岱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

  9. 历史上的纪昀与和珅,不是敌对关系,辟谣

    近年来,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导致纪晓岚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便私以为纪晓岚是个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对头,纪晓岚还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灵巧计谋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和珅却总是吃瘪。但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民间传说《纪晓岚智斗和珅》来编排的,就连野史都算不上。

  10.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来万两百银也不算过分。但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两江总督唐文尧清廉到天天吃大白菜,而且是顿顿吃,当年消息还是挺闭塞的,一直吃到第三年,这事才传到了雍正爷的耳朵里,两江总督可是个不小的官,顿顿吃白菜

随机推荐

  1. 古代诸多帝王都想高薪养廉,为何总是适得其反?权与钱的博弈

    自古以来,金钱是把双刃剑,权力也被视为一把双刃剑,但两者不存在必然联系,却往往被人扯上关系。在古代,朝廷命官普遍低薪,这个已经是众所皆知的史实,也是经过史学家论证的。然而这些朝廷官员手中却掌握着权力,代表着朝廷统治一方百姓。大家知道,古代大多数时候是重农抑商的,所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古代是不高的。

  2. 因时制宜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nshízhìyí【解释】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例子】除了几处通商口岸,稍能因时制宜,欺侮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捍格不通呢?(清·李宝嘉《文明小史》之一回)【相关】百度“因时制宜”

  3. 梦见望远镜梦到望远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望远镜好不好

    做梦梦见望远镜好不好?梦见药品梦到药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药品好不好心理分析:梦见望远镜可能意味着你对某些事物不仅要以就近的观点,也要用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梦见望远镜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我梦见我用望远镜观看远方的景物。梦见望远镜,表明你比较有远见,观察事物能够明察秋毫。梦见望远镜用于窥视或监视等方面,是在提醒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功上,否则会在名誉上受到损失。

  4. 我当乡长的由来

    我十八岁参加政治活动—净乡...会。这...会专门办理县、乡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净乡...会的后台老板,就是蒋经国先生。那时我任净乡...会的秘书,主任...刚好不在,接到这个案子,就派四位指导...去处理调解,如果没有办法就把里长带回来。这就是听故事听来了,我小时候曾听过我的老师讲蒋公的特务人员‘戴笠捉韩符琪’那一则故事,是采取先做好朋友再捉的办法,这次就用上了,所以我十九岁就当上了乡长,也是这个来由。

  5. 西湖三杰之一的于谦为什么被明英宗斩首?一代清官的悲惨人生!

    一代清官的悲惨人生!>于谦,他与岳飞、张煌言并成“西湖三杰”,明朝第一忠臣。明宣宗看到这个场景非常开心,当场就下令让于谦去江西巡查,查出了许多的冤案错案,一时间于谦为官公正清廉的名声在百姓中传扬开来。就是这样一位清廉的好官却被明英宗下令斩首,这是为什么呢?不过也算是于谦倒霉,明代宗生病去世了,一群拥护明英宗的人又将明英宗推上了皇位。明英宗上位之后,立马用谋逆的罪名将于谦一家抓进了大牢。

  6. 黑鸡聪明

    小媛说:“当然是黑鸡聪明,因为黑鸡会生白蛋,白鸡却不会生黑蛋。”

  7. 【论题】的意思是什么?【论题】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论题lùntí1.诗文的题目;议论的题目。★「论题」在《汉语大词典》第15654页第11卷295★「论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54页★「论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论题论题的拼音lùntí论题是什么意思论题lùntí1.诗文的题目;议论的题目。

  8. 中考中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解题思路

    中考中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解题思路  历史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题目灵活性大、客观性强,极少有评分误差和比较全面的考查功能,它能有效地考查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是标准化考试的优良题型。因此选择题是历史考试必备的题型之一。  历史选择题的结...

  9. 学习害怕

    “你看看,我问他用什么来挣饭吃,他居然要学习害怕。”司事想,这下你该学会害怕了吧。>>“好吧,爸爸,我非常愿意,等天亮了,我就出去学习害怕。学会一门艺术,我就可以养活自己了。”>小伙子回答说:“唉,我想学习害怕,可是没人能教会我。”

  10. 员工生日祝福语大全

    员工生日祝福语大全1、留不住的时光年龄的递增赋予你的是成熟;而留得住的只有在这张温馨的卡片上,涂抹得不标准的诗行,带去我诚挚的祝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