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唐孙位高逸图(1)高逸图高逸图(细部)高逸图(细部)高逸图(细部)高逸图(细部)孙位,一名遇,浙江会稽人,自号会稽山人。孙位善于画人物,是唐末重要画家。他的卷轴画留传下来的只有这一件《高逸图》。《高逸图》绢地着色。“孙位高逸图”五字是赵佶题的。有人认为它的内容是表现唐末五代动乱时期的“文人隐士生活”,有人认为它是取材于晋代的《竹林七贤图》。
[专家点评] 唐孙位 高逸图(1)
高逸图(2)
高逸图(细部)
高逸图(细部)
高逸图(细部)
高逸图(细部)
孙位(公元9世纪-10世纪初),一名遇,浙江会稽人,自号会稽山人。记载说他常与僧道往还,“性情疏放”。黄巢起义攻克长安后,他追随唐僖宗逃入四川,当上“文成殿下道院将军”。孙位善于画人物,是唐末重要画家。他尤其对西蜀的许多画家,有很大影响。他的卷轴画留传下来的只有这一件《高逸图》。
《高逸图》绢地着色。“孙位高逸图”五字是赵佶题的。有人认为它的内容是表现唐末五代动乱时期的“文人隐士生活”,有人认为它是取材于晋代的《竹林七贤图》。画面上画四个主体人物,从右至左看,头一个上身袒露,披襟抱膝,显出一种放诞、傲慢的神情;第二个裸足而坐,右手执如意,若有所思;第三个捧酒杯,蹙额沉思,作欲吐状;第四个手执麈尾,面容流露自得其乐的神气。各主体人物有侍者相陪,彼此间以树石相隔,不论其是否《竹林七贤图》的残本,画中人物都表现出淡泊,清高,孤傲的精神状态,正是唐末一部分地主阶级文人逃避现实的政治态度和腐朽生活的写照。
画法上,这—作品与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南朝砖刻《竹林七贤图》有相似之处,与东晋顾恺之的画风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用线细劲,略带方折,着意于眼神刻划。设色凝重复杂,树石描绘得熟练,并有装饰性。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