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华顺简介>  外号「找钱华」(「爪钱华」),是末年咏春宗师梁赞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开教授咏春拳术。他生于顺德,年轻的时候在佛山的米店做工,曾在钱庄做帐房先生,故人称「找钱华」。39岁开始拜梁赞为师,由李华教授他咏春拳,1889年李华去世后又由梁赞亲自教授。他在练武的同时还学习医术、诊治病人。一生收徒不多,共十六弟子。除其子陈汝棉之外,还有雷汝济、陈锡侯、黎厚培、黄露茵、何汉侣、及大师兄、二师兄吴小鲁、吴仲素两兄弟、与封门弟子先生。>  人物生平>  陈华顺是顺德杏坛人>  陈国基说,有许多小故事,可以说明他曾祖父陈华顺确实力大无穷。陈华顺身材高大,超过1.9米,肚脐眼很深很大,放3个小梨子都不会掉下来。十多岁到佛山米店打工时,200斤一包的大米,人家肩扛背驮,而陈华顺可以随便抓起来丢给放大米的工人。四十多岁开「公和」找钱店时,两个装银子的火水罐,每个超过100斤,陈华顺一手提一个,平举起来任意走。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有了一个外号「找钱华」,后来找钱华的名气远远大过他的本名,以至于代替了他的本名。在杏坛自家门口,有一条小涌,找钱华背向小涌站成马步,4个青年用木棍顶住他的肚子,他承诺,如果能把他顶到涌里,他奖励白银10两,结果4个青年不但不能顶倒他,反被他顶翻在地。8个人用牛头绳拴住找钱华的大拇指用力拉,找钱华却把他们拉得趴下。找钱华用拇指和食指摁住一迭钱币,两个人用绳子拴住钱币拉,竟然拉不开一个钱币。每说一个故事,陈国基都为记者做一个示范表演,耐心解说,令人不得不叹服找钱华力大无穷。得赞先生衣钵真传>  陈国基是咏春拳掌门人,陈华顺的曾孙。坐在旁边的同门弟子肃然起敬,但记者只感觉他的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他喝了一口茶,继续说故事。经过几代,永春拳传给黄华宝、梁二娣,两人又将永春拳传给佛山梁赞(外号赞先生)。陈国基的曾祖父陈华顺自小在佛山打工,听说佛山赞先生是永春春拳传人,他在佛山筷子街杏济堂授徒,陈华顺常常从门缝里偷学,赞先生发现了却没有点破,经过几个月的考察,赞先生被陈华顺的诚心所感动,认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收他为门徒,由徒弟李华(外号木人华)代教,这时陈华顺已经39岁。一年后,李华病终,赞先生给陈华顺亲自教授永春出世拳棒。陈华顺得赞先生衣钵真传,成为首徒,同时还从赞先生那里学得医术,赞先生外出,他坐堂替百姓治病。>  与黄飞鸿切磋武艺>  陈国基说,根据家史记载,陈华顺和切磋武艺,有过精彩的故事。一天,带着两个徒弟想找赞先生比武,当时比赛的规矩是首先比桥手。赞先生个子较小,自认为桥手难胜,而也不认识赞先生,所以赞先生叫陈华顺代师比武压桥,陈华顺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黄飞鸿桥手压倒,接下来比手法,陈华顺又以内廉穿心掌、双飞蝴蝶掌打败黄飞鸿的罗汉十八掌之铁闸关门。陈国基一边说故事,一边为记者表演蝴蝶掌,他说用这种掌可以远距离攻击对手。三个月后,陈华顺又以六点半棍伏黄飞鸿的八卦棍。这次比武之后,黄飞鸿才知道他是陈华顺,由此陈华顺声名大振。陈国基说:「这些故事都有详细记载,前辈们切磋武艺,共同提高的精神令人景仰。」>  咏春拳武术总会>  当今咏春拳,十之八九出自广东佛山门下,而叶问则拜师于顺德人陈华顺门下。顺德文体部门已正式向中国武术协会申报「中国咏春拳之乡」称号。>  广东顺德人陈华顺收佛山叶问为徒,推广咏春拳,其中李小龙为杰出代表之一,现在世界上咏春拳的流派十之八九出自其门下。据顺德文体部门的黄先生介绍,在顺德杏坛马东宁村至今还保留着宗师陈华顺的。陈氏家族后来涌现的众多武林高手也定居于此,他们默默传承著完备而凌厉的咏春拳法。>  据了解,咏春拳入门难、出师更难,师傅通常在收徒前要考察个人的品德、身体素质和学习的动力。咏春拳上手后杀伤力较强,通常师傅不会轻易教徒弟一些狠毒的招式。刚入门的年轻人往往单是练普通的一挥拳就要花上三个月以上时间。目前广东顺德文体部门已经收集好了各种资料,包括顺德的永春传承表系,叶问等师兄弟给顺德恩师陈华顺贺寿的牌匾,叶问的手书及其与弟子李小龙的照片等等。>  据相关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顺德咏春拳拳术、棍术、刀术套数繁多复杂,不利于向广大市民推广,正计画将咏春拳进一步简化,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咏春拳,了解咏春拳。>

叶问师傅陈华顺简介 咏春拳宗师陈华顺与黄飞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天皇钦定武士道高手,挑战中国武术,被63岁老人几招解决

    前文日本两次计划定京北京,效仿元、清两朝一统中华,一次差点成功说过,日本这个国家由于国情原因,一直有着深深的民族危机感,也由此衍生出对中国的觊觎。从明朝开始日本就一直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大大增强,野心和胆子也加剧膨胀。日本大正天-皇在日本国内物色了一位武士道大力士,派其前往中国,指名挑战中国国术D师孙禄堂,声称要以武士道硬功撅断孙禄堂的右臂。

  2. 电影里黄飞鸿的「 ”十三姨”现实中指的是谁?

    很多影视在描写武林高手黄飞鸿的时候,都离不开一个人物,那就是"十三姨"。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十三姨这个人物,但是莫桂兰却真有其人,她就是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历史上的黄飞鸿在1847年生在广东的佛山,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便一直跟随父亲黄麒英四处闯荡江湖,之后和自己的父亲通过开武馆招收徒弟过过生活。

  3. 黄飞鸿的四任妻子,和六个孩子,50岁才生了第一个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黄飞鸿50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到他第三任妻子死的时候,他有六个孩子,最大的只有七八岁,一个大男人带着这么多孩子,还要打理医馆给人看病,生活是很艰难的,即便有徒弟可以给他帮忙,那也活得不容易,更可怜的是那些孩子,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几天后,莫桂兰的叔伯公亲自上门向黄飞鸿道歉,二人这就算认识了。

  4. 中国武术九段康绍远:1933年武术国考让我很失望,全是摔跤

    (民国武术家)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1933年,位于南京的中央国术馆举行了全国第二次「”全国武术国考”,和1928年一样,同样有400多位来自全国的武术家们参加这次考试。因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有半官方性质,而且对于「”国考”优胜者会授予「”国士、侠士、武士”的称号,看上去很像前清的武举,所以报名者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在「”武术国考”中获得好名次。当时武术国考分为预试和正试,预试由个人表演武术套路——拳

  5. 叶问、陈真、霍元甲、黄飞鸿、洪熙官、方世玉什么关系,什么辈分

    南少林有少林十虎。陆阿彩有个徒弟叫黄麒英,这里就引入了广东十虎黄飞鸿师承梁坤、黄麒英,徒弟有林世荣、梁宽,林世荣有个弟子叫刘湛,刘湛的儿子叫刘家良。叶问师承陈华顺、梁壁;梁壁是梁赞的儿子,与陈华顺算是兄弟辈分的。陈真是当年为了拍摄精武门虚构的人物,但是貌似比霍元甲、农劲荪、刘振生名气大的很多。广东十虎是至善的徒孙,三德的徒弟,所以对于五枚师太也算是徒孙级,这样一排,叶问大概是黄飞鸿曾孙辈分的。。

  6. 黄飞鸿演员第一人,生在真黄飞鸿时代,去世前和张国荣拍电影

    1888年,人到中年的黄飞鸿出现在黑旗军刘永福的旗下,自然他不是来当兵的,在这里他做两件事,第一是教士兵武术,所以他是技击总教练;第二则是因为他精通医术,所以又兼做军医。1894年,当黑旗军赴台抗日之际,黄飞鸿也跟着去了台南,直至第二年刘永福兵败离台,他才跟着撤退——所以实际上黄师傅参与了整个该时段的台湾省抗日战争,可惜日后的电影,居然没有一个字涉及这场战事,实在是很奇怪。

  7. 咏春拳宗师叶问出生

    在124年前的今天,1893年10月1日,咏春拳宗师叶问出生。叶问,本名叶继问,于1893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陈华顺在教给叶问咏春拳时,他的大弟子、叶问的大师兄吴仲素常常在一旁协助,将咏春拳奥妙向叶问逐一指点,叶问因而武技大进。他以一人之力,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对咏春拳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8. 洪拳大家黄飞鸿的故事

    在影视剧里大家早已经熟悉那个英姿飒爽的黄飞鸿了,当然也记得每次黄师傅扎下马步、摆开架式时随即响起的那首《将军令》。1863年,黄飞鸿和父亲移居广州。因为黄飞鸿的名气,前来报名学艺的人络绎不绝。黄飞鸿的晚年生活非常坎坷。再后来因暴乱,"宝芝林"被毁于一场大火,黄飞鸿积累一生的资财也随之付之一炬。内忧外患,因过分牵挂家国之事,黄飞鸿终于忧郁成疾,于1925年3月25日病逝于广州城西的方便医院。

  9. 黄飞鸿真有位十三姨太吗?

    但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到底有没有一位十三姨太?在有关黄飞鸿的电影及电视中,十三姨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说十三姨是救过黄飞鸿的陆阿宽,也有人说“十三姨就是黄飞鸿的第四个妻子莫桂兰”。次日,十几个持刀握棍人前来找黄飞鸿寻仇,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黄飞鸿一生中有四位妻子。不打不相识,1915年,时年59岁的黄飞鸿与小他整整40岁的莫桂兰喜结良缘,此后这对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妇相依为命。

  10. 快意恩仇易,开宗立派难

    《一代宗师》电影记述了一群武林高手,他们中间有两位宗师:宫宝森和叶问。她的两次出手,她父亲宫宝森都不认同。宫宝森死于徒弟之手,死前留话给女儿:“不问恩仇。”宫二VS马三,贡献了《一代宗师》全片最漂亮的武打,也终结了宫家的功夫。而叶问,在香港开班授徒,教授咏春,亲传与再传弟子,一万人。>那个温和、给别人面子、教各种徒弟的人,成了一代宗师。而那功夫奇高的刚烈女子,却是师门的罪人。快意恩仇易,开宗立派难。

随机推荐

  1. 关于内战你不知道的七个模糊事实

    格特鲁德斯坦因说得最好:“在美国,再也没有比内战更有趣的了。”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纪念战争关键事件的千年纪念日,人们的兴趣也很高。去年7月的第一次布尔伦战役(或马纳萨斯战役,南方人)中,重演者从遥远的德国、乌拉圭和夏威夷来到了弗吉尼亚州的盖恩斯维尔。即使有大量的战争参考书目,自从最后一次枪战打响以来,已经出版了6万多本书,1865年6月,这一时期一些奇怪的巧合和离奇的事实被忽略了。威尔默·麦克林

  2. 什么样的衣服需要干洗?衣服干洗认识有误区

    通常人们会把大件的难以打理的贵重衣服送到干洗店,并要求干洗。另外,对于合成革(人造革)、仿鹿皮、带塑料钮扣的衣物则不能干洗,因为此类衣物容易洗坏,而塑料扣则易溶化。还应注意的是,贴身衣物最好不要干洗,以免衣物上残留的干洗剂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来说,有涂层、植绒和人造革的衣服不能干洗,因为干洗需要使用化学溶剂,这些衣服可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

  3. 为一只蜈蚣讲佛法(图文)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人拿着撺在竹条上的一串蜈蚣……尽管那个人很粗鲁,莲池大师还是保持微笑,很有礼貌地和他说话。一只很大的、多足的、可怕的蜈蚣正爬在莲池大师的袖子上。他的朋友跑去拿来一只棍子要把它拨开,但是蜈蚣一动不动。>莲池对那条蜈蚣说,“你是我不久前放走的那条蜈蚣吗?如果是,就静静呆在那里,我来给你讲佛法。”>蜈蚣缓缓地从窗户里爬出去了。

  4. 周公解梦:梦见钓鱼是什么意思

    梦见钓鱼是什么意思梦见钓鱼,说明你生活不错,因为钓鱼的一个等待的过程,所以梦中钓鱼,也说明了你在寻找。梦见在河边钓鱼梦见在河边钓鱼——在交际方面将有一场波折。梦见鱼在池塘游动梦见鱼在池塘里游动——朋友运恶化。解梦绿油油的水稻田边意味着一种平稳的生活。你去拿钓鱼竿去钓鱼,并钓了几条上来,表示你使用那些资财,使自己得到了一点收获。

  5. 贬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贬”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贬”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不置褒贬——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一字褒贬——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6. 梦见婚礼派对好吗 梦见婚礼派对的含义 – 周公解梦

    梦见婚礼派对好吗?如果说正式的婚礼是场大战,那么婚礼派对就是一场中型战役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策划,特别注意派对中细节的安排,要知道精彩通常是来自于细微的关注。梦见旁观别人的结婚典礼,家人将有好运来临。梦见当生日派对的主角,人际关系上出现凶兆。梦见参加结婚喜宴,爱情方面处于停滞状态。梦见被邀请参加朋友家的派对,行为方面的运势有下降的趋向。梦见被人追赶好吗梦见被人追赶的含义–周公解梦

  7.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1個小知識!

    1,蘇聯是二戰傷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大約有2100多萬。2,在二戰中死亡的每五名德國士兵中,有四人死於東線。3,據估計,大屠殺期間有150萬兒童死亡。其中約有120萬是猶太人和數以萬計是吉普賽人。4,出生於1923年的蘇聯男性中有百分之八十沒有在二戰中倖存下來。5,從1939年到1945年,盟軍投下340萬噸炸彈,平均每月27700噸。6,蘇聯hong軍被指控犯有若干戰爭罪,包括系統的大規模qj案(

  8. 【撂荒】的意思是什么?【撂荒】是什么意思?

    ★「撂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17页★「撂荒」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撂荒是什么意思〈方〉不继续耕种土地,任它荒芜:减少~面积。★「撂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17页★「撂荒」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撂荒的英语单词1.fallow用撂荒造句1.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日本农民日趋老龄化,许多人找不到接班人,而他们自己再也干不动了,他们的土地不断撂荒。

  9. 五岁小男孩往生记

    5岁的小男孩李佳锐,2001年12月12日生于兴宁市叶塘镇吉岭。3岁时经确诊患有神经末梢瘤,几年来靠化疗维持生命。凌晨5点的时候,佳锐面朝佛像,在所有居士跪念佛号声中成功往生。在吴祥招的骨灰中,众居士发现一个光头小孩子合掌念佛的舍利花,还曾拍下照片,这可能就是10天后佳锐往生的预告了。确定佳锐往生以后,众居士法喜充满,完全忘记已经一夜不曾睡眠,一口气又连续念了15个小时。

  10. 左宗棠嫁女,觉得高攀不起,亲家大笑:将来你的成就必远胜于我

    陶澍的儿子名叫陶桄,当时年仅四岁,而左宗棠的女儿左孝瑜年仅三岁。于是左宗棠连忙对陶澍说,自己高攀不起这门亲事。听了左宗棠的话,陶澍大笑道:"要是论年龄,只要两个孩子年龄相当即可,亲家的年龄无关紧要,而且依我看来,你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有什么可担心的?但陶澍却将儿子托付给了小举人左宗棠,而且他们不过相识十几天。陶澍病逝之后,感念于当年的知遇之恩,左宗棠尽心培养陶桄,将女婿培养成难得的人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