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生命流水的深处

绕过一片高高低低的茶坡,深秋的茶树,已经开始结果,有的还挂着一朵两朵洁白的茶花。云雾缭绕的九华山,以闵园为中心的茶区,历来出产上好绿茶,金地藏《送童子下山诗》中,即有“烹茗瓯中罢弄花”之句。九华山的绿茶,扁平如扇,散开如佛掌状,旗枪紧束,如双手合十,故又得名“九华佛手”。不远处,茶旗飘扬,茗雪问:“是否想进去吃一杯茶?”此时此刻,南泉、南溪与我,兴致都在山水间。我们没有走龙溪岸上松荫翠竹掩映的小径,而是踩着石块,下到溪谷。正值枯水期,溪谷流水浅浅,一块块巨石突兀矗立。一般的石头,比人高,要三五人合抱;更大些的,似乎可以凿出一间石头房子。可以想见,当初挟裹巨石由上而下的山洪,一路狂奔,何其威猛,石块与水流在河道上跌跌撞撞,会发出何等惊骇的声响!如今水落石出,山川大地,平静如梦。 连绵的群山是安静的,山坡上的茶园是安静的,溪谷的石头是安静的,周围的树是安静的,掠过的风是安静的,我们也是安静的。 走在我们前面,有三五个青年男女,跨水越石,一路嬉耍。他们的热闹,和周围的安静,对比鲜明。 很显然,他们虽然是我们的同行者,但我们走在不同的路上。有一大片的水挡住去路,我们攀援草木,返回岸上,沿溪流前行。走过很远 ,前方道路一分为二,一个路标指向百岁宫,一个路标指向天台。我们折身回返。又见浅水区,我们乘兴再次下到溪谷。 两石之间,流水激蕩。南溪与我,脱下鞋袜,半坐半躺在石头上,将脚伸进流水中,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山溪的清凉。 可惜,匆忙中的我们,只能偶尔倾听一下山溪流动的声响,却对身体内的流水声,充耳不闻。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有医学资料显示:人在受精卵状态时,生命99%都是水;出生后,水占人体的90%;长到成人时,这一比例减到70%;临终前大约会降到50%。可以说,人的一生,都活在水的状态中。对宗教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水也是信仰的源泉。耶稣基督在约旦河中受洗;锡克教祖师那纳克在淋浴时受到启发创立该教;印度教教徒的出生、死亡以及日常生活的净化行为都依赖恒河之水;观世音菩萨手持杨柳枝,遍洒甘露度化人间……水是奇妙的。日本研究水结晶的,综合研究所江本胜博士,自1994年开始一项和水有关的实验,通过一连串对“水结晶”的科学探索,发现水竟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他以高速摄影技术拍摄水结晶的图片,发现:在装满水的瓶子上贴上“感恩”的标签,水的结晶居然像个“心”字;贴上“阿弥陀佛”四字的标签,水的结晶呈现七彩色;贴上“爱”与“感谢”的标签,水结晶呈现完整的六角形;贴上“妙法莲华经”的标签,水结晶竟然像莲花;贴上“ ... ”的标签,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贴上“宰了你”时,水结晶呈现出一个孩子被欺负时的样子…… 是不是感觉非常奇怪?释迦佛早就给出过答案,“一沙一世界”,“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一粒沙中,都蕴含真谛,何况一滴水?世界随着我们心性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眼中过去的不美和缺失,其实不是世界的不美和缺失,而是我们心灵的不美和缺失。我们的身体,犹如一只装着水的瓶子。说我们身体内有上万滴水,并不为过。如果能够心里充满“感恩”、“爱”、“感谢”、“宽容”,我们的身体里,必然会盛开万朵莲花。忽然,南泉充满欢快地喊了一声。 我与南溪起身,迅速地向南泉那边跑过去。原来,在巨石相叠的河道中,藏着一个水色碧绿的深潭。南泉孩子气地朝我们吐了吐舌头,为自己的发现而得意。有几尾鱼,被水面上晃动的倒映的人影所惊扰,倏地一下,潜至水深处,只留下涟漪蕩漾。 浅表的水,透明;再深一些,碧绿;再深些,幽蓝;再深些,阳光无力抵达,一片幽深。这情景,诗人于坚以诗概括为《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在他的描述中,阳光无法再往下,是因为它缺乏石头的重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那些可靠的实体,才能真正不停留在表层,深入地介入事物。下面的水处于 ... 中,像沉底的石头那样处于水中,这些事物,在时间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改变着世界的地形。于坚的诗对水深处的形象描述,如同在复述释迦佛宣讲过的十二因缘。释迦佛说,十二因缘即生命的缘起法则,分别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中,有三世两重因果。第一重,从过去的因,到现在的果。“无明”是生死的根本,亦称为烦恼,即我们的分别执着。由于无明,我们的身口意会造业,导致“行”的出现。生命终结,肉体活动消失时,心“识”的作用依然存在。进入母胎后,“识”转化为“名色”,名指意识的成长过程,色指身体的成长过程。慢慢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足,由于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是从六根而入,故为“六入”。六根与世界的接触,称为“六触”。由六触产生的种种感受,称为“受”。受对于生命来说,有“我所喜欢的”、“我不喜欢的”之分。第二重,从现在的因,到未来的果。我们对所喜欢的、乐意接受的,产生贪爱,称为“爱”。因为有贪爱,对于所喜爱的,执着追求,称为“取”。万法本来是空,可是人偏偏要喜欢;万法本来不垢不净,可是人偏要追求清净美好的。妄生分别,妄自取着,爱和取就是此生当中的迷惑。得到了,则称为“有”。拥有的,不一定是究竟喜乐的,例如每个人都因有爱有取而得到的烦恼。在生死轮转的过程中,“有”又为来生种下了“生”的因。而有“生”,就要面对无尽的“老死”。 释迦佛告诉我们 ,观察十二因缘,如人口渴,发现了一口井,但井水有毒,千万不要喝它。这比喻“爱”、“取”犹如口渴 ,我们所喝的水就是业报,喝了它,使得我们再来轮回生死。如果不想要这些业报,就不要执着于“爱”、“取”,随缘而为,截断生死的流转。 处在生死轮转中的生命,亦如流水。但是对于水深处的奥秘,我们那一点点聪明,只能照透水的表面;再深处的,关于生命存在真相的奥秘,由于我们的聪明缺乏智慧的重量、观照的力量,根本无法深入探究。而生命流水的深处、不可见的那些事物,一直在悄悄地决定着生命流动的走向。如果能够了解生命的缘起,你会发现,世间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亲人。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生命流水的深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_宗教信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这法界的众生,各有各性。佛法界不大不小,非去非来;微尘世界,交映莲台。今天还讲这个十法界。第一个讲到佛法界。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因为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的,你若说他去,去个什么地方?就是因为这十法界都是由人修成的。人,不离现前一念心。所以第二个是菩萨法界。每一个放假的日子,死的人,就不只一个,一定是多过一个。

  2.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度化文殊菩萨

    普光如来说道这里,虚空中鬼使便说:“我幸闻世尊演说这个长寿法要,地狱因此刹那化为清净莲花,我如今要示现舍弃鬼使的境界,颠倒女人,当你得道之时愿你能度我。”颠倒女人听完佛所说法,心生欢喜豁朗明净。

  3. 临终遇到佛法,神志清醒,念佛往生

    能做到是别有姻缘,过去生中修的有大福报,这一生造作。你看经上讲的“五逆十恶,乃至于毁谤大乘”,这么重的罪,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导你,真正要你相信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真能得生。一生造作恶业,临命终时头脑清楚,这一点不容易。多少人临终的时候迷惑颠倒,那连家人都不认识,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一劝他,他马上就相信了,马上就接受,真念佛,他真往生。

  4. 生命流水的深处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有医学资料显示:人在受精卵状态时,生命99%都是水;出生后,水占人体的90%;长到成人时,这一比例减到70%;临终前大约会降到50%。有几尾鱼,被水面上晃动的倒映的人影所惊扰,倏地一下,潜至水深处,只留下涟漪蕩漾。生命终结,肉体活动消失时,心“识”的作用依然存在。处在生死轮转中的生命,亦如流水。而生命流水的深处、不可见的那些事物,一直在悄悄地决定着生命流动的走向。

  5. 提前见佛陀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的朋友弗迦沙王。佛陀也欢喜接受了。后来的修行人微笑道:“因为你要见我,但我担心人命无常,所以提前让你见到我啊!”他听了恍然大悟,眼前这位修行人原来就是佛陀,他赶紧礼拜叩头。佛陀仍然告诉他:“人生无常,祸福只在一念间呀!”这位弗迦沙王为了见到佛陀,为了修行而舍弃王位,结果还是受报往生了。

  6. 存好心 行善事 学佛先从做人起

    代表三类佛法从上面所述三个弟子的学佛经历中,我们知道须陀是乐善好施的,阿伽达是勤苦修道的,旃陀是牺牲救人的。佛谓修此五戒,世世不失人身,且得利乐。所谓“学佛先从做人起”,如果人的善行不修,连做人的道德都没有,哪里谈得上学菩萨、学佛呢?三乘共法三乘共法是声闻人所修的四谛法和缘觉人所修的十二因缘法。人生在世,都能如此存心,如此行事,那么你对于人生的一切幸福,社会一切的利乐,都不怕没有机会实现了。

  7. 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正是因为佛教果报观与中国传统报应思想萌生于异质文化土壤而使其有显着不同之处,所以佛教果报观随同佛教传到中土后,必然与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严重冲突。慧远与他所说的俗人之间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果报论的出世性、精神性与中国传统生命意识的冲突。

  8. 无忧树、阎浮树及菩提树的故事

    传说摩耶夫人在分娩前夕,净饭王按照古印度习俗,派宫女和卫队送她返回娘家。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在自然界中,无忧树的学名叫做姿罗树,是一种高30多米的乔木,长卵形的叶子带个小失,花色淡黄,可供药用或作香料。这就是传说中的"四门游观"的故事。阎浮树别名鸟树,是一种高可达七八米的优质乔木,叶椭圆,开白色花;给出的紫黑色浆果大如鸟蛋。

  9. 《十二门论》中的因果观

    交代了《十二门论》的着作旨趣,在为大众开启解脱因果,进入般若空义的门径。[1]这段评述可谓简明扼要的说明了《十二门论》在大乘佛学空宗四论中的地位,以及与《阿含经》的关系。从哲学的立场而论,其实《十二门论》中所讨论与驳斥的问题核心,是有关形上学的因果问题。本文即尝试循《十二门论》所讨论的线索,将其中所批判与驳斥有关因果思考、解释的种种面向,逐一厘清,以呈显大乘佛学空宗对因果问题破妄显真的重要看法。

  10. 四圣谛讲记 第二卷 苦~因果无常

    第二卷苦~因果无常现在,我要跟大家讲因缘果报。佛教是特别强调因缘与果报的宗教,佛法是讲因果的道理和现象。这也离不开因果,只不过基督教说是上帝规定的。主要的原因称为因,其他协助主要的因变成果的次要的原因,叫做缘。佛法说,因果无始无终,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譬如认为万物出现有因,上帝出现无因。

随机推荐

  1. 莲池大师戒 ... 放生文图说:拯溺蝇酒匠免刑

    拯溺蝇酒匠免刑有一酒匠,每见苍蝇投入酒瓮中,随即将蝇捞起,放在干处,用灰剂小心吸去体上水分,救活苍蝇。如此日久天长,所救的苍蝇,不可计数。有一次,酒匠被盗贼牵连诬告,无法自白,牢狱罪名,将要成立,主审官司握笔要写判决书时,许多苍蝇飞来聚集笔端,随手挥去,又来聚集,因此无法下笔判决。审判官司怀疑其中必有冤情,详细审问,仔细推敲,才知是被诬告的。押出盗贼,严加审讯,果然承认,于时冤情大白,获得释放。

  2. 一连串的抉择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人:“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只要奋发努力,均会成功。

  3.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钱三强留学回国成「 ”原 ... 之父”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因为中国第一颗原...就是在那这一天爆炸成功。由此,全世界记住了中国,也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钱三强。

  4. 直言勿讳是什么意思?

    【拼音】zhíyánwùhuì【解释】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出处】清·张廷玉《明史·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例子】无【相关】百度“直言勿讳”

  5. 饮犊上流是什么意思?

    【拼音】yìndúshàngliú【解释】指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例子】饮犊上流奔轶者,何年来此结茆堂。元·张简《破山涧上听水》诗【相关】百度“饮犊上流”

  6. 罗马医神艾斯库拉皮乌斯

    艾斯库拉皮乌斯是罗马医神,他源自希腊,其原型是阿斯克勒庇俄斯。关于艾斯库拉皮乌斯的传说,主要是关于一次席卷了拉丁地区的瘟疫,许多人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夜间,艾斯库拉皮乌斯来到罗马人的面前,要求他们记住自己的形象,并告诉他们,自己愿意去罗马解救那些被疾病所困的人们。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艾斯库拉皮乌斯还把自己的佩剑留在了神庙里。据史料称,罗马正式建立医神艾斯库拉皮乌斯崇拜是在公元前291前。

  7. 孕妇梦见老鼠往身上爬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老鼠往身上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老鼠往身上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地很滑

    周公解梦梦见地很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地很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歐洲這對兄弟國,三次合併三次被強行拆散,現在都富得流油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比喻兄弟團結一致的重要性。這句話反映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那些同宗同源的兄弟國家,只要團結一致,就能產生最強大的力量,如當年斯拉夫三國在一起的蘇聯,就強悍無比。但是,有時候,兄弟國家想合併在一起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下面這對歐洲兄弟國家,三次想合併在一起,結果被三次強行拆散,現在個個都富得流油。這兩個國家就是歐洲的德國和奧地利,德國和奧地利那都是歐洲重要國家

  10. 怨气满腹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