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防止法国独大,英国逐渐松绑德国

  绥靖政策是英国在新兴的帝国主义进攻面前所采取的一种“调整与怀柔”策略。它以维护既得利益和霸权为宗旨,以损人利己为原则,并于1937年张伯伦主政后真正登上英国历史舞台。绥靖政策的出台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它对当代国际政治外交留下深重的思考。

  本文就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探讨其深刻启示,以求教于方家。

  一、历史动因

  纵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政治氛围,尤其是英国社会背景,绥靖政策的推行并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的总和。

  1.经济衰败的后作用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即使是战胜国的英国,直接损失达120亿英镑,同时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1921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120万人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1932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23%,其中生铁,钢的生产减少了一半,造船业减少88%,机器制造减产1/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失业者达工人总数的22%[1] ,显而易见,英国经济已是衰败不堪,日落西山!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 *** 不得不从迫切的内政问题出发,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然而,这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力量的巩固。1919年,英国战时内阁规定:“作为经济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各军事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这个假定'不列颠帝国在今后十年内不会进行任何大战,不需派出远征军'”。 [2](p。43) “十年无大战”的规定,还加上一天天地往前推算,直到1932年还在生效。[2](p。44)因为统治当局坚持认为“财政和经济危险是国家必须对待的最严重,最急迫的危险,其它必须让位,必须等待” [3];他们甚至觉得凭英国现有的军备力量,尤其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足以应付任规模的战争。因此,军事上一直满足于“1918年的技术”,军费开支降到“严重的无法履行英国防卫义务的状况”。[4](p。182)

  可想而知,严重的经济困境对军事实力的打击是无以复加的。英国所采取的重经济,轻军事的变相调配,不仅没有使经济困境从“节约”中得到改变,甚至还引起了国内政局的动荡,国内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 浪潮汹涌澎湃。同时,它还造成了内阁的频繁交替。在张伯伦上台前的不到15年时间内,出现了一连串走马灯式的政权更迭的奇怪现象[5] (p。233),这就很难指望 *** 在法西斯面前实行一种连续和坚定的政策。相反,他们拒绝以任何方式认真考虑战争问题。英国公党领袖艾德礼曾宣称“我们决不同意把使用武力作为执行政策的手段。” [3]这无疑对以后希特勒德国的武力威胁只能“息事宁人”,“妥协退让”,进而为绥靖埋下了祸根。

  2.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

  如果探究一战给人类带来的最深切的启迪,不妨说是对“反战求和”的热切渴望。英国在一战中直接参战600万人,伤亡244万,战争双方开支达18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一片萧条。“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6](p。589)它对英国人传统的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战争表示出十分的反感和厌倦,并进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示恐惧,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

  据悉,战后英国出现了许多颇具影响的“不再战运动联合会”和最大的“和平誓约协会”等和平主义组织,和平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他们宣称“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诉诸武力都违背人类精神上的和谐与理智”,呼吁“拒绝支持或效力于任何付诸武力的 *** 所从事的战争。” [4](p……115) 甚至宣称“放弃侵略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放弃防卫。” [4](p……150)。

  1936年,英国和平主义组织进行了民意测验,90%的人拒绝参战,反战求和思想深入人心。然而,和平主义者鼓吹和议,呼吁太平的同时,却消极地宣扬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诅咒战争,诋毁军备,不仅模糊了人们对国际形势的认识,而且使人们混淆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解除了人们对战争的警觉。一味反战的社会情绪,很大程度上为 *** 参战制造了舆论压力,制约了 *** 的决策。

  面对“社会太平”的反战求和思潮,英国 *** 不得不进行对外策略的调整。他们认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对于慕尼黑悲剧,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相信“让德国恢复国土就可以保持英德两国长期友好和平稳定的关系,导致达成广泛的协定,抚慰不满意的国家,从而取得长治久安的和平”,[2](p。304)并且宣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2](p。289)这不仅反映了英国民众狭隘朴素的“避战求和”心理,也掩盖了张伯伦害怕战争的心态,迎合绥靖需求。可以说,“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国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

  3.特定的政治安排

  英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安排是对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当时的国际社会背景,英国当局的政治安排也别有用心。

  首先: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

  “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实力均衡”。然而,一战的爆发极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局面。战后,《凡尔赛和约》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建立起了以之为中心包围德国的小协约国体制。因而,法国成了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劳合·乔治曾强调说“法国是唯一可能给英国造成麻烦的国家”。[8](p。123)因此,英国这时的均势政策是要加强德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从而在德法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冲突又互制的关系,用以维护及加强英国在欧洲政局上的地位。为此,英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德国扩军,毁约,以振兴德国,恢复其大国地位;另一方面又迫使法国接受有利于德国的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从而防止出现一个“支配欧洲而同时支配海峡沿岸和低地国家的偌大军事强国。”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势力均衡”的旧传统和“光荣孤立”的影子使英国始终定位在充当欧洲的制衡者和仲裁人,扶德抑法成了英国当时对外政策的主题。丘吉尔也毫不避讳地说过:“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个,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有支配力量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改变,我们同样会以亲德反法”。[10]可以看出,扶德抑法只是英国保持欧洲均势的一种手段,通过均势,它将更大程度上实现并保持欧洲霸权。

  其次:以德反苏,实现“祸水东引”

  面对战后新生的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引起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深度恐惧:无产阶级运动一旦席卷英国,资产阶级必将面临灭亡的境地。因此,积极反苏 *** 也是英国当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鉴于德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反苏的趋向,德国成为东方反苏的第一防线,尤其是1939年德国积极东进的攻势,令英国暗自庆幸:“作为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纳粹帮了欧洲一个大忙。” [11](p。192)他们相信:“祸水东引”是摧垮无产阶级的捷径。如果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使苏德之间发生冲突,彼此在战争中两败俱伤,那么英国的霸权和利益就能安然无恙[5] (p。235),欧洲均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巩固。张伯伦自鸣得意,把《慕尼黑协定》吹嘘为“辉煌的胜利”,以为“祸水东引”已告成功,从此“希特勒的行动将指向东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完全不卷入了”。[4](p。159)对于三国轴心的成立,英国更是毫无警觉,因为在他们看来,联系三国的纽带是《 *** 产国际协定》,而反苏 *** 正是英国所希望看到的。

  出于嫁祸于人的初衷,英国自然对德百般纵容,绥靖便成了“放任”的代名词。

  再次:不战而和,维护霸 *** 益

  如果说“反战求和”是一种和平的社会思潮,那么,“不战而和”则是上层建筑一种侥幸的政治追求。一战中,英国的损失是无以伦比的。战争还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尤其是群众革命运动的发展。英国统治阶级也不敢奢望战争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担心战争会动摇他的霸主地位,不敢同侵略政策做针锋相对的斗争。正如英国外交官斯特朗所言:“任何战争,无论我们是赢是输,都将毁灭富裕的有闲阶级,于是他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求得和平。”[9](p。83) 由此可见,对于统治阶级本身而言,“和平”既迎合了社会思潮,又能维持霸主地位的稳定,它是一种漂亮的借口。

  当然,“不战而和”作为一种息事宁人的怀柔外交政策,通过避免战争,可以防止战患的进一步摧残。然而,他却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以至达到不断满足侵略者扩张领土的欲望以求避战的境地,这就是“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国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也为英国在二战中付出沉重的代价埋下了祸根。然而,张伯伦却说:“我们对于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当然应该引以为憾,但是我们决不可因此而离开正轨,我们应该记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仍然是集中在和平的希望上。”[2](p。313)如果绥靖获得成功,“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控制欧洲,因而也不能向英国的全球霸权提出严重的挑战。”[7]

  显而易见,“不战而和”作为一种政治上的安排,更是一种维护霸权的手段。它一方面是保持地方平静,熄灭战争;另一方面则是牺牲局部利益和他国利益,并以此为条件而与德国达成政治交易,维护英国在欧洲的势力与影响以及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英国经济实力的不济和社会思潮的涌动及当局统治者的诸多考虑,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成为历史的必然。当然,国际环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也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法西斯德国的迅速崛起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使英国深感力不从心,不得不妥协避让。然而,也正是这多种因素的重合,历史才走向了“绥靖”的起点。

为防止法国独大,英国逐渐松绑德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2.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3.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4. 南京大屠 ... 时,200个老百姓,在逃难途中,遭日本兵全部枪 ...

    1937年12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日子。在这一个月内,我们的祖...亲,遭遇了奇耻大辱。作为她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城,被海外东瀛日本,强行攻占了。1840年中国清朝...,为了挽救因...泛滥,而带来的国民综合素质下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执行了「”虎门销烟”,向毒害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宣战”。然而中国...对自己百姓的自救行为,招来了外族既得利益集

  5. 日文中佛印代表哪个国家?原来日本人在地图中这样称呼越南

    1942年日本制二战形势地图如果你经常研究古旧地图,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之前地图书给大家分享了一张日本1942年出版的二战态势地图,评论区就有网友问,为什么地图中会把越南标注为「”佛印”呢?图中的佛印要是你也有此疑问,或许你会先百度一下。百度百科上的佛印是这么解释的:佛印(1032年~1098年)宋代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法名了元。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佛印禅师"。据说这位佛印禅师还是

  6. 心多向往自由,人就有多勇敢——斯巴达克起义给我们的启示

    克罗丢的部队围住了维苏威火山唯一的下山通道,打算困死起义军。这是斯巴达克扯起义旗以来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挑战。斯巴达克决定率领起义军去西西里岛,点燃那里的革命烈火,解放更多的奴隶。于是斯巴达克的渡海计划泡汤了,他必须重新调整义军的行进方向。但没多久,他们就被克拉苏盯上了。好在这次偷袭被及时发现,而斯巴达克也离他们不远,迅速驰援缓解了危机。

  7. 伤亡小只因技术好?为何美国天天在打仗伤亡率却一直非常低?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最擅长的操作就是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以此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尽管美国参与的战争频率始终居高不下,但美国的伤亡率却始终微乎其微。难道是美国大兵们在战场上临阵脱逃才降低的伤亡吗?在静夜史看来,美国之所以战争伤亡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技术先进技术上的碾压优势,是美国在历次战争中伤亡较小的根本原因。

  8. 渡江战役,老人捐寿材造船,新婚夫妇送花被子,给炮艇做掩体

    1949年1月,我军百万雄师集结长江沿线,准备一举突破长江,向蒋军发起最后的突击。粟裕判断,整个渡江战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江阴突破长江,切断南京和上海的联系,才能彻底歼灭汤恩伯集团,为以后打上海和杭州减少城市的损失。要想在江阴突破,江阴对面的泰州市靖江县就是大军的集结地。革命的种子在靖江生根发芽,这里是我军充分信任的老区。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一战后,一条最像真理的谎言,欺骗世界20年

    『高中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影响』发生于1914年7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3000多万人的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抹不去的心灵创痛,它是典型的非正义战争。这些不见了的矛盾包括:第一大矛盾:老牌...国家英国与后起之秀德国之间的矛盾,俗称英德矛盾,这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要矛盾。这一矛盾,无法调和,似乎只能用战争解决,所以,一战发生了。

随机推荐

  1. 梦见过去的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过去的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过去的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宙斯之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众所周知的英雄

    而已于10月21日上映的《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更是将这些肉搏暴力与史诗情怀玩到了极致。宙斯之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众所周知的英雄,解救普罗米修斯、助伊阿宋觅取金羊毛、诛...九头蛇等神话故事观众们都耳熟能详,甚至可称之为神级的人物。

  3. 梦见考试通过_做梦梦见考试通过_梦见自己考试通过

    梦见考试考好了,可能遇盗难。尤其在餐厅或咖啡店,要特别小心保管所带的财物梦见考试通过了,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果。待考者梦见考试通过了,预示考试成绩还算可以。老人梦见考试通过了,预示出远门,有障碍,但无妨,可平安。梦见结婚穿红衣服_梦见自己结婚穿红衣服_梦见结婚穿红衣服是什么意思单身贵族梦见考试通过了,则爱情会有问题,但要主动去解决,好运才会来。生意人梦见考试考好了,主近期财务运势普通。

  4. 旱魃是什么? 旱魃为什么被称为上古僵尸始祖

       僵尸始祖旱魃:黄帝的女儿原名女魃,长的颇为漂亮,并且也十分的善良。黄帝蚩尤大战后,旱魃由于担心自己的父亲,身心俱疲,得了一场大病。女魃的病情极为严重,按照当时的巫师的说法,女魃无药可救。  而在女魃病危的时候,犼的三份魂魄破了女娲和伏羲的封印,逃了出来。...

  5. 被称为「 ”洗肠草”的它正当时,益肝又健胃,让你健康自己来找!

    很多人都知道,韭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甚至被称为「”洗肠草”,不过只有了解韭菜的各项注意事项,才能将韭菜物尽其用,吃得健康。韭菜的5大功效1、增进食欲韭菜中含有植物性芳香挥发油,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老人、孩子适当吃些韭菜,有益于增进健康。2、益肝健胃韭菜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3、散瘀活血韭菜有散瘀、活血、解毒的功效,有益

  6. 一谷不登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gǔbùdēng【解释】指歉收。同“一谷不升”。【出处】《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例子】[伏湛]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后汉书·伏湛传》【相关】百度“一谷不登”

  7. 【新年祝福语】祝你拥有一个灿烂的新年

    就让风捎去满心的祝福,缀满你甜蜜的梦境,祝你拥有一个灿烂的新年。亲爱的,祝你一生幸福。你我相拥倾听新年的钟声犹如岁月的流逝,簇拥着我们共同的梦,满心的爱意化作真挚的祝福新年快乐!愿崭新的你在新的一年里用自己的心去开创一片精彩的天空。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真诚地祝福你新年快乐!漫天雪花飘飞,迎来了新年,让久违的心灵相聚吧,我深深的祝福你:新年快乐!愿我的祝福能融化寒冬,温暖你的心灵!

  8. 宙斯和伊俄的传说

    诸神之母的赫拉,久已熟知她的丈夫的不忠实。宙斯预先知道她来到,为了要从她的嫉恨中救出他的情人,他使这伊那科斯的可爱的女儿变形为雪白的小母牛。赫拉将伊俄交托给阿耳戈斯,使得宙斯不能再得到这个她从他那里夺去的女郎。现在宙斯不能再忍受对于伊俄的悲恸。现在赫耳墨斯吹奏芦笛,希望阿耳戈斯在他的演奏中熟睡,但伊俄的监护人恐惧他的女主人的愤怒,不敢松懈他的职守。

  9. 梦见被伤害_周公解梦梦到被伤害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被伤害好不好

    做梦梦见被伤害好不好?梦见被伤害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被伤害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厄运_周公解梦梦到厄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厄运好不好即将面试者梦见被伤害则面试求职:求职运势回落,重要人物的力量对你产生较大的影响,若能抓住表现机会将有不错的结果,无法做到的话也应该安慰自己心态平和。

  10. 清代康熙青花瓷

    清代康熙青花瓷近几年来,景德镇清三代的青花瓷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众多收藏品中的一大热点,康熙青花正是其中的佳品,代表着清代青花瓷的...水平。康熙十九年,清代官窑始建,进入了康熙青花瓷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开始书写本朝年号款,为六字“大清康熙年制”、四字“康熙年制”的青花楷书款,均书于器底或内心。康熙五十年后流传到社会上并应用于青花及彩瓷上。康熙时还有几种色釉釉下青花,很具特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