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八仙为什么从这里过海

我问三个小学生:“八仙从哪里过海?”一个答:“从天上。”一个答:“从地上。”另一个答:“从船上。”我笑了:“让你们的妈妈,带你们去蓬莱阁吧。” 几天以后,单位组织山东半岛游,三个小学生都跟妈妈去了。在蓬莱阁八仙祠里,一见八仙的塑像,他们就瞪大了眼睛。原来,八仙是从这里过的海呀!接着,导游介绍,这个叫铁拐李,那个叫汉钟离,这个叫吕洞宾,那个叫张果老。那个、那个、那个呢?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啊!过海的八仙,全到齐了。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八仙们过海的神通。铁拐李乘着葫芦,汉钟离坐着蒲扇,何仙姑脚踩荷花,张果老倒骑毛驴,蓝采和攀住花篮,曹国舅足踏巧板,吕洞宾长剑劈浪,韩湘子仙笛分水。好潇洒,好神气! >三个小学生从人缝中钻到我身边,一个问:“八仙为什么要从这里过海?”我答:“因为这里是仙山。”又一个问:“他们过海去干什么?”我又答:“寻找救世济民的宝药。”再一个问:“后来八仙住在哪里?”我再答:“住在蓬莱阁呗,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回答虽然非常干脆,但我心里没底。不知道这样简单的答案,会不会误人子弟。 >蓬莱之所以被称为仙山,据传与秦始皇有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来到成山。那一天,他站在海边,兴致勃勃地极目眺望,忽然发现波浪中有一片红色。便问身边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答:“是仙岛。”始皇又问:“叫什么名字?”方士仓促之间,见水中海草随波飘摇,遂灵机一动,用草名答道:“那叫蓬莱。”蓬莱因此得名,仙岛从此传开。 >八仙过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他们为什么要过海?过海之后去干什么?无论史籍还是民间,都有很多传说。第一种说法,为救瘟疫所害的苍生百姓,八仙要过海采药;第二种说法,东海龙王及其儿子兴风作浪,八仙欲过海惩恶扬善;第三种说法,八个人闲来无事,想到海上游玩;第四种说法,沙门岛监狱因人满为患而投海 ... 人,八个人渡海逃了出来,遂成八仙。当然,人们更为相信前两种说法。既然是仙,就得勤政爱民,替天行道。要不老百姓怎么会津津乐道,传世纪念。 >我倒觉得,八仙之所以从蓬莱过海,很可能与历史上蓬莱的对外开放有关。古代的中国,也曾多次提倡对外开放。而蓬莱古港,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蓬莱古称登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了船运港口。到了唐代,随着中外贸易的大幅增长,登州古港与扬州、明州(宁波)、泉州三港,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四大通商口岸”。或许,是八仙的神通,激发了蓬莱人的胆识;或许,是蓬莱人的成功,吸引了八仙的目光。于是,八仙与蓬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边,自然也少不了文人墨客的功劳。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名楼”。一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范仲淹在这里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崔颢在这里吟出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在这里挥就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一个就是山东蓬莱的“蓬莱阁”,臧克家在这里题下了“神仙梦幻,空余史迹斑斑;海市蜃楼,现实活鲜,今朝胜往昔两千年”。 >为了留住八仙,蓬莱人不仅在蓬莱阁上立了八仙祠,而且还在周围建了八仙坊、八仙壁、仙人桥、仙源楼、会仙阁、拜仙坛、八仙大型群雕和八仙过海处等旅游景点。让你一进蓬莱,就与八仙为伴。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蓬莱阁上的开怀大笑。导游说,要想将来成仙,就得在迈出蓬莱阁大门时排成单行队,后边的人搭住前边人的肩,然后大家边走边笑,大笑三声。那一刻,几十个人前仰后合,欢声一片。不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且留下了共乐的照片。我相信那三个小学生,从此以后,也会永远记住蓬莱,记住八仙。(汪金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八仙为什么从这里过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苏东坡访八仙

    传说苏东坡在登州做官时,想拜访八仙,但不知道到哪儿找。三月初三一大早,苏东坡就上了蓬莱阁,东游西逛也没见着八仙的影儿。苏东坡才高八斗之士,可近前一看棋局,则脸老翁见苏东坡来就招手请他做裁判。苏东坡一听诧异不已:他怎么知道我是来找人的?红脸老翁一指苏东坡:“这儿还有一位呢。”老叫化瞥了苏东坡一眼,说:“那就一块儿来吧。”那两位白发老翁倒是直让苏东坡,可苏东坡哪敢吃?

  2. 八仙为什么从这里过海

    在蓬莱阁八仙祠里,一见八仙的塑像,他们就瞪大了眼睛。原来,八仙是从这里过的海呀!>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八仙们过海的神通。>三个小学生从人缝中钻到我身边,一个问:“八仙为什么要从这里过海?”蓬莱因此得名,仙岛从此传开。>八仙过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倒觉得,八仙之所以从蓬莱过海,很可能与历史上蓬莱的对外开放有关。让你一进蓬莱,就与八仙为伴。

  3. 解读中国民间传说:八仙为什么从蓬莱阁这里过海

    原来,八仙是从这里过的海呀!>三个小学生从人缝中钻到我身边,一个问:“八仙为什么要从这里过海?”无论史籍还是民间,都有很多传说。>我倒觉得,八仙之所以从蓬莱过海,很可能与历史上蓬莱的对外开放有关。蓬莱古称登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了船运港口。于是,八仙与蓬莱,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4. 【凌空】的意思是什么?【凌空】是什么意思?

    5.惠特曼激励美国之鹰凌空翱翔,这是对于美国文人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5. 【溜光】的意思是什么?【溜光】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溜光liūguāng1.非常光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今年元茂闹胡子,家里吃的、穿的、铺的、盖的,都抢个溜光。」杨朔《三千里江山》头:「日本凶手因为无穷花是那旧王朝的国花,见了就砍,私自种的还治罪,于是遍地的无穷花差不多砍的溜光,都当柴火烧了。」溜光的拼音liūguāng溜光是什么意思溜光liūguāng1.非常光滑。

随机推荐

  1. 保「 ”胃”战 | 以下5种人最容易得慢性胃炎!来看如何应对

    老刘今年55岁,是一个有30多年吸烟史的「”老烟民”。平时吃饭可谓「”无辣不欢”,每天晚上还得来两杯二锅头,用他的话说「”这样睡得安稳”。近来老刘感觉吃完饭后肚子饱胀不舒服,到下一顿饭点时也没有饿的感觉。吃了一顿平时最喜欢的红油火锅后,更加觉得烧心、反酸得厉害。自己到药店买了「”吗丁啉”,吃了后也没有明显好转。在家人的督促下,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是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什么是慢性胃炎01慢性胃

  2. 成语出什么人什么 | 历史新知网

    成语出什么人什么词目出入人罪发音chūrùrénzuì释义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出处《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3. 梦见建房受阻

    周公解梦梦见建房受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建房受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盘点古代十大吝啬鬼:谁最小气?

    曹洪却吝啬刻薄,为此差点丢了小命。其中的四个,是有关官至司徒的大名士王戎的。《世说新语》“俭啬”中说,“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就是王戎说生性吝啬,他的一个侄子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当然要随个份子:“送他一件单衣”。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

  5. 喝下毒酒赢佳人

    城中颇多烟花柳巷,最为出名的当属醉凤楼。几乎每天下午,他都要来和阿凤厮守。王季清已经拿定主意,盗了鲁王墓后他就金盆洗手,开家古玩店,娶了阿凤,两人过安稳日子。阿凤轻声叹气,说一连十日,侯三包下了她。酒店打烊,两人道别。说罢,阿凤拿眼打量两个人。昨天深夜,他夜探醉凤楼,阿凤说出这主意,叫他喝下酒,吓退王季清。两碗酒,她都不会下毒。阿凤刚刚告诉他,她会设计毒死侯三,她跟着王季清远走高飞。

  6. qq签名名言

    你以为我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么?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现在我无法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简爱》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经受考验,你应该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童年》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儿子与情人》历史喜爱英雄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

  7. 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钱维城的一生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钱维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钱维城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于乾隆乙丑年在殿试中以“一甲一名”高中科考榜首,由此扬名天下。乾隆十年,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当年(乙丑年)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进士”,随即“授修撰”,以很高的起点进入清朝仕途。乾隆帝便亲出考题,召钱维城赶到南书房,命其于台阶之下应答。

  8. 【两川】的意思是什么?【两川】是什么意思?

    唐肃宗至德二年,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使,因有两川之称。

  9. qq空间伤感说说心情短语在大全 从来不用回忆因为你不曾远离-感人的情话

    二、所谓花心,就是有了爱情和面包,还想吃蛋糕的心情;所谓外遇,就是潜出围城,跌入陷阱;所谓浪漫,就是帮老婆买包心菜时,还会顺手带回一支玫瑰花;所谓厨房,就是结婚时红地毯通向的正前方三、伤感每吸进一口淡淡的氧气,吐出的是你听不到的叹息四、能亲近你纵被你踩在脚下也矜贵五、快乐不但走了,它(她)还狠心的把寂寞抛给了我六、灵魂仿佛被你抽走,只剩下我的心在滴血七、从来不用回忆因为你不曾远离。

  10. 偃武崇文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ǎnwǔchóngwén【解释】停息武备,崇尚文教。【出处】《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舍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例子】无【相关】百度“偃武崇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