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辖境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遗址在今吐鲁番市东。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十六国时期,祆教已在高昌流行,但佛教在高昌一直受到尊崇。
高昌(汉语拼音:Gaochang;外文:Qoco; Khoco),中国汉唐间发展起来的中西陆路交通枢纽。原系车师前部地,汉晋为屯戍重镇,前凉始置郡县,南北朝至唐贞观中独立建国。辖境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遗址在今吐鲁番市东。
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 ... 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 ... 。东汉、魏晋沿袭其制。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前凉建兴十五年(327)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十六国时期,此郡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姑臧北凉承平十八年(460),柔然攻高昌,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至贞观十四年(640),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其间先后更换过阚氏(460~491)、张氏(491~496)、马氏(496~499)、麴氏(499~640)四个政权,麴氏享国最久。
高昌居民以汉族(主要为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裔和逃避战乱的内地 ... )为主,少数族(主要为昭武九姓和其他西域国家的侨民)为辅。因而高昌国建制,如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脱胎汉晋,又自具特色。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十六国时期,祆教已在高昌流行,但佛教在高昌一直受到尊崇。道教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昌气候温暖,宜蚕,谷麦再熟。著名土产有赤盐、白盐、葡萄、冻酒、刺蜜、白面、叠布(棉布)及丝织品等多种。其地处天山南北孔道,丝绸之路北路冲要,政治稳定,物产丰富,文化发达,中西使节、商客和僧侣过往频繁,成为汉唐间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贞观十四年,唐灭高昌国,在此地建西州。
“高昌237727” 7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