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放生·护生·环保

放生有时并不能真正积功德,反倒鼓励不肖商人捕捉野生动物,甚至破坏山林的生态。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把信众捐来作为放生的钱共一百三十万元,转请台北市立动物园兴建了七座鸟园,专门收容为人弃养或遭人伤害的稀有鸟类,这些鸟园叫做“护生鸟园”。 我读到这个报道,忍不住喝彩,佛教界千余年来讲“放生”,已经成为积习难改的行为,由于放生积功德的观念,鼓励了那些不肖的商人捕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动物在捉放之间吃尽苦头,甚至横死山林。也由于放生,放鸟则破坏山林的生态,放鱼则破坏河流的生物链,非但被放的鱼、鸟、乌龟不能得救,反而害了山林河流里原住的动物。又由于被放生的动物都是繁殖畜养,根本没有野生的能力,每次有佛教徒放生就尸横遍野,令人不忍卒睹。 放生已经成为环境森林破坏的大问题。我的弟弟从前住在阿里山,他说阿里山是佛教徒放生的热门地区,放生活动几乎五日无之,每回放生法会过后,佛教徒呼啸而去,留下满地的鸟雀,或挣扎死去,或奄奄一息,或成为野猫野狗的食物,连非佛教徒看到那种“惨烈”的画面都会落泪,搞不懂为什么慈悲的佛教徒竟有如此无知野蛮的行为。 我也曾问过许多环保专家、生物专家,谈起佛教徒的放生行为,他们也都表示,在山林溪流胡乱放生是愚蠢的行为,对环境与生物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前,我也时常参加放生活动,虽然眼见许多动物当场死亡,有些师父告诉我们:“它们是当场得到超度,转生善处了。”我心里虽然有许多疑惑,但也曾想:放生最可贵的不在行为,而在慈悲之念,如果人有一念之仁,放生的功德就圆满了。 后来我逐渐发现,我们佛教徒讲放生,大部分不是为了真实清净的慈悲之念,而是为了做自己功德的一念之私。例如我们平常并不做慈悲的事,一旦事业不顺利了,就去放生;一旦家人生病了,就去放生;一旦发财了想做一点功德,也去放生;于是无数的生灵成为我们功德的筹码,我们以鸟、兽、虫、鱼的生命来作为我们自私的赌注。久而久之,很慈悲的放生行为竟成为生命的悲歌。 从慈悲变成悲哀,从“一念之仁”到“一念之私”,想必是佛教徒所不愿见的。 现在,我们到全省各地的水库,几乎在水库旁边都有整条街在卖“活鱼三吃”,一天要宰 ... 几吨的活鱼,有一次我问鱼店的老板:“这水库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活鱼呢?是不是从外地市场运来卖的?”鱼店老板的回答大出我的意料,他说:“怎么不会有呢?我们这水库的上游,常常有佛教徒整卡车整卡车的载鲤鱼来放生呢!” 弟弟告诉我,在阿里山也有许多人架鸟网,以捕捉那些放生的鸟类维持生活,如果抓到那还活蹦乱跳的小鸟,就再卖给人放生,如果抓到奄奄一息,甚至死亡的小鸟,就卖给山产店烤小鸟。 这是放生所带来的实情,却很少人去思考。更严重的是环境的破坏,放生的人大概都假想鱼鸟在河海森林都可以活得很好,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想像把数万只猪牛鸡鸭放到山林的情景,就可以知道,长期被人类豢养的动物根本早就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即使它们能够存活,也会使环境失衡,从前福寿螺、巴西龟、食人鱼对环境的破坏可为殷鉴。 放生行为带来的缺失既是罄竹难书,而放生的利益只是为了自私的功德,为什么佛教徒还如此热衷于放生呢?是不是有什么方式可以取代放生呢?是不是大家都愿意对放生做更深入的思考呢? 我觉得北投佛教文化馆与农禅寺提倡的“护生”,就比放生更有意义,可以取代传统放生的观念,鼓励佛教徒一起从事惜生、护生的工作,比放生的行为更重要,当然也更有功德。 推动以护生代替放生的圣严法师说:佛教一千多年来提倡放生,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鼓励大家不要滥捕、滥 ... 。可是,在今天的社会,放生已变成是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 例如三年前我们还在放生乌龟,每次抓到的乌龟,身上都刻了好多字,不知被人家放过多少次了,在被人抓抓放放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生态不对的话,会死掉——部分。 鱼也有相同的情形。鱼类原属于自然界的,但现在有许多是人工培养的,人工养的鱼再放回自然界去,一定会死掉,而且会对当地的水造成污染。 鸟类也是。过去我们买山产店的鸟回去放生,甚至现在每年佛菩萨生日、纪念日的时候,很多寺院仍然会举行放生。于是在放生日的前几天,山产店就会派出很多人到中南部去捕鸟,抓了再送到台北的寺院门口,卖给佛教徒放生。这种行为不是在放生,而是在 ... 生。根据专家研究,这种把自然界的鸟抓来再放生,一百只鸟中,存活只有三十只,甚至会低到只有五六只存活。若是买人工养的名贵的鸟来放生,一百只当中的存活率等于零。 所以,我们现在大声疾呼,放生的观念应该要改变,是要保护自然才对。 要改变长久以来的“放生观念”,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里面要有理性的思维,并且承认从前我们的放生观念是有缺失的。如果我们能从这一点来认识、来觉醒,才是最大的功德。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则轶事,说他的爱妾是虔诚佛教徒,热衷于放生,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来,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她一举脚把蚂蚁都踩死了。 苏东坡看见了,不禁感叹地说:“你放生是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是为何独厚禽鸟,而薄待于蚂蚁,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 放生原是慈悲的好事,是由真实的慈悲心来发展;我们今日既然看到放生带来严重的问题,应该闻过则喜,一起使“放生”成为“护生”,甚至呼吁佛教徒共同为“环境保护”而努力。只有人人保护环境,建立当下与永远的净土,生灵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护。 有远见的法师大德都主张以“护生”、“环保”来取代传统的放生,像圣严法师就把一九九二年定为北投佛教文化馆、农禅寺、中华佛教研究所的“环保年”,希望佛教徒实践环保工作,不要透支自然资源,使子子孙孙都有资源可用,他不断地呼吁我们佛教徒“要节约,戒贪,戒 ... ,少用自然资源,才愈能够对我们未来的天国也好,未来的净土也好,积存愈大的功德。” 像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也在演讲开示时一再呼吁弟子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说:“我们要存着一份戒惧谨慎的恭敬心,尊重天地万物。”使慈济人都能大力推动环保理念,甚至实践资源回收,使回收的资源转化为真正慈济利生的事业。 在现代,当我们说到功德,应该分成两方面,一是来自于人心的净化,使人人生起仁民爱物的心;二是来自于环境的净化,使众生都能活在清净的环境中,免于恐惧,这才是真功德。 我们何不从放生到护生,然后一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省思】放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放生的真正功德在哪里?在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世人大肆捕 ... 野生动物的当今时代,该如何继续承和发扬佛教放生的传统精神呢?本文作者从护生、环保角度对当今人们采用的传统放生方式在现时代所造成的一定的负面后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我们深思。放生的基本精神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仍然应该坚持放生,但正确合理的发心和回向、对放生时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以及对放生后动物生存状况的考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放生真成了作者所说的一些人为谋取个人功德的自私的筹码,放生时随便找个地方一放生就以为大功告成了,丝毫不考量放生后动物的死活以及放生行为对生态环境、对净化人心的影响,那样实际上也背离了大乘佛教的大慈大悲精神,恐难以获得真正的功德。当然,完全以护生、环保取代传统放生未免有些过,如在某些未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传统放生仍然是十分必要、不可取代的。 将放生与护生、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许才是比较合理地适应现时代的放生精神吧!古代大德尚建有专门的放生池,现代的佛弟子为什么不能发愿建立专门的护生园呢!或许有地方 ... 部门不重视、有限制等原因,但真正贯彻佛教慈悲精神的放生应该在放生的行为中感动世人、转变人的麻木之心的。真正的放生自始至终都应该是佛教大慈大悲精神的积极体现啊!如果佛教的不断放生 ... 了一些不肖商人总是捕捉鸟类等野生动物来卖给佛教徒“做功德”,真正的慈悲精神又从何处体现出来呢?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放生·护生·环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晁盖挂得颇为蹊跷,到底是谁射出了那支冷箭?

    03>孙立心中一阵狂跳,平复了一下心境,他将食指放到扳机上,准备发出那支关系到身家的毒箭。>......>《水浒传》中,晁盖的死得蹊跷,众头领看那支箭时,上有史文恭字。可是史文恭从未承认自己射死晁盖,何况顶尖高手史文恭在敌军劫营之时,冲到前线放冷箭也不符合身份。>因为和射中他的那支毒箭相比,更毒的,是人心。>日后宋江一直怀恨在心,不住的暗...:“若不是孙立射偏了那一箭,何至于兜这么大圈子?,差点竹篮打水一场空。”

  2. 看看你的福报够吗?

    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这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来赞叹佛陀对波斯匿王的劝勉,并且以自己的前世为例,印证应当趣向于解脱,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报的教说。

  3. 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  长寿乐  作者: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

  4. 已婚妇女梦见神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历史认知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梦见神赐梦见神像闪光梦见神仙笑容满面梦见神汉梦见神拥抱自己梦见神力已婚妇女梦见神笑容满面,会生一个在青年时代就扬名天下的儿子。

  5. 康熙皇帝与《聊斋志异》

    传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原名叫《鬼狐传》,《聊斋志异》这个书名是康熙皇帝替蒲松龄改的。康熙驾临蒲舍,让蒲松龄进京为国出力,蒲松龄又婉言谢绝。康熙不好勉强蒲松龄,他正要起驾回朝,又想起蒲松龄的《鬼孤传》,环视一下谈话的房舍,对蒲松龄说:“此屋是你会友聊天的书斋,你那部书想是在这里写成的,我想给它改名为《聊斋志异》,如何?”康熙随命刑部将张万生从轻治罪,其余五人斩首示众。

  6. 梦见荒野 梦见荒野什么意思

    梦见荒野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荒野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荒地、荒野意味着困难。梦见荒地,不久将会遇到困难,需要及早做好准备。梦见开荒,意味着困难来自家里,将出现口舌之争,会有争吵。没有子女的夫妇梦见开荒,则意味着会生出不孝顺的孩子。

  7. 另眼相待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ìngyǎnxiāngdài【解释】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出处】明·无名氏《霞笺记·拆情得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实有冤苦在心。”【例子】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近义词】另眼相看【相关】百度“另眼相待”

  8. 稳操胜券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éncāoshèngquàn【解释】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出处】《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例子】【近义词】万无一失,十拿九稳【反义词】一筹莫展,心中无数【相关】百度“稳操胜券”

  9. 这位上将当副 ... ,有人骗他,骗不到!对越作战, ... 本要他指挥

    >结果,邓华上将去了四川,当副...,分管农业机械。>...知道这事儿后,感叹地说:“邓华真是一员打仗的好手,可惜了!”>1977年,...第三次复出后,立即把邓华调回北京,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1979年初,起初,...有意让邓华挂帅,去指挥自卫还击战。可是一问,邓华已经病重了,只好另选他人。7月3日,邓华在上海病逝。

  10. 脾胃一虚百病生,中、西医的「 ”脾”有啥区别?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老百姓的生活不言而喻,同时饮食又是维持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是由「”脾胃”支持完成的,所以又有「”脾胃一虚百病生”的说法。首先,大家应该要区分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西医的脾脏就是解剖器官,与造血、免疫等功能有关,但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不大。中医的脾脏并不指某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而是一个功能单位,具有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