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网上展馆]话说宋元明清的瓷香炉北宋磁州窑系酱釉双耳三足炉高14.8cm口径9.5cm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香炉高11cm口径12cm明龙泉窑青釉铺耳方炉南宋哥窑米黄色炉高7公分口径11公分明宣德景德镇窑矾红彩八宝三足炉高12.5厘米,口径13厘米,壁厚0.9厘米。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明清时期以青花香炉为主,还有红釉香炉也较常见。本期展馆我们特择数件颇有代表性的香炉与同好们共赏!
[网上展馆] 话说宋元明清的瓷香炉
北宋 磁州窑系酱釉双耳三足炉 高14.8cm 口径9.5cm
南宋 龙泉窑青釉三足香炉 高11cm 口径12cm
明 龙泉窑青釉铺耳方炉
南宋 哥窑米黄色炉 高7公分 口径11公分
明宣德 景德镇窑矾红彩八宝三足炉 高12.5厘米,口径13厘米,壁厚0.9厘米。
南宋 湖田窑青白釉印花三足炉
南宋 哥窑双耳三足炉
明正德 景德镇窑青花回文香炉 高24厘米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双龙戏珠纹砵式炉 高7.3cmcm 口径12.3cm 底径6.6cm
明成化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桃纹象耳炉 高8.7厘米
明 漳窑鱼耳簋式炉 高11.6厘米 口径10.1厘米 足径8厘米
北宋 湖田窑影青双耳三兽足鼎式炉 口径10.2厘米、高9.8厘米。
明 德化窑饕餮纹四足方鼎 高14.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八仙人物炉 高14cm 口径20cm 底径11.2cm
清中期 德化窑白釉印花双龙耳炉 高7.5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7.4厘米。
金 耀州窑青釉三龙首足炉 高10.5厘米、口径11.8厘米。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云龙纹炉 高12.7厘米、口径20里、底径12厘米。
元末明初 龙泉窑青釉印八卦纹三足炉 高12厘米,口径12.8厘米。
南宋 赣州窑酱釉点彩折沿炉 高6.8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6.2厘米。
汉代 绿釉博山炉 高26厘米。
南宋 湖田窑影青釉刻菊瓣纹三足熏炉 高7.3厘米,口径13.2厘米。
元末明初 赣州窑酱釉双系香炉 高6.5厘米,口径11.6厘米,底径6.6厘米。
晋 青釉镂空熏炉 高8.3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8.6厘米。
金 磁州窑系白釉三龙首足炉 高11.3厘米,口径11.3厘米。
清道光 景德镇窑霁红釉三足炉 高13.2厘米,口径26.5厘米,底径14.5厘米。
西晋 青釉龙形柄三足炉 高6.5厘米,口径8.2厘米。
香炉,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香炉主要有三大用途:一为薰衣之用,主要盛行于汉晋时期,上层贵族、官员、士大夫入朝觐见或拜谒贵族都要用一种香料薰衣,以示身份和礼貌,这种薰香之习也为平民社交所接受,成为一种礼仪之举;二为书房驱臭提神之用,古人读书必焚香,起到驱臭香溢房的作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起到提神的作用,故有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句;三为供祀神佛之用,以表敬仰崇拜之心,祈祷神灵保佑。东汉后期,随着道教的盛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自然论的出现,以及后来佛教的传入,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的思想情感已成为一种文化活动,此后香炉的这种功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种祭祀神佛的必备之器。
随着瓷器的发明和制瓷业的发展,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特别是到了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仿铜式瓷香炉纷纷问世,有鼎式香炉、鬲式香炉、奁式香炉、鱼耳香炉、三足香炉等等。元代瓷香炉基本上继承了宋代香炉的造型,以三足圆炉和鬲式炉为多见。明代香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炉、戟耳炉、筒炉等。清代则以钵式炉为主。宋元时期以青瓷香炉和窑变釉香炉为主,明清时期以青花香炉为主,还有红釉香炉也较常见。瓷香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今天人们收藏的一个极富文化特色的专题。
本期展馆我们特择数件颇有代表性的香炉与同好们共赏!(文/朱光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