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欢迎大家来我的头条号,喜欢的朋友可以订阅一下,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同名公众号阅读更多内容,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欢迎大家来我的头条号,喜欢的朋友可以订阅一下,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同名(逆旅苦行人)公众号阅读更多内容,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二战期间,英美之间由于文化、制度上的相似性,战时相比其他同盟国之间有着更为深入的合作,英美之间的「 ”特殊关系”被视为国际关系史上国家间合作的典范(现在也是,主要是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但是两者之间并非完全一致,至少在殖民地问题发生上双方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当时英国在东南亚地区拥有马来亚、新加坡、缅甸、香港等大片殖民地,对殖民地人民实施殖民统治,榨取大量财富。美国的理念和利益致使美国要求英国放弃殖民统治。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发展而来的美国本来就较为反感殖民主义,美国认为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造成战争的根本原因之一,殖民主义与美国奉行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保护的价值观,以及实现自由贸易的利益格格不入。罗斯福表示:「 ”对英国的不信任感,厌恶感甚至憎恨却是美国的传统——你知道美国的革命战争、1812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还有印度问题和布尔战争,诸如此类的事。当然有各种类型的美国人,但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反对殖民帝国主义,这种情感造成了种种困难。” 当然,虽然美国以前也拥有殖民地,但是他还是与时俱进的反对殖民主义,这也能看出美国这个国家强大的根本,当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冠冕堂皇的言辞之下,美国还有一个重要意图,那就是削弱英国在东南亚的实力。英国外相艾登对此看的很清楚:「 ”罗斯福厌恶殖民主义不光是他信奉的一个原则,而且也是着眼于它可能带来的好处。他指望殖民地一旦得到了自由,就会在政治经济上转而依靠美国。”但是你不得不否认,罗斯福确实厌恶殖民主义! 前几篇也讲过,美国通过「 ”租借法案”对反法西斯阵营里的国家进行了援助,其中得到援助最多的国家就是英国,其次是苏联,美国为英国提供的大量战时援助并非无偿,作为回报,美国要求英国同意和实现美国的目标。1941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即《大西洋 ... 》又称《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在宣言的第一部分第三条明确指出:「 ”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 ... 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 ... 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 ... 与自治” 然而在这一条上英美双方对此的解释则大不一样:罗斯福坚信这项原则「 ”适用于全人类,既包括欧洲纳粹征服下的民族也包括亚洲民族”;丘吉尔则解释道 ... 「 ”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亚洲”。美国一开始坚持殖民主义必须终结的态度。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在美国参战后不久公开宣布:「 ”我们的胜利将会带来全人类的解放,殖民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大西洋 ... 的原则必须在全世界得到履行。”英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常用的措辞是「 ”殖民地人民的能力尚不能承担”、「 ”提高殖民地人民的福祉和安全是宗主国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同时,英国学者们在战时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会议上也在针锋相对地批评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日裔集中营等政策(我讲过这个事情,还没讲完,一共七篇)。美国解放全人类的做法或者说想法,初衷是什么?可能我们这种精准利己者无法理解,但他们确实是那么做的。 同样在中国的问题上,英国对美国扶植中国作为大国的努力颇为不屑,丘吉尔认为美国过高估计了蒋介石的实力和中国在未来的贡献,美国任何基于对中国信任的政策,都将是一种「 ”伟大的美国幻想”。英国担心如果中国一旦成为统一、强大的国家将会威胁到英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英国担心中国将成为鼓励和支持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挑战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利益,并要求英国归还香港。同时美国扶植下的中国会站在美国一边来支持印度和东南亚殖民地的自治和独立,瓦解大英帝国。因此,英国极不愿意扶植中国成为大国。 美国反对英国在战后东南亚地区继续实行殖民统治,要求英国建立殖民地人民自治的 ... ,按照「 ”菲律宾模式”,逐步向独立过渡。但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殖民帝国,英国坚决反对美国这一观点,认为殖民地是大英帝国的私有资产,也是英帝国的根本,英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的理由就是要在战后继续维持其殖民统治。 在欧洲地区,英美建立欧洲作战联合总参谋部,但是在亚洲中英美三国并未建立类似的机制,加之固有的意见分歧,导致了东南亚战场的内耗,很少能够形成有效的配合。美国援华陆地交通线迟迟不通,英国的不配合甚至阻挠无疑是重要的因素,导致美国不能有效运抵援助来华,限制了中国战场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亚洲战场,中英美三国各自作战利益完全不同,更多是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单独行动。英国坚持「 ”先欧后亚”的战略,这与中国和美国 ... 部分人的意见相左。开罗会议制定对日作战方针时,丘吉尔就对罗斯福「 ”过度”注重印缅战区的 ... 行动以扶植中国坚持抗战表达了不满,认为这会拖延欧洲战事的进程。最终罗斯福不得不取消了在缅甸进行两栖登陆以打通对华援助路线的计划。所以可以看出罗斯福在战时曾尝试打破英国的殖民版图,遭到了英国的强烈反对,最后罗斯福不得不妥协,美国尝试取代殖民帝国地位的努力未能成功。 二战初期英美在殖民地和中国等问题上的分歧,导致英国战时始终对美国的东亚政策持怀疑和消极的态度。到战争中后期,美国为了维持同盟国的合作的大局,实际上收回了「 ”废除殖民主义”这个目标,不得不在殖民地问题上大幅退步,同意英法荷等国战后继续实施殖民统治。但美国的主张毕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任何事情都一样,社会在进步,老百姓获得资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试图堵住百姓的眼睛已经几乎不可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东南亚地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殖民主义已经难以存续,殖民帝国纷纷崩解。战后很短的时间内,殖民统治纷纷瓦解,东南亚地区产生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新兴帝国的美国,有点让小弟们心悦诚服的跟着他走,而老牌帝国英国还试图通过高压政策让小弟们跟着他走,最终走着走着队伍就不好带了,就走散了……
本文标签: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殖民地罗斯福后殖民主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