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召见林一山。船经过三峡大坝坝址时,航速减慢。对于荆江分洪工程,湖北持积极态度,湖南却有顾虑。...亲自审查设计书,并立即批淮兴建该工程。从荆江分洪工程到正式提出三峡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听完报告后同意了李锐的观点,认为三峡工程目前搞不起来。根据计算,三峡入库泥沙,每年约5亿吨。...沉思了很久,告诉林一山:“这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只两百年太可惜了!”
... 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召见林一山。对三峡工程的考虑,他逐步地深入和细致,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二是投资国力能不能承受﹔三是怎样解决防空炸问题,同时要考虑防原 ... 的问题。
data-filtered="filtered" 一九五三年二月 ... 主席在长江舰上召见林一山
... 对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极为关注,他从战略的高度,对长江的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南水北调等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有一架望远镜跟随著 ... 多次视察长江,是 ... 重视水利水电工作的重要见証。这架望远镜是1944年美军延安观察组送给 ... 的礼物。但望远镜是在哪种情况下,由观察组的何人所送,至今仍无资料佐証。望远镜为双筒,黑色铁质,外包一层黑皮,大管直径4.5厘米,镜孔直径3.2厘米,左筒上部有白色“BINOCULAR M36×30”字样,右上筒则有白色“WEASTING HOUSE 1943 H.M.R”字样。很显然,这是美军当时最新式的望远镜。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 ... 率 ... 中央主动撤退,随身带著的物品中就有这个望远镜。在陕北广袤的黄土高原上,面对尾追不舍的 ... 军队, ... 镇定自若,沉著应战,终于反败为胜。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8年3月30日, ... 视察三峡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工作人员为 ... 添置了几个新望远镜。然而 ... 仍然不忘过去生死与共的“老朋友”,他带著这个望远镜到全国各地视察。1958年, ... 为治理长江三峡、规划长江重大决策进行实地考察,又带上了这架望远镜。3月29日凌晨1点多钟, ... 健步登上了“江峡轮”,他被安排坐在三楼船尾。“江峡轮”经过一天一夜紧张航行后进入三峡。这天刚吃过早饭, ... 身著睡衣来到驾驶室,他拿著望远镜,仔细观察著两岸的地形。航行途中,船差点撞上江中心一块大石头,惊险过后, ... 拿起望远镜专注地回头去看,他问船长:“这石头能不能炸掉?”船长立刻回答:“能炸。解放后已经炸了不少了,今后还应炸。”
... 继续问道:“有些地方航道仍然很不好,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你们赞成吗?”船长爽快地回答:“我太赞成了,修了水闸,航行就更加方便了。”
船经过三峡大坝坝址时,航速减慢。 ... 来到甲板上,拿起望远镜对著将要修建坝址的方向看了又看,直到船驶出很远,他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著。
data-filtered="filtered" 毛主席视察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问题,要从荆江分洪工程说起。1949年夏,荆江——长江流经湖北枝城到湖南附近的城陵矶一段,险情频发。无数的生命和财产被洪水无情吞没, ... 下定了治理荆江的决心。1950年2月,长江水利 ... 会主任林一山提出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计划,国庆期间, ... 听了汇报。
对于荆江分洪工程,湖北持积极态度,湖南却有顾虑。湖南 ... 黄克诚说,荆江分洪区等于在洞庭湖上顶了一盆水,万一溃口就要水淹湖南,搞得不好湖南出了力等于自己淹自己。 ... 亲自过问后,各方面终于达成肯定的一致意见。 ... 亲自审查设计书,并立即批淮兴建该工程。1952年4月5日工程全面开工后,他还专门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
周恩来请示 ... 后,从部队抽调了6万人参加分洪工程。原计划100天完工的工程,结果75天完成。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极大鼓舞了 ... 的信心,也肯定了分洪工程的可实施性。
从荆江分洪工程到正式提出三峡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到了1953年2月, ... 乘“长江舰”从汉口到南京,专门就长江流域规划、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问题同林一山谈了3天。林一山谈了在长江许多支流修建水库的规划。 ... 问他这些支流水库加起来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林一山否定了。 ... 于是指著地图上三峡口说:“那为什麽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麽样?”从此开始筹划兴建三峡水库。
data-filtered="filtered" 林一山
1954年11月26日晚上, ... 的专列到达汉口车站,林一山到车上汇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设问题, ... 、周恩来也在车上。林一山汇报三峡坝区的选址定在花岗岩地带的美人坨,但是岩石风化厉害,而且这个河段上游的片麻岩还未勘探过。 ... 询问什麽是片麻岩, ... 立刻说:片麻岩是花岗岩的变质岩,很坚硬,在片麻岩地区选坝址是没有风化问题的。在场的人都很惊讶, ... 居然掌握了丰富的地质知识。
直到27日拂晓,林一山的汇报才结束, ... 拉住林一山继续谈,将车停在郑州北站,又听黄河水利 ... 会主任赵明甫汇报黄河的综合治理情况,和 ... 、周恩来以及河南、湖北的党政领导一起探讨,并向赵明甫要了黄河流域的地图。
对于三峡问题, ... 非常慎重。1958年1月,他亲自主持南宁工作会议,期间有几天时间就专门研究三峡工程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张先修三峡工程的林一山,和主张先开发长江支流不宜先修三峡工程的李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 让他们各写一篇汇报材料。
林一山先汇报,他说三峡工程的报价是72亿元, ... 对以前的汇报记得非常清楚,马上反问怎麽少了,过去不是提160亿元吗?林一山解释说经过科研突破可以省下一些。李锐的报告隻用了半个小时,非常简单,但问题谈得很清楚。 ... 听完报告后同意了李锐的观点,认为三峡工程目前搞不起来。在他的主持下,中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决议》,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工,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淮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现在採取积极淮备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data-filtered="filtered" 1979年5月,在武昌主持召开三峡工程选坝会议时,林一山(前左四)与会议代表在三峡实地考察
从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不到5年时间, ... 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召见林一山。对三峡工程的考虑,他逐步地深入和细致,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二是投资国力能不能承受﹔三是怎样解决防空炸问题,同时要考虑防原 ... 的问题。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 ... 的脑海中。1958年夏, ... 又请林一山到武汉专门汇报长江的泥沙问题,也就是三峡水库的寿命问题。林一山汇报说,长江的含沙量远比黄河的少,相对量少,但绝对量还很大。根据计算,三峡入库泥沙,每年约5亿吨。假定三峡以上不修其他水库的话,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可达400年,至少也可达200年。
... 沉思了很久,告诉林一山:“这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只两百年太可惜了!”
按照他的指示,水力学和研究泥沙的专家们结合古代、国外的资料,最终找到了水库长期使用的途径。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