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民国 黄杨木雕三星送子

[专家点评] 民国 黄杨木雕三星送子

  这件黄杨木雕意为三星送子,通高26厘米,黑褐色樟木岩石形座,座子一侧钤“永嘉朱子常”款。作品由相对独立的五个圆雕人物组成,分前后排,后排正中为着官服、系革带、手持灵芝如意的禄星,左侧是怀抱婴儿、笑逐颜开的福星,右侧为银须垂胸、一手持盘头拄拐、一手执仙桃的寿星。前排两童子,一个荷寿桃,一个背葫芦。这里的寿星不同于常见的丰额寿眉的造型,头顶束发裹巾,天庭饱满,和颜悦色,活脱脱一个凡间长者的形象。该件作品刀法圆转流畅,人物神情祥和欢欣,整体上洋溢着太平喜庆的气氛,让人百看不厌。

  点评:翟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民国 黄杨木雕三星送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专家点评] 清 黄杨木雕达摩立像

    [专家点评]清黄杨木雕达摩立像雕像立式,高19.8厘米。高鼻深目,隆颡虬髯,造型为传统的罗汉式。面目似胡人,而衣饰则纯为...装束。左手捧蝠,凝神回首,衣袂鼓荡。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造型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此像线条流畅,虽略嫌仔细,仍不失为有特点的作品。

  2. [专家点评] 清 黄杨木雕卧牛镇纸

    [专家点评]清黄杨木雕卧牛镇纸清黄杨木雕卧牛镇纸,高8厘米、长12.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母牛卧地,回首张望,小牛望着母亲“哞哞”叫唤,母子亲情、快乐之状表现的非常到位。这是一件十分写实的雕件,牛之骨骼,皮肉筋骨都被作者准确地表现了出来。黄杨木纹理细密坚韧,色泽优美,明清以来一直是小雕件的首选材料,天长日久,此作已有一层深黄的色浆,更加古朴、温和、令人爱不释手。

  3. [专家点评] 明晚期 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

    [专家点评]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高24.8厘米,口径34.2厘米。笔筒圆体,略扁,形体硕大,口沿微内倾,筒壁厚实,庄重沉稳。左相日兴费万钱,衔杯乐圣称避贤。字内填蓝,末署“其昌”款字及印“董其昌”、“宗伯学士”二方,知其粉本为董其昌所书。此器外壁书法雕刻运刀如笔,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如欲破壁而出,为笔筒增色不少。

  4. [专家点评] 清 黄杨木雕卧牛

    [专家点评]清黄杨木雕卧牛黄杨木雕卧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通高8厘米,长12.3厘米。圆雕卧牛,四肢着地,顾盼回首,脊背高耸如瘤,肋骨嶙嶙。一小兽嬉戏于卧牛身畔,亦弯身回首,作亲昵状。卧牛背后有二嵌孔,依二兽神态及组合关系,原件背上似应还有一小兽,现或已失。此作虽是小品,却摇曳多姿,布局精当,刀法娴熟,是传世黄杨木作品中较为突出者。

  5. [专家点评] 清 黄杨木雕仕女

    [专家点评]清黄杨木雕仕女清代无名氏所作的黄杨木雕仕女,高仅6.1厘米,长11.1厘米,虽娇小玲珑,却深含文化意蕴。仕女卧榻作凝思状,仪态端庄,面容娟秀,双目微翕,若有所思。衣着日常起居便服,肩披柔软帔帛,一种古典美女的形象跃入眼前。木雕仕女雕镂刀法高度洗练,线条...而流畅,服饰质感强烈,人物神态真切,表明作者的雕刻技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6. [专家点评] 清初 黄杨木雕梅竹笔筒

    [专家点评]清初黄杨木雕梅竹笔筒清初黄杨木雕梅竹笔筒高15厘米、口径10×7.5厘米,足径12×11厘米。黄杨木制,呈天然树干丛生状。竹根露楂,梅干有瘿节,嫩枝竹叶和盘枝梅花多为透雕而成。这件制于清代初期的梅竹笔筒,是取用一株多年生近根部的黄杨木段雕刻而成的,形态自然娇媚,是清代初期黄杨木雕刻中的精品。

  7. [专家点评] 民国 黄杨木雕三星送子

    [专家点评]民国黄杨木雕三星送子这件黄杨木雕意为三星送子,通高26厘米,黑褐色樟木岩石形座,座子一侧钤“永嘉朱子常”款。作品由相对独立的五个圆雕人物组成,分前后排,后排正中为着官服、系革带、手持灵芝如意的禄星,左侧是怀抱婴儿、笑逐颜开的福星,右侧为银须垂胸、一手持盘头拄拐、一手执仙桃的寿星。前排两童子,一个荷寿桃,一个背葫芦。

  8. [专家点评] 清 黄杨木雕松树笔筒

    [专家点评]清黄杨木雕松树笔筒这件清代黄扬木雕松树纹笔筒,口径13、高16厘米,以松树为题材借以祝寿,是屡见不鲜的。苍松长生,其叶常青,以喻高寿。这件笔筒,是以珍贵的黄杨木刻成,雕作老松一截,其旁又出一干,两干若并生,虬枝纷披,曲折盘旋,刀法透剔洗炼,圆熟流畅。特别是松针重重叠叠,纤细如毫,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通体材质色泽黄润,生动地表现了松树的风姿,不失古朴娴雅之美,是清代木雕工艺品中的上乘之作。

  9. [专家点评] 晚清朱子常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

    [专家点评]晚清朱子常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细部)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细部)黄杨木雕六子戏弥勒(细部)隶书“子常”(印)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彩极雅致。其中晚清黄杨木雕的杰出艺人朱子常(名正伦)的作品更为时人称道珍贵。这件六子戏弥勒黄杨木雕,横27.5厘米,纵17厘米,人物高11厘米,座高6.5厘米。整个作品布局合理,匠心独运,是朱子常黄杨木雕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10. [网上展馆] 浅谈黄杨木雕

    黄杨木经精雕细刻磨光后能同象牙雕相媲美。黄杨木雕集中于温州、乐清两地,是我国黄杨木雕的主要产地。晚清,永嘉艺人朱子常,改进黄杨木雕技艺,使成为独立的案头艺术品。从此,黄杨木雕艺术深受人们注目,从艺者亦日众。建国后,黄杨木雕发展迅速,技艺进一步提高。

随机推荐

  1. 写给闺蜜的唯美说说 每天树立小目标然后努力实现-感人的情话

    妇女节,祝你一辈子年轻美丽!六、每天树立小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十六、美丽是你的资本,聪慧是你的涵养,贤淑是你的标志,温柔是你的味道,善良是你的本质,妇女节快乐,祝你年轻又美貌,开心多欢笑!祝我的姐妹们快乐无忧,美若天仙,心情舒畅,工作顺利!妇女节到了,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祝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二十六、收到甜言蜜语的短信,记得微笑,然后删除。

  2. 浓妆淡抹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nóngzhuāngdànmò【解释】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参见“淡妆浓抹”。【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浓妆淡抹”

  3. 求好运 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3)

    将口述材料记录写定的那些单篇文本一篇一篇来读,所得印象也许平淡无奇,可是把它作为覆盖中国大地由各个兄弟民族众口传诵、有着几百篇异文和多种载体的叙事作品联结成为整体来看,再联系中国大地涌动的民工潮来体味它的深厚文化意蕴,它的史诗魅力与价值就更为彰显,值得我们作为中国民间文学难能可贵的精美之作来看待了。

  4. 【率将】的意思是什么?【率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率将」在《汉语大词典》第2126页第2卷382率将lǜjiāng带领。汉·王充《论衡初禀》:「卵壳孕而雌雄生,日月至而骨节强,强则雄自率将雌。」《后汉书冯勤传》:「勤仍率将老母兄弟及宗亲归期,期悉以为腹心,荐于光武。」率将的拼音lǜjiāng率将是什么意思★「率将」在《汉语大词典》第2126页第2卷382率将lǜjiāng带领。

  5. 45 奴守门

    45奴守门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译文:45呆仆人管门有一个人,因有事要出远门,动身时叮嘱仆人说∶“你要好好看守门户,同时也要好好照管住系驴的绳子,不要让驴跑了。”

  6. 平和对待危险的婚姻

    平和对待危险的婚姻文士麦爱新,见妻已年老色衰,萌生嫌弃,想要‘吐故纳新’,重觅第二春。有一天,趁著老妻进书房送点心时,写了上联请妻属对。妻子见丈夫有了悔意,立刻顺水推舟写道:老公十分公道,丈夫对之:老婆一片婆心。这对老夫妻就这样平和对待,化解了一段嗔怨。这老妻确实心胸宽广,并不因为丈夫想变节而大吵大闹,或唠叨不止。保持平和、平淡的心,是老年人的养生之道。

  7. 讲座心得(共8篇)

    讲座心得共心得8篇:篇1: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前不久,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名师神采飞扬,听者亦有心得。在这次讲座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英语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购物、采访、自我说、游戏、问路、新闻广播等等。篇3:学术讲座心得体会今晚讲座,主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学习方向。

  8. 罗伯特米利坎简介

    威斯康星州1925-11-11罗伯特A.密立根在Twitter上宣布在Facebook上发现宇宙射线分享著名物理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丹尼斯加博汉斯费舍尔亨利贝克勒尔尼尔斯玻尔罗伯特沃森瓦特

  9. 红黑白铸就绵延五千五百年的彩陶世界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一瞥光亮日报记者李韵距今8000年摆布,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普遍显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区域彩陶最为蓬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从12月25日起的一年内,走进中国国度博物馆“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您能够认识到陆续了5500多年的甘肃彩陶汗青,领略活着界远古艺术史上出类拔萃的彩陶的魅

  10. 阿萨耶战役爆发

    在214年前的今天,1803年9月23日,阿萨耶战役爆发。由于情报失误,阿瑟·韦尔斯利指挥7千英印军,和印度马...国全部欧式装备的四万两千大军遭遇。但韦尔斯利的巧妙指挥使其击溃了六倍于己的敌军,歼灭六千余人,己方损失约1500余人。此战役是威灵顿公爵首次指挥的大规模战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