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岳忠豪胡传在清代地理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生对多个边疆区域进行过考察,光绪七年他作为吴大澂的私人幕僚,对东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并著《东三省海防札记》,对于清代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胡传)胡传,字铁花,安徽绩溪上庄人,早在同治七年进龙门书院读书时就对中国地理尤其是边疆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岳忠豪 胡传在清代地理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生对多个边疆区域进行过考察,光绪七年(1881年)他作为吴大澂的私人幕僚,对东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并著《东三省海防札记》,对于清代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传) 胡传(1841年——1895年),字铁花,安徽绩溪上庄人,早在同治七年(1868年)进龙门书院读书时就对中国地理尤其是边疆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清 ... 战败之机,强迫清 ... 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大片领土。胡传深感沙俄对中国东北领土的侵略,同时慨叹“东北图志阙如的现状,从而激发了其对东北的考察之路。 (英法联军) 通过东北之行,胡传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观察东北地区的海防价值,“奉天负山襟海,前拊 ... 之背,后扼吉林之吭,辽水亘其东,沮洳泽潦隔绝中原,为天设之险。”胡传除了重视地理优势外,还看重整个东三省地理上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奉天、吉林、黑龙江昔为国家根本重地,今为京东藩蔽要疆,吉、黑二省东北防各饷需军火,皆由辽之营口转运以往。”胡传通过地理考察,从整体区域地理结构,勾勒出东北地区紧张的关系,以期达到从全局达到构建海防建设的目的。 (日俄战争) 胡传此行,既然是有着防敌的目的,因此处处以如何防敌来建设海防,在考察过程中更是深刻感受到了俄国的潜在威胁。除了俄国,胡传还敏锐的察觉到了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对 ... 乃至中国的潜在威胁,胡传将俄、日两个国家称为“二患”,并且认为这二患的威胁会逐渐增大:“非独奉省之患,亦林、黑龙江、 ... 之患;非独吉林、黑龙江、 ... 之患;尤天下之患也。”胡传的整个考察过程都与现实的政治目标紧密相连,这也正是继承了晚清地理学注重经世致用的传统。 胡传的海防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认识到问题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胡传从整个东北地区的整体角度提出了明确的防御措施,“我之御俄,其要在黑龙江,于艾辉增设江防,筑炮台江岸,以堵截彼轮船来路。”“南蔽 ... ,东制日本”,并提出在东北地区实施开枪炮之禁、实行全民皆兵,征收盐税,补充军饷开资不足等全方位的诸多海防建设的政治主张,真正达到以防为主、战为辅的目的。 然而清统治者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一矛盾。加之东北地区受俄日两强国的强烈干扰、侵略,清 ... 也没有机会去实施。因此胡传的海防思想尽管很完善,但是并没有展开切实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宏斌:《晚清海防地理学发展史》,北京: ... 科学出版社,2012年。 2、李仲谋:《关于胡适的父亲胡传》,《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3、张志强:《胡传在东北边疆活动新探》,《北方民族》2004年第3期。 4、傅朗云:《胡传其人其书》,《北方文物》1990年第3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杨培超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边疆中国近代史历史清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