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中华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四个故事告诉你

我问过不少朋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国家受到了侵略,你会拿起枪走上战场么?我得到的答案大多数是——想,但是不敢,也可能会当逃兵。 不过,我还是坚信,如果他们真的赶上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他们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非常勇敢地战死沙场,只是这份勇气,藏在了一个他们自己都无法窥探的角落。这份勇气的内核,就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华人,所共同认可的那四个字「 ”中华民族”。 抗战与抗金的故事 抗战期间,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一个中国底层军官:你觉得中日之战,最后我们能赢吗? 军官回答说:我们中华民族必胜。 记者又问,那战争胜利后你准备做什么呢。 军官回答说:胜利后我肯定已经死了,这场战争军人肯定是要死光的。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是全民的抗日 历史回倒千年…… 「 ”迎回二圣,还我河山”这是岳飞的抗金 两句话同样气壮山河,但其中却有着莫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一个叫做「 ”国家意识”的东西。 什么事国家意识?解释这个概念之前,我们讲一讲有关抗金的故事。 南宋抗金期间,曾经有人问岳飞:「 ”什么样的士兵算是好兵。”岳飞回答说:「 ”执抢不抖,口中有唾。”这个要求好低呀,是不是?要知道,就是为了一群这样的士兵,当年宋高宗自己紧衣缩食,省下钱送到岳飞的前线。因为高宗知道,即便有岳飞这样忠君的将领坐镇,一旦断了饷,那军队是要 ... 的。 为什么会 ... ?因为在那些南宋士兵眼里,我们保的是皇上家的江山,而不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一个国家。因此,当兵吃饷才是他们战斗的底层逻辑,其他所有堂而皇之的理由,不过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这些士兵与那个抗战军官之间,就差着一个「 ”国家意识”的距离。 两个花木兰的故事 在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的纪念墙上,镌刻着3000多名华侨机工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而这3000多个故事共同写就了一段「 ”滇缅公路”的故事。 滇缅公路,是为了抢运中国 ... 在国外购买的以及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于1938年开始紧急修建的。它从中国昆明通往缅甸腊戍,再与那里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当时中国所有的出海口都已经被日本占领。中国抗战的所有物资几乎全靠这一条公路。 由于中国当时会开车的人很少,在国内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司机组织起运输队伍。于是,南洋华侨自发组织数万人回国开车。当时在滇缅公路开车的驾驶员几乎都是归国支持抗战的华侨,他们在腊戍可以领一部车开回国内,参加抗战 ... 物资的运输行列,这批爱国华侨就是「 ”南洋机工队”。 而这些回国抗战的司机当中,不少都是家境殷实的热血青年年,甚至还有很多富家子弟。他们冒着敌人飞机的枪林弹雨,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由于道路艰险,每一趟运输都有十几辆车滚下山去……这个运输队中,有一个名叫李月美的华侨。她女扮男装,从新加坡回国参加 抗战的华侨机工队,被誉为「 ”当代花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花木兰从军是为了顶替年事已高的父亲,虽然建功立业,但一开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李月美却是放下安稳的生活,一心回到祖国冒死抗战。这自愿与不得已之间,也差了一个「 ”国家意识”的距离。 国家意识,塑造于一个词汇和一场战争 在清末民初以前,其实大家是没有在一起是一个国家的概念的。 千百年来,在老百姓的概念里都是:我管他谁做皇帝,还不都是纳粮?这在本质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长期以来老百姓只认家天下,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所谓国家,应该是所有国民想象中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他包括了土地,更包括了对我们这个群体的集体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一旦被侵害,每一个人都会弹射出一个巨大的能量——拼命。 我们是如何开始萌生了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认识呢?一个词汇的启蒙和一场战争的催生。也许很多人不知道「 ”中华民族”并不是古而有之。最早提出「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 「 ”民族”一词,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在19世纪末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 ”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后,产生了「 ”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通过对欧洲世界史著作的评介,破天荒地使用了现代意义的「 ”民族”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 ”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 ”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 ”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了三个「 ”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1902年梁启超在「 ”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 ”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 ”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随后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 ”中华民族”: 「 ”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至此,梁启超基本完成了「 ”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 中华民族虽然由梁启超先生提出,但它真正印在每一个华人心里,却是因为八年抗战。 日本侵华,让每一中国人更加清楚地感觉到,我们是一个整体,让每一个华人都清楚地感觉到,我和祖国是一个整体。全球华人的心,历史性地第一次被凝聚在一起。 慢慢地,我们才真正形成了意识里的国家概念,一个被所有人认同的整体,它不容侵犯。 因为有了在一起的认同感,中华民族才真正在疆域概念和抽象意识里同时存在。八年抗战,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一起的力量。 木兰上战场不再是因为「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好士兵的标准也不再是岳飞说的「 ”执抢不抖,口中有唾”。 因为有了在一起的认同感,1949年建国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回来建设祖国。因为有了在一起的认同感,现在两岸都还保持着对一个中国的认同,面对 ... 争端依然是拧成一股一致对外。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 你有在一起的故事吗? 从1899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使用「 ”中国民族”的概念,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用了46年,找到了凝聚在一起的意义。

「 ”中华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四个故事告诉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日就月将是什么意思?

    【拼音】rìjiùyuèjiāng【解释】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出处】《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例子】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相关】百度“日就月将”

  2. 梦见航海梦到航海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航海好不好

    已婚男女梦见和妻子或丈夫一起航海,表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愉快。梦见堵嘴堵住嘴梦到堵嘴堵住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堵嘴堵住嘴好不好囚犯梦见航海,很快要转到别的监狱。士兵梦见自己航海,预示可能会调换驻地,并得到嘉奖。梦见和妻子一起航海,意味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未婚男女梦见航海,这是暗示很快就要喜结良缘的征兆。

  3. 出言吐语是什么意思?

    【拼音】chūyántǔyǔ【解释】犹言谈吐。指说话。【出处】《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例子】无【相关】百度“出言吐语”

  4. 梦见虾变鱼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梦见鹰冲入云霄梦见养鹦鹉梦见鹧鸪在天上飞翔梦见鹤群梦见鹦鹉站在地上梦见只有一只白鹤历史新知梦见鱼虾梦见吃鱼虾,能交好运。男性梦见吃鱼虾,预示出远门。梦见虾变鱼,表示会发生漏财掉东西。梦见虾蟆鸣叫跳跃,表示有口角冲突。原版历史新知梦见鱼在游水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好不好有什么征兆身坐鱼虾,病患至。《历史新知》渔家、猎户、畜牧:梦为渔家、猎户、牧畜等工。

  5. 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谁?

    整个西方文明史都集中体现在抹大拉玛丽亚的崇拜中。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女人一直是最受崇敬的圣徒,她成为基督教虔诚的化身,被定义为悔改。然而,她只是在圣经中被难以捉摸地辨认出来,并因此充当了一张纸条,上面投射出一连串的幻想。在一个又一个时代,她的形象被重新塑造,从...到西比尔,从神秘主义者到独身修女,从被动的帮助会到女权主义者偶像,再到神性秘密王朝的女族长。如何记起过去,如何驯服...,如何谈判男女各

  6. 金石之计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nshízhījì【解释】比喻最安全的计策。【出处】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例子】【相关】百度“金石之计”

  7. 无所谓

    无所谓   感悟精选一:   不在乎!无所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对什么都无所谓   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没有了人生的灯塔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得过且过   一天又一天   一...

  8. 苏绰简介 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大行台左丞苏绰生平

    ,时期西魏大臣。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泰改革制度。>大统十一年,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宇文泰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帐法及六条者,不得为官。后又草成《大诰》,痛斥六朝以来的浮华文风,作为范文,西魏作文皆仿其体。宇文泰允其出行时可预署空白印信,遇事先处分后禀告。死后泰为尊重其品德,从简安葬。

  9. 于学忠简介_于学忠生平_于学忠是哪一年死的

    于学忠将军祖籍山东蓬莱,出生于1890年。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驻襄阳。1923年9月,他被授予陆军少将衔。这年冬,赵荣华因指挥不力,吴佩孚遂令于学忠接任第十八混成旅旅长。

  10. 张耳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

    "于是,富家女子嫁给了张耳,并且给予大力资助。张耳招致四方门客,成为魏国外黄县令。魏国灭亡后,张耳家住外黄县。张耳偕陈馀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馀为大将军。事后,张耳及时招集未叛士卒约数万人,并与未遭劫难之幕僚商议,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张耳遂佩其印绶,取其兵权。陈馀又加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

返回
顶部