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

  作者:杨海文

  文化校史是不同于传统型校史的另一种校史写作形态。要写好文化校史,必须努力做到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进而面向知名人物、面向经典事件、面向民间语文。在相当程度上,民间语文作为落实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特别值得重视。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型课题而言,文化校史的写作形态将确保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在“内涵生产”的基础上找到良好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文化校史;传统型校史;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

  Abstract:A cultural university history is another kind of university histor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A well——done cultural university history must be full of stories, ideas and literature, to be exact, of famous people and typical stories with folk language。 As an important way to make historical stories, ideas and literature, a special attention, in a large sense, should be paid to folk language。 As a big subject being studied at present, the writing style of Research into a hundred years of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make a good strategy for the cultural spread and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connotation。

  Key words:cultural university history; traditional university history; Research into a hundred years of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建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目前正在组织进行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型课题,预期取得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个案研究成果,亦即参加课题研究的25所大学分别撰写一本关于本校的《大学文化百年研究报告》;二是专题研究成果,亦即专家学者围绕中心课题选择专题进行研究,以此作为综合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综合研究成果,亦即在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撰写专著《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并以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为基础编辑出版《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文集》。无论个案研究、专题研究还是综合研究,都属于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的“内涵生产”。生产了产品,自然需要在市场上成功地销售,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我们现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的“内涵生产”,是否需要有效的“传播策略”来给予支持?更具体地说,假如每所高校都拿出了一本关于本校的研究报告,那么,这个研究报告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式才能获得真正有影响的传播效果呢?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提出“文化校史”这个新的观念,并且希望这一观念有助于“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去真切地实现读本的可阅读性、市场的可接受性。

  对于大学来说,尤其是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知名高校来说,校史的研究与写作是储存历史记忆、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一个新生已经在“学生证”意义上归属于一所大学之后,他势必渴望更快地在“心灵史”的意义上皈依于精神的校园。帮助一个新生完成这一使命的,既有老师、学长的“口述历史”,更有他自己的“感同身受”,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毕竟是“有限”的,更“普遍”的无疑还是人与校史读本之间的深层体证。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以史料汇编为经、以时序编年为纬的传统型校史,所起的作用似乎并不理想。这里无妨套用一个比喻:当运用熟悉的字词来写作时,我们是“不假思索”的;如果要用上一个不怎么理解的字词,那我们就得到字典或词典里去“按图索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按图索骥”者显然尚在门墙之外,惟有“不假思索”者才能渐入堂奥。“按图索骥”与“不假思索”的差异,也正是传统型校史与文化校史的根本区别。

  一般地说,文化校史当以人物为经、以故事为纬,“人物”主要指的是曾经在本校工作和执教过的名校长、名学者,“故事”主要指的是一直或一度流传于本校的老掌故、老传说。一所知名高校之所以“可信”,是与它有其锐意创新的校长、情深学术的教授密不可分的;一所知名高校之所以“可爱”,是与它有其令人感怀的遗闻逸事、经久不衰的校园传说紧密相关的。因为有了高山仰止的名校长、名教授群体,其“可信”塑造了一所大学的“标志”;因为有了景行行止的遗闻逸事、校园传说谱系,其“可爱”演绎了一所大学的“风格”。“可信”孕育了“可爱”,“可爱”巩固着“可信”,“标志”造就了“风格”,“风格”护卫着“标志”。由此可见,人物与故事在文化校史中当是有机统一的,有意义的人物必将关联着有趣味的故事,好的故事必将基于真切的人物而长存。

  “纸上的校园”是脱胎或者取材于“地上的学府”的,一所知名大学的文化校史无不具备两种形态:首先是作为历史本体的“实史”,亦即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其次是作为历史书写的“编史”,亦即后人对于过往历史的记述。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实史”是活在“编史”之中的,既往的历史因为当代的阅读、口述而获得传播。正如黄天骥教授回忆他1952年刚刚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情形所说:“我们从进入康乐园的第一天起,就盼着和老师见面了。新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总会打听将有什么样的老师给自己上课。接待新生的师兄们,也会把一些道听途说的有关老师们的故事,绘声绘色地给后生小子们介绍。那时候,人们谈论最多的名字是陈寅恪、姜立夫,还有容庚、岑仲勉、杨荣国、胡金昌、周誉侃、曹廷藩、徐俊鸣、罗克汀、王力、陈心陶、陈焕镛、梁伯强等教授。大家既景仰,又觉得有点神秘。”[1]

  所谓“实史”活在“编史”之中,似乎又可分为两种状态:其一是口述状态,其二是读本状态。很多校史故事可能从来就没有用文字记载过,但它们却一代接一代地被口传下来。我们的确无法否认“口述”巨大的传播功能,但是,“读本”特定的引导功能尤为值得重视。原因在于,如果一所大学拥有了一个或几个优秀的文化校史读本,那么,其校史的人文传播就将在系统性、感召性方面取得不可估量的效果。在纯粹知识的层面上,亦即人们如何知识地把握校史上的人物与故事方面,“口述状态”是零碎的,“读本状态”则有可能达成系统性;在实践理性的层面上,亦即人们如何智慧地领悟人物与故事之于现代人生的精神支援方面,“口述状态”难免是神秘的,“读本状态”则将尽其力量展现大学精神的智性内涵。

  “读本状态”优先于“口述状态”当然只在相对的意义上成立,在绝对的意义上则是“口述状态”强大于“读本状态”。“相对”地说,一个优秀的文化校史读本在知识性、智慧性上的作用,是任何一个个体的随处说法无法比拟的。“绝对”地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文化校史读本,惟有通过无数人的阅读和口传,才能真切地实现其传播目的。一旦明于这种辩证关联,亦即作者只是读者的最初引渡者,读者才是作品的最终裁判人,那么,用优美的文学笔法去叙述故事,以大学的精神理念去勾勒人物,就责无旁贷地成了文化校史的叙事策略。

  文笔优美,方可在形式上俘虏读者;境界深邃,才将在内容上激励读者。为了确保一所大学的文化校史既文笔优美,又境界深邃,其写作者的选择与确认是相当关键的。这个作者最好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出身的,尤其必须长期地在这所大学学习或工作过。从最理想的角度看,他最好首先是这所大学的学生,然后是这所大学的教师。这个作者不仅必须拥有这一“基本条件”,而且更需具备“工作能力”。所谓“工作能力”,一是指史料功夫,他必须善于使用有意的史料,还得善于发掘无意的史料;一是指布局谋篇功夫,当文化校史被设定为阅读性强、感染力大的散文式样时,他必须有足够的智慧与技巧去处理人物与故事在时间与空间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混乱或矛盾;一是指理念内化功夫,他必须能够将一所大学薪火相传的大学精神有机地而不是生硬地播种于字里行间。就此而言,一部优秀的文化校史未必会是集体性作品,“单枪匹马”可能比“群策群力”要更好些。

  以上所述,正如笔者在2006年6月于浙江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编研会”和2007年5月于中山大学举办的“第二次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所说的那样,个案研究意义上的文化校史写作,必须强调“三个有”,亦即“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有故事就是要用历史的方法收集材料——是为“立象”,有理念就是要用哲学的方法分析材料——是为“抽象”,有文采就是要用文学的方法运用材料——是为“形象”。建基于“三个有”,我们需要落实的是“三个面向”。每个大学在做自己的个案研究时,既要面向知名人物,也要面向经典事件,还要面向民间语文。尽管知名人物、经典事件于文化校史的重要性确实高过民间语文,但是,从传统型校史写作业已积累的经验教训看,文化校史要面向民间语文,尤为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古人曾经说过:“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在此,“明”是众所周知的在场性,其在文化校史写作中好比那些知名人物、经典事件;“幽”是鲜为人知的不在场性,其在文化校史写作中好比那些民间语文。对于“实史”意义上的大学校史而言,知名人物以及在经典事件中抛头露面的典型个体其实是很少的,生活的常态显然是莘莘学子的寒窗苦读以及普通教职工的默默劳作。把莘莘学子以及普通教职工的日常生活全部纳入“编史”意义上的大学校史之中,固然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是,给他们在“编史”意义上的大学校史内应有的地位,则将使得文化校史不同于传统型校史,会使得一所大学的校史更加拥有亲民、亲近、亲和的品格,更能取得平凡而又执著的校友们对于母校的认同和眷恋。进言之,民间语文在文化校史中的运用和强化,正是实践“有故事,有理念,有文采”的有效途径。以下两个事例或许可以体现中山大学文化校史尽力达成“幽明所以存乎象”的写作诉求:

  中山大学在抗战期间曾播迁云南澄江。如何叙事这段独特的历史呢?许崇清校长的《告别澄江民众书》当然要大书特书,但同时也不妨从朱谦之先生的《奋斗廿年》里引述其妻何绛云女士寓居澄江时写的三首诗。其一为《春日寄旅》:“春风几度过窗棂,人自飘零月自明,门外小嬛花一簇,年年惯听异乡声。”其二为《风》:“狂风时作不平鸣,倒海排山走马声,卷起黄尘千百丈,来无踪迹去无情。”其三为《飞鹤》:“立志高飞未肯低,回翔云表似轻裾,偶然一憩长松下,犹觉人间总不如。”[2]又如,陈寅恪故居是今天每一个来中山大学南校区访问的学者都会去凭吊的精神圣地。在中山大学文化校史中,叙述陈寅恪故居,自然要写这个老人如何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柳如是别传》,但学子们对它的切身体悟同样需要摄入我们的视域:“30多年了总有南来北往东奔西跑的人来这里驻足瞻仰沉思。黑色的栅栏虽有些岁月的风霜,然而,紧闭的大门口常常躺着悼客放置的鲜花。绿草繁茂,古树参天,其人宛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当过去不再照耀未来时,人们将生活在黑暗中。出身中大的学子,大概都不会忘掉这座散发着不熄光芒的老房子。”[3]这些民间语文是文采斐然的,是洋溢着大学之为大的精神理念的,而且本身就是情节生动活泼的校园故事。如果忽略乃至无视它们,文化校史也就难免徒有虚名了。

  总而言之,我们所理解的文化校史,不完全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那种大学校史,不完全是人们偶尔为之的回忆录或回忆录的结集,也不完全是关于名校长、名学者的思想传记或关于某学院、某专业的学术研讨。文化校史来源于斯,但又必须超越于斯。之所以能够超越,盖因文化校史在内容上的更丰富性、在形式上的更文学性、在结构上的更系统性、在精神上的更感召性。如今,中国的大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怎样去激活并敞开寄寓于人物与故事之中的大学精神,怎样以“散点透视”的叙述方式来实现“整体通观”的人文效果,当是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与时俱进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天骥.中大往事[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27.

  [2]朱谦之.奋斗廿年[M].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研究会,1946.25.

 

  [3]江佳伟.故居新命[N].中山大学校报——中大学子,2007——03——26.

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全中国最大一个漏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因为日军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梦见前女友借钱

    周公解梦梦见前女友借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前女友借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劉備一開始對諸葛亮很尊重,為什么後來君臣離心了?

    劉備一開始對諸葛亮很尊重,為什么後來君臣離心了?相信在三國里,小伙伴們最不陌生的就是劉備跟諸葛亮了。而我們也知道,劉備最初也是求着諸葛亮要輔佐他,所以對他很好,也很尊重,幾乎是對諸葛亮非常信任,什么事情都會征得他的同意。可是在等到他徹底成王後,又為什么跟諸葛亮的關系不再那么好了呢?那么就這個問題,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要知道,劉備能夠當上君王,完全是靠諸葛亮輔佐,而當時的諸葛亮名聲也是響徹大地,劉

  3. 你知道枸杞的正确吃法吗?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说说枸杞子的正确吃法。但嚼服枸杞子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四、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渐渐升发。

  4. 【论体】的意思是什么?【论体】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论体」在《汉语大词典》第15655页第11卷296论体lùntǐ论文的体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夫明孔·孟之义理,为论体已可。」论体的拼音lùntǐ论体是什么意思★「论体」在《汉语大词典》第15655页第11卷296论体lùntǐ论文的体裁。

  5. 营养早餐粥食谱 营养强身“田园鲜虾粥”

    下面我来说一下营养早餐粥“田园鲜虾粥”的做法。以上的食谱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感谢关注knowchinesefood。

  6. 当黄磊累得不愿说话、何炅分身乏术,《向往的生活》也要烂尾?

    《向往的生活》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生活纪实类节目,2017年播出第一季,2018年第二季,今年已经是第三季了。黄磊一天三顿饭,困在厨房累得话都不愿多说;每期来的嘉宾太多彼此之间不熟,何炅也分身乏术;彭彭和妹妹更是拘束性子,不知道该怎么活跃气氛。第二季有了,但不多,只有徐峥的《幕后玩家》、黄渤的《一出好戏》。《向往的生活》最开始那些被观众喜欢的、跟其他综艺不一样的特点在第三季里几乎消失了。

  7. 阎红彦跟高岗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人说他的上将的军衔是“捡”来的

    >有人说,阎红彦上将的军衔是“捡”来的。面对政治上正如日中天的高岗的利诱,阎红彦不为所动,实事求是地指出高岗当年的问题,为此,两人大吵一架。阎红彦曾提出反对意见,以其造假及脱逃的事实为依据说明其品质不好,诡计多端,不可信赖。但阎红彦的意见未被重视,还被误解和批评。阎红彦不干,当众揭穿一些谎言,把江、陈伯达一干人搞得狼狈不堪。

  8. 【鸾续】的意思是什么?【鸾续】是什么意思?

    ★「鸾续」在《汉语大词典》第17983页第12卷1182参见:鸾续鸾续是什么意思鸾续luánxù谓妻亡后继娶。

  9. 滑雪史上十大重要时刻

    虽然起源于几个世纪前,但它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按照时间顺序,这里是滑雪运动短暂而激进的十大历史时刻……当然,这是有争议的。1)谢尔曼·波普在1965年圣诞节早晨发明了Snurfer(1965),谢尔曼·波普走进车库,把两块卡马特滑雪板交叉固定在一起,站在后院的小山上,开始在雪地上冲浪。Snurfer——想想《雪花与冲浪者》——诞生了,并立即成为热门。“当我看到孩子们过圣诞节有多开心,”

  10. 梦见在酒吧玩

    周公解梦梦见在酒吧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酒吧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