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53 真正的佛法

53真正的佛法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向他问道的人虽多,可惜很少人能够契入,他有一位师弟名叫有得,根机迟钝,又有一目失明,平常都帮师兄做一些幕后工作,从未对客说法。有一天,有心禅师刚好出门,有一禅僧来此参访,希望能当面请求开示,有得师弟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以“无言对答”的 ... 来接见这位禅僧。 两人对面都不发一言,只是用手指笔划,不久之后,禅僧非常欣喜地向有得礼拜,拜后告辞。路上遇到有心禅师,因此就夸有得实在是个了不起的禅师法将,并滔滔地述说着他向有得请益的经过道:“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捏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已技穷,只得向他礼拜而出。” 禅僧说后他去,有心禅师回来,有得非常气愤地向他报告道:“刚才有一个禅僧非常无理,他一进门向我瞧了一眼,接着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睛!我因他是来参访的禅僧,对他客气,所以我就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睛,非常幸运。谁知道这个人非常无礼,竟然举起三只指头,暗示他和我两个人只有三只眼睛,你说气不气人?因此我举起拳头,正要好好揍他,他就急忙磕个头跑掉了。” 有心禅师听后,不禁哑然失笑。 佛法,紧要处是契理契机,佛陀在华严会上,二乘人听闻佛陀说法,如聋若哑,法华会上也有五千退席。平时弘法传道者,契理容易契机难。如有心禅师德学俱全,但不易启悟别人,独眼的有得,虽根性迟钝,但和学者有缘,比手划脚,彼此驴头不对马嘴,但能令禅者悟道而去,这真是云无心以出岫,人有缘能悟道。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53 真正的佛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磊落飒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ěiluòsàshuǎng【解释】形容人豪迈开朗。【出处】梁启超《袁崇焕传》第七节:“不然,以磊落飒爽之袁督师,而何以自危至是。”【例子】无【相关】百度“磊落飒爽”

  2. 枕戈泣血是什么意思?

    【拼音】zhěngēqìxuè【解释】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敌雪恨。【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例子】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阃外,义当枕戈泣血,以激同雠。明·黄宗羲《子刘紫行状》【相关】百度“枕戈泣血”

  3.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谁能做出一件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谁就可以得到国王的女儿和他的半个王国。街上的小孩子都在练习朝自己背上吐唾沫——他们以为这就是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大家展出的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倒是不少,但是大家很快就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认为最难使人相信的一件东西是一座有框子的大钟:它里里外外的设计都非常奇妙。由于它,最难使人相信的奇迹才能出现。

  4. 【柳子厚体】的意思是什么?【柳子厚体】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柳子厚体」在《汉语大词典》第5991页第4卷923柳子厚体liǔzǐhòutǐ唐·柳宗元的诗体。其特色为简劲刻峭,温丽靖深,外枯中膏,似淡实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曹·刘体、陶体……柳子厚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参阅宋·苏轼《东坡题跋》卷二、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5. 措置乖方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处理安排不合理成语出处:《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6. 梦见坐着船在海上钓鱼

    周公解梦梦见坐着船在海上钓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坐着船在海上钓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笛卡尔诞辰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1616年,20岁的笛卡尔以最好的成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这位偶然交上的朋友,对笛卡尔影响很大。他唤醒了笛卡尔对科学的兴趣。1625年,笛卡尔结束游历,开始了自己科学研究的生涯。笛卡尔的著作几乎全是在荷兰写的。瑞典女王邀请他去讲哲学,笛卡尔希望借助她的力量宣传自己的学说,同意前往。对有晚起习惯的笛卡尔无疑是难以忍受的摧残。

  8. 隋文帝登基之后为什么不重用李德林?

    李德林入官之后,便得到了东魏定州刺史仁城王元湝的重视,他认定李德林可以为东魏效力,并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推荐信,把他送往了邺城。>知道李德林还乡之后,北周武帝便让使者去李府请李德林来长安相见。到达长安之后的李德林,被封为了内史上士,在北周主管诏令文书。实现统一之大业,李德林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杨坚登基之后,原本融洽的君臣关系,被次次的见解不同而被破坏了,最终李德林被定了罪,被贬为怀州刺史。

  9. 《古董局中局》許一城身份驚人,與戴笠是好友,老朝奉是他徒弟

    在熱播劇《古董局中局》裏,有一個人從頭到尾貫穿全劇,他被稱爲漢奸,卻又是五脈“明眼梅花”裏鑑寶知識最厲害的人物,這個人就是許願的爺爺——許一城。許一城作爲民國時期五脈的掌門人,除了自身許家的金石鑑寶手段,其他四脈的專長許一城也有涉略,可謂是古董行業裏的集大成者。在原著裏,許一城除了他的鑑寶能力以外,他的人脈關係更是驚人,其中一位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國民...軍統的頭號人物——戴笠。許一城原來許一城與

  10. 韦曜以茶代酒的故事 韦曜是怎么死的

    韦曜好学勤勉,在文学、史学上颇有成就,作为一个文人他不善饮酒,留下了“以茶代酒”的故事,可惜的是他也因酒而丧命。韦曜以茶代酒韦曜是怎么死的以茶代酒>以茶代酒表示那些不胜酒力者又难却盛情,只好用茶来代替酒的行为,出自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而韦曜的酒量也就2升,原本孙皓对他格外照顾,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他茶水代替酒,以茶代酒就是这么来的。最终42岁的孙皓死于洛阳,可以说是以酒误国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