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牧牛人見佛相好出家

          過去佛在舍衛國遊化時,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發心要每日以上好鮮乳來供佛齋僧。因此下令勅集諸牧牛人,在夏坐安居九十日中,將放牧的牛群,全都聚集到佛陀僧團精舍附近,以便於日日供養最新鮮的牛奶。 當時有一千個婆羅門,因為貪著牛乳,常與牧牛人行止共相隨逐。牧牛人每天聽婆羅門諷誦韋陀上典,對這些婆羅門都非常熟悉。知道有的婆羅門但有空名,而實無所知,有的婆羅門很會持咒,卻不解韋陀經典真義,有的則是通達許多韋陀典籍,可是不通咒術。牧牛人儘管熟知婆羅門經典,可是卻從未聽聞過佛法。 僧團九旬安居結束後,波斯匿王傳命教勅所有牧牛人:「從今天開始,已經不再需要天天以牛乳來供養佛及比丘僧眾。你們可以隨意而去,逐水草放牧牛群。」並同時告敕牧人:「你們要離開此處時,記得先到佛前告假,頂禮辭別,如果世尊有所開導教誨,你們要一心諦聽。」 這些牧牛人領受王命,便一起出發,向祇陀林世尊居止處行去,心中各自想著:「聽說佛陀是一切智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們身為牧人,又怎麼能夠有智慧去分辨呢?」 這時世尊宴坐林間,身邊有諸多的比丘圍繞。遙知諸牧牛人向林中行來,並且也觀察到他們出家得度因緣將成熟,於是從身中毛孔,放出種種光明。光明照耀林野之間,如同以火融金,遍現金色光輝,又好像將酥油投注到火中,火勢便會更加光耀熾盛。 牧牛人見到祇陀林間光明遍照,每棵樹都閃耀著異常莊嚴的金色光采,不禁生起希有難見之想,視之無厭,以大歡喜心彼此討論:「這林間光明熾盛,金光流注,猶如瞻蔔花,開滿林中一切處,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光,光又從哪裡來呢?」 牧人們不禁說起偈子讚歎: 「斯林甚嚴麗,光色忽改常, 將非天寶林,移植於此中? 暉赫如金樓,亦如天帝幢, 其明過電光,熾炎踰酥火, 或日月天子,降遊此林間?」 牧牛人說完偈後,行入祇陀林至世尊所,見到佛周匝圓光如百千日,光明勝過日月,三十二種大人之相,炳然明了,無不踴躍歡喜,心中頓知佛乃世間希有,難遭難遇,說偈讚歎曰: 「善哉甚稀有,釋種王子身, 端嚴極輝妙,威光大熾盛, 湛然無畏懼,安詳寂淡泊, 覩之生欣悅,身心皆快樂, 是釋種中日,名實稱色像。 世間皆傳說,無不稱佛者。 善稱於種智,真實不虛妄。 相好光赫奕,炳然而顯現。 猶如於眾寶,羅列自嚴飾。 圓光滿一尋,猶如真金山, 能奪眾人目,樂觀不捨離, 常為眾所愛,咸言是佛陀。 如人大叫喚,口唱如是言, 一切種智者,今在此身中。 世間出種智,必在於此中, 何有智慧人,不辨此事實? 知此妙身器,體是一切智, 真實能堪受,無量功德聚。 功巧及畫素,未曾見是像, 終更不生疑,言非一切智, 有此妙形容,功德必滿足, 當須決定解,不應生疑惑。」 說偈後,牧人們心中深信,佛必是一切智人,這沒有什麼好懷疑的了,我們如果能信受佛的教導,必然能獲大利益,但,我們只是一般的牧牛之人,哪裡有智慧能夠了解佛所說的道理呢? 於是牧人們互相討論:「我們對牧牛的事情很熟悉,佛陀生在王宮之中,雖然一切技術智能無不學習,但是應該不會曉得如何牧牛。如果我們請問牧牛之法,佛陀應該不清楚。」於是牧人們便說起偈子: 「韋陀與射術,醫方及祠祀, 天文并聲論,文筆根本論。 立天祀之論,諸論之因本, 辭辯巧言論,善學淫泆論。 求覓財利論,清淨種姓論, 一切萬物論,十種名字論。 算數計校論,圍碁博弈論, 原本書學論,音樂倡伎論。 吹貝歌法論,舞法笑法論, 欺挊及庠序,舉動花鬘論。 如是等諸論,悉皆善通達。 ... 除疲勞,善別摩尼價, 善別衣帛法,綵色及蠟印, 機關與胡膠,射術計合離。 又善知裁割,刻雕成眾像, 文章與書畫,無不悉通達。 又復善能知,和香作華鬘, 善知占夢法,善知飛鳥音。 善知相男女,善知象馬法, 又善知鼓音,及以擊鼓法。 善知鬪戰法,善知不鬪戰, 調馬弄矟法,善知跳躑法。 善知奔走法,善知濟度法, 如是等諸法,無事不明練。」 接著牧人們便請問佛:「大德世尊,若牧牛時,要如何照顧牛群,才能令牛群安穩地增長?」佛顏色和悅,徐徐告之:「有十一種 ... ,如果能夠依著這些 ... 照料,牛群就會得安穩,並且數量增長而不減損。」 「第一,要善知牛的氣色,明白牛隻的健康狀況;第二,要善於觀察牛的相貌,知道牛的性情;第三,要勤勞早起,適時的拂拭牛隻,讓牛群乾淨;第四,要能為生病的牛治療瘡疾;第五要懂得如何做烟,為牛群驅除蟲蚊等;第六,要知道什麼樣的道路才適合牛群行走;第七,要知道如何引導牛群,讓牛往來牧地之間歡歡喜喜;第八,遇有河流時要善知濟度處,讓牛群安穩無懼;第九,要知道何處是好牧地,使牛群得到飽足;第十,能夠妥善地處理剩下的牛乳;第十一,要能善於處理牛隻被偷盜之事。如果不能明白這些事,就不能說懂得牧牛之事;通達這些,才是善於牧牛的人。」 牧人們聽完佛語,歡喜敬佩說道:「老一輩牧牛的人,尚且不知道這些牧牛之法,更何況是我們,哪裡有本事能知道這十一項牧牛的 ... 呢?」 於是所有牧牛人,皆生信解心,隨佛出家,出家後,佛為說比丘應學的十一法,令大眾依此法門精進修道。 典故出自《大莊嚴論經.卷第十一(六一)》 省思 佛陀所示導的牧牛之法,亦是調伏心念之法門,如早起(勤習精進)、拂拭(時時覺照)、知大道法(善擇正修行法)、知覆瘡(對治煩惱習氣)、知濟度處(依止善知識)、知好放牧處(善擇處所,如法修行)。亦如《佛遺教經》中說:「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善自調伏心者,亦是如此。 牧牛之人,少見無聞,終日但知放牛牧牛,見佛相好尚且能頓發善心,歡喜出家修行;吾人有幸得以聽聞到佛法,更當把握有限生命,發起勝心,求無上道,才不致浪擲光陰,空過一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牧牛人見佛相好出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2. 太平公主的黑化之路,从「 ”单纯少女”成长为搅动风云的掌权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往往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在这场历史大戏中,女性多半只能饰演配角,少有参政的机会。

  3. 当时演霍元甲红极一时却出家当苦行僧,妻子苦等16年痴心不改

    历史上的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这一人物形象也被很多明星大腕出演过,不过要说到最经典的一位霍元甲,黄元申绝对名列其中。

  4. 顺治皇帝出家之新版本,康熙皇帝亲笔御赐「 ”四字碑”为证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这是顺治皇帝的一首赞僧诗,即著名的《出家偈》。江山美人,帝王英雄,千秋功业,黄卷青灯,清世祖顺治帝的一生堪称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大清帝国

  5. 段誉有众多妻子,最后为什么还要出家为僧?连金庸都不好意思说

    历史上的段誉跟金庸写的段誉是相吻合的,后来出了家。让人很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段誉当上了皇帝,而且在有了很多老婆之后,还要出家。据历史记载,但是段誉统治的大理在当时发展的很好,百姓们安居乐业,那为什么他后来还要出家,到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6. 唯有袈裟披肩难,看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尘缘

    在中国,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 抛妻弃子出家15年,画价不降反涨几百倍,如今一幅画卖1012万

    抛妻弃子,本该是人们所唾弃的行为,但在当代画坛中,却有一位因此名利双收的画家,他抛弃妻子与儿子长达15年,归来之后画作价值不降反增,反而成为了中国画僧传人,如今更是功成名就,一幅画高达上千万。

  8. 告别婚姻世俗,出家24年,他以慈悲渡众生,妻子:为何独独伤我?

    从一代风流才子到艺术大家,最终遁入空门,半世繁华半世僧,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不喜经国济世,爱上戏曲艺术1880年,李叔同降生于天津故居李宅,家族几代经商,到李叔同这一代,李家已经是名门望族。李叔同在家中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嫡亲兄长,母亲不得父亲喜爱,在家中伏小做低,谨言微行。李叔同五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的二哥对他严加管教,从小就让他学习书法、金石篆刻等技艺。

  9. 天龙八部里的历史,大理皇帝段正淳你知道多少

    但金庸老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对段誉这个人物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不过现实历史中,段正严百分百是段正淳亲生。(崇圣寺又称三塔寺,也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在高升泰夺权的三年后,段正淳登上了皇位。(三)处境艰难的段正淳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风流潇洒活的轻松惬意。特别是大理国后期,几乎每个当皇帝的段氏人。这也导致了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理国,居然有二十三位皇帝。

  10. 女隐士比男隐士还多,她们为何出家?

    女性隐士居其半说到隐士,大家一定会想到「”隐而不仕”,或者会想到身为隐士,应该都是男的吧?其实都不是。隐而不仕确实有,比如许由、巢父不接受尧帝的传位,而避至于箕山;比如伯夷、叔齐相互谦让不就君位,而逃亡于首阳山;再比如秦末汉初的著名学者「”商山四皓”,就曾经隐而不仕,而避居于商山等等。商山四皓至于女隐士,代不乏人,而今特别多。20年前,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写了本《空谷幽兰》的书,就解开了中

随机推荐

  1. 附会穿凿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ùhuìchuānzáo【解释】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例子】董仲舒取《春秋》所记天变灾异广泛地予以附会穿凿,使《公羊》学彻底的阴阳五行化。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相关】百度“附会穿凿”

  2. 厝火积薪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

  3. 梦见鸡下的蛋没有外皮

    周公解梦梦见鸡下的蛋没有外皮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鸡下的蛋没有外皮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一缘一会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īyuányīhuì【解释】指有缘相合。【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道:‘拜问娘子青春?’小妇人道:‘与官人一缘一会,奴家也是二十四岁。’”【例子】无【相关】百度“一缘一会”

  5.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出生

    1693年11月22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6. 君主:爱德华七世-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短暂统治

    编者按:本文最初发表于2019年英国《英语杂志》第13期。通过订阅英国英语杂志来支持关于英国历史、文化和旅游的大型长篇写作。每一个订阅都有助于保持英语国家的运行,并为我们提供了...此类文章的机会。您可以在这里订阅。被称为“和平缔造者”和“...王子”,爱德华七世是一个谜。一个彻底现代的君主爱德华七世是欧洲的叔叔,之一个真正的英国君主立宪,也是最后一个行使任何真正政治权力的君主。作为威尔士亲王生活

  7. 梦见摘兰花

    周公解梦梦见摘兰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摘兰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翠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翠”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翠”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裁红点翠——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眷红偎翠——形容对春色的依恋。 镂金铺翠——形容缤纷的色彩。 披罗戴翠——形容衣饰华丽。 偎红倚翠——指亲狎女色;狎妓。 尤红殢翠——比喻男女间...

  9. 屈原是哪里人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那么屈原是哪里人呢?>众多史籍上记载,屈原是郢(江陵县)人。但事与愿违,屈原的籍贯就这样活生生地给抢走了,追悔莫及。如今,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宜昌更是没事偷着乐: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既让他们提高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又能大把大把地赚「经济」,可谓名利双收。

  10. 素女与黄帝的关系 素女化雁的故事

    素女与黄帝的关系 素女化雁的故事  素女是黄帝的侍女,长得非常美丽,一身肌肤洁白如雪,品莹如玉,润滑如脂,故名为素女。素女是鼓瑟的高手,每当她在都广之野,伸出她那一双纤纤玉手,鼓起五十弦的瑟耐,那鸾鸟会不由自主地随瑟鸣唱;凤凰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灵寿之树也纷纷绽开了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